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蒙村乡 |
释义 | 蒙村乡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兴宾区东南部,地处东经109°16′39″-109°27′38″,北纬23°30′52″-23°47′42″。 全乡总面积247.9平方公里。乡府驻地蒙村街,距市区22公里。东邻南泗乡,南界寺山乡,西连城厢乡,东北接高安乡,北与正龙乡隔河相望,西南和三五乡相邻。全乡有13828户56037人,其中农业人口51822人,非农业人口4215人,男性29316人,女性26721人,汉族17524人,壮族37760人。 沿革区划民国38年(1949),蒙村属石塘乡辖的一个自然村。1950年为石塘区所辖。1951年4月,石塘区改称第七区人民政府。1952年11月,七区区址设在蒙村。1955年12月,七区改称蒙村区公所。1958年1月,撤区设乡,蒙村区分设为蒙村、龙南2个乡人民委员会。同年8月,县委宣布乡镇实现人民公社。1962年9月,撤销公社,恢复区的建制,蒙村、龙南2个公社合并为蒙村区公所。1967年5月,成立蒙村区抓革命促生产领导小组。1968年3月,成立蒙村区革命委员会。1969年1月,改为蒙村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1980年11月,改称蒙村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84年10月,机构改革,改称蒙村乡人民政府至今未变。 1958年1月,蒙村乡辖蒙村、河敏、银峡、碑头、马村、歌朗6个小乡;龙南乡辖龙南、思畔、盘龙、那垭、尧村5个小乡。8月,蒙村公社辖蒙村、洪江、碑头、河敏、银峡、歌朗6个生产大队;龙南公社辖龙南、三益、尧村、思畔、盘龙、那垭、小里7个生产大队。1962年9月,蒙村区辖蒙村、河敏、银峡、碑头、歌朗、洪江、那垭、三益、思畔、尧村、盘龙11个公社。1969年1月,蒙村公社辖蒙村、碑头、歌朗、银峡、河敏、洪江、盘龙、桂枝、那垭、思畔、尧村、大步、龙南12个生产大队。1984年,蒙村乡政府辖长叨、碑头、歌朗、银峡、蒙村、河敏、洪江、盘龙、桂枝、那垭、思畔、尧村、大步、龙南14个村民委员会。1987年村民委员会改称村公所。1996年6月,撤村公所改村民委员会,蒙村乡辖14个村民委员会107个自然村,为:蒙村村民委员会辖4个村屯,尧村村民委员会辖8个村屯,龙南村民委员会辖15个村屯,大步村民委员会辖4个村屯,洪江村民委员会辖9个村屯,那垭村民委员会辖5个村屯,桂枝村民委员会辖5个村屯,碑头村民委员会辖6个村屯,思畔村民委员会辖11个村屯,河敏村民委员会辖11个村屯,长叨村民委员会辖2个村屯,盘龙村民委员会辖8个村屯,银峡村民委员会辖10个村屯,歌朗村民委员会辖9个村屯。2006年,蒙村乡辖14个村民委员会112个自然村。 自然地理自西南向东倾斜,南高北低。中部和中南部为平地,东部和西部为丘陵。境内主要山脉坐落在东、西部,南北走向。最高的岜灰山海拔289米,距洪江村委会1.7公里;马鞍山主峰海拔281.3米,位于河敏村委会东部1.3公里处;大雪山海拔273.2米,位于独正村东部;猫儿山海拔272米,位于长叨村北部。 河流:主要河流有红水河、河敏河、思畔河和屯故河四条。红水河流经境内西南和西部,长达15公里。河敏河发源于寺山乡大本村西面,流经乡境中部,于西北部的龙南以东0.3公里处注入红水河边的地下溶洞,全长36公里。思畔河发源于乡内洪江村委会境内,全长16.9公里,自东南向西北流经乡内东部洪江、盘龙、思畔、尧村四个村委会,于北部红河实业有限公司东北方0.9公里处注入红水河边溶洞;屯河河发源于乡内西南部银峡村委会潘岽村附近,由地下溶洞水涌出而成,全长17公里 ,自西南向东北流经乡内西部长叨、歌朗、龙南三个村委会境内,于龙南街西部0.5公里处注入江水河的地下溶洞。 气候:气候温暖,无霜期长,在正常情况下,境内1月份平均气温为12℃,7月份平均气温为29℃,年平均气温为22℃,年平均降雨量为1230毫米,年平均日照1670小时。气候灾害有旱涝灾害、春秋季低温寒害、霜害、暴雨等。 土壤:砂土粘土兼占。旱地:薄沙红泥土约884亩,沙质江泥土约4493亩,砾石红土约259亩。水田:中沙地土约2182亩,酸性土田280亩,冷浸土田140亩,碱性土田约2854亩。 矿产以锰、重晶石、滑石、钥、铁、石灰石为主,东部上白、朝西有一定储量,洪江重晶石矿、钼矿及银峡方解石,银峡、凤凰的滑石矿经有关部门鉴定矿持质良好,属稀有矿产,已进入国际市场。 植物:主要有松树、杉树、桉树、苦楝树、竹子、油茶树、柑桔、黄皮果、荔枝、龙眼等。野生植物主要有野生藤、五指峰、金银花等。 动物:有黄琼、野兔、穿山甲、猫头鹰、鹧鸪、麻雀、哈蚧等。 农业生产2000年,粮食种植面积9.7万亩,粮食总产量2.77万吨,甘蔗26000亩,总产4.5万吨,农业总产值7251万元。2006年,粮食种植面积9.86万亩,粮食总产量24636万吨,甘蔗70500亩,总产302810吨,农业总产值24895万元。 林业1994年,全乡进行造林灭荒总动员,造林灭荒共5万亩,荣获来宾县造林灭荒特等奖。1997年,全乡绿化通过自治区达标验收。1998年,乡平原绿化通过自治区达标验收。2000年,全乡有林面积119.83万亩,其中林果11.16万亩,森林覆盖率34.96%,主要以松、杉、尾叶桉为主。2006年,乡林业产值37万元,造林面积375亩,分布在洪江、思畔、盘龙、尧村、大步、银峡、蒙村和河敏等8个村委。义务种树3万株,完成中幼林抚育2500亩。村级林场有思畔、洪江2个,面积607亩;国营青峰林场1个,面积25800亩。 牧业以猪、牛、羊、家禽为主。2006年牧业总产值7739万元人,猪W病、猪瘟、牛W病、羊痘、羊W病、禽流感、狂犬病和鸡新城疫免疫密度分别达95.3%、95.6%、95.7%、100%、100%、96.1%、96.4%和95.5%,动物品改方面,推广良种猪精2562瓶,配种母猪1280头次;新建无本地公牛示范村2个,冻配母牛288头,预计产杂交仔牛302头,新建圈养山羊示范点3个共14户。共发放水域滩涂养殖证10本,建立水产养殖示范点2个。全乡共出栏生猪74997头,牛7297头,羊3584万只,家禽出栏33.62万羽,肉类总产量67987吨,水产品总产量1203吨。 渔业主要养鲤鱼、鲢鱼、鳗鱼、罗非鱼等。2006年养鱼面积1850亩,总产量860吨,渔业总产值796万元。 工业以水泥、方解石矿、锰矿生产为主。2000年,全乡企业总收入30156万元,总产值20852万元,实现利税1884万元。2006年,投资100万元的顺发木材加工厂落户乡境内,另有三个项目追加投资650万元,总计投资750万元。 社会事业交通乡境内来宾至武宣、贵港的公路直贯乡政府驻地。日客流量4500人次。村级公路全部通行汽车。 邮电设有邮政支局和电信支局各1个,职工7人 ,邮路4条,里程200公里, 14个行政村已通电话。全乡农民有8600多人用上手机,其中移动用户5100多人,联通用户3500多人。宽带用户有340,电信电话用户5200户。 商业2000年,全乡有1200多家个体工商户,社会商品零售总额860万元,集市贸易总额740多万 。2006年,乡内设网点 2个,个体户215家,从业人数1651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300多万元。集市贸易总额900多万。 财政金融2006年全乡财政收入193万元,财政支出112.53万。乡设有财政所1个,农村信用社1个,年末储蓄余额3382万元。全年工商贷款发放125万,农业贷款发放1395万。 教育2006年有中学2所,在校学生2217人,教师137人;有完小15所,在校学生5190人,教师386人;有幼儿园1所,入园儿童78人,有学前班17个,学生385人。“两基”通过自治区验收。 文化乡设文化站1个,图书馆1个,卫星地面接收站1个,村级图书馆14个,还有1支文艺演出队及各村舞狮队。 卫生乡设有中心卫生院1所,卫生所14所,计划生育服务所1所,个体行医诊所 18个,村委会合作医疗14个。2006年,全乡人口出生601人,其中一孩361人,计划内出生344人;二孩220人,计划内出生104人;多孩出生20人。人口计生率74.54%,二孩计生率47.27%,政策外多孩率3.32%,出生统计合格率100%,长效避孕率56.58%,综合节育率83.26%。到目前为止,全乡共完成四术668例,其中完成结扎79例,放环505例,人流66例,引产18例。 体育全乡有40个篮球场,其中17个是水泥球场。排球场4个,乒乓球桌64张。 文物胜迹村规碑记在福堂村北面60米处的社王北侧,因碑刻村规民约,故名。碑呈四方形似轿,故又曾名“轿碑”。碑高0.45米,宽0.31米。正、左、右三面刻文,碑文内容为:偷牛、盗马、勾引外人挖房(偷盗行为),在村内聚赌隐匿持赃,偷猪羊犬,偷鸡鸭鹅,偷树砍木等之罚款规定。序文先说明设规立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后列出处罚条款。违者按规处理。此碑乃村民于清道光二年(1822)所立,是境内仅见的清代石刻村规民约。1986年6月20日,该碑被列为县历史文物。 尖石头位于福堂村西北0.5公里处,高7米,周长6米,拔地而起,奇姿峭巍,因峰类笔直,直指云天,故名。又因形似笔尖,亦名石笔。此石原为一片群中独立高耸的一座天然石峰。据传清同治年间因自然化已失原貌。光绪年间福堂村人依原貌重修。“文化大革命”期间,被以“封建迷信”之物而拆除。1981年再次重修。观其形,大有挥笔蓝天,书定诗章之势,因此历来福堂村人把它看作“才子执笔写书”的化身。并以此自重、自勉、自强,积极送子女上学,鼓励子女奋发上进,刻苦钻研文化科学知识。 古庙小里甘王庙:在桂枝村委会小里村东0.5公里的河敏河畔,坐西向东,始建于清光绪年。甘王者,乃甘六人也,因取姓称庙,又临小里村,故名。庙房用烧砖砌筑,建筑讲究。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日为其庙会,集结人数不下万人。 潘岽冯羽庙:在银峡村委会潘岽村前,始立于清末(1991)。据传,冯羽者乃冯羽人也。昔时为民执事公正,关心人民疾苦,逝后人民立庙纪念,后来演为神以供,因取其名称庙,近潘岽村,故名。庙房建造具有特色,寺内偶像三尊:冯羽、其妻、其师傅。每年农历正月十四为其庙会,集结人数不下5000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已被拆除,偶像已被烧掉,1981年再立庙房,偶像均已失原态。 中狮甘王庙:在盘龙村委会中狮村旁麒麟山脚下。坐北向南,墙壁为三合土结构,始立于1909年,庙像5尊,还有大小偶像若干,平时庙内空荡,偶像置于麒麟山岩中,只是到庙会期才将偶像从岩中取回放于庙内。 独正雷王庙:在龙南村委会独山村背的独山上,坐北朝南。自独山西面沿山道迁回而上,山上有一平台,庙即建在其地.庙内偶像5尊。壁上雄狮猛虎栩栩如生。每年正月初十日为其庙会,集结人数不下5000人。 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蒙村乡驻地东部0.7公里,下赵村西北约300米岭坡处,坐东向西。记载1949年农历十二月初二,中国人民解放军三二大队于蒙村乡长叨村后山剿匪时,光荣牺牲的27名解放军战士及1951年大湾剿匪时牺牲的烈士。 人物韦肇隆(?—1938年),字德卿,壮族,蒙村乡铁象村人。清时参加绿营兵,由行伍保授蓝翎守备,历任管带。其父韦有余曾任提标、柳州城守营千总。民国初,广西“群雄”割据。韦户肇自拥二三千人枪,占据来宾。后投入旧桂系军阀营垒,先后任广西左区第三路副司令、护国第三第一副司令、讨龙(济光)军司令、广西左区第三路司令、广西自治军第六纵队司令官、广西陆军第七独立旅旅长。新桂系统治广西后,韦投靠李宗仁,任广西定桂军第六纵队司令官、广西护国军第一军第六纵队司令官,曾被授予陆军少将五等文虎章。1922年夏,滇军犯桂,韦驻防来宾县城,任防军副司令。6月15日,滇军逼攻县城,韦率部与滇军作战,防军战死200多人,滇军战死70多人。6月24日滇军离去,韦部复回县城。1931年,韦赴香港,后加来宾县城定居至病故。 乡间人物韦庆稳(1918.11—1988.8),壮族,蒙村乡潘岽村人,是壮族拉丁文字创始人之一。1944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学院中文系,留校任助教。解放后历任广西大学中文系助教、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研究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副研究员、研究员。负责、参加编写《壮语语法概述》、《壮语构词法概要》等著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