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明十陵 |
释义 | 明十陵——明蜀王陵博物馆 明蜀王陵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十陵街办辖区,距成都市四公里处成都大学南侧,南北为正觉山麓前面到青龙埂一带,距今已564年,是大明蜀王之皇族墓群。1996年12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风水宝地俨然为北京十三陵的缩小版,亦为寻龙点地的活教材。十陵镇也因此而得名。墓群三面(北、东、西)由山环抱,呈“依山临湖”布局。所依之山为正觉山,海拔534米,为成都东部近郊最高的一座山丘,这种高度也是风水学中的父母山,可以作为后靠与龍脉结穴的好山;所临之湖为青龙湖,该湖在明朝时有近千亩,曾随历史变迁消失无踪,现经陵区及所在公园开发已恢复。 明蜀王陵墓群共计十座,即五座蜀王陵、三座蜀王妃墓、二座郡王陵;分别名为:僖王陵、昭王陵、僖王赵妃墓、僖王继妃墓、黔江悼怀王陵、怀王陵、惠王陵、成王陵、成王次妃墓、半边坟郡王墓。墓群以僖王陵和成王陵为中心,各陵依势分布。整个陵区,正所谓“藏风界水”、“聚气凝神”的风水宝地。墓群以僖王墓和成王墓为主体,其他各陵依势在周围分布.形成指向湖心的掌状布局,这种布局形式与北京明十三陵和河北清东陵的树形布局有所不同,从而独具特色。 目前仅发掘了僖王陵和昭王陵。僖王陵于1979年经考古发掘清理,出土了500多件彩釉兵马俑、舞乐俑等珍贵文物。地宫全长28米、宽8.96米、高6.59米,仅恢复后的阶梯就达44米。其后殿正壁中心镶嵌的圆形镂空描金彩釉双龙盘堪称明代艺术珍品。僖王陵较永陵(五代十国时期前蜀皇帝王建之陵)而言更显雄伟,较北京十三陵而言更为精美。另在昭王陵中,一对仿明太祖朱元璋之人头龙亦为全国之绝。 明十陵雕刻之精美,书法之刚劲,地宫之富丽,陵墓之集中,被誉为中国古代帝王陵中最精美、最集中的地下宫殿。 蜀僖王陵蜀王府是明代大藩,建藩于成都,四川古称天府之国,蜀王府占有成都平原十分之七的良田,是明代最为富足的王府之一,故历代蜀王的陵墓建筑,都极尽奢华。十陵中现已发掘 出來的僖王和昭王墓,距今已超过五百六十年;其中蜀僖王陵的墓主是明 蜀僖王朱友埙,墓穴坐东北向西南,(艮山坤向),朱友埙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一个儿子蜀献王朱椿之嫡孙,(朱椿也是明朝第一代蜀王),僖王生于1409年,永乐二十二年册封为羅江郡王,宣德七年袭蜀王位,为第三 代蜀王,僖王孝友纯朴,宣德九年患风疾病驾薨,享年二十六岁,在位一年零九个月。 蜀僖王陵被誉为“中国古代帝王陵最精美的地下宫殿”之一。这是一座规模宏大、装饰华丽的地下宫殿,地宫全长28米、宽8.96米、高6.59米,仅恢复后的阶梯就达44米。 1979年因兴建石灵中学无意中挖到地宫,起初因灌水却不知水流往何处且凭空消失,后來才发现地宫陵寝,挖掘出土了五百多件包括圹志碑、燔爐、彩釉兵马俑、舞樂俑等珍贵文物。蜀僖王陵地面建筑早毁,己难考证其原貌,但其地宫建筑保存完整。沿台阶而下,便是深埋地下九米深的地宫。地宫门高大雄伟,帝王之气彰显无疑。地宫精美华丽,极尽豪奢,其平面呈三进三重殿四合院布局,门、窗、柱等皆用石仿木做楼空雕刻,整座墓室俨然墓主生时所处的王宫。矗立在地宫面前的是一尊保存完好的石碑,「大明蜀僖王圹志」七个大字竖刻在碑额之上,碑文的字体隽永刚劲由墓口入内依次为大门、前庭、前殿、中庭、正殿、后庭、后殿、棺室。是仿照亲王生前的宫殿形式建造的,地宫这种建筑仿照“生前寝宫”形式也是明清皇陵特色;地宫建筑雕刻精美,彩绘虽已褪色仍可想象当时的富麗堂皇。其后正壁中心镶嵌的圆形镂空描金彩釉双龙盘堪称明代艺术珍品。三道墓门高大而厚重,墓室宽敞,四周墓壁彩绘雕刻精美,在灯光的映衬下果然精美无比。墓室中每一处建筑都雕刻精美、装饰华丽,尽显明代皇室的尊贵。第三道门后的棺座上放着一具已经毁损的石棺,应该是僖王之棺。在石棺平台上中央位置砌有长方形土槽及其敷在槽内的泥土,与我们民间纳骨塔内金斗瓮底下须铺层泥砂類似,可能象征风水的下接地气,也只有这样的设置才能通地气,才能入土为安,其灵魂也才能由此通道自由地进出阴间。 僖王陵出土的文物大多均已收藏于博物馆,因此在这里无法见到更多的精品。无法再现王陵全景。 僖王陵的规模是不及北京明十三陵的,僖王的地位也不可能和明皇帝相比,但是如此豪华的地下王府宫殿足可以想像当年僖王在位时生活的画面。 僖王陵之迷:1.石头:僖王陵墓中的地面都是由巨型的石头铺成的,其中最大的有4米长、1米宽、厚1米、重达20多吨。这些巨石并不产于本地,而是来自于较远的都江堰。令人费解的是,在人们的运输工具极其落后的时代,这些巨石是如何运来的呢? 2.门钉: 僖王陵的中殿大门上有81颗门钉,在明代,以藩王的级别,只能享受49颗门钉。但在僖王陵中,朱红色的石门上不仅有81颗门钉,石门上甚至还雕刻着超出其蜀王地位的五爪金龙图案。为何僖王陵超出了明代的藩王级别?有人认为,也许是得到了当朝皇帝的特许。 3.兵马俑: 僖王陵出土了500多件彩釉兵马俑、舞乐俑等珍贵文物,考古学家推断这些兵马佣当初在墓中应该是排列有序的,可以想象这是何等气派庞大的一支队伍。这样精美豪华的地宫,如果没有足够的财力和物力的支持,是难以修建完成的。 4.蜀僖王传:蜀僖王朱友埙(1409—1434)在历代蜀王当中,僖王算得上是一个十分奇特的人物,他是第一代蜀王朱椿世子朱悦镰的第三子,靖王朱有堉的胞弟。明永乐七年(1409年)生,永乐二十二年封为罗江郡(今四川德阳)王。明宣德六年(1431年)靖王去世后,因无子嗣,宣德七年遂由其继为蜀王。然而,他上任仅一年零九个月,就辞世而去,享年二十六岁。死后葬于成都府华阳县积善乡正觉山。 僖王朱友埙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的墓葬却充满了悬疑,给人们留下了一道又一道的难解之谜。 有趣的是据說当年考古人员进入墓室,发现了兩具骸骨,一具是僖王无疑,另一具据推测则是盗墓人,在古墓传說中总是流传有盗墓人的故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