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马骥云 |
释义 | 马骥云,(1883-1952),回族。原国民党将领,少将衔。 光绪九年(1883年)出生于河南省固始县城东关站马巷。其父是前清秀才,马骥云从小很刻苦地念书。他有才学,也有抱负,希望有一天出人头地。他还跟着阿訇学习了太极拳和医术。 1903年,为了一个远方的理想,20岁的马骥云拜父母,别娇妻,穿商城,过麻城,朝着东南一直来到武汉,投奔了湖北新军。凭一身本事,他很快被提拔为军官。受到新军中革命党人的影响,他支持推翻满清、建立共和中国。1905年参加日知会。1906年加入同盟会,中国同盟会湖北省早期会员之一。1909年加入共进会。 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就在起义的前几天,儿子马迈群出生了,马骥云当时是筹备小组的成员,没法陪在妻子身边。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打响。初为人父的马骥云,作为敢死队第三队队长,参与左路军正面进攻总督衙门的战斗,身先士卒,以必死之心,冒敌人炮火喊杀前进。 攻克督署后,旋即又参加攻克善后局和电报局。起义胜利后在汉口军政分府和革命军政府领导核心谋略处任职。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整编部队,任第4镇(统制邓玉麟)第8协统领,后任施、宜稽查使等职。 1912年11月1日被国民北京政府授予陆军少将军衔。总共685人的辛亥首义功臣名单,分甲乙丙丁四种,马骥云排在甲种第35名。 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之后,他又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讨袁和护法运动。曾任广东大元帅府参事兼豫南第一路军司令、国民革命军第六军总指挥部秘书处主任等职。蒋介石主持国民政府时,他在北京任职。 1929年,脱离军界,马骥云弃政从医。原因是他看到当时很混乱,蒋介石并没有坚持中山先生的遗志,马骥云感到忧愤,写了一封万言书,但是没有作用。心灰意冷之下,他卸甲归田,回武汉开业行医。新中国成立后,任河北省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 1952年5月13日,在汉口铁路医院的一间病房,因心肾功能衰竭,马骥云已经到了弥留之际,却陡然坐起,举着右手,拼尽最后的力气喊出声来。他喊:“杀,杀鞑子啊……”终年72岁。 马骥云给他的儿孙们留下一副对联:“撑起几根穷骨头作最后挣扎,睁开两个冷眼睛看将来如何”。 其孙马竹林是武昌当地小有名气的老中医。“文革”期间,马家被抄了三次,大家都吓得不得了,把家里跟老辈的事业沾边的东西全扔了。”于是,在1966年盛夏的那天,25岁的马竹林起了个大早,来到江边赶轮渡。等船开到江心,他把揣在怀里的包袱从厕所扔进了滚滚波涛之中。包括湖北都督黎元洪发的委任状,勋章、军刀,还有一支生了锈盒子枪,全都扔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