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米-171
释义

米-171直升机是俄罗斯米里设计局设计、俄罗斯乌兰航空生产联合公司生产的新型直升机,是著名的米-8T和米-17的现代化改进型,性能和可靠性比米-8T和米-17有显著提高。新机于1988年开始研制,1991年开始生产,计划连续生产10年。到1992年10月已生产36架,其中6架出口到德国、哥伦比亚和几内亚比绍。

米-171直升飞机介绍

米-171直升机(原苏联国内称为米-8AMT.)是前苏联米里直升机实验设计局(现改称俄罗斯米里莫斯科直升机制造厂)设计、俄罗斯乌兰·乌德航空生产联合公司生产的新型直升机。是著名的米-8和米-17直升机的现代化该机型,性能和可靠性有显著提高,新机于1988年开始研制,1991年开始生产。

米-171直升机为单旋翼带魏将式中型运输直升机,由于安装了完备的机载设备,且备有丰富的选装设备,所以具备了在多种气象条件、各种复杂地域执行护林、勘探、航拍、抢险、运输、空投、机降、吊挂、海陆救护等多种任务,并在实践中证明了其良好的适应性。可靠性及性能价格比。

机身为全金属、变截面、半硬壳式结构。机身包括前机身、中机身、尾梁、尾斜梁四部分。前机身有驾驶舱,装有两名驾驶员和空中机械师所需的仪表、电子设备和操作装置。中机身有货舱,舱内能坐17人的易拆卸折叠座椅,货舱地板上装有系留环,货舱后部由蚌壳式大货舱门包覆。机身左侧有小活动舱门,门外上侧装有电动绞车,可提升人员或150公斤货物,货舱地板中央有外吊挂舱口,安装必要设备后可吊挂4吨货物,并进行空中作业。货舱可单独装载4吨货物、小型车辆、27名乘员、12付担架等。尾梁为截圆锥半硬壳式,装有尾轴支点和水平安定面。尾斜梁经整流罩整流构成垂直安定面、上装有尾桨等部件。

米-171直升机可在交通极为不便的地区及高原地区使用。主要用来执行货运、客运和救援任务。由于机上装有原苏联生产的导航和无线电设备,其中部分设备是专门为直升机生产的,因此该机可在极坏的气候条件下、地面能见度低或高纬度地区安全飞行和着陆。该直升机可在悬停情况下装卸货物,舱内设有货物固定装置。大型货物可通过外部吊索吊挂在机身下。

旋翼系统5片桨叶的旋翼,装有BR-14主减速器、桨毂和旋转倾转盘、传动轴、中减速器和尾减速器及3片桨叶拉进式抗扭尾桨。由于旋翼上装有离心式减振器,可使旋翼寿命提高1倍,而且可提供舒适的座舱环境。

动力装置2台TV3-117VM防尘燃气涡轮发动机,起飞功率2×1397千瓦(2×1900轴马力)。应急功率(最大功率)2x 2200轴马力。发动机由AN-9B吸气式辅助动力装置起动。

着陆装置货运布局时,舱内沿舱壁有27个折叠座椅,货物可装在货舱内或吊挂在机身下。客运布局时,货舱改装成客舱,舱内设有10-13个舒适的双人座椅,载客量为20~26人。驾驶舱内3名空勤人员。

机载设备BAKLAN-20指挥无线电台,YADRO-1G1通信无线电台、ARK-15M短波无线电罗盘和ARK-UD搜索无线电罗盘、DISS-32-90多普勒导航仪、AGK-77主自动地平仪和AGR-74V备用自动地平仪、BKK-18自动地平仪姿态监控器、A-037无线电高度表、A-723远程导航设备、8A-813气象雷达。

(除下列数据外,其它均与米-17同)

外形尺寸

尾桨直径3.908米

旋翼尾桨中心距12.661米

机长(尾桨转动)20.17米

机高(至旋翼桨毂顶部)4.756米

主轮距4.51米

前主轮距4.281米

重量及载荷

最大起飞重量13000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11100千克

空重7055千克

最大载重4000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平飞速度(起飞重量11100千克)250公里/小时

(起飞重量大于11100千克)230公里/小时

巡航速度(起飞重量11100千克)230公里/小时

(起飞重量大于11100千克)210公里/小时

航程(高度500米,30分钟余油,最大起飞重量)

(主油箱载油2027千克)570公里

(1个外部油箱;载油2737千克)815公里

(2个外部油箱;载油3447千克)1065公里

一架米-171直升机在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中失事

雄鹰折断了翅膀,依旧是雄鹰

2008年5月13日该架成都军区抗震救灾部队米-171运输直升机到达成都,29日返回北京。5月31日下午,该架米-171运输机直升飞机在执行运送第三军医大学防疫专家到理县的任务返回途中,在汶川县映秀镇附近因局部气候变化,突遇低云大雾和强气流,于14时56分失事。机上有机组人员4人和因灾受伤转运群众10人。

胡锦涛指示全力搜救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得悉执行抗震救灾任务的解放军某部一架直升机失事的消息后,十分关切。胡锦涛指示立即组织力量搜救,并委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前往一线组织指挥。

搜救工作奋力展开

经过连续11个昼夜的全力搜救,执行运送地震中受伤群众任务的成都军区抗震救灾部队失事直升机终于被发现,机上18人已全部遇难。

直升机坠落在汶川县映秀镇一个名叫“大红崖”的陡坡上,那里山高林密、坡陡谷深。确定失事直升机坠落地点后,正在汶川映秀镇协调搜救工作的总参军务部部长钟志明和成都军区副参谋长刘永新立即乘坐直升机,飞临失事地点上空。

从地图上看,失事地点离映秀镇的直线距离只有7.5公里,但中间都是用密密麻麻的等高线标注的高山无人区。空中勘查结果显示:那里高山密立,林海茫茫,许多山崖坡度甚至在70度以上,峡谷中天气多变,云层笼罩,从悬停的直升机上根本无法看到失事现场状况。

2008年6月10日下午2时,先头部队、突击部队、补给部队准时从映秀镇出发。在向导指引下,部队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带着背包、担架、绳索、砍刀等工具、物品,徒步奔赴飞机失事地点。

2008年6月10日晚,接送部队露宿山上。11日5时,搜救人员在四川省军区司令员夏国富的直接指挥下,再度出发,向失事地点挺进。

经过艰难行进,队伍终于到达直升机失事的现场。据一名参与行动的黑水县民兵告诉记者,最后的道路在地图上直线距离仅有1公里,但队伍整整走了6个小时。11时多,搜救人员到达“大红崖”下峡谷间。眼前,是一片坡度70度左右的斜坡,直升机已经解体燃烧,残骸散落在宽约50米、长约120米的范围之内。在机体、尾翼等处,搜救人员发现了遇难者的遗体。

2008年6月13日,18位遇难者遗体从失事地点开始翻越一处高达百余米的悬崖,向附近一处高地运送。

遇难机组烈士追悼会

2008年6月13日,在成都凤凰山机场,遇难机组烈士的亲属、成都军区领导、某陆航团官兵和驻地群众在机场迎灵。

2008年6月13日,都江堰市殡仪馆向阿坝州政府移交了5月31日直升机失事中13名遇难者的遗体。

除遇难者的亲友外,不少当地民众亦自发赶到殡仪馆为他们送行。

2008年6月16日上午,抗震救灾失事直升机遇难烈士追悼大会在四川成都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遇难烈士送了花圈。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胡锦涛6月14日签署命令,授予成都军区某陆航团“抗震救灾英雄陆航团”荣誉称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胡锦涛6月14日签署命令,给邱光华追记一等功。成都军区给李月、王怀远、陈林、张鹏等遇难机组其他成员也追记了一等功。

失事米-171机长邱光华同志简介

成都军区某陆航团副师职飞行员邱光华同志,1957年4月出生,1974年4月入伍,1976年6月入党,大校军衔,曾为周总理挑选的少数民族飞行员。入伍34年来,邱光华同志忠诚使命,恪尽职守,长期坚守在飞行第一线,出色完成了开辟川藏青藏航线、国防科研试验、抢险救灾等重大任务,先后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4次。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邱光华积极请战参加抗震救灾,主动承担急难险重飞行任务,在气候复杂多变、通信联络不畅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频繁执行汶川、北川、茂县等重灾区的飞行任务,先后飞行63架次,运送救灾物资25.8吨,输送救灾人员87人,转移受灾群众234人,为抗震救灾作出了突出贡献。5月31日,邱光华同志率机组执行运送受伤群众任务,因高山峡谷局部气候瞬时变化、突遇低云大雾和强气流撞山失事,与机组成员一起不幸遇难,以身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胡锦涛6月14日签署通令,给邱光华同志追记一等功。

直升机遇难者中有3名理县民警

3名遇难的民警分别是:理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26岁的副所长赵祥、理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特勤中队30岁的中队长陈健、理县公安局交警大队26岁的协警员唐超。

5月31日,理县公安局安排赵祥、陈健、唐超3名民警护送多名伤员,乘坐那架后来失事的“米-171”直升机前往成都。

其他失事机组人员情况

副驾驶李月 辽宁开原市人。1980年8月出生,1999年8月入伍,上尉军衔。参加过神六飞船回收等重大任务,总飞行时间560个小时。

机械师王怀远 四川泸县人。1961年9月出生,1979年7月入伍,上校军衔,正团职机械工程师。参加过西藏航线开辟。总飞行时间3000余小时。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两次。

机械师陈林 湖南株洲人,1979年10月出生,1998年9月入伍,中尉军衔。参加过高原试飞等重要任务。总飞行时间790多小时。荣立三等功两次。

二级士官张鹏 山东人,1984年11月出生,2002年12月入伍。3次获嘉奖,1次被评为优秀士兵。

阿富汗军队坠毁一架米-171中型直升机

2011年6月15日,阿富汗库纳尔省政府发言人称,一架直升机在该省首府阿萨达巴德市郊坠毁,造成包括4名外籍人士在内的6人受伤。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3 15:3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