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盲肠肉芽肿 |
释义 | 盲肠肉芽肿有盲肠阿米巴肉芽肿和回盲部血吸虫病性肉芽肿。盲肠阿米巴肉芽肿是一种溶组织阿米巴原虫E(EntamaebaHistolytica)所致的慢性结肠炎的并发症。回盲部血吸虫病性肉芽肿系肠道血吸虫病的一种晚期病变,血吸虫卵沉积部位除结肠外主要是回肠末段。 发病机理1、盲肠阿米巴肉芽肿由于病变长期不愈,产生大量纤维组织,肠系膜及肠壁炎性浸润和水肿,而形成肉芽肿样肿块,并使肠腔狭窄或肠壁发生运动障碍引起肠梗阻现象。 2、回盲部血吸虫病性肉芽肿是血吸虫卵经肠壁中破裂的小静脉潜心入血管周围的肠壁组织中,尤其是粘膜下层。虫卵在肠壁内引起白细胞浸润,假性结节形成,纤维组织增生,晚期肠壁纤维化增厚,粘膜增殖形成肉芽肿。 临床表现1、多见于青壮年,多有阿米巴痢疾病史和发热、消瘦、贫血等全身表现。 2、腹痛为右下腹部和脐周的持续性隐痛或胀痛,部分病人可出现阵发性腹痛伴腹胀、呕吐等。 3、大便次数增多,为稀糊状大便,次数不等,颜色暗红呈果酱样,有恶臭。 4、右下腹触及肿块,边界不清,有压痛,质地中等,不能推动,腹部可见肠形及蠕动波,肠鸣音活跃或亢进。 病理急性期病变肉眼观,早期在肠粘膜表面可见多数隆起的灰黄色帽针头大小的点状坏死或浅在溃疡。病变进展时,坏死灶增大,呈圆形钮扣状,周围有出血带包绕。此时滋养体在肠粘膜层内不断繁殖,破坏组织,并穿过粘膜肌层达到粘膜下层。由于粘膜下层组织疏松,阿米巴易于向四周蔓延,坏死组织液化脱落后,形成口小底大的烧瓶状溃疡,边缘呈潜行性(undermined),对盲肠肉芽肿具有诊断意义。溃疡间粘膜正常或仅表现轻度卡他性炎症。在严重的病例,邻近溃疡可在粘膜下层形成遂道样互相沟通,其表面粘膜可大块坏死脱落,形成边缘潜行的巨大溃疡,其直径可达8~12cm。 辅助检查1、粪便检查: ⑴活滋养体检查法:常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检查活动的滋养体。要求容器干净,粪样新鲜、送检越快、越好,寒冷季节还要注意运送和检查时的保温。检查时取一洁净的载玻片,滴加生理盐水1滴,再以竹签沾取少量粪亲,涂在生理盐水中,加盖玻片,然后置于显微镜下检查。镜检可见粘液中含较多粘集成团的红细胞和较少的白细胞,有时可见夏科-雷登氏结晶(Charcot-Leydencrystals)和活动的滋养体。 ⑵包囊检查法:临床上常用碘液涂片法,该法简便易行。取一洁净的载玻片,滴加碘液1滴,再以竹签沾取少量粪样,在碘液中涂成薄片加盖玻片,然后置于显微镜下检查,鉴别细胞核的特征和数目。 2、阿米巴培养: 已有多种改良的人工培养基,常用的如洛克氏液、鸡蛋、血清培养基,营养琼脂血清盐水培养基,琼脂蛋白胨双相培养基等。但技术操作复杂,需一定设备,且阿米巴人工培养在多数亚急性或慢性病例阳性率不高,似不宜作阿米巴诊断的常规检查。 3、组织检查: 通过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直接观察粘膜溃疡,并作组织活检或刮拭物涂片,检出率最高。据报道乙状结肠、直肠有病变的病例约占有症状患者的2/3,因此,凡情况允许的可疑患者都应争取作结肠镜检,刮拭物涂片或取活组织检查。滋养体的取材必须在溃疡的边缘,钳取后以局部稍见出血为宜。脓腔穿刺液检查除注意性特征外,应取材于脓腔壁部,较易发策滋养体。 诊断1、盲肠阿米巴肉芽肿 往往切除后病理检查时,发现病变组织中有多数滋养体和包囊,才能明确诊断。 2、回盲部血吸虫病性肉芽肿 追问有疫区接触史及粪便虫卵检查阳性者,则可获得相当正确的诊断。 鉴别盲肠肉芽肿需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肠阿米巴肉芽肿钡灌肠也仅能证明为盲肠病变而不能鉴别,故多误诊为癌肿而行手术切除,有时主要表现为慢性肠梗阻可误诊为肠结核或局限性肠炎,往往切除后病理检查时,发现病变组织中有多数滋养体和包囊,才能明确诊断。 治疗1、盲肠阿米巴肉芽肿 该肉芽肿多无需手术治疗,用药物(氯喹、二碘羟基喹、灭滴灵)治疗即有良好效果。未经药物治疗的盲肠阿米巴肉芽肿,施行手术切除后可导致腹膜炎 ,盲肠周围脓肿和粪瘘等并发症,故术前正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2、回盲部血吸虫病性肉芽肿 由于回盲部血吸虫肉芽肿有癌变的可能,故以手术切除病变肠段并作切端一期吻合,疗效最为确切。如病变组织周围肠粘连广泛,病变暂时不能切除者,可做暂时性小肠造瘘或捷径手术。 盲肠肉芽肿有盲肠阿米巴肉芽肿和回盲部血吸虫病性肉芽肿。因此预防肠阿米巴可以一定程度上预防盲肠肉芽肿。 并发症ADH分泌过多综合征、阿米巴肝脓肿、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阿米巴肠病、阿片类药物中毒、柏-查综合征、Brenneman综合征、巴瑞特综合征、半乳糖血症、暴发性肝功能衰竭、鞭虫病、布卡综合症、暴发性肝炎样综合征、便秘、吡唑酮类中毒、Barrett食管、贲门失弛缓症、钡中毒、苯海拉明中毒、变形杆菌食物中毒、蓖麻子中毒、百草枯中毒、丙型病毒性肝炎、肠病性肢皮炎综合征、肠道菌群失调症、肠扭转综合征。 预防注意饮食卫生。对慢性腹泻者应及时检查,如为肠阿米巴病患者或带包囊者须进行彻底治疗并与肠道隔离。如为餐饮业人员应暂调离工作。大力消灭苍蝇和蟑螂,加强粪便管理亦很重要。 1、本疾病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污染的手、苍蝇、蟑螂将阿米巴原虫的包囊带至食品,经口感染。但多数人感染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成为无症状的排虫者;只有少数身体抵抗力低下的人出现临床症状。 2、急性阿米巴病的患者粪便中可排出大量阿米巴滋养体,但在外界环境中滋养体很快死亡,因此一般急性患者的传染性较小。而慢性或无症状的排虫者,粪便中排出的阿米巴包囊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一般的消毒剂都不能把它们杀灭。所以,这些慢性患者,尤其是无症状的阿米巴包囊携带者是本病重要的传染源,可把疾病传染给别人。 3、阿米巴原虫主要是粪-口传染,口对肛门的性交方式有较多机会接触这个传染源,从而感染阿米巴原虫。 相关文献1、武汉医学院病理教研室,外科病理学(上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264。 2、郭维知,陈也孝,陈联盟,盲肠肉芽肿1例报告。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1995,3(1)∶4。 3、尚克中,陈九如,胃肠道造影原理与诊断。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280-294。 4、萧树东主编江绍基胃肠病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