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木尕拉镇
释义

木尕拉镇属农业为主的人口大镇,因受土地人均占有很少的条件限制,经济增长缓慢,气候环境恶劣,教育、卫生条件相对较差,属上级重点帮扶的艰苦边远贫困乡镇。

概况

木尕拉镇位于新疆于田县绿洲平原中部,克里雅河西岸,木尕拉于田县中心镇,距和田市177公里。东与奥依托格拉克乡相连,西与加依乡接壤,北靠英巴格乡,南连科克亚乡,总面积54.47平方公里。农区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物产丰富,城区面积约5平方公里。315国道自东西方向横穿镇区,主干大街呈十字形。1995年10月17日,在城区西部塑起毛主席接见库尔班.吐鲁木塑像一座。

气候

境内平均海拔1420米,四季分明,气候 温暖干燥,年平均降雨量45.8毫米,年均蒸发量2479.8毫米。年平均气温11.6℃,1月最低气温-24.3℃,7月最高气温41.2℃。全年无霜期210天。一般风力3级,最大风力10级。

历史沿革

木尕拉,维吾尔语意为田鼠。明代称克列牙,清代称克里雅。和阗六城之一。《西域图志》作克勒底雅,并有这样的文字记载:“在齐尔拉东二百里,西距额里齐城四百三十里,有城垣居,六城之一”。据《回疆志》载,克里雅城周约二百里九分余,东西南北各有一门。西汉为扜弥国地,隶西域都护府。两汉后属于阗。《唐书·西域传》曰:“于阗东三百里有建德力河,河之东有扜弥居建德力城,亦曰拘弥城即宁弥故城。”宁弥、拘弥、汗弥即《汉书.西域传》之扜弥:“扜弥国,王治扜弥城”。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于阗置四品阿奇木伯克,隶和阗办事大臣。光绪八年(1882年)置于阗县,县治初设在喀拉喀什(今墨玉县)。克里雅为驿站,称凯扬驿。光绪十年(1884年)县治迁至克里雅城,即今木尕拉镇老城区,隶和阗直隶州。自设县治以来,木尕拉镇成为该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人口居住最集中的区域。据《新疆图志》记载:“于阗县府,三千九百八十七户,四千九百八十一丁口”。谢彬在《新疆游记》曾有这样的记载:“于阗无城,俗称回城、汉城者仅界河渠水,实无城也。附治居民,汉城382家,回城1031家,汉人共39家。商务回城较盛。县城英籍商民男43,女24。俄籍商民,男202,女201”。1920年隶属于和阗道。国民党统治时期,1943年境内置三镇,即:和平镇(内含9保97甲)、兴荣镇(内含8保84甲)、中兴镇(内含8保85甲)。1947年境内改置和平、兴荣2镇。1952年县人民政府迁至新城;1954年境内设二区,下分五个乡党支部;1952年析置为城关区;1954年复为一区;1957年撤销第一区改称于阗镇;1959年1月,实行人民公社时,称团结公社;1960年4月团结人民公社合并入新声公社,建新声公社;1970年在于田县城西由上级拔款兴建镇政府办公室;1978年改名喀群公社。1984年置木尕拉镇。2002年镇内辖17个村委会,77个村民小组。

农业发展

全镇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水稻、棉花等。境内有防护林带,波斯塘村有一处天然的芦苇湖,镇政府组织人员清挖两个人工芦苇湖,还在古再村清挖一个人工养鱼池,并放入鱼苗,发展水产养殖。

建设成就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条件在不断改善。1987年在县城周围的部分农户拉上了自来水;1994年初开始向各村铺设自来水管道;1997年经过多方努力全镇16个村拉上了调频广播;2002年全镇各村基本上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近来城镇不断扩大,城内建设整齐,楼房栉比鳞次,街道宽广笔直,昔日的破旧房屋已不存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3: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