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棉花庄镇 |
释义 | 棉花庄镇位于江苏省淮安市区北郊,区域面积62.76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总人口4.7万人。2007年全镇实现GDP5.2亿元,财政收入5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500元。 历史沿革清初,村民多以植棉、轧棉、运销棉花为业,由此得名。1950年为棉花区,1957年更名海明乡,1958年改公社,1964年更名棉花公社。1983年改棉花庄乡,同年建大兴庄乡。1996年,棉花庄乡面积36平方千米,人口2.9万人,辖三朱、梅庄、徐庄、皂角、十里、刘河、纪庄、大福、顾庄、范洼、袁庄、棉花、马庄、夏庄、沈庆15个行政村;大兴庄乡面积28平方千米,人口1.8万人,辖大兴、安东、安西、张河、军田、支庄、花庄、丁庄、机房、马塘、条洪、刘庵12个行政村。 2000年,大兴庄乡撤销并入。2003年,棉花庄镇辖鑫园、十里、新河、刘河、徐梅、三朱、联旺、军田、大西、团结、三河、袁庄、大福、顾庄、大兴15个行政村。徐梅、三朱2村后划归开发区管理。2007年辖13个行政村,106个村民小组。 交通运输 棉花庄镇紧邻淮阴经济开发区和淮安火车站,236省道及宁连、宁淮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捷,区位优势独特。 经济发展农业棉花镇充分利用地处城郊、交通便捷的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和工业经济,棉花庄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富民强镇步伐日益加快。高效农业发展突飞猛进,棉花庄镇的高效农业面积达到33000亩,已经形成以西瓜、黄芽菜、辣椒为特色的种植产业,西瓜、黄芽菜、辣椒和种植面积分别达到5000亩、10000亩和3000亩。养殖业以奶牛、生猪、家禽为特色,形成千头奶牛、十万头生猪、三百万只家禽的养殖规模。棉花庄镇高效农业规模始终居于淮安市前列,2007年荣获市“高效农业十强乡镇”,“老侯”牌野鸭、“兴棉”牌西瓜被评为淮安市名优农产品,享誉淮安及周边市场。 工业淮阴区棉花庄镇大力实施“工业兴镇”战略,强势推进镇工业集中区建设,镇工业集中区逐渐驶入发展快车道,初步形成项目集聚效应,成为棉花庄镇经济发展的龙头。棉花庄镇工业集中区坐落于淮阴区北郊,棉花街南首,南临宁淮高速和237省道,西连236省道,紧邻淮阴经济开发区,交通便捷,区位优势独特,规划板块状面积1187亩,本着“食品加工、商贸流通为主,服务三产并存”的原则,按照“标准化厂房,生态集中区”的定位,于2006年5月正式启动,已经完成一期360亩开发,二期240亩开发正在进行。棉花庄镇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资金750余万元,有在建项目11个,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4708万元,2008年新建成标准化厂房面积8500平方米,在建的标准化厂房面积31000平方米。镇工业集中区累计建成投产工业项目13个,2008年1-10月份实现销售收入25033万元,税收615万元。 2008年以来,棉花庄镇不断加大镇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强势推进,筑巢引凤,全力打造承载资金和技术的新平台,举全镇之力,多方筹措资金,用于二期的240亩的开发,长2600米,总面积达2.28万平方米的“二横二纵”框架道路和主下水道已经竣工,电力等配套设施正在施工中。为加快镇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棉花庄镇还开展了镇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抽调精兵强将,专门成立会战组,集中人力和财力,实行定时限、定责任、定奖惩,确保基础设施建设保质保量完成。棉花庄镇不断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加大镇工业集中区项目引进力度,2008年1-10月份累计引进进区项目6个,项目总投资30300万元,分别是投资11000万元的上海云清食品、投资3700万元的康丽达服饰、投资3500万元的万通电子、投资3600万元的共创液压、投资4500万元的宏扬建筑设备和投资4000万元的中迅管业项目,棉花庄镇已经有五个项目开工建设。 招商引资招商服务狠抓招商引资工作,大力推进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工业经济不断发展壮大,2007年全镇实现工业产值5.87亿元。镇工业集中区是淮安市30个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之一,规划板块状面积1187亩,本着“食品加工、商贸流通为主,服务三产并存”的原则,按照“标准化厂房,生态集中区”的定位,已经完成一期360亩开发,形成“三纵两横”道路主框架,基础设施“五通一平”配套完善,二期200亩正在开发之中。 招商成就镇工业集中区以优越的区位、完善的设施、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各地客商的青睐,已经吸引翔和翎物流、汇元鸿物流、老侯食品、正林食品、三淮食品、成达食品、中凯钢管、共创液压、康丽达服饰等14个项目前来安家落户,其中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2个、3000万元以上项目6个、1000万元以上项目6个,协议引资额达3.89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86亿元,吸纳本地劳动力600多人,2007年实现产值1.98亿元,利税1176万元。 特色种植棉花庄镇党委、政府把种植黄芽菜作为实实在在的“富民增收”工程来抓,群众种植黄芽菜热情日益高涨,使黄芽菜种植面积达到了1万余亩,预计人均增收650元。种植黄芽菜已经成为该镇促进农民增收的新“亮点”。棉花庄镇地处城郊,沙壤土质,十分适合种植黄芽菜。棉花庄镇农民种植黄芽菜已有多年历史。农民种植黄芽菜都是以自产自销的家庭食用为主,很少外销,面积小、产品低,形成不了规模。棉花庄镇党委、政府经过调研后,认为种植黄芽菜是实实在在的农民增收项目,于是决定大力发展黄芽菜产业。棉花庄镇全力做好服务引导工作,为菜农提供种植技术、防病治虫、销售以及贮藏等系列服务。成立黄芽菜种植协会,建立万亩连片种植基地,流转土地,水利配套,培育经纪人,统一“兴棉”牌商标和免费提供包装袋,推销产品,与此同时,还在网上发布信息,以及在有关媒体上进行宣传,确保菜农产得出、卖得掉,并卖出好价钱,增产增收。连云港、徐州、临沂等外地客商纷纷前来收购。 基地建设协会建设淮阴区棉花庄镇是远近闻名的“西瓜之乡”。棉花庄镇地处南北气候交汇地带,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质好,适合西瓜生长。棉花庄镇种植西瓜已有10多年历史,但以前都是农户分散种植,管理粗放,不仅增加生产成本,产品质量下降,而且销售时无序竞争,效益降低。棉花庄镇党委、政府为了把西瓜产业发展壮大,组织部分村组干部、西瓜种植大户先后多次到横溪、寿光、宝应、东台等地参观学习,并借鉴外地经验指导瓜农成立西瓜协会,把分散的瓜农组织起来。西瓜协会在产前为瓜农统一规划瓜地,采购生产物资,开展科普讲座,推广栽培新技术;产中统一选种育苗移植;产后指导挑拣分级,按无公害标准生产出的合格产品协会全部收购。会员售瓜时登记注册,在标签上做上记号,如客户反映有质量问题,则给予售瓜人相应处罚。西瓜协会自2004年成立以来,已吸纳会员428人,棉花庄镇里免费为西瓜协会印制20万张“兴棉”牌商标、60把广告伞、5000只西瓜包装箱,镇政府为提高“兴棉”西瓜的知名度做了大量工作,正在申报“淮安市知名商标”。 科技教育提高科技含量促进农民增收。文化科技知识普及是提高农村经济水平的重要手段,由于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普遍存在会员文化知识偏少的现象,西瓜协会以加强培训为切入点,结合本地实际,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遵循市场规律,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坚持科技兴农的发展战略,积极实施文明育农、科技富农培训计划。协会每年根据农时季节、西瓜不同生长期举办各类培训班、现场会10次以上,培训人员2200人次。2006年,西瓜协会邀请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专家羊杏平来该镇举办技术讲座,解决西瓜厚皮、倒瓤难题。2007年,协会请市蔬菜研究所帮助瓜农搞西瓜嫁接育苗,解决了西瓜枯萎病问题,同时还引进“日本早春红玉”、“皇牌麒麟”、“小兰”等新品种。协会抓住省农民科技入户工程及农业部新型农民创业工程项目这一契机,工作人员深入到田头、科技示范户、大棚进行实地指导,并组织会员就地召开现场会,推广新技术、新药肥,通过一系列的培训,使会员提高了科技文化素质,拓宽了知识面,并初步掌握了先进的高产栽培模式。 集镇建设集镇建设不断推进,2007年以来已经先后投入300余万元用于集镇建设,重点进行了棉花街道淮高路段改造、小张河治理、四干渠绿化风光带、街道绿化和亮化等工程,集镇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集镇品位显著提升。坚持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在集镇重点实施了棉花农民集中居住区,可容纳200余户农民居住,它设施配套、环境优雅,已经成为淮安一流的农民集中居住区。棉花庄镇集镇大规模的改造和开发已经拉开序幕,至2010年,集镇人口将达到1.7万人,棉花庄集镇将成为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宜居宜商、繁荣兴旺”的市郊卫星城镇。 社会事业棉花庄镇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医疗、养老、低保等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大力推动“平安棉花”、“法治棉花”、“和谐棉花”建设,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得到显著提升。镇敬老院和司法所先后荣获“江苏省文明敬老院”和“江苏省规范化司法所”荣誉称号,综治工作多次获得区级以上表彰。 淮阴区棉花庄镇地处城郊,外出务工人员多,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管理难度大。棉花庄镇十分重视抓好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并将该项工作作为当前计划生育工作的一项首要任务来抓。为了把这项工作抓细抓实,棉花庄镇计生服务站首先对全镇3500名外出人员进行梳理,给每一位外出务工人员发一封公开信,宣传计划生育的重要性及好处;其次是定期与他们及所在单位保持联系,以便及时掌握情况;第三是关爱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使外出务工人员安心工作。棉花庄镇计生服务站还对所有流进镇内的相关人员进行登记造册,及时纳入管理,从而有效地堵塞流动人口的计划外生育源头。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