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牧牛乡 |
释义 | 牧牛乡位于岫岩满族自治县的最北部,北以湾水岭、韩家岭与辽阳县为界;南到四方岭、阳沟岭与大房身乡相邻;东至五砬山、高官岭与三家子镇相接;西至大岭、一棵树岭与海城市毗连。东西长16公里,南北宽14公里。总面积为220平方公里。乡政府所在地牧牛村,距县城岫岩83公里。 简介牧牛乡位于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的最北部,境内西高东低,山峦重叠,沟谷交错,上寺山为境内高山之一,海拔940余米。牧牛河流经乡内12公里。全年无霜期140天左右。全乡居住着满、汉、壮等民族。其中满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95%以上。 全乡6个自然村,90个村民组,15040口人。4066户村民分散住在沟沟岔岔。5270个劳动力从事在各条战线上。全乡有党员513名,77个党小组,每年工农业总产值在4亿元左右。财政收入300万元,工业企业实交税金4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000元。 民族人口牧牛乡居住着满、汉、壮等民族。其中满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95%以上。全乡6个自然村,90个村民组,15040口人。4066户村民分散住在沟沟岔岔。5270个劳动力从事在各条战线上。全乡有党员513名,77个党小组,每年工农业总产值在4亿元左右。财政收入300万元,工业企业实交税金4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000元。 土地资源全乡自然结构为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全乡行政区总面积314.436亩,林业用地面积248000亩,有林地面积180000亩,森林覆盖率58%;全乡耕地面积25500亩,占总面积的8.5%,农民人均占有耕地1.5亩;全乡尚有荒地24997亩,沼泽地228亩未开发利用。 交通通讯乡内交通比较方便,有县级柏油公路18公里,乡级公路27公里,公路实现网络化、四通八达,乡内每天都有通往岫岩、通远堡、鞍山、海城、辽阳、凤城、宽甸、盘锦等地的客车,交通便利。 广播通讯事业飞速发展,全乡有程控电话近1000部,移动、联通两个通讯网络业已开通,信息传递迅速。有线电视实现村村通,早已覆盖全乡。 矿产资源牧牛乡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现已查明的有玉、镁、钨、铁等10多种矿产,正在生产的企业有:1、范家沟铁选厂,该厂位于牧牛村范家沟组,始建于1992年5月,占地面积1700多平方米,年生产能力可达5万吨,固定资产原值640万元,於93年5月正式投产,现正在生产当中。 2、牧牛莹石矿,始建于1977年,企业位于牧牛乡小木村汪沟门,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年生产能力在3000吨左右,固定资产原值25万元,现在生产正常。 3、牧北水镁石矿,企业位于牧北村小堡组,始建于1998年,点地面积3000平方米,年生产能力8000吨 还有许多矿产有待于开发,主要有钨、镁石、硅石、钾长石、白粒岩、钠长石、方解石、玉石、重晶石、硫化铁、硼铁等近20种。 农业资源与生产牧牛乡物种丰富,山野菜、中药材品种很多,各种野生干果、水果、坚果遍布全乡,诸如人们熟知的刺龙芽、大叶芹、蕨菜、刺五加等山野菜:辽细辛、五味子、枸杞子、穿山龙等中草药;山里红、软枣猕猴桃、榛子等野果,这些都是山乡的特产,有上百种之多,数不胜数,这些野生资源不但品种繁多,而且贮量丰富,初步统计,全乡年产山野菜200吨以上,产药材可达50吨,各种野果500吨以上,而开发利用的只有1/3-1/5,这些野生资源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如果搞保鲜或深加工将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尤其是搞罐头加工,还可以加工食用菌,可实现一年无淡季。 全乡年产粮食6000吨左右,四季均能生产应时蔬菜,但反季蔬菜生产量较少,有较大发展空间。牧牛乡的食用菌生产是一大支柱产业,全乡有1000多户农民从事食用菌种植业,种植的主要品种是香菇和滑子蘑,年接种量达到200万袋生产量达3000吨,该业以木古益临两村为基地,辐射全乡,现已初步形成了规模生产的格局但无生产企业诚证有识之士来投资办厂。全乡养殖业较发达,绒山羊饲养量占全县第一位,年饲养量30 000只以上,年产绒可达10吨,年出栏肉菜羊2000只以上。全乡养牛、养猪户很多,但没有龙头企业,还没形成规模态势,因而有较大发展空间,特别是全乡年产秸秆和饲草在10000吨以上,有充足的牧草资源。 全乡养禽业发展迅速,年饲养量在40万只以上,尤其是肉食鸡养殖业现已悄然兴起,全乡已有60多户养殖肉食鸡,养殖户都希望能找到合作伙伴,实行订单生产。 全乡柞蚕放养量在400把以上,家养桑蚕刚刚兴起,明年有望实现较大发展。牧牛乡山林资源丰富,沟谷纵横,有常流水的小流域100多条,适合养殖林蛙、全乡没有正规鱼塘,养鱼潜力也较大。 文教卫生事业全乡现有中学一所,1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56人,教师61名,小学10所,69个教学班,在学校学生1523名,教师106名,普及9年义务教育已经初见成果。 全乡医疗卫生机构健全,有医疗网点10个,病床位16个,医生24人,卫生员12名。 民族饮食养猪食肉:满族养猪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在三千年前满族祖先的村落遗址--镜泊湖畔莺歌岭的发掘中,曾出土一批小陶猪。在很多文献中,也都有关于满族的先祖“其畜宜猪,富家养数百口”的记载。过去,岫岩的满族婚丧嫁娶、祭祀祖先必用猪,年底所杀年猪的一部分肥肉腌制在坛子里,做为一年的食用油,所以家家必养猪。杀年猪的第一顿饭正如史料记载:“大肠以血灌满,一锅煮熟,请亲友到炕上”。食用时将套桌中间可自动开合的圆板拿下,菜锅坐空当处,下有火盆对准锅底加热,或有宽沿泥火盆,菜锅坐在火盆上支起的铁架上。锅中炖满肥肉、血肠、酸菜、粉条。众人围坐从锅中直接夹菜,面前放一酱碟,内放清酱、大蒜以调味。可见岫岩满族至今仍沿袭祖先这一习俗。 用糜酿酒,糜即黄米。岫岩的满族过去祭祖或年节改善生活,必以黄米做酒。其做法是:将大黄米用水浸泡之后上锅蒸熟,装入坛里,将原米汤也一同兑入,米汤不足加水,之后加黄酒曲子搅拌均匀,不日后即可饮用。黄酒味甜,但也能醉人。用糜制糕。古史中就有满族人“有打糕,黄米为之,甚精”、磨粉做糕,糕有几种” 的记载。 岫岩的满族将糕称为饽饽。因季节不同而做法有别。春季,将大黄米或小黄米用水浸泡后磨成面,上锅蒸熟,将炒熟的黄豆也磨成面,均匀地裹在碾成片的粘糕上,然后卷好,用刀切成小块,此为豆面饽饽。夏季,将粘高梁米用水浸泡后,磨成面做皮,把小豆煮熟,合成豆泥做馅,再包入苏子叶中蒸熟。苏子叶为农家所种,味清香,此为苏叶饽饽。五月,正是山上柞树叶(俗称波罗叶)鲜嫩季节,将粘米面及豆泥包入波罗叶中,为波罗叶饽饽。秋冬两季将大黄米或小黄米用水浸泡,磨面后夹以小豆泥蒸熟,食用时,蘸糖或油煎,此为粘糕饽饽。饽饽过去为祭祀必备品,因其耐饿,八旗兵打仗常用来做军粮。至今也是满族人民喜爱的食品。此外,大黄米干饭、粘高梁米干饭、油炸糕等也是满族人喜爱的粘食。 用豆做酱。岫岩以黄豆为主要油料作物,可榨油,剩余豆饼做饲料。现在用豆做豆腐很普遍,而在20世纪90年代前的岫岩农村用豆做大酱则最普遍。满族人民日常生活离不开大酱,蔬菜生食、熟食均以大酱调味。黄瓜、萝卜等青菜及猪下货煮熟后,均放入酱中渍咸以食用。史料中就有满族祖先“以豆为酱”的记载。 酸汤子,酸菜 各种酸食:岫岩以玉米为主要粮食作物,它有多种食用方法。做酸汤子即其中之一。如将汤面子加水稀释成粥状,从锅沿自然入烧热的锅底,成牛舌样,就称为牛舌饽饽(牛舌饼),稍加糖或糖精,味酸甜。每到秋末冬初,将白菜用开水稍烫后,装入瓦缸中,加满水,上压石板,腌成后即为酸菜。据说清顺治以前就有吃酸菜的记载了。从实地考证得知,山东、河北一带是没有腌酸菜习惯的,由此可知腌酸菜为东北习俗。此外如酸浆、山里红、山葡萄、酸梨等,也是岫岩满族喜食的酸味山货。窖藏蔬菜。秋末冬初岫岩农村家家户户在院子中的向阳背风处挖二米多深的长方形土坑,上横木杆,覆玉米秸子,再盖上土,内藏白菜、萝卜、土豆等蔬菜和苹果、梨等水果,供冬春食用,此即为菜窖。窖口仅为一人出入,取菜由梯子上下,窖内蔬菜可保存至第二年四月。在城镇,随着人民居住水平的提高,大部分已住进了楼房,加之反季节蔬菜的普及,地窖的数量已经大大减少。 山珍,山野菜:常言道,靠海吃海,靠山吃山。岫岩的山也为满族人民的饮食生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每当春季,地皮刚刚发绿的时候,山上的各种野菜便破土而出了,它们的名字真是数也数不清:猫耳朵、老母猪忽达、大叶芹、小叶芹、猴腿儿、蕨菜、刺嫩芽......在菜田里的蔬菜未上市之前,已经抢先摆上饭桌,供人们尝鲜了。还有榆树叶做成鲜美的汤,槐树花掺合在玉米面饽饽里,香甜可口。夏、秋两季,榛子、核桃、栗子、野枣、蘑菇等山货野果,也任你自行采摘。山上放养山羊,夏季为避暑而宰羊喝汤,已成为惯例。尤其岫岩是柞蚕产区,蛹、蚕、蛾、“神仙”(半蚕半蛹状态)更是登得大雅之堂的味美食物。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