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靡笄之役
释义

公元前589年(周定王十八年),晋齐两国在鞍邑(今山东济南)进行了一场会战。《国语》《韩非子》皆称为“靡笄之役”,后人多称之为晋齐鞍之战。是年春,齐军进攻鲁、卫两国,鲁、卫求救于晋国,出于巩固地区霸权的战略目的,晋景公派郤克率军进攻齐军。《左传·成公二年》载:“师从齐师于莘。六月壬申,师至于靡笄之下。”晋鲁卫联军在卫地接敌,一路跟踪齐军至靡下,即今济南千佛山下。齐顷公决定在鞍邑与晋军决战。经过激战,“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齐顷公几乎被擒,为逢丑父所救,齐军退守临淄,与晋国媾和。

靡笄之役以及战争前后晋齐两国精彩的政治军事角逐载于史册。更由于《左氏春秋》对其细致的记述和描写而增添传奇色彩。成为研究古代战争史著名战例,同时世人对这次战役涉及的具体地理位置仍然在考证中。

靡笄之役交战地点考证

晋齐靡笄之役发生在今山东济南市区一带,即春秋时靡笄下,后称靡下、历下、历下城,最后称历城直到现代,相当于今济南市五区的范围。《三齐记》称:历下城南对历山,城在山下,因名。以上“靡笄下”等称谓是一个地名的概念,不是确指某山之下的精确位置。以下是古籍记载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发生在历城的事件,可以看出历城地名演变的过程。

《史记·齐太公世家》载:六月壬申(公元前589年),与齐侯兵合靡笄下。癸酉,陈于鞍。

《左传·成公二年》载: 师从齐师于莘。六月壬申,师至于靡笄之下……癸酉,师陈于鞌。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

《史记·晋世家》载:平公元年(公元前557年),伐齐,齐灵公与战靡下,齐师败走。徐广注曰:靡一作历。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齐建王四十年(公元前225年),秦兵次于历下。四十四年,秦兵击齐。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载:“汉三年秋(前204年) …… 田广据千里之齐,田间将二十万之觽,军于历城。”

《史记·田儋传》载:田解军于历下以距汉……汉将韩信已平赵﹑燕,用蒯通计,度平原,袭破齐历下军,因入临淄。

以上记载也证明靡笄山即是历山。历下自春秋时期即是齐国西部边陲重镇。为后世兵家必争之地。前589年晋齐战争的关键战役就是在历下展开。齐军从早前占领的卫地退却。在历下地方与晋军决战。双方列阵于历下的鞍山附近。晋军投入战车八百乘,六万之众。猛烈冲击齐军,齐军溃败,晋军追击至华不注山。从射杀晋军大将的记载来看,齐军在华山应有激烈的反抗,后向东败退。这就是左传所说:从齐师于莘,师至于靡笄(之)下,师陈于鞍,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有人理解为晋军从莘一路追击齐军,先至靡笄山下,再至鞍山,最后到华不注,接近一条直线,所以认为靡笄山位置在鞍山(今济南槐阴区马鞍山)西南方向。或认为现在槐阴区的峨眉山是靡笄山,当属对左传记述的误解。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8: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