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民本文化
释义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上,在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中,民心的向背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安危,也制约着社会的全局,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这就是儒家民本文化,儒家民本文化是一种以民为本的文化,中心思想是讲,国家的治理应以民为本,这是关于为政者治国基本理念的文化,是关于社会重心和国家根基的文化。

历史由来

关于以民为本,古代一些重要典籍早有记载,例如,在《晏子春秋·内问下》中讲道:“以人为本”,在《管子·霸业》中讲道:“以人为本”,在伪古文尚书《五子之歌》中讲道:“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从此,这些概念、范畴一直被儒家沿用下来,并且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形成了系统的思想。

儒家民本文化作为中国历史上特有的文化现象,它不是某个思想家个别的思想文化,而且历史上大多数儒家和政治家普遍关注并详细阐发的思想文化,它不是中国历史上某个历史时期的思想文化,而是贯穿整个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悠久的思想文化,儒家民本文化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有完善的伦理准则,同时也具有突出的核心价值。

儒家民本文化以天人之辨为理论基础

在儒家民本文化中,有一个从哲学的高度立论的理论基础,这就是中国传统的天人之辨,通过阐发深刻的哲理来探究天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究天人之际”(1),它的表现形式有天命观、天道观和天理观,天命观主要论述天命与人命之间的关系,天道观是论述天道与人道之间的关系,天理观则是论述天理与人理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天命与人命,还是天道与人道,以及天理为人理,都是在说明天与人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目的是说明人的重要地位,从而为重民奠定理论基础。

总之,儒家天之人辨是从哲学的高度“究天人之际”,从原始形态天命观道到天道观,再到天理观,是理论思维不断深入的标志,旨在论证天与人之间的不可分割的关系,无论是人命源于天命,还是人道遵循天道,以及人理服从天理,都是从哲学的高度认识宇宙,为人世间立定准则,从而为重民奠定理论基础。

儒家民本文化以义利之辨为伦理准则

儒家民本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利民、富民,但利民、富民不是无限制地满足人们的利欲之心,而是要便民众的利欲之心有所节制,使之规范在道义的准则中,只有这样,社会风尚才能良好,社会才能和谐、稳定而有序,只有文化底蕴充实,民族素质才能提高。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物质不富足的古代社会,利民的第一要义是如何处理物质利益的问题,物质利益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也是人的生活第一需要,是一个时时需要面对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个人与群体的关系,是保证群体和谐的根本,也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问题。正如荀子所讲:“富有天下,是人情之所同欲也,然则从人之欲,则势不能容,物不能赡也。故先王案为之制礼义以分之,使有贵贱之等,长幼之差,知愚、能不能之分,皆使人载其事而各得其宜,然后使悫禄多少厚薄之称,是夫群居和一之道也。”(31)儒家义利之辨,就是讲的如何处理义与利的关系,有的思想家主张重义轻利,以义为先,以义导利,有的思想家主张义利双行,基本思想倾向则是义利统一。

儒家义利之辨,注重义利统一,义利统一思想作为确立道义与利益关系的原则,它引导人们在物质利益前面,以道义为重,物质利益是人的基本利益,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条件,对这一问题是否处理得当,不仅涉及到人际关系,也关系到民心的稳定、社会的安定,同时也关系到社会风气的好转,民族精神的发扬,抓住了这个问题,也就抓住了一个根本问题,难怪义利之辨在中国古代从无间断,义利统一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很有价值的思想,它为儒家民本文化建立了完善的伦理准则。

儒家民本文化以勤政为民为核心价值

以民为本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文化现象,主要体现在为政者对待民的态度上,讲的是为政者要仁爱民众、理顺民心,赢得民心,实际上就是讲如何勤政为民的问题,勤政为民构成了儒家民本文化的核心价值。在中国古代社会,由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所系,民心向背关系到社稷的安危,关系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儒家民本文化的核心价值是勤政为民,历代思想家都在致力于阐发勤政为民这一思想。

在中国封建社会,讲勤政为民,指的就是君、臣对民的态度,民为国之根基,民心的向背关系到封建统治权力的稳固,从维护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出发,历代思想家和政治家都主张勤政为民,把协调和处理对民的关系、实现民心的稳定作为社会稳定的核心,勤政为民是核心价值。

儒家民本文化的价值取向

儒家民本文化是中国基本国情下特有的文化现象,在中国古代社会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上,逐步丰富和发展起来,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其中优秀的传统应该在现代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弘扬。儒家民本文化的现代价值取向。

关于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

以人为本作为治国理念,在现代的历史条件下赋予了新的内涵,主要应关注为民用权、为民谋利、理顺民心三个问题。为民用权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基本出发点,国家治理的首要问题就是为民而行使权力,使权力的运作成为民意的体现;为民谋利是以人为本理念的根本宗旨,国家治理的根本宗旨就是为民谋利益;理顺民心是以人为本理念的理想目标,国家治理的理想目标是顺乎民心,赢得民心,民心的向背关系的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安危,应该把理顺民心作为治理国家的不懈的追求。

关于为政之德的官德素质

在儒家民本文化中,很强调为政之德,这是一种可贵的官德素质。

关于义利统一的施政准则

儒家民本文化注重利民、富民,把调整民众的正当的物质利益放到重要地位,并引导民众的利欲之心,使之纳入道义的规范之中,几千年来,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家和政治家都在致力于探索这个问题,从而形成了义利统一的施政准则。在现代的历史条件下,弘扬义利统一的施政准则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6: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