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苗振宇 |
释义 | 苗振宇,男,1924年生,河北保定人,中国电影录音师。是中国影协理事、上海影协理事、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理事。 苗振宇从影半个多世纪,完成了六十余部故事片,翻译片,美术片及戏曲片的录音,还参与指导了大量影片的音乐录音及混合录音。他仍一心扑在中国的电影录音事业上默默地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 基本资料姓名:苗振宇 职业:电影录音师 籍贯:直隶(今河北)保定人 性别: 男 民族: 汉 生卒年: 1924-- 国别: 中国 正式发表: 《南征北战》、《子夜》、《渡江侦察记》、《阿诗玛》、《雷雨》 简介苗振宇,电影录音师。直隶(今河北)保定人。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后任合众影片公司、上海实验电影工场录音师。建国后,历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副总工程师、总录音师,中国影协第三至五届理事。曾担任《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老兵新传》等影片的录音。《雷雨》1985年获第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录音奖。 成就10岁起在《迷途的羔羊》、《小五义》等影片中饰演童角。1941年后,在合众影业公司、上海实验电影工场任录音助理、录音师,为《浮生六记》、《母与子》、《生死恨》、《小城之春》等影片录音。建国后,历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录音师、技术办公室主任、录音副总工程师、顾问等职,先后为《女司机》、《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老兵新传》、《阿诗玛》、《姐姐》、《子夜》、《雷雨》等二十余部故事片和一批美术片、译制片录音。1958年曾赴苏联考察电影技术,回国后为中国第一部宽银幕立体声影片《老兵新传》录音,创造了一整套直接剪、套磁底以及磁片混录的新工艺,于1959年获第一届莫斯科电影节技术成就奖;因影片《子夜》的录音获第二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录音奖提名;因《雷雨》(与冯德耀合作)的录音,于1985年获第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录音奖。是中国影协理事、上海影协理事、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理事。 参与影片《姐姐》 MY ELDER SISTER(1984) 《雷雨》 THUNDERSTORM(1984) 《子夜》 MIDNIGHT(1981) 《白蛇传》 (京剧) THE WHITE SNAKE(1980) 《阿诗玛》 (1964) 《摩雅傣》 (1960) 《老兵新传》 (1959) 《万紫千红总是春》 (1959) 《翠谷钟声》 (1958) 《沙漠里的战斗》 (1956) 《天罗地网》 (1955) (1955) 《渡江侦察记》 (1954) 《南征北战》 (1952) 《女司机》 (1951) 《浮生六记》 (1947) 艺术经历6岁时曾在电影《小玩意》、《迷途的羔羊》中充当童角。1939年入民华影业公司当场记,参加了影片《孔夫子》的拍摄。1941年转入合众影业公司改学录音。在《廿载恩情》一片中正式担任录音师,在对白声带,音乐声带与画面的叠印加工上有了新的创造。直至1949年,苗振宇完成了《浮生六记》等近十部影片的录音,成了当时电影圈内名列前茅的录音师。 1952年,苗振宇接受了影片《南征北战》的录音任务,导演对这部影片的枪炮声的效果,要求忌乱忌躁,希望像交响乐那样,有节奏,有层次。无疑,这是一项极端困难的任务,但苗振宇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取得了理想的音响效果,圆满完成了任务。与此同时,他也在光学同期录音、制作不同条件的音响效果以及影片混合录音等方面有了新的提高,在录音技巧上有了新的飞跃。影片的枪炮声效果资料,仍广泛地被各类战争片所借用,成了一份中国电影录音资料的宝贵财富。 1959年,苗振宇接受了中国第一部宽银幕立体声影片《老兵新传》的录音任务。在艰苦的工作条件下,苗振宇不仅出色完成任务,还获得了许多经验,积累了一整套套磁底以及磁片混录的新工艺,为在上影及其他厂推行磁行录音开拓了广阔的道路。 苗振宇不断在困难中探索新路,追求新意。在《万紫千红总是春》中,出色地解决了既保持人物声音质量的圆润,又能使人物在声音上人各有别的难题。在《阿诗玛》中,较好地解决了歌剧片往往存在的演唱与对白的不统一,环境音响与唱腔上的不统一,画面与音乐节奏的不统一,使一部在录音上容易“砸锅”的影片,成为录音处理上的创新之作。 文革以后,苗振宇仍坚持在电影录音艺术上不断追求和探索。在戏曲片《白蛇传》中,他柔化了锣鼓的噪和闹,又保持了京剧的特色;在《子夜(1981)》中,他恢复了同期录音的方法,加强了影片的真实感,他获得“金鸡奖”的最佳录音奖提名。在《雷雨》中,他使用同期录音,合理运用自然音响,为真实地再现影片的声音构成作出了可贵的努力,收到良好的效果,他获得了第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录音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