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磨性山 |
释义 | 磨性山在渭水以北,为丘长春足迹所到过的遗址。在今陕西省宝鸡县杨家沟乡西高泉,邱处机曾在此磨性成真。 中文名:磨性山 地理位置:陕西省宝鸡县杨家沟乡西高泉 方位:渭水以北 山名来历:邱处机曾在此磨性成真 史籍记载磨性山旧志载 : “山背依周原,前临渭水。山下有左右二泉,下流汇为莲池,夏日莲叶田田,荷花朵朵。” 原有丘长春丹房,丹房后有混元洞,洞有二石大如斗,光滑圆润,传说当年丘长春每日晨起,滚此石于山下,再肩之山上,每日往复数次,从不间断,故称此石为磨性石。原来洞舍颇多,绝顶石墙如城,洞辟四门。中为三清殿,东有太皇宫,西有菩萨殿。山腰有七个山洞,为老君洞、混元洞、药王洞、雷神洞等。明弘治十四年 (1501) 增修。现宝鸡县道教协会在此。 县志另外有这样记述磨性山:“翠柏苍苍,水声潺潺,幽鸟相逐,境界清雅,常有羽流寓其处。” 邱处机是大定十二年来到关中西府,至于先至磻溪宫还是磨性山,史料不详。大定二十年,又移居陇州(今陕西千阳)龙门山娄景洞,率门徒数人继续苦修。这几年是邱处机修炼最关键的一个段落,自谓至此道业始成。从居磻溪以来,邱处机道誉渐著,秦陇名士争相与之结交。大定二十八年离开龙门山去了中都(北京)。 丘处机邱处机(1148~1227)为金、元之际著名道士,金真道北七真之一。龙门派尊奉之祖师。字通密,号长春子,世称长春真人。登州栖霞(今属山东)人。金世宗大定六年(1166)入道,次年拜王嚞为师,为其七大弟子之一。大定八年,随师及马钰、谭处端等在宁海、福山、登州、莱州等地传道,创立全真道。大定九年,与马钰、谭处端、刘处玄等随王嚞返陕西终南,至开封,王嚞染病,次年逝于旅舍。大定十二年,与马、谭、刘等扶柩归葬终南故地,庐墓三年。大定十四年,与马、刘分手,西入陕西磻溪,隐居六年。大定二十年又去陇州龙门山,隐居潜修七年。“道既成,远方学者咸依之”。①大定二十八年,奉金世宗诏,至燕京(今北京市)主持“万春节”醮事。未几,仍回陕西。明昌元年(1190),金章宗以“惑众乱民”为名,下诏禁罢全真道等,处机即回栖霞,建太虚观以居。贞皊二年(1214)秋,请命招安山东杨安儿义军成功,名噪一时。兴定三年(1219),居莱州(今山东掖县)昊天观,南宋及金先后遣使来召,均未应命。他审时度势,唯应元太祖成吉思汗之请,于次年正月,率弟子十八人从莱州出发,于元太祖十七年(1222)到达西域大雪山,行程万余里。《元史·释老志》称:“太祖时西征,日事攻战,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问长生久视之道,则告以清心寡欲为要。”元太祖待之甚厚,尊其为神仙。请准东归时,元太祖赐以虎符、玺书,命其掌管天下道教,诏免道院和道人一切赋税差役。回燕京后,居太极观(后改名长春宫)。从此邱处机成为北方道教风云人物,长春宫成为北方道教中心:“由是玄风大振,四方翕然,道俗景仰,学徒云集。”②士庶之托迹,“四方道侣之来归依者,不啻千数,宫中为之嗔咽。”③全真道成为北方道教最大之派别。邱处机开创全真道鼎盛局面四年后逝世。元世祖至元六年(1296)诏赠“长春演道主教真人”。至大三年(1310)又加封为“长春全德神化明应真君”。 邱处机对传播全真道功绩甚著,道教中人常将他与王重阳相提并论,谓“是教也,源于东华,流于重阳,派于长春,而今而后,滔滔溢溢,未可得而知其极也。”④全真七子死后,亦以邱处机门徒最盛,以他为祖师的龙门派,在明清至近代,一直是全真道之主流。邱处机的修炼思想以断情绝欲为修道的前提,以清静无为为修炼要旨。认为“一念无生即自由,心头无物即仙佛。”主张性命双修,但与金丹派南宗相反,倡先性后命,以性为主,谓“吾宗惟贵见性,水火配合其次也。” 其著作有《大丹直指》《摄生消息论》《磻溪集》等,均收入《正统道藏》。 著名景点磨性山斜对面是磻溪宫,磻溪宫因了邱处机在宋未元初成了宝鸡道教第一道场。这里供奉着老子、邱真人。浸润道骨仙风福祉,消磨汲取出尘入化的灵气,把烦嚣尘扰放下,是常人来游磨性山的根蒂,或者不是那么直了当,仅是游山玩水,观光采风,也会在不经意间滋生祥和荫泽,使气息心脉醇和。比如此间的各个洞窟,光观赏壁画就会使你大饱眼福。老君洞壁画八十一幅,是“老子化胡图”,内容有“教稼”“授经”等故事;邱祖洞有真人“拾粪”“背河”等;药王洞则是“唐王赐袍”“敬德追袍”“坐虎针龙”之类。虽从墨线构勒中看出丹青手拙,画工不巧,古朴苍厚却铺天盖地的,动人魂魄。游客也喜欢看,喜爱谈,逢古历二月十五庙会由导游娓娓讲述,更是群首攒动,煞是热闹,更能使亲近的人性在图画言教中获得温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