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茅亭村 |
释义 | 基本概况茅亭村是湘潭市历史文化名村,位于湖南省湘潭县东南部,隶属于谭家山镇。该村交通十分便利,距县城15公里,南与中路铺镇、西与梅林桥镇、北与麦子石乡接壤,东与株洲县伞铺镇毗邻,乡道直通107国道,南可到衡阳、广州,北可到长沙、北京。总面积25.445平方公里。村总人口5748人,耕地面积8848亩。境内有丰富的耐火泥、石灰石等地下资源该村自古书香浓厚,诞生了如刘恭仁、刘祖善、刘祖慈、郭松林、刘秉仁、陈宽明、刘孝麟等名臣名将,三湘名儒、著名文学家、学者、教育家刘清林;北部雷子峰,海拔317米,自古为要隘,1944年6月,国军在此阻击日军,击毙、击伤日军300余人。现存抗日指挥室等遗迹。 历史沿革据《茅亭刘氏族谱》载:南宋建炎初,刘廷枢由江苏避金兵来此立村,因地处有一处古茅草亭,故称茅亭村。 人文历史据《茅亭刘氏族谱》记载,明、清时期这里曾出过七品以上官员28人、太学生46人。在“学而优则仕”的封建社会,一个偏远的小村落,居然走出了如此之多的人才,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至今,这里依然保存着50余处清代建筑,一个个古老的大木门、一条条幽深的青石小巷、一跺跺雕刻着精美图案的照壁墙、连同在月色中流淌着的一个个动人的传说、故事,仿佛一幅经典怀旧的老照片。 教育茅亭小学位于湖南省湘潭县谭家山镇茅亭村,始建于1923年,是一所远近文明的老牌学校,是湘潭市命名的改制校,是湘潭市一类一级校。茅亭小学悠久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严谨的校风打造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被誉为“教育改革的龙头,培养人才的基地”。 经济概况茅亭村的农业产业发展已具一定规模。已初步形成湘莲、生猪、杂交稻制种、油茶、竹木、小水果、生姜、花生等十大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利用丰富的农业资源,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一方面,调减粮食种植面积,优化粮食品种结构,扩种湘莲、玉米、生姜等经济作物510亩。积极发展“一组一品”经济,初步形成生猪、湘莲、油茶、黑山羊等8个商品生产基地。吴家组从96亩水田中,调出10亩种植湘莲。积极推广优良品种,提高科技含量,最高亩产通芯莲90公斤。苏家组、明朝组等组的蔬菜种植、优质稻、棉花制种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积极发展生猪和羊、牛等草食动物及名优水产品。年出栏生猪2万头以上,养黑山羊2000只以上,养牛蛙水面25亩。“十二五”期间,茅亭村村支两委围绕“农业稳村、工业强村、商贸旅游富村”的发展思路,坚持科学发展观,茅亭村的各项工作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态势,新的经济增长点已形成。 新时代发展2008年,该村支部、村委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科教兴村,实业强村、产业富村”的总体目标和思路,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突出发展现代农业,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全村经济社会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并在全县年终绩效考核中荣获一类单位第一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