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孟河镇
释义

孟河镇位于江苏省常州市西北部,由原来的小河、孟河于2003年10月合并成立。

镇情概况

孟河镇西北与丹阳市接壤,是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之地。全镇总面积88.26平方公里,辖3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 人口7.8万人。全镇共有党委2个,党总支部16个,支部149个(其中:农村支部39个,企业支部74个,事业支部30个),党员4000余名。孟河镇是全国重点镇、江苏省中心镇、江苏省卫生镇、江苏省教育现代化乡镇、江苏省小城镇建设新型示范镇,江苏省特色文化之乡,是常州市重点中心镇、常州市文明镇、常州市新型小城镇。

交通运输

孟河镇地处常州西环线与北环线交汇处,238、338省道穿境而过,东枕长江,南临京沪铁路、沪宁高速公路和312国道。

历史沿革

据《武进阳湖县志》记载:早在汉代,孟河还只是长江边上的一个小渔村,六朝时的巴斗山﹙今丹阳市的界牌镇境内﹚还是长江中的孤岛,水涨山没,潮落山出,塔山周围原来是四面环水的洲田。东汉光武帝初年(公元25年),朝廷命开浚河渎,从长江口﹙抄瓢港﹚挖掘到小黄山脚下西边汤巷里﹙今城北村的汤巷里﹚,它由孟渎一路贯穿到万绥和浦河至养济河、午塘河及小横河等十多条河流而成,全长48里左右,新开好的河道已成为京口(镇江)至江阴间连接南运河与长江之间的水上大动脉,是南接奔牛京杭大运河北达长江的重要通江河道之一,也遂成了一个通江口岸。新开通的河道使漕粮船只亦可由此进入长江,分流了漕运,因水路通航,人口逐渐增多,货物交易繁荣,“廛集成市”,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文化亦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渐繁荣起来了,来往的人们将通江口岸叫名为“河庄口”,故人就称之为“河庄”了。

据《常州赋》记载:常州刺史孟简在此受朝廷之命扩展老渎河庄的河道,唐朝元和五年至元和八年(810年—813年),“引江水南济京杭运河通漕工程,历时四年多,有十五万多人参加开浚,民工从外省外地招来之,河成48里灌溉良田四千多公倾。他的水利作用,不独有利武进一县,而有便于常、镇两郡,还影响到苏州和松江”。由于是常州刺史孟简在此督工扩展老渎,故取名为孟渎,镇因河而名,“河庄”也就称为“孟河了。自唐朝元和八年(813年)开通孟河的近一千二百年以来,地方志有记载疏浚过孟河的就有二十二次之多。至清雍正末年﹙1727年﹚又新开通了小河港﹙也叫新孟河﹚;光绪中叶时又开通了小河段的穿心港和拦门沙港后。荫沙港才可以和陆地直接连接,内陆河道才可以直接通到长江,船只也可直接通到长江而无阻了,所以老孟河的水利和航运作用的显示就已不十分重要了。再据《全国地名大辞典》记载:“孟河的山在武进西北八十里,俯瞰之大江”。据《羊士谔记》,说是东晋桓温的谋土孟嘉隐居于此。嘉山距孟河城十里,原名龙山,《幼学句解》中有“风高九曰,孟嘉生落帽于龙山”之句,嗣后,龙山易名嘉山。由于孟河小镇位于嘉山(即西山、栖凤山)与龙山(东山、小黄山)之间,又形成似双龙戏珠的格局,因而其雅号称为“珠城”。清代重新建造的关帝庙石碑中记有“珠城斗大,孟渎环之,一勺之水,随潮盈涸”之句。宋朝嘉熙初年开始建孟渎寨,驻兵设防。明朝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巡抚尚维向朝廷委派御史京官孙翊主持。孟河城于明朝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筑成。全城共设五个城门:东门名通江门(意达长江),西门名达润门(意达镇江),北门称翊京门(因孟河城墙系孙监造,而孙是京官,故名之)、大南门称安常门(意定安通常州)、小南门称通信门(因门外有驿道之故)。孟河城的城墙有高二丈多高,周长有六百七十余丈,大约有四华里之多。整个城墙是南北长,东西窄,城墙是砖石结构。城墙用材料,石是客地运来,砖是就地烧制。南北城墙跨越内城河处各设水关一个,南水关名金锁关,北水关名玉盘关,水关设有关桥,拾级而上可通便车。城墙周围都有护城河,出东门和大南门的老孟河上架筑有石质门的丹凤桥和迎鸿桥及便于收放的木吊桥。西门和北门各有木吊桥,小南门口护城河上的桥叫永丰桥,小南门外有一条几十米长的小街,内城河上船只可直接通航至城外的老孟河再到长江口岸。南北水关均有元木桥为水上“城门”可定时启闭,放行过往护城河上的船舟。至此人们称孟河城为孟城了,久而久之大家都叫她“孟城”了。

嘉靖三十七年间孟河城筑好后朝廷就设官建署、专司吏管,并派了大量的重兵驻扎城内和城外防守,孟河城一直是历代朝廷的江防要塞,是常州府抵御金兵南侵及倭寇进犯北部的重要通道和屏障,从宋朝开始至民国年间当朝曾一直派重兵驻防。又说明朝代年间的戚继光在此筑城防倭寇,才将孟河称为孟城。(故孟河史称河庄、称珠城、别称孟城、还称通江市等)。宋朝嘉熙初年期间﹙1237年﹚郡守何处信请命朝廷,派精兵二百零五驻守在孟渎寨;明朝初年期间﹙1370年﹚朝廷派兵一千六百多名,沙浆船五十只驻守孟河堡;清朝期间又派兵海军一千五百多名驻孟河营;太平天国期间曾派重兵太平军驻守孟河城内长达三年又七个月的时间;民国时期国民党八十八师辖一部在孟河城内关帝庙一带驻防;至1938年前孟河城内西林寺和城外的娘娘庙各驻有一个营的民国保安部队;1938年日军侵略到孟河城后曾派一个中队的日军驻扎在孟河城的城皇庙内;1945年抗战胜利后有国民党的张少华保安第四纵队的一个中队驻防北门外的财神庙内;解放后政府还派将近一个营的兵驻扎在孟河镇的东山。“访孟河城迹,滨江古屯兵,东山对西山,两山夹一城。这是当年人们为纪念这座抵御侵略的古孟河城而留下的一首赞美诗。”孟河镇在历史上一直隶属于武进县管辖,﹙经2002年4月常州市区域调整后才属于现在的新北区管辖﹚晋时的武进故城就在孟河这一带。历史上孟河与万绥分分合合多少次,曾有过阜通、南兰陵、万岁、万绥、等地名,还有孟渎寨,孟河堡、黄山门、孟河营等军事设施究设在何处?今孟河东山东南角的龙亭村的前城头,后城头两个自然村名,一直传说是古兰陵时期的古代城头,是否是当时的武进故城里的旧址,还是孟渎寨,孟河堡、孟河营的老城址?还有待考证。孟河在宋、元朝时期隶属于武进县的千秋乡,明代隶属于通江市﹙乡﹚的行政中心,﹙通江市期间设乡董,通江市驻孟河城内办公﹚。清末民初,孟河镇的管辖范围是:东至荫沙口,﹙原小河镇的南荫村﹚,东南至马庄湾﹙原孝都乡的马庄湾村﹚,南至鸦鹊沟﹙今罗溪镇境内的鸦鹊村﹚和琪庄﹙原浦河乡现西夏墅镇境内的琪庄村﹚,西至访仙镇的独山头村,西北至川门桥﹙今丹阳市的新桥镇境内川门桥村﹚,北至木桥﹙今丹阳市的新桥镇境内的黑木桥村,东北至界牌镇境内的龙皇庙和安乐州村﹙今丹阳市界牌镇境内的界东村﹚。总面积为三百三十二点五九平方公里,﹙民国二十三年的1934年10月10日废市设立了八个乡镇,部份地方也划归了丹阳县市管辖﹚。据老百姓反映和孟城乡志记载,孟河城城墙的城砖从1952年开始逐步拆毁到1958年城墙已全部拆毁完了。据说大部份城墙砖头是拆到常州连江桥大炼钢铁时用于造炼钢铁的高炉,小部份是当地生产队和老百造小房子用掉了,老城墙基石是在1974年11月疏浚新孟河和新开向阳河时全部拆毁掉了,现遗存大南门口的一段城墙有十多米在费伯雄故居南的旁边。

历史名人

早在南北朝时,就出了齐梁两位开国皇帝及十三位皇帝。清朝中后期,以费伯雄、马培之、巢崇山、丁甘仁为代表的孟河医派创造了“吴中名医甲天下,孟河名医冠吴中”的医盛时期。孟河镇是革命先驱恽代英的故乡。

丁甘仁

丁甘仁(1865—1926),名泽周、字甘仁,武进孟河镇人。12岁时他志向学医,始随圩塘马绍成学歧黄之术,后又拜马培之名医为师,还与费伯雄的门徒、族兄丁松溪等人切磋医术,广采各家之长。1880年,年仅16岁的了丁甘仁去无锡、苏州开业行医。几年后到上海,经巢崇山推荐,到上海仁济堂药号坐堂设诊。最使他医名大振的是在1885年上海喉痧症流行,其时沪上中西医生千余人,唯丁甘仁门诊率最高,治愈喉痧症病人达万余人,连在沪的西方人,也重金争相请他治病。丁甘仁在医术上能继孟河前辈不拘一格、广采众长的治学精神,对当时西医西药渐入中国。也不是采取抵制、排斥的态度。他认为:医为仁术,择善而从,不分畛域。又说:中医以气化擅胜,西医以迹象见长。论其理则中学至精。论其效则西医亦著。为了拯救中医,培养中医后继人才,他热心于中医教育事业。自1916年始,联络中医界同仁集资创办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上海女子中医专校,自任总主任,主持校务。接着又在市南、市北创办二所广益中医院,延请有名医师,一边任教,一边治病,理论联系实际。开创了从学校培养中医专业人材的新路子,极力抵制当时社会上否定中医学的思潮。他造就了一大批中医人才,很多学生后来成为我国中医界的骨干力量,其中朱治安、许半龙、程门雪、章次公等均为一代名医。 丁甘仁对贫苦病人,常常解囊相助,并乐善好施。在上海在家乡资助慈善事业,时有平民医生之称。他先后被选为上海市中医学会会长、江苏省中医联合会副会长。享有“医誉满海上,桃李遍天下”之荣誉。1924年,孙中山先生亲书“博施济众” 匾额赠予丁甘仁,高度评价其功德。他医著颇丰,有《丁甘仁医案》8卷,《喉痧症治概要》2卷,《丁甘仁晚年出诊医案》、《丸散膏丹用药配制法》等十余种。

马培之

马培之(1820-1903年),字文植,清·武进之孟河人,侨寓吴中瓣莲巷,光绪癸卯年卒。其祖上自明代马院判起即世代业医,马自幼随其祖父名医马省三习医16年,尽得其学,医术精良,尤长于内外、喉诸科。后又博采王九峰、费伯雄等医家之说,融会贯通。时值慈禧太后病,征各省名医医治,马氏受荐入宫,治愈其病,遂得赏识。后马氏因故托病回家,慈禧且赐有匾额,医名大振。 马氏对中医各科都有高深的造诣和成就,尤以外科见长。学术上推崇王氏全生派,同时亦能吸收正宗、心得两派之精华而发明之。其外科著作有《马评外科证治全生集》(亦即《外科全生集》)、《医略存真》、《外科传薪集》、《外科集腋》等。

巢崇山

巢崇山(1843——1909),名峻,晚号卧猿老人,武进孟城人。世医,初在孟河行医。清同治、光绪间行医于上海近50年。巢崇山家学渊源,学验两富,擅内外科。尤以外科为精。能以刀针手法治肠痛,多应验如神。巢崇山平生诊务繁忙,故著述甚少,著有《千金珍秘》、《玉壶仙馆医案》。

人口状况

有城镇低保对象40户、76人,农村低保对象610户、1502人。共有优抚及其他民政对象270人,其中老复军人51人、带病回乡军人50人、三属29人、伤残军人27人(二等乙级以上10人、在乡20人、在职7人)、老地下党18人、老地下工作者24人、小乡干部4人、外省精退老职工28人、40%精退职工15人、精退老职工11人、行政退休人员3人、企业退休1人、退休人员遗属6人、无军籍退休职工3人。孟河镇有持证残疾人926人。福利企业8家、残疾职工214人。新建敬老院一所,建筑面积达1824平方米、72个床位。集中供养五保老人52人,分散五保户89人。驻镇部队一支。

经济状况

孟河镇拥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工业已成为全镇经济中的支柱,全镇有工业企业近680家,工业产品有汽车摩托车配件、通讯器材、生物化工、机械等。孟河镇是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重点生产基地,是闻名全国的“车灯之乡”。电光机械、玻璃镜片等产品分别获省部优产品称号,玻璃镜片、工具、窗纱、洗浴巾等产品已走向世界。全镇有通江、富民2个工业园区,进区企业80多家。

孟河镇在国内汽摩配件行业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曾被誉为“中国汽摩配件之乡”。据不完全统计,孟河镇现有营业执照的专业生产汽车、摩托车配件的生产企业236家,占孟河镇总企业数的52%。汽车、摩托车配件生产企业的生产总值占孟河镇工业总产值的65%左右。孟河镇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97家规模企业中,汽车、摩托车配件生产企业有67家,占69%;销售额占规模企业总销售额的75.9%。汽摩配件产业已经成为孟河镇的支柱产业。2007年,新北区孟河镇的汽摩配件被国家质检总局和江苏省质监局列为重点整治区域和挂牌督办区域。为此,新北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印发了《孟河镇汽摩配件专项整治工作意见》,全面部署了对孟河镇汽摩配件进行专项整治的工作目标和措施步骤。同时也以此为契机,努力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创建国家级汽摩配件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常州市质监局新北分局重点对孟河镇48家骨干企业进行了重点帮扶。一方面,找准企业在外观设计专利上遇到的共性问题,从技术层面和法律层面给企业出谋划策;另一方面,向企业负责人宣传标准、计量、质量、特种设备等相关法律、法规,帮助他们自查自纠。

2007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75亿元,完成财政收入1.46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56.3亿元,销售收入52.9亿元,实现利税6.34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17亿元,其中工业投入9.6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08万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510元。

社会事业

近年来,孟河镇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目前建有小河中学、江家埭中学、孟城中学3所中学,小河中心小学、孟河中心小学、万绥小学、石桥小学、东陆小学、山北小学6所小学。

新北区孟河镇被江苏省文化厅授予“江苏省特色文化之乡”,这是常州市迄今为止唯一获此殊荣的农村乡镇。孟河地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齐梁故里、东岳庙等诸多名胜所在,也是我党革命先驱恽代英同志的故乡。孟河镇以书画、雕刻为主要特色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书画协会、文学创作组、雕刻协会等相继在村、企业成立,形成了村村厂厂、家家户户有书画、雕刻作品挂上墙的可喜景象,形成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建有常州市最先进的乡镇卫生院——孟河人民医院。

文物古迹

万绥东岳庙

万绥东岳庙位于戏楼路北段西侧,占地2888平方米。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东岳庙原是梁武帝的家庙,早在梁朝建立第八年时,萧衍即在祖宅塑了东岳庙,意在祈神保佑“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山门朝东,意为紫气东来,古建筑有:山门、戏楼、东岳大殿、大楼、财神殿、观音殿、太乙殿、真武殿、十三堂、子孙堂、三茅殿、南房、北房、轩殿等等,共计九十九间半房屋。整个建筑富丽庄严,诸多神像布置严谨,神态各异,造型逼真。慈威并举,巍峨壮观,是沿江七十二座庙中最大的一座。另一种说法是该庙始建于唐贞观五年(631),原因据说是唐太宗统一中国后,惊异地发现,江南有个叫“万岁”的小镇,居然连出齐、梁两朝皇帝。为保唐王朝永世不衰,先下旨改镇名“万岁”为同音的“万绥”,即绥靖镇压之意。随后令建一方形状东岳庙,宛若盖上一颗大印,泰山压顶般夯镇住帝气皇根。如今东岳庙大殿仍呈正方形,在全国亦属罕见。1211年、1728年曾重建。乾隆年间有两次重修,1821年、1841年又两次重修。东岳庙有山门、子孙堂、大殿等建筑组成、大殿座西朝东,飞檐翘角。西阔三间1 2 8米,进深1 5米,檐柱高5 85米,平面呈正方形。殿内用四根肥硕的“金柱”支撑梁架屋顶,单檐歇山顶,黑色简瓦铺盖。殿前格扇齐全,窗棂花纹式样轻巧,雕工纯熟洗练,花卉乌兽栩栩如生,形制古朴。

萧氏宗祠

萧氏宗祠位于常州孟河镇万绥村,这里曾是统治中国南部半壁江山达78年的南朝齐、梁两代皇帝的祖居地、桑梓地、发源地。自西晋末年淮阴令萧整避乱过江,率族居于万绥这一带,遂为南兰陵萧氏。萧氏出了齐梁两朝十五个帝王,其后裔中有三十多人官居相位,传至唐代有注明的“兰陵八萧”。常州历史上第一个皇帝萧道成文武双全,南梁的开国皇帝萧衍尊儒兴学,昭明太子萧统主编我国现存的第一部文学总集《昭明文选》,常州历史上第一位状元萧颖士等等,都足以体现出整个萧氏家族的政治和文化的地位和声望,这在中国整个封建时代也是极为罕见的。宋欧阳修在评论常州萧氏家族有这样一段话:“梁萧氏兴江左,实有功于民,厥终无大恶,以浸微而亡,故余祉及其后裔。自萧瑀逮萧遘,凡八叶宰相,名德相望,与唐盛衰。世家之盛。古未有也。”一语尽概其要。海内外萧氏宗亲多次到这里寻根祭祖。

费伯雄故居

费伯雄故居位于孟河镇南大门,故居原为东、西二纵列,各有四进。现仅存西纵列第三进第三间,为其原卧室,建于清咸丰、同治年间。硬山式砖木结构,通面阔10.2米,进深七檩7.5米。1988年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2月重新调整公布为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九龙禅寺

九龙禅寺位于黄山玉皇峰南麓的小河九龙村,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503~519),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梁武帝与乡人志公和尚是布衣交,他登基后,封志公为国师,礼请志公去京城建康鸡鸣寺为住持,志公未成行,梁武帝遂在故乡舍宅名志公敕建智宝寺,同时,又命志公在黄山建九龙寺,作为志公的功德院。

观音庵

观音庵坐落在孟河镇孟城北东山脚下汤巷村。始建于清光绪年间(1890年左右),扬中县余心莲(女)始创。初为茅庐3间,后筑大殿5楹,左右构建寮房,围地6亩,四合院结构。后其徒妙法(女)住持庵务。至1949年初,存有大殿5间,庵内存有清代雕花墙砖和刻有仙鹤图案的门脚石一对。1995年经政府批准,先后增建韦驮殿、念佛堂、斋堂、寮房等共8间,现全庵占地面积近3亩,建筑面积350平方米。观音庵佛教传承为禅宗临济派。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9: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