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麦仙翁
释义

中文学名:麦仙翁

拉丁学名:Agrostemma githago L.

别称:麦毒草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石竹目

科:石竹科

属:麦仙翁属

英文名:Bastard Nigella

形态特征

成株:株高30—80cm,全株有白色长硬毛。茎直立,单一或分枝。叶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3—13cm,宽2—10mm,基部合生,两面均有半贴生长白毛,背面中脉凸起。花大,径约3cm,单生于茎顶及枝端;萼管长圆状圆筒形,长1.5—2cm,外面被长柔毛,有10条凸起的脉,花后萼管加粗,裂片5,线形,长达3cm;花瓣5枚,暗蔷薇色,比萼裂片短,先端截形,喉部无小鳞片,基部有长爪;雄蕊10枚,比花瓣短;花柱5枚,丝状。 子实:蒴果卵形,比萼管略长,为宿存萼管所包被,1室,内含种子数粒;种子三角状肾形,长宽各2.5—3.5mm,黑色或近黑色,无光泽,表面有排列成同心圆状的,大小不整齐的棘状突起。种脐位于下端,其两侧向内略凹入,形成浅缺刻。胚沿背面环生,围绕胚乳,呈淡黄色;胚乳丰富,洁白色。

地理分布

原产地:东地中海地区;现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北非和北美地区。

中国分布现状: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新疆等地,在上海北郊火车站偶见逸生,在江西、湖南等地有栽培记录。

入侵时间及地点: 19世纪在中国东北采到标本。

栽培技术

一年生草本,花色鲜艳,常生于农田中、路边草地和半干旱草原地带。花期6~8月,果期7~9月。种子繁殖。

药用价值

中药化学成分:种子含皂甙、棉子糖、蔗糖3一(2,4一二羟基一6一甲基苯基)、丙氨酸[3一(2, 4一dihydroxy一6一methylphenyl) alanine]及硝酸盐还原酶。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种子有毒,其毒性与生长土壤及成熟期有关。外果皮毒性不大,有毒物质主要集中于果仁和胚中,经加热后毒性大为降低。由于本植物是田间杂草,在收获季节常与作物的种子混杂在一起,因而常造成人畜中毒。人中毒有腹痛、呕吐、腹泻、眩晕、低烧、脊柱剧烈疼痛和运动困难,有时昏迷或死亡。动物食自身体重0.1—1.0%。的种子粉可引起死亡,其中小牛、猪和狗等对其毒性较为敏感,猫、羊、兔和成年牛对其毒性则不敏感,有些动物还可产生一定的免疫力。大鼠、小鼠和豚鼠分别皮下注射0.5g、0.5g和5g种子的提取物可引起死亡。动物连续小量食用种子可导致慢性中毒,一般称“麦仙翁中毒”。主要症状有流涎、恶心、呕吐、腹泻、眩晕、呼吸困难以至昏迷、瘫痪等。大量连续食用则引起更严重的症状,如强烈的肌肉疼痛、痉挛、呼吸抑制以至死亡。马急性中毒尚有脉速而弱、体温升高、肌强直、抽搐而死。狗中毒后期呕吐频繁,45分钟后出现肌颤,由兴奋转入昏睡,感觉迟钝、运动失调,因循环衰竭和呼吸抑制而迅速死亡。鸟类和鸡等家禽中毒后,口内乳状分泌物增多、腹泻、呼吸减慢和心跳减少。动物中毒死亡后,尸检可见显着的肠胃炎症,脑和脊髓充血,脑室和髓腔常有渗出物,脊髓尚有灰白质软化,有时还可见红血球破坏,肝和肾脂肪性变等。

功效:止咳平喘、温经止血。

主治:用于新久咳嗽、百日咳、肺痨咳嗽等症,用于妇女崩漏、月经过多,以虚寒性出血尤为适宜。

性味归经:甘、苦,温。入肺、肾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一10克。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5:2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