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毛细血管痣
释义

概述

毛细血管痣、鲜红斑痣又称葡萄酒样痣或鲜红斑痣,常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出现,好发于面、颈和头皮,大多为单侧性,偶为双侧性,有时累及粘膜。损害初起为大小不一或数个淡红、暗红或紫红色斑片,呈不规则形,边界清楚,不高出皮面,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压之部分或完全退色,表面平滑。随着年龄增长,颜色加深变红,变紫,65%的患者的病灶将逐渐扩张,在40岁前可增厚和出现结节,于创伤后易于出血。

临床表现

这类血管病变最大的特点是患者出生时及被发现,或者出生后不久就被发觉。因此,常常被称作“胎记”。其中最常见的是葡萄酒斑或称鲜红斑痣的血管瘤,另外又有一类结节状毛细血管畸形,表现为杨梅状血管瘤。

毛细血管瘤约占80%的血管病变发生率。此型血管瘤临床很常见,国外文献统计男女性别比为1:3左右,国内没有一切确的统计数字,临床初步估算女性患病率较高。Mulliken等报道的40%的婴儿出生时就可发现,50%在出生后数天至数十天出现。国外文献报道约有80%-90%左右的毛细血管瘤可自然消退。我们的临床资料结果相似。同时我们认为这一倾向是鉴别其他血管畸形的重要因素。而且自然消退的时期绝大多数历时2~3年。对于无法自然消退的病灶可选择多种治疗手段。

毛细血管痣表现为出生时即带有的皮肤的红斑。颜色可由粉红色、鲜红色、紫红色(暗红色)等不同程度的红色不高出皮肤表面的病灶。极大多数临床压诊无褪色,无皮温升高,反之少数可例外。患者年龄增大以后,病变几何形态多数不发生改变,呈现按部位比例增大的特征。多数病灶颜色逐年加深,临床无自然消退现象。患者大多无不适主诉,极个别伴有异常出汗、或感觉异常。一般无明显功能障碍,少数因伴有各种综合征而出现肢体、脑部相应症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7:3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