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民主共和党
释义

民主共和党(Democratic-Republican Party)是美国建国早期的一个政党。由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和詹姆斯·麦迪逊(James Madison)在1790年代创建。民主共和党的对立政党是联邦党。与联邦党相比,民主共和党更强调各州的权力,并且重视自耕农的权益,反对君主主义。主要支持地区是西部和南部。民主共和党可被视为今日美国两大党派中民主党的前身。

各国民主党

美国民主党

美国民主党(Democratic Party)是美国两大政党之一,始建于1791年,当时称共和党,1794年改称民主共和党,又称反联邦党,后该党分裂。杰克逊派于1828年建立民主党。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民主党没有固定党员,党籍自由。党员总数按本党总统候选人投票的结果计算。美国民主党以驴为徽,因此该党与以大象为标志的共和党的竞争被称为“驴象之争”。从1833年到1856年,它的对手主要是辉格党。民主党的颜色是蓝色,党符号是驴。从1856年之后,它的主要对手是共和党。在南北战争期间,民主党主张与奴隶制的南方妥协,思想保守。但是在后来20世纪时,共和党转变成保守政党,民主党则代表自由主义思想。美国民主党每4年召开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本党总统和副总统候选人,制定竞选纲领。1831年,该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选出总统和副总统候选人。这也是美国历史上党派的第一个全国性代表大会。1840年,该党召开全国第3次代表大会,正式定名为民主党,并首次通过了党纲,仅仅有大约1000字。但是,该党党纲不是固定的,以该党总统候选人的政治纲领为党纲。后来,有时党纲领洋洋洒洒长达4万字,是最初的40倍,足见冗长。

塞尔维亚民主党

1992年选举前不久从民主党分裂出来的一个政党,为民主行动联盟的台柱。但是后来倾向右派,比民主党更极端。1993年塞尔维亚国会大选时,该党坚持极右派路线,赢得百分之5.1的选票、取得7席。并加入社会党领导的政府。

中国民主党

1912年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后,临时国会内出现了由各个较小政团组成的两大政党——共和党与国民党,梁启超、汤化龙、林长民等力图组织第三大党与之鼎立。1912年8月27日,由共和建设讨论会、中华共和促进会、国民协会、共和统一党、共和俱进会、国民新政社等政团在北京合并而成。本部设于上海。汤化龙任干事长,马良、陈昭常、谢远涵等为干事,后推梁启超为领袖。其政纲是“普及政治教育,拥护法赋自由,建设强国政府,综核行政改革,调和社会利益”等。在政治上拥护袁世凯的统治,力图在共和党与国民党的争斗中以“超脱”的姿态组织内阁,但内部意见不一。1913年5月同共和党等合并为进步党,共同在国会内对抗国民党。

美国共和党

共和党(Republican Party)是美国当前的两个主要政党之一,别称大老党(Grand Old Party,GOP)。共和党的党色是红色,标志是大象。历史

共和党于1854年成立,最初由美国民主党和美国辉格党中反对奴隶制的人士组成,曾得到许多支持。1860年亚伯拉罕·林肯当选总统,在南北战争中战胜美国南方邦联,废除了奴隶制。南北战争后,由于民主党四分五裂,共和党人开始长期当选总统,安德鲁·约翰逊、尤里西斯·辛普森·格兰特、拉瑟福德·B·海斯、詹姆斯·加菲尔德、切斯特·A·阿瑟在南北战争后连续任总统。1897年,共和党威廉·麦金莱任总统,大肆对外侵略扩张,使美国进入帝国主义时期,此时期西奥多·罗斯福、威廉·霍华德·塔夫脱、沃伦·G·哈定、卡尔文·柯立芝和赫伯特·胡佛先后任总统。由于共和党在经济方面采取自由放任主义,导致美国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无法解决。民主党富兰克林·罗斯福当选后,共和党20年在野。共和党艾森豪威尔当选后,美国进入两党轮流执政时期。尼克松、里根、老布什先后任总统。 老布什在1998年当选总统,但由于波斯湾战争以及共和党执政十二年的包袱,使他未能连任,民主党执政。自1994年起,共和党控制了美国的众议院,虽然与民主党在参议院进行拉锯,但最后亦控制参议院。2000年,老布什的儿子小布什代表共和党参选总统,在普选票落后于民主党,但以选举人票胜出,2004年,小布什连任。现在,共和党成为美国保守力量的代表,小布什任总统,反对堕胎、同性婚姻和干细胞研究,主张减税和加强军队防御力量消灭支持恐怖主义嫌疑的国家,攻打阿富汗和伊拉克即是证明。

政党区别

从思想取向层面来看,美国两大政党分别代表两种差别极大的政治哲学:民主党--自由主义;共和党--保守主义。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在不同的国家里有不同的含义,即使在美国也有不下几十种定义。一般说来,美国当代的自由主义理论推崇革新、容忍与社会平等,主张观念、制度和法律应随社会环境之改变而变迁;而保守主义思想则强调文化延续性,注重传统价值、社会稳定与宗教之作用。在具体政治领域,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的最大分歧莫过于“大政府”与“小政府”之争。保守主义理论从维护个人自由这个基点出发,坚信政府权力之扩大即意味著个人自由之缩小。这种理论认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对社会问题的涉人必定会危及美国文明的根基-个人自由。更有甚者,保守主义理论还认为联邦政府的社会福利、高开支、高税收、及保护少数民族权益等政策均不同程度的造成或深化了美国的社会经济问题,如生产率下降,通货膨胀,中上阶级收入减少,商企界投资热情不高,懒人依赖政府救济等等。

与此相反,自由主义理论认为,放任的资本主义经济导致了严重的贫富不均、高失业与一系列其它问题,而高度发达的科技与经济发展并没有明显改变美国社会不平等现象,如种族歧视,妇女权益得不到足够保护等。因此,自由主义理论深信,美国社会的急迫问题不是个人权利受到侵犯,而是社会不平等没有得到纠正。同时,自由主义理论还认为,美国诸多的社会经济问题如此之严重,如此之深刻,非得政府出面参与解决不可。换言之,自由主义理论坚信政府权力不是造成美国社会经济问题的原因,而是消除这些问题之重要手段。

由于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对大、小政府持不同意见,近几十年间,共和党和民主党在诸如拨款、税收、政府调控经济、民权保障、枪支管制、环境保护等问题上明争暗斗,针锋相对。美国两大政党关于政府权力大小之分歧在大选年显得最为突出。 1980年,罗纳德·里根以“小府”,作为其竞选基调,猛烈抨击民主党的社会经济政策,认为自由主义派的高开支,高税收及“福利社会”政策导致了高速货膨胀、高失业、高利率、高国债与低速增长。1988年,乔治·布什挟里根保守主义当权八年之余威,再次祭起“小政府”旗帜,信誓旦旦地向全国选民证, "Read My Lips No New Taxes", 1992年,民主党时来运转,比尔·克林顿利用美国经济不景气而布什政府应对无力之机,又向全国选民开出沉寂了十二年的“大政府”药方,强调政府必须采取强有力措施,以帮助入们渡过难关。振兴经济,走出萧条。从以上三例来看,“大政府”与“小政府”的药方均为有效,因为美国两大政党在政府权力与作用问题上早已界线分明,只要社会条件与时机有利,争得中间势力同情,政治钟摆的方向将会很明显。

美国两大党关于大、小政府之争在国会立法中表现得同样激烈。尽管有议员跨党投票现象,总的说来,共和党和民主党对与政府权力有关的议案的表决通常是营垒分明。克林赖1993年当政后,其刺激经济的法案在参议院遭到共和党议员封杀,其联邦赤字减缩法案也受到参众两院共和党议员一致抵制。在布什执政期间,民主党虽在参案两院占有优势,成功地通过了几十个法案,但由于共和党占据白宫,布付利用总统权力将那些与“大政府”有关的法案一一加以否决。四年期间,布什总共否决了近三十个国会两院所通过之法案,只有关于政府对有线电视价格施加控制的一个法案后来又被两院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成为法律,其余均为夭折。克林顿一入主白宫,民主党议员急忙又将被布什否决的一些法案重新通过(如"Family Leave Bill"),交由民主党总统顺利签署。关于大、小政府的党派之争并不限于联邦国会,在美国五十州的州议会里,类似的情形同样存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21:3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