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暴雨预警信号 |
释义 | 暴雨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简介暴雨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暴雨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暴雨蓝色预警信号: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已达50毫米以上,可能或已经造成影响且降雨可能持续。暴雨黄色预警信号: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已达50毫米以上,可能或已经造成影响且降雨可能持续。暴雨橙色预警信号: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可能或已经造成较大影响且降雨可能持续。暴雨红色预警信号: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可能或已经造成严重影响且降雨可能持续。 等级区别暴雨蓝色预警信号标准: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准备工作; 2.学校、幼儿园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学生和幼儿安全; 3.驾驶人员应当注意道路积水和交通阻塞,确保安全; 4.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做好排涝准备。 暴雨黄色预警信号标准: 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工作; 2.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路况在强降雨路段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在积水路段实行交通引导; 3.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在空旷地方的户外作业,转移危险地带人员和危房居民到安全场所避雨; 4.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采取必要的排涝措施。 暴雨橙色预警信号标准: 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工作; 2.切断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户外作业; 3.处于危险地带的单位应当停课、停业,采取专门措施保护已到校学生、幼儿和其他上班人员的安全; 4.做好城市、农田的排涝,注意防范可能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标准: 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到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和抢险工作; 2.停止集会、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 3.做好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防御和抢险工作。 中国标准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持续。 预警概况在连续发布4次红色暴雨预警信号后,2006年06月07日,福建省气象台将暴雨预警信号升至最高等级--黑色暴雨预警信号,并紧急启动二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 暴雨预警信号共分3级,红色暴雨预警信号为最高级,表示在刚过去的3小时内,本地部分地区降雨量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雨势可能持续。 福建省气象台发布红色暴雨预警信号称,7日全省仍有强降水,南平、三明、福州三市和宁德南部的部分县市有暴雨到大暴雨,其它地区也有暴雨;由于连续强降水,各地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 根据福建气象台预报,受弱冷空气和西南暖湿气流共同影响,福建省中北部地区持续暴雨天气,预计7日南平、宁德、三明、福州、龙岩五市天气阴有中到大阵雨或雷阵雨,部分县市有暴雨或大暴雨,24小时雨量可达50毫米到100毫米,局部超过100毫米;2006年06月8日,全省天气阴有中阵雨或雷阵雨,三明、龙岩、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七市的部分县市和其余各市的局部县市有大雨到暴雨。2006年06月9日和2006年06月10日,全省天气阴有阵雨或雷阵雨,龙岩、漳州、泉州、厦门四市的部分县市和其余各市的局部县市有大雨到暴雨。 2006年06月07日,福建省龙岩大部、三明南部和福州北部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等级为三级;三明北部、南平、宁德大部分县市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等级为四级,其中松溪、政和、建瓯、建阳、寿宁、周宁、屏南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等级为五级,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很大。 福建省气象台已紧急启动二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2006年06月5日、2006年06月06日福建省北部地区普降暴雨到大暴雨,造成全省严重灾害,预计未来2天全省仍将维持强降水,部分地区有暴雨或大暴雨。 发布规定气象台发暴雨蓝色预警信号 第一条为防御和减轻台风、大暴雨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保障厦门经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的预警信号(见附件1)是厦门市防御台风、大暴雨灾害的统一信号。 第三条台风、大暴雨预警信号由厦门市气象台统一发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向公众传播非厦门市气象台提供、许可的台风、大暴雨预警信号。 第四条市级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媒体应及时播发厦门市气象台发布或更新的台风、大暴雨预警信号。 第五条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参照本规定中防御指引(见附件2),结合当地和部门情况,制定防御台风、大暴雨等灾害的措施。 第六条各单位和个人应按本规定和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采取措施,积极防御,避免或减少灾害损失。 第七条船舶和海上设施的防台抗风工作按厦门海事行政主管机关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八条本规定自2001年6月1日起实施。 发布办法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全国预警信号发布、解除与传播的管理工作。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预警信号发布、解除与传播的管理工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配合气象主管机构做好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的有关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预警信号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畅通、有效的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渠道,扩大预警信息覆盖面,并组织有关部门建立气象灾害应急机制和系统。学校、机场、港口、车站、高速公路、旅游景点等人口密集公共场所的管理单位应当设置或者利用电子显示装置及其他设施传播预警信号。国家依法保护预警信号专用传播设施,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损毁或者擅自移动。预警信号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按照发布权限、业务流程发布预警信号,并指明气象灾害预警的区域。发布权限和业务流程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另行制定。其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向社会发布预警信号。 发布时间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及时发布预警信号,并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及时更新或者解除预警信号,同时通报本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防灾减灾机构。当同时出现或者预报可能出现多种气象灾害时,可以按照相对应的标准同时发布多种预警信号。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固定网、移动网、因特网、电子显示装置等手段及时向社会发布预警信号。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发布预警信号时除使用汉语言文字外,还应当使用当地通用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广播、电视等媒体和固定网、移动网、因特网等通信网络应当配合气象主管机构及时传播预警信号,使用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直接提供的实时预警信号,并标明发布预警信号的气象台站的名称和发布时间,不得更改和删减预警信号的内容,不得拒绝传播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不得传播虚假、过时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接到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提供的预警信号后,应当及时公告,向公众广泛传播,并按照职责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教育宣传工作,编印预警信号宣传材料,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增强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制度实施进入夏季以来正是台风、暴雨频发季节,广东省气象局已开始实施台风、暴雨预警信号发布制度,以确保台风、暴雨来临时人们的安全。 广东省气象局在台风、暴雨来临前,通过电视台、广播电台、121气象服务电话等多种媒介,即时发布有关台风、暴雨的预警信号。该信号以醒目的颜色为标记,分为多种级别。 黄色台风信号是本地未来12小时内将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已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为8-9级,进入防风状态。幼儿园、托儿所停课,危险地带和危房居民应到避险场所避风,停止高空作业及户外危险作业。黄色暴雨信号是本地未来6小时内将有暴雨发生,家长、学生、学校尤其要注意有关媒体报道的暴雨最新消息,以防天气突然恶化。 红色台风信号是本地受热带气旋影响,未来12小时内平均风力可达10级以上,或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为10-11级。进入紧急防风状态,中小学停课,居民切勿随意外出,停止露天集体活动和室内的大型集会,立即疏散人员。红色暴雨信号是在刚过去的3小时内,本地部分地区降雨量已达50毫米以上,且雨势可能持续。暂停在空旷地方的户外作业,外出应考虑天气和道路情况是否许可,转移危险地带及危房居民。 黑色台风信号是热带气旋将在未来12小时内在本地或附近登陆,平均风力12级或以上,或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12级或以上。进入特别紧急防风状态,停业停课(除特殊行业外)。当台风中心经过当地时,风力会减小或停止,切记强风会突然吹袭,应继续留在安全处避风。黑色暴雨信号是在刚过去的3小时内本地部分地区降雨量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雨势可能持续。居民一般应留在家中,如住所出现严重水淹,应到安全地方暂避。幼儿园、托儿所、中小学停课,上学途中的学生应就近回家或继续上学,除非路面交通情况并不安全。校方应安排人员照顾已抵校的学生,直至情况适宜学生回家为止。在校学生或正在工作的员工应留在学校或工作单位,除非该处会有危险。 应对措施海洋与渔业部门要做好出海渔船归港工作,督促尚未归港船只迅速回港或到就近港口避风。旅游部门要立即停止组织海上观光项目,防止发生险情。港口企业要提前加固装卸设备、设施,做好防抗物资储备。公安、交通部门要加强重点路段的管理,及时疏导交通,确保行车安全。教育部门和各类工矿企业要提前落实防风、防雪、防冻安全措施,确保广大学生和工矿企业职工人身安全。要积极做好农业防冻防风工作,对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农业生产设施及时采取防风防冻保护措施,尤其对果树和蔬菜生产,要组织专家研究采取应对措施,指导广大群众做好防冻工作,努力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市海上搜救中心接到海上险情报告后,要迅速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合理调派应急救援力量实施救援,尽最大努力减少损失。各级政府和市防风暴潮成员单位要坚持24小时值班,落实领导带班制度。气象部门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情况,及时提供海上防风暴潮预警信息。 世界气象日专业气象术语 雾 | 高温 | 霾 | 热浪 | 低温 | 暴雨 | 台风 | 干旱 | 雷电 | 大风 | 冰雹 | 浮尘 | 沙尘暴 气象灾害 地震 | 泥石流 | 飓风 | 雪灾 | 冻害 | 火山 | 旱灾 | 洪涝 | 海啸 | 蝗灾 | 饥荒 | 山体滑坡 自然灾害预警信号 台风预警信号 | 霾预警信号 | 暴雨预警信号 | 高温预警信号 | 寒潮预警信号 | 大雾预警信号 低碳生活 低碳经济 | 低碳世博 | 低碳旅游 | 低碳城市 | 低碳族 | 低碳建筑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