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牧人节
释义

牧人定义

1、以放牧牲畜为生的人.

在我国内蒙古地区长期以游牧为生的人们!

2、牧人

官名。西周始置。或简称牧,掌畜牧。《同簋》:“司场、林、吴(虞)、牧”。《国语·周语上》:“牧协职。”《周礼·地官》属官有牧人,掌家畜饲养和繁殖,以供祭祀之需。

流行地区

牧人节是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朗县金东乡一带以村为单位举行的民间传统节日。

节庆时间

从古至今都是从藏历九月廿二日那天开始,当地群众像过年一样隆重地持续两三天。

为什么选择这个季节和日期?这既有宗教的原因,也有自然和生产、生活关系间的诸多原因。

藏历九月,高原万里晴空,天高气爽,是景色最美的季节,果实成熟,牛肥马壮,是收获的季节;从生产、生活来讲,农民们辛劳一年,庄稼已收,牧人们经三个多月游牧,赶着肥牛壮马,带着酥油奶渣等畜产品, 回到了农区,回到了家。朗县金东一带虽属农区,但牧业比重相对较大。夏季男人们赶着牲畜到离家很远、海拔较高、水草丰盛的牧场上去游牧,到了秋季返回农区,与家人相聚;从宗教的角度来说,这天是藏传佛教的降神节。

节庆现场

金东一带的各村都过该节日,但特色鲜明、保持原有风格的就算来义村了。

牧人节的第一天,是各种活动集中的一天,有敬神、体育比赛、文艺表演等内容。

早晨,所有归来的放牧人员身着独具特色的节日盛装——头戴有毛的牛皮帽子,上身穿不去毛的犊牛皮缝制的套头长坎肩,下穿氆氇裁剪的黑色裤,脚穿牛皮扁头长筒靴,左手戴“觉旦”手镯——宽皮带上缀有许多小贝壳,右肩挎“切库”袋(喂牛的盐巴袋),袋子的右边挂“乌日朵”(投石带),左边挂羊毛制成的红色围巾。手里牵着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牦牛,汇集在村头,做前往牧场附近去敬财神的准备。各家各户的大姑娘小媳妇身着华丽的服装,带着青稞酒来到村头,为牧人们敬酒送行,嘱咐他们虔诚敬神,祝愿他们一切顺利。牧人们喝了青稞酒,骑上各自肥壮的牦牛, 威威武武、浩浩荡荡地前往敬神点“煨桑”(烧香),供奉“藏跋拉”(财神)。牧人们高呼“求财神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人畜兴旺,牧业丰收”等求神、祈祷之词。然后,回来在半路上举行野宴。

之前到达的各位主妇和姑娘们,早已准备停当,赶紧为牧人们敬酒唱歌。被请来的喇嘛们一直在诵经并做了许多供品供奉“域拉”(土地神)。

牧人们准备赛牦牛,于是全村人一同竖起高10多米的大经杆,上挂许多染成五颜六色的牦牛尾,既神秘又威严。赛牦牛、敬“域拉”后,全村人在野外坝子上围成圆圈,摆出自家精心准备的美味佳肴,席地欢宴。郊野宴足以表现藏民族崇尚自然,亲和自然的习俗,在尽情的野外饮宴中,人人都能得到充分的欢乐和满足。

下午,全村人回到村里聚在一起听牧人们说“白”。白是藏族民间文学形式之一种,以诗歌朗诵的形式赞美自己家乡的景观、人物和习俗。之后,男女分别排成半圆形的队,手拉着手,跳起“果谐”舞。

第二天,全村人继续聚在一起,大家请德高望重的老人和村里有权威的人坐在中央,其余的人按年龄或威望左右两边排开,待牧人们也都坐下后,大家边饮酒、喝牛奶、酸奶、吃新鲜奶渣等具有牧区特色的美味佳肴,边闲谈家事、生产事、天下事。节日是人们互相表达祝愿,联络感情,化解误会,增进友谊,加强群体意识的最佳时机,谁都不会错过,谁也不愿放弃。

德高望重的老人和外来的客人为牧人们献上哈达,敬他们几个月辛苦奔波,操心受累,祝愿他们身体健康,牧业兴旺;牧人们以干奶渣串代替哈达,将穿成串的奶渣献给老人和客人们,挂在他们的脖子上,感谢他们前来祝兴、同乐。 晚上,人们围着篝火,唱起牧歌、跳起“果谐”舞,通宵达旦。

第三天,也许这一切仍在继续……

阿尔卑斯山牧人节

阿尔卑斯山区牧人将牛羊赶到山上放牧的日子。在秋天牛肥羊壮时举行。这一天牧民们把最好的牛羊赶到镇上公开展览,进行评比,优胜的披红挂花。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1:5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