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满家村 |
释义 | 1 贵州松桃县盘信镇下辖村◎ 村庄简介满家村,距盘信镇政府5公里,四周被苗王城、地荣村、后寨村及新桥村所环绕。全村包括满家村、罗家冲两部分组成,姓氏主要以吴、龙、石、等大姓为主。全村共有300余户人家,土著居民过去均为苗族,与外界的交往很少。但由于近几年经济的发展,满家村逐渐形成了以苗族为主,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杂居的民族特点。盘信镇满家村是松桃苗族自治县的一个山村,过去满家村交通不畅通,从去年(2010)起国家实施“村村通”工程,满家村修了新的公路,终于摆脱了下雨天“‘赶场’、‘上学’”全身都是泥巴的现象。公路畅通后给全村的经济带来很大的帮助。 淳朴浓厚的民族风俗和文化: 盘信镇满家村的民族风俗非常淳朴浓厚,我们村的少数民族文化保持很好,侬戏、唱苗歌一直是满家人最爱好的传统习俗,这既是一种对我们苗族文化的传承,也是满家人热爱生活的一种娱乐方式。“四月八”“六月六”是属于我们苗族人自己的节日,虽然节日相同,但是我们村和其他地方的苗族同胞的庆祝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我们用属于我们自己的的方式去庆祝我们的节日。我们村每个姓氏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祖坟,“清明节”时,每一个姓的族结伴一起去为自己的祖宗扫墓,背着背篓或者是提着麻袋,装着清纸,纸香,还有我们苗族人自己打的粑,排着长长的队伍,那场景,甚是壮观!到了祖坟那鞭炮声,更是震耳欲聋!产业支柱: 满家村属于地地道道的农耕生产,农业一直是我们村的支柱产业,可以说就是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农耕作业。全村几乎没有太多的经济收入,所以这儿的人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养几头猪,几只羊,几只鸭或者是鸡就是村里人唯一的经济来源。 近年来,政府大力倡导烟草业,村里也逐渐找到其他的发展途径。 另外村里大量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给村里的经济也带来了许多改变(吴洪旭编) 满家村座落于县城西北部,据资料显示,全村有182口人,56户,农业人口79人,非农业人口3人,党员9人。男女劳动力80人。 ◎ 经济产业全村共有土地330亩,其中耕地244亩,林地20亩,水面30亩,村庄占地36亩,村主要经济是棉花种植,个体私营企业油料加工厂一处,占地面积8亩,产值80万元。全村外出务工人员20人以上,大多在县城务工,06年全村工农业生产总值达150万元,人均纯收入4300元。按照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提高村庄建设和管理水平,06年村级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 计划生育满家村计划生育率保持在99%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出生婴儿性别比例控制在108以内。 ◎ 村庄建设全村农户住宅建设120平方,宅基地标准在270平方以内。 05、06年,修建村柏油路6条,总长1500米,建设村文化大院、活动场所一处,占地面积760平方,安装路灯16盏,实现了村水、电、路、汛等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 满家村现有有水库1处,(位于村东南角),抽水泵房一座(位于宫家干渠),有排渠、灌渠20条,(约6000米),基本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村内用电设施齐全。 到2010年将规划村东南北路一条,栽种围村绿化带1000米,建设村级医疗卫和率幼儿轩,老年公寓等服务设施,加大村庄环境整治,把满家村建成为村美,风正,人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 山东平度市大田镇下辖村基本情况 2005年,全村76户,238人,耕地面积190亩.该村属于革命老区,抗大分校遗址就位于该村.1949_1952年平度县县长满玉成即该村人。 经济状况 本村以林果业为主,1992年以来共发展果园200亩,板栗500亩,2005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59万元,人均所得4460元。 优势产业 本村的支柱产业是林果业,以生产红富士苹果为主,另有板栗、大樱桃等。 社会事业 1992年,村修建办公楼一座,近年来通上了自来水,固定电话70户,有线电视50户,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3 湖南涟源市杨市镇下辖村满家村位于湖南省中部,现有人口1300多人,360户,村里90%为肖姓。李、周、刘姓占全村人口10%左右,村有水田600亩,旱土500亩,山林365亩,已退耕还林300亩。 4 云南曲靖市陆良县龙海乡下辖村◎ 村情概况该村隶属于龙海树搭棚村委会,属于山区。位于龙海乡西北边,距离树搭棚村委会0公里,距离龙海乡政府所在地1公里。国土面积有2平方公里,海拔2200米,年平均气温12.5℃,年降水量1300毫米,适宜种植洋芋、玉米等农作物。有耕地500亩,其中人均耕地0.75亩;有林地1500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86户,有乡村人口681人,其中农业人口667人,劳动力432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329人。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2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90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 农村经济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21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99万元,占总收入的44.80%;畜牧业收入71万元,占总收入的32.13%(其中,2006年内出栏肉猪500头,肉牛17头,肉羊160头,);渔业收入0万元,占总收入的0%;林业收入1万元,占总收入的0.45%;第二、三产业收入11万元,占总收入的4.98%;工资性收入35万元,占总收入的15.84%。农民人均纯收入79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52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40人(占劳动力的9.26%),在省内务工30人,到省外务工10人。 ◎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6年底,已实现通电 、通路通、通电视、通电话四通,无路灯。全村有0户通自来水,有0户饮用井水,有186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2%)。有186户通电,有11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45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59.14%和77.96%);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36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25户(分别占总数的73.12%和67.20%)。该村到乡道路为通路;进村道路为水泥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1辆,拖拉机3辆,摩托车26辆。全村有36户农户建有沼气池;装有太阳能农户0户;建有小水窖13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0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0亩,有效灌溉率为0 %,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亩。该村到2006年底,农户住房以砖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39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67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66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14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