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荆轲刺秦王 |
释义 | 1 历史事件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临行前,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荆轲来到秦国后,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召见了他。荆轲在献燕督亢地图时,图穷匕见,刺秦王不中,被杀 ◎ 原文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1),尽收其地,进兵北略(2)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柯(3)曰:“秦兵旦暮渡易水(4),则虽欲长侍(5)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6)。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7)。夫樊将军(8),秦王购之金千斤(9),邑万家。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10)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11)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12)!”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13)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14)。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於期仰天太息流涕曰:“於期每念之,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15)”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秦王必喜而(16)见臣。臣左手把(17)其袖,而右手揕(18)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愧(19)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20)曰:“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21)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不可奈何,乃遂盛(22)樊於期之首,函封之(23)。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24)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25)。以试人,血濡缕(26),人无不立死者。乃装为遣荆卿。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即秦舞阳,说法不一,在史记中为“秦舞阳”),年十三,杀人,人不敢忤视(27)。乃令秦武阳为副(28)。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29),其人居远未来,而为治行。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30)。疑其改悔,乃复请之曰:“日已尽矣,荆卿岂有意哉?丹请得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何太子之遣?往而不反者,竖子也(31)!且提一匕首入不测(32)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33)!”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34)。高渐离(35)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36),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37),士皆瞋目(38),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39)。 遂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40),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41)。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42)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43)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44),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45)。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46)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47)。”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48)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49)。至陛(50),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51),前谢曰:“北蕃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52),使毕使于前(53)。”秦王谓轲曰:“取武阳所持地图!” 轲既取图奏之,秦王发(54)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55)。拔剑,剑长,操其室(56)。时惶急,剑坚(57),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59)。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60);诸郎中(61)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62)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63)!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64),乃引(65)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66)。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67)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68)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 释义(1)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这是公元前228年的事。荆轲刺秦王是在第二年。 (2)收:占领。北:向北。略:掠夺,夺取。 (3)荆卿:燕人称荆轲为荆卿。卿,古代对人的敬称。 (4)旦暮渡易水:早晚就要渡过易水了。旦暮,早晚,极言时间短暂。易水,在现在河北省西部,发源于易县,在定兴县汇入南拒马河。 (5)长侍:长久侍奉。 (6)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微,假如没有。谒,拜访。 (7)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就无法接近秦王。信:凭信之物。亲:亲近,接近。 (8)樊将军:即下文的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逃到燕国。 (9)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秦王用一千斤金(当时以铜为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做赏格,悬赏他的头。购,重金征求。邑,封地。 (10)督亢:现在河北省易县,霸县一带,是燕国土地肥沃的地方。 (11)说:同“悦”,喜欢,高兴 (12)更虑之:再想想别的办法。更,改变。 (13)遇:对待。深,这里是刻毒的意思。 (14)戮没:杀戮和没收。重要的人杀掉,其他人等收为奴婢。 (15)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罢了。顾,不过,只是,表轻微转折。 (16)善:好好地。 (17)把:握,抓住。 (18)揕:刺。 (19)见陵之耻:被欺侮的耻辱。见,被。陵,侵犯,欺侮。 (20)偏袒扼腕而进:脱下一只衣袖,握住手腕,走近一步。这里形容激动愤怒的样子。偏袒,袒露一只臂膀。扼:握住。 (21)拊心:捶胸,这里形容非常心痛。 (22)盛:装。 (23)函封之:用匣子封装起来。函,匣子。 (24)徐夫人:姓徐,名夫人。一个收藏匕首的人。 (25)工:工匠。以药淬之:在淬火时把毒药浸到匕首上。淬,把烧红的铁器浸入水或者其他液体,急速冷却,使之硬化。 (26)濡缕:沾湿衣缕。濡,浸湿,沾湿。 (27)忤视:正眼看。忤,逆。意思是迎着目光看。 (28)为副:做助手。 (29)荆轲有所待,欲与俱:荆轲等待一个人,想同他一起去。 (30)迟之:嫌荆轲动身迟缓。 (31)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用的人。反,通“返”。竖子,对人的蔑称。 (32)不测:难以预料,表示凶险。 (33)请辞决矣:我就辞别了。请,请允许我,表示客气。辞决,辞别,告别。 (34)既祖,取道:祭过路神,就要上路。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践行和送别。 (35)高渐离:荆轲的朋友。 (36)为变徵之声:发出变徵的声音。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徵,变宫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37)慷慨羽声:声调激愤的羽声。 (38)瞋目:形容发怒时瞪大眼睛的样子。 (39)终已不顾:始终不曾回头。形容意志坚决。 (40)持千金之资币物: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币,礼品。 (41)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以厚礼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遗:赠送。 (42)诚:确实。振怖:惧怕。振,通“震”。 (43)比:并,列。 (44)给贡职如郡县:像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赋税。给,供。 (45)奉守先王之宗庙:守住祖先的宗庙。意思是保存祖先留下的国土。 (46)使使:派遣使者。 (47)唯大王命之:意思是一切听大王的吩咐。唯,希望的意思。 (48)奉:两手捧着 (49)以次进:按先后顺序进来 (50)陛:殿前的台阶 (51)顾笑武阳:回头冲武阳笑。顾,回头看。 (52)少假借之:稍微原谅他些。少:通“稍”。假借,宽容,原谅。 (53)使毕使于前: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54)发:打开。 (55)自引而起,绝袖:自己挣着站起来,袖子断了。引,指身子向上起。绝:挣断。 (56)操其室:握住剑鞘。室,指剑鞘。 (57)剑坚:剑插得紧。 (58)还:通“环”,绕。 (59)卒起不意,尽失其度:事情突然发生,没意料到,全都失去常态。卒,通“猝”,突然。 (60)尺兵:尺寸之兵,指各种兵器。 (61)郎中:宫廷的侍卫。 (62)提:掷击。 (63)负剑:负剑于背。 (64)废:倒下。 (65)引:举起。 (66)被八创:荆轲受了八处剑伤。被,受。创,伤。 (67)箕踞: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68)劫:强迫,威逼(其订立盟约)。 ◎ 段解·第一段: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兵临城下”。 ·第二段:太子丹请计,荆轲提出以“樊将军首”为信物,太子丹不忍。为下文设置悬念。 ·第三段:故事的发展。荆轲私见樊於期,说出一箭双雕之计。樊於期知恩图报,为荆轲之计而自刎,其言行令人叹惋。 ·第四段:太子悲恸,荆轲之计实现第一步。 ·第五段:得到刺杀秦王的利器。 ·第六段:配备助手。 ·第七段:交代荆轲迟发的原因。 ·第八段:怒叱太子。 ·第九段:易水诀别。“易水送别”拉开了慷慨悲歌的一幕,是“刺秦”准备中的高潮。 ·第十~十一段:荆轲为达刺杀目的,贿赂秦王宠臣,表达忠心,从而得以见秦王。 ·第十二段:荆轲的目的达到,秦王接见燕使。 ·第十三段:顾笑武阳。 ·第十四~十六段:以上是故事的高潮:图穷匕现,荆轲刺杀秦王,秦王惶急反抗。这一部分描写人物生动形象,荆轲的勇猛无畏,秦王的狼狈惊慌,群臣侍从的失态无奈,无不跃然纸上。 ·第十七段:荆轲倚柱笑骂。 ·第十八段:结局:荆轲被斩。 ◎ 译文秦国的将领王翦打败了赵国,俘虏了赵王,占领了所有赵国的土地,派兵向北侵占土地,一直到燕国南边的边界。 太子丹非常的恐惧,于是就请求荆轲说:“秦国的军队早晚就要渡过易水了,那么即使我想长久地侍奉您,难道可以做到吗?”荆轲说:“即使太子不说(也可译为“假如没有太子的话”),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如果没有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也可译为“那么秦王是不可以亲近的”)。现在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的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做赏格,悬赏他的头。如果真能够得到樊将军的人头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会很高兴地接见我,我这才能够有办法来报答太子。”太子说:“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来投奔我,我不忍心因为我自己的私仇,而(有)伤害长者的心思,希望您再想想(考虑)别的办法吧!” 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就私下拜见樊於期,说:“秦王对待您樊於期,可以说是十分的刻毒。父母宗族,都被杀戮和没收。现在听说秦王用一千斤的金、一万户人家的封地来悬赏将军的首级,您打算怎么办?”樊将军仰天叹息流着眼泪说:“我每次想起,常常恨之入骨,只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罢了!”荆轲说:“现在有一个建议,可以解除燕国的后患,并且报樊将军的仇恨,怎么样?”樊於期于是走上前说:“怎样对付这件事?”荆轲说:“希望借您樊将军的首级来献给秦王,秦王一定会非常高兴而好好地接见我。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他的胸,然后这样就可以报将军的仇,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消除。将军是否有这样的想法呢?”樊将军脱下一只衣袖,握住手腕进一步说:“这是让我日夜咬牙切齿非常痛心的事,现在才能够听说指教!”于是自杀了。 太子听说这件事,骑马前往,伏在尸体上大哭,非常伤心。事已至此,无可奈何,于是就收拾盛装好樊於期的首级,用匣子封装起来。 在这时太子事先寻求天下最锋利的匕首,用百两黄金从赵国徐夫人那儿买到(这样的匕首),(让工匠)在淬火时把毒药浸在匕首上。用来试用于人,鲜血沾湿衣缕,人没有不立即死亡的。于是准备打点行装送别荆轲。 燕国有勇士叫秦武阳的,十二岁的时候就杀人,人们不敢和他正视。于是命令秦武阳作为他的助手和他一道去。 荆轲等待另一个人,想同他一起去,可那个人住得很远没有来,就一直在等他。 过了一些时候,还没有出发,太子嫌荆轲动身迟缓,怀疑他可能反悔,于是又去请他动身,说:“日子已经不多了,您难道不想去吗?就让我先打发秦武阳动身!”荆轲非常生气,怒斥太子道:“如果现在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向太子)复命的,那是没用的人!如今拿着一把匕首到生死难测的秦国,我留下来的原因,是想等我的朋友一道。如今太子嫌我动身太晚,我就辞别了。"于是就出发了。 太子和那些知情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来给他送别。 到了易水上,祭过路神,就要上路了。高渐离拍打着乐器,荆轲和着音乐发出悲凉的声音,大家都流着泪哭泣。荆轲又走上前唱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又发出声调激愤的羽声,大家都瞪大着眼睛,头发向上顶起了帽子。于是荆轲就上车而去,始终不曾回头。 到了秦国之后,带着价值千金的礼物,以厚礼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 蒙嘉事先为他对秦王说:“燕王确实非常害怕大王您的威风,不敢派兵来抵抗大王您,愿意拿全国的百姓来做您的臣子,排在诸侯的行列,像秦国的郡县那样向秦国进贡,只求能够守住祖先的宗庙。他非常害怕,不敢自己来陈述,现在谨斩杀樊於期的头并献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用盒子装好,燕王在朝廷对他拜叩后将它送出,派遣使者来把这些告诉大王。一切听大王您吩咐。” 秦王听了之后,非常高兴。于是穿上朝服,设九宾之礼,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 荆轲捧着装着樊於期的头的盒子,秦武阳捧着装有地图的匣子,按先后顺序进来。到了殿前的台阶下,秦武阳害怕得变了脸色,群臣对此感到奇怪,荆轲回头对他笑了笑,走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说:“北方粗鄙之人,没有见过天子,所以有些害怕,望大王能够稍稍原谅他,让他能够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秦王对荆轲说:“起来吧,把秦武阳的地图给我拿来。” 荆轲拿来地图之后捧着,打开地图,地图全部展开后露出了匕首。荆轲乘机抓住了秦王的袖子,右手拿着匕首去刺秦王。没有刺到,秦王非常吃惊,耸身站了起来,挣断衣袖。拔剑,但剑太长,于是拿起剑鞘。当时非常危急,剑插得太紧,没办法抽出来。 荆轲在后面紧追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群臣非常吃惊,事情突然发生,根本没想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态。而按照秦国的法律,在殿上侍俸的群臣,不能带任何兵器;那些带了兵器的侍卫,都在殿下侍候,没有命令不得上殿。正在慌急之中,而且也来不及召来侍卫,因此荆轲不断地追逐着秦王,而大家在惶急之中,也没有什么东西来对付荆轲,仅仅只是用手来和荆轲搏斗。 这时,秦王的御医夏无且用他手里的药袋扔向荆轲。秦王正绕着柱子跑,惊惶之中,不知所措。左右大臣都提醒说:“大王快背着剑!大王快背着剑”于是秦王拔剑刺向荆轲,砍断了荆轲的左大腿。荆轲伤残倒地了,就举起匕首投向秦王,没投中,击中了柱子。秦王又砍杀荆轲,荆轲身中八处剑伤。 荆轲自知事情不能成功,靠在柱子上大笑,两腿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痛骂道:“事情没有成功的原因,是想活捉你,然后要你同我们订下誓约来回报太子呀!” 秦王的左右大臣上前,斩了荆轲。秦王吓得很长时间头晕目眩。 ◎ 重要字音翦(jiǎn) 樊於期(fán wū jī) 髓(suǐ) 揕(zhèn) 拊(fǔ) 盛(chéng) 谒(yè)袒(tǎn) 扼(è) 淬(cuì) 忤(wǔ) 濡(rú) 叱(chì)徵(zhǐ) 瞋(chēn)陛(bì) 慑(shè)发(fā) 惶(huáng) 卒(cù) 提(dǐ ) 眩(xuàn) 遗(wèi)创(chuāng)且(jū) 筑(zhú) 箕(jī) ◎ 通假字秦王必说: 说 通“悦”,高兴、喜欢。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陵”通“凌”凌辱 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反”通“返”返回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决”通“诀” 诀别 燕王诚振怖 “振”通“震”非常 燕王拜送于庭 “庭”通“廷”朝廷 设九宾: 宾 通“傧”,傧相,迎宾赞礼的人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奉"通"捧",手捧,捧着 秦武阳色变振恐 “振”通“震”,惧怕 少假借之 “少”通“稍”稍微 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出现 秦王还柱而走 “还”(huán)通“环”环绕 卒起不意: 卒(cù) 通“猝”,突然 ◎ 词类活用【北】 进兵北略地:名词作状语,向北 【旦暮】 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早晚 【私】 丹不忍以己之私:形容词用作名词,私心 【前】 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又前而为歌曰: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左右既前:走上前 【函】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名词用作状语,用匣子 【远】 其人居远未来: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 【祖】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名词用作动词,出行前祭路神 【白衣冠】 皆白衣冠以送之:名词用作动词,白衣冠,穿白色的衣服,戴白色的帽子 【涕】 士皆垂泪涕泣:名词用作动词,哭 【上】 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 非有诏不得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迟】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迟 【厚】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名词用作状语,用厚礼 【朝服】 (秦王)乃朝服:名词用作动词,穿上上朝的礼服 【使】 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用作名词,使者。 【闻】 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闻,禀告 【怪】 群臣怪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认为奇怪 【绝】 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动词使动用法,使……断了 【断】 断其左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断 【箕】 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像箕一样 【踞】 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像踞一样 【生】 乃欲以生劫之:形容词作状语,活生生地 ◎ 固定短语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2.然则将军之仇报(既然这样,那么) 3. 荆轲有所待( 有……的) 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5.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6.以故荆轲逐秦王 (因此) 7.未尝见天子(不曾) ◎ 古今异义【信】 古义:信物,如: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今义:书信 【金】 古义:铜(古代以铜为金);今义:一种贵重的金属 【涕】 古义:眼泪;如: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今义:鼻涕) 【币】 古义:礼品;如:持千金之资币物 今义:货币) 【穷困】 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如: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今义: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长者】 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处指樊於期;如: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今义:年长之人 【购】 古义:重金收买;如:今闻购将军之首 今义:购买) 【可以】 古义:可以凭借;如: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有意】 古义:同意,愿意;如:将军岂有意乎 今义:故意 【偏袒】 古义:袒露一只臂膀;如: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今义:偏护双方中的一方 【于是】 古义:在这时;如: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顾】 古义:回头;如:终已不顾 今义:照顾,考虑,顾及 【鄙人】 古义:粗鄙的人;如:北蛮夷之鄙人 今义:卑鄙的人,对自己的谦称 【穷】 古义:穷尽;如:图穷而匕首见 今义:缺少钱财 【假借】 古义:宽容,原谅;如:愿大王少假借之 今义:不是自己的,偷别人的,如:假借名义) 【走】 古义:跑;如:秦王还柱而走 今义:行走) 【提】 古义:读作dǐ,投掷,投打,投击;如: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今义:垂手拿着 【郎中】 古义:宫廷的侍卫;如:诸郎中执兵。 今义:称中医医生 【股】 古义:大腿;如:断其左股。 今义:量词。 【左右】 古义:身边侍臣;左右既前 今义:方位名词) 【废】 古义:倒下;荆轲废 今义:残废 【复】 古义:又,再;如:秦王复击轲 今义:往复,重复,复习 【深】 古义:刻毒;如: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遇】 古义:对待;如: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今义:相遇,遇见 【未来】 古义:没有来;如:其人居远未来 今义:将来,以后 【不顾】古义:不回头:如:终以不顾 今义:不顾及 【亲】 古义:亲近,近身:如:则秦王未可亲也;今义:亲爱的人或事物 (课改只要求掌握双音节词的古今异义) ◎ 文言特殊句式①判断句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②省略句 取之 ( 以 ) 百金 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 欲与 ( 之 ) 俱 ( 往 ) 以(之)试人 皆陈(于)殿下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之)留待 与燕督亢之地图献(于)秦王 遂拔以(之)击荆轲 嘉为(之)先言于秦伯曰 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使(之)毕使于前 群臣侍(于)殿上者 比(于)诸侯之列 ③被动句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④倒装句 群臣侍殿上者 【定语后置句】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定语后置句】 燕王拜送于庭 【状语后置句】 使毕使于前 【状语后置句】 秦王购之 金千斤【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 常痛于骨髓【状语后置句】 【文言固定结构】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 “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 将奈何(表疑问,怎么……。下文“为之奈何”“既已无可奈何”意同) 荆轲有所待( 意为:有……的人 、东西。“所”后常跟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作“有”的宾语。) 将军岂有意乎( 表揣度,是否……呢。) 荆卿岂无意哉(表反问,难道……吗。) 仆所以留者 (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然则将军之仇报 (既然这样,那么) 以故荆轲逐秦王 (因此) 未尝见天子(不曾) ◎ 历史事件《荆轲刺秦王》 秦王嬴政重用尉缭,一心想统一中原,不断向各国进攻。他拆散了燕国和赵国的联盟,使燕国丢了好几座城。燕国的太子丹原来留在秦国当人质,他见秦王政决心兼并列国,又夺去了燕国的土地,就偷偷地逃回燕国。他恨透了秦国,一心要替燕国报仇。但他既不操练兵马,也不打算联络诸侯共同抗秦,却把燕国的命运寄托在刺客身上。他把家产全拿出来,找寻能刺秦王嬴政的人。 后来,太子丹物色到了一个很有本领的勇士,名叫荆轲。公元前230年,秦国灭了韩国;过了两年,秦国大将王翦(音jiǎn)占领了赵国都城邯郸,一直向北进军,逼近了燕国。燕太子丹十分焦急,就去找荆轲。要他去刺杀秦王。荆轲说:“行是行,但要挨近秦王身边,必定得先叫他相信我们是向他求和去的。听说秦王早想得到燕国最肥沃的土地督亢(在河北涿县一带)。还有秦国将军樊於期,现在流亡在燕国,秦王正在悬赏通缉他。我要是能拿着樊将军的头和督亢的地图去献给秦王,他一定会接见我。这样,我就可以对付他了。” 荆轲知道太子丹心里不忍,就私下去找樊於期(fánwūjī),跟樊於期说:“我有一个主意,能帮助燕国解除祸患,还能替将军报仇,可就是说不出口。” 樊於期连忙说:“什么主意,你快说啊!” 荆轲说:“我决定去行刺,怕的就是见不到秦王的面。现在秦王正在悬赏通缉你,如果我能够带着你的头颅去献给他,他准能接见我。” 樊於期说:“好,你就拿去吧!”说着,就拔出宝剑,抹脖子自杀了。 太子丹事前准备了一把锋利的匕首,叫工匠用毒药煮炼过。谁只要被这把匕首刺出一滴血,就会立刻气绝身死。他把这把匕首送给荆轲,作为行刺的武器,又派了个十二岁时便杀过人的勇士秦武阳,做荆轲的副手。 公元前227年,荆轲从燕国出发到咸阳去。太子丹和少数宾客穿上白衣白帽,到易水(在今河北易县)边送别。临行的时候,荆轲给大家唱了一首歌:“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跳上车,头也不回地走了。 荆轲到了咸阳。秦王政一听燕国派使者把樊於期的头颅和督亢的地图都送来了,十分高兴,就立刻穿上上朝的衣服,在咸阳宫接见荆轲。朝见的仪式开始了。荆轲捧着装了樊於期头颅的盒子,秦武阳捧着督亢的地图,一步步走上秦国朝堂的台阶。秦武阳一见秦国朝堂那副威严样子,不由得害怕得发起抖来。秦王政左右的侍卫一见,吆喝了一声,说:“使者怎么变了脸色?” 荆轲回头一瞧,果然见秦武阳的脸又青又白,就赔笑对秦王说:“粗野的人,从来没见过大王的威严,免不了有点害怕,请大王原谅。” 秦王政毕竟有点怀疑,对荆轲说:“叫秦武阳把地图给你,你一个人上来吧。” 荆轲从秦武阳手里接过地图,捧着木匣上去,献给秦王政。秦王政打开木匣,果然是樊於期的头颅。秦王政又叫荆轲拿地图来。荆轲把一卷地图慢慢打开,到地图全都打开时,荆轲预先卷在地图里的一把匕首就露出来了。秦王政一见,惊得跳了起来。荆轲连忙抓起匕首,左手拉住秦王政的袖子,右手把匕首向秦王政胸口直扎过去。秦王政使劲地向后一转身,把那只袖子挣断了。荆轲拿着匕首追了上来,秦王政一见跑不了,就绕着朝堂上的大铜柱子跑。荆轲紧紧地逼着。两个人像走马灯似地直转悠。旁边虽然有许多官员,但是都手无寸铁;台阶下的武士,按秦国的规矩,没有秦王命令是不准上殿的,大家都急得六神无主,也没有人召台下的武士。官员中有个伺候秦王政的医生,叫夏无且,急中生智,拿起手里的药袋对准荆轲扔了过去。荆轲用手一扬,那只药袋就飞到一边去了。就在这一眨眼的工夫,秦王政往前一步,拔出宝剑,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站立不住,倒在地上。他拿匕首直向秦王政扔过去。秦王政往右边只一闪,那把匕首就从他耳边飞过去,打在铜柱子上,“嘣”的一声,直迸火星儿。秦王政见荆轲手里没有武器,又上前向荆轲砍了几剑。荆轲身上受了八处剑伤,自己知道已经失败,张开双腿坐在地上,傲慢地说:“我没有早下手,本来是想先逼你退还燕国的土地。” 这时候,侍从的武士已经一起赶上殿来,结果了荆轲的性命。 ◎ 作者作品◎ 战国策《战国策》,国别体史书,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作者已不可考。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三十三篇,分国别编辑,依次是:西周一篇,东周一篇,秦五篇,齐六篇,楚四篇,赵四篇,魏四篇,韩三篇,燕三篇,宋、卫合一篇,中山一篇。所记史实从东周贞定王十七年(前452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共245年。 《战国策》的内容,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 《战国策》的作者在记叙历史事件时,过分夸张渲染谋臣策士的作用,有时为了突出纵横游说之士在历史事件中的决定作用,甚至编造一些情节,不免违背历史的真实。 《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出自《战国策》流传自今的名句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等,出自《战国策》的著名文章有《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 ◎ 编者刘向(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和文学家,撰有《说苑》《新序》,其中有不少生动的寓言传说,发人深省。 ◎ 荆轲其人◎ 简介荆轲(? - 前227)战国末期人,人称庆卿,据说本是齐国庆氏的后裔,后迁居卫国,始改姓荆.卫人称他为庆卿,而到燕,燕人称他为荆卿。卫国原本是春秋时代的大国,后来日渐销侵,多数土地被赵、魏夺去了,到了最后,卫国只剩濮阳一个城了,沦落为魏的附庸。河南安阳林州天平山风景区据专家证实是刺秦英雄荆轲的出生地。 荆轲喜欢读书击剑,曾游说卫元君,不为所用。后游历天下,与四方名士豪杰交往。曾经在榆次和盖聂论剑,话不投机,盖聂怒目而视,荆轲扬长而去。又在邯郸和鲁句践下棋赌博,互相争吵起来,鲁句践怒斥他,他仍扬长而去。又到燕国,和当地的狗屠夫擅长击筑的高渐离结交,成为知己。荆轲喜欢喝酒,每天和高渐离在街市中喝酒,酒酣之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唱歌,唱着就哭了起来,认为天下没有知己。燕国处士田光也结识荆轲,认为他不是平常人. 往往认为太子丹是个年轻急躁的人,其实不然,他是个半老头。当年,他去赵国邯郸当人质的时候,已至少有十八岁(否则不至于跑去当人质),而那时秦王政不足八岁。如今秦王政变成了32岁的壮夫了,而太子丹也应该四五十岁,是个老太子了。 ◎ 平生中国战国时期著名刺客。也称庆卿、荆卿、庆轲,秦时涿县人现在的河北省涿州市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庆封的后代。受燕太子丹之托入刺秦王,失败被杀。战国末期卫国人,汉族,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后游历到燕国,被称为“荆卿”(或荆叔),随之由燕国智勇深沉的“节侠”田光推荐给太子丹,拜为上卿。秦国灭赵后,兵锋直指燕国南界,太子丹震惧,与田光密谋,决定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荆轲献计太子丹,拟以秦国叛将樊於期之头及燕督亢(今河北涿县、易县、固安一带,是一块肥沃的土地)地图进献秦王,相机行刺。太子丹不忍杀樊於期,荆轲只好私见樊於期,告以实情,樊於期为成全荆轲而自刎。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临行前,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荆轲来到秦国后,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召见了他。荆轲在献燕督亢地图时,图穷匕见,刺秦王不中,被杀。 ◎ 历史记载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中记荆轲的部分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荆轲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沈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而秦王政生于赵,其少时与丹欢。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于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稍蚕食诸侯,且至于燕,燕君臣皆恐祸之至。太子丹患之,……荆轲遂见太子……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今秦有贪利之心,而欲不可足也。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燕小弱,数困于兵,今计举国不足以当秦。诸侯服秦,莫敢合从。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势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也,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毋让,然后许诺。于是尊荆卿为上卿,舍上舍。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异物间进,车骑美女姿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久之,荆轲未有行意。……(以下为荆轲刺秦王的情节)已而论功,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而赐夏无且黄金二百溢,曰:“无且爱我,乃以药囊提荆轲也。”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 ◎ 相关成语图穷匕见 【拼音】 tú qióng bǐ xiàn (见 通“现”,出现、显现) 【解释】:图:地图;穷:尽;见: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出处】:《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示例】:这次谈判双方针锋相对,已到了图穷匕见的最后白热化阶段了。 【近义词】:真相大白、东窗事发、原形毕露 【反义词】:显而易见 、不明真相、扑朔迷离、深不可测 【英 文】:the real intention is revealed in the end 《战国策·燕策》和《史记·刺列传·荆轲》都记载了荆轲刺秦王的精彩故事,生动刺激紧张万分。成语“图穷匕见”就来自这个故事。中文中“见”和“现”通用,所以虽然写成“图穷匕见”,要读成图穷匕“现”才对。 秦国是战国七雄中的强者,它不断蚕食他国,公元前二二八年向北进犯,已经俘虏了赵王、燕国危在旦夕。燕国的太子丹派荆轲作刺客,决心要杀死秦始皇,以解亡国威胁。 荆轲出发前,做了三项周密准备:由勇士秦武阳陪同荆轲行刺;带上秦王一直想杀死的樊性仇人的人头;再拿上燕国打算要献给秦王的最肥沃的燕地督亢地区地图。这后两项准备,当然是为了取信于秦始皇的安排,那卷地图更有特别功用,里面藏着刺杀秦始皇的锋利匕首,刀锋上还淬过了烈性毒药。 秦始皇接见荆轲时,见了仇人被斩人头,又听说燕国欲献大片土地,兴奋不已打开地图,地图全部展开时匕首出现了。荆轲一个箭步跑过去,拿起匕首又拉住秦王,但秦始皇推倒挣脱而逃,衣袖都撕断了,围柱追逐一番之后,秦王才知抽剑砍伤荆轲,众大臣侍卫随后用乱刀将荆轲杀死了。“图穷匕见”现常比喻真相显露出来的意思。 2 1999年陈凯歌执导电影《荆轲刺秦王》描述公元前三世纪的中国,雄心壮志的嬴政如何汲汲营营于统一天下,而不惜铲除一切阻碍,最后建立空前帝国的经过。本片是由陈凯歌导演,巩俐、张丰毅、孙周等主演的一部历史大片,秦始皇统一六国和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曾被多次搬上银幕,而本片着重刻画了秦王、荆轲、赵姬、太子丹等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 中文名:荆轲刺秦王 外文名:The Emperor And The Assassin 其它译名:刺秦 出品时间:1999年 制片地区:中国大陆,法国,日本 导演:陈凯歌 编剧:陈凯歌,王培公 类型:剧情,冒险,历史 主演:巩俐,张丰毅,孙周,吕晓禾 片长:167分钟 上映时间:1999年8月6日(中国大陆) 对白语言:普通话 色彩:彩色 imdb编码:tt0162866 ◎ 基本信息出品人:韩三平 高秀兰 井关惺 监 制:角川历彦 古川博三 陈凯歌 编 剧:陈凯歌 王培公 总顾问:曾庆淮 摄影指导:赵 非 美术设计:屠居华 林 琦 录 音:陶 经 剪 辑:周新霞 作 曲:赵季平 服装设计:莫小敏 黄秋萍 造型设计:杨树栋 纪伟华 道具设计:易振洲 执行导演:张进战 武术指导:刘嘉成 特技指导:刘绍春 ◎ 制作方角川书店 北京电影制片厂 ル·スュディ才·力ナル十 日本ヘラルド映画 ◎ 演员名单李雪健饰秦始皇 巩 俐饰赵 姬 张丰毅饰荆 轲 陈凯歌饰吕不韦 吕晓禾饰樊於期 孙 周饰太子丹 顾永菲饰太 后 王志文饰嫪 毐 丁海峰饰秦武阳 赵本山饰高渐离 李洪涛饰李 斯 周 迅饰盲 女 赵燕国彰饰画 工 潘长江饰监狱吏 孔庆三饰黥 师 韩 东饰秦驭手 ◎ 剧情简介西元前3世纪的中国,为群雄各踞的战国时代,雄心壮志的秦王赵政汲汲营营于统一天下的大业。 当时燕国为赵政的心腹大患,为帮助他早日完成统一霸业,秦王的青梅竹马赵姬于是冒险至敌对的燕国卧底,假意策动刺杀赵政的计划。 如此一来,一旦东窗事发,秦国便有出兵攻打燕国的名目。但是在这个计谋得逞之前,秦王发现了关于自己身世的秘密:自己并非先王的亲生儿子,他的生父事实上是当时的宰相吕不韦。 秦王知道后又恼又怒,将生父吕不韦赐死,母后流放异地。为了永绝后患,于是欲将所有知道这个惊人秘密的人赶尽杀绝。因此,他挥军攻打邻近的赵国,捉拿知道真相的樊於期。但秦王违背对赵姬“不攻打她祖国”的诺言,在赵国境内滥杀无辜,连手无寸铁的孩童也不放过,这种种的暴行看在深爱著他的赵姬眼中,实在难以忍受。赵姬于是改变初衷,决定假戏真做,与燕太子丹同心戮力策画谋刺赵政的行动。 执行这项任务的人选,是名剑客荆轲。荆轲当时早已厌倦刀剑生涯,想要归隐山林,但最后仍答应为此重出江湖。荆轲一出现,旋以他的侠义风范攫获赵姬的芳心,两人坠入情网,不料荆轲最后的行刺行动,因“图穷匕见”而失手丧命…… ◎ 获奖情况1999年 影片《荆轲刺秦王》荣获:戛纳电影节最高技术大奖
全集在线观看4 三维动画片◎ 荆轲外传《秦时明月》秦时明月 百科名片 动画版《秦时明月》海报《秦时明月》是中国首部武侠动漫系列剧,于2007年春节期间在全国各地同步播映。作为中国第一部大型武侠CG/3D(电脑三维动画)贺岁动漫系列剧,《秦时明月》融武侠、奇幻、历史于一体,引领观众亲历两千年前风起云涌、瑰丽多姿的古中国世界,在浓郁的“中国风”中注入了鲜明的时代感。共有六部,及特别篇(Special OVA)、电影版等。 中文名:秦时明月 ◎ 相关动画简介一、秦时明月 2004年推出开篇之作,40分钟三维动画片《荆轲外传》。 第一部《百步飞剑》,共10集,每集23分钟左右,2007年春节档播出,已完结。玄机科技已完成《百步飞剑》的重制,重制版DVD也将上市。百步飞剑已在《知音漫客》开始连载漫画版,每月两集(锐周刊和燃周刊)。第二部《夜尽天明》,共18集,每集22分钟左右,2008年7月17日首播,DVD同步发售。 已完结。 第三部《诸子百家》,共34集,每集22分钟左右。 ①CCTV1从2010年7月12日起在【第一动画乐园】栏目联播《秦时明月第二部夜尽天明》、《秦时明月第三部诸子百家》,每日16:20播出3集。 ②CCTV1于2010年7月19日暂时停止播出。 ③《秦时明月之诸子百家》将于7月26日在央视CCTV-1《第一动画乐园》播出。每天下午16:20开始播出一集《成龙历险记》,之后连播三集《诸子百家》,配合播出栏目精心创作的宣传片及COSPLAY。 第四部《万里长城》。 第五部《焚书坑儒》。 第六部《始皇之死》。 第七部《亡秦必楚》。 另外,制作方已经和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达成合作意向,电影版正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另有消息称,制作方准备与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合作推出剧场版。 总投资预计超过1亿元人民币。 《秦时明月》的故事背景取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到西楚霸王项羽攻陷咸阳这段英雄辈出的历史时期,是一部以武侠为主题的全民型动漫,伴随着古灵精怪却又年少轻狂的主角荆天明去冒险,观众会切身体会到其成长的心灵历程;此外,豪侠剑客如盖聂、高渐离;神秘隐士如墨家、阴阳家、及各门各派的众多高手;纵横捭阖的秦始皇、少年项羽(即项少羽),这些众所周知的历史人物在出场时有了更具时代感的表现。丰富的人性化场景能够吸引观众自然而然融入其中,不同年龄层的观众都可以在剧中找到萌点。值得一提的是,整部动漫以一种别样的方式诠释了诸子百家文化思想的精髓,对现代中国产生深远影响的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纵横家、阴阳家、农家、医家、名家等全都纷纷登场。在那段伟大辉煌的时代里,建长城、度量衡、征匈奴,哭孟姜等著名的历史事件和民间传说也将穿插其中。主人公同名士侠隐仗剑游走江湖,于时代变革的乱世之中经历了亲情、友情、爱情的沧桑变幻、悲喜轮回,最终成为了终结这个时代、开创新纪元的决定性力量,也堪称是一段浪漫辉煌的中国式武侠传奇。 5 明日工作室编制系列图书《荆轲外传》继已故台湾作家温世仁先生的遗著第一部《荆轲外传》再推出了第二部《百步飞剑》、第三部《夜尽天明》、第四部《诸子百家》,现已出到第五部《万里长城》,由明日工作室编制(续温世仁先生作品)。 小说进入惊险的天下第一剑盖聂与师弟卫庄的同门对决,同样施展“百步飞剑”的师兄弟,究竟谁将血染剑下?夹在师兄弟间的神医端木蓉又将情归何处? 荆轲与丽姬,原是青梅竹马,但丽姬的美貌,惊动天下,让秦王得知而下令齐王交出丽姬。丽姬被掳至秦宫后,方才得知怀有荆轲之子,为保荆轲血脉,丽姬委身秦宫。荆轲因失去丽姬而意志消沉,却在山上遇见异兽而开窍顿悟,练成“惊天十八剑”。春去秋来,丽姬于秦宫产下荆轲之子——荆天明,秦王因爱屋及乌,也视如己出。荆轲接受燕太子丹的刺秦重任,提了樊于期将军的项上人头与督亢地图献给秦王,并欲藉此机会刺杀秦王。不料刺秦一事早被随行的秦王首席护卫——卫庄通报秦王,任务失败,荆轲与丽姬双双死于秦王宫殿,韩申受两人所托携其子荆天明逃出秦宫,秦王下令追杀昔日爱子荆天明,派出秦王四大护卫风林火山,日夜追赶。易水之寒,乌江之畔,芦苇丛中一战,韩申被四大高手之双锤山刺杀身亡,幸赖天下第一剑——盖聂及时赶到,施展百步飞剑后诛杀四大高手,荆天明始暂逃此劫。然经此一战,盖聂亦深受重伤,秦王的追杀却不因此而中断,故人遗愿,烈士重托,长夜无语,故情不灭,盖聂挽着故人之子——荆天明,踏出了燕国边境,向着不可知的归处前进。(原著八部:《荆轲外传》《百步飞剑》《夜尽天明》《诸子百家》《万里长城》《焚书坑儒》《始皇之死》《亡秦必楚》) ◎ 别史其实在别处还流传着另一种说法,就是所谓的太子丹是为了报私仇泄私恨,有这样一段论述: 有人说荆轲刺秦王以弱抗强,义无返顾,是为报太子知遇之恩,细而论之,实则不然。他之所以舍身前往不测之秦,用他的话说是以报太子知遇之恩。太子丹为刺秦王,到处物色刺客,看中荆轲。史载,太子丹为让荆轲替其卖命,“日造门下,车骑,美女姿轲所欲,以顺适其意。”这哪里是“知遇之恩”,分明是高价收买!更何况,从史料看,太子丹其实并不真正信任荆轲,“轲有所待,欲与俱,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改悔。”连荆轲为了“往而有反”“以报太子”,为了做好充分的准备而推迟几日,燕丹都不耐烦,甚至用“请谴秦舞阳”相要挟,这还谈什么“知遇之恩?”纯粹是互相利用 他本是为国人为何要为燕国的太子卖命 典型收买 有兴趣的可以看看论数他的一些文章呢 6 荆轲刺秦石刻◎ 概述制造年代: 汉 材料: 石 规格: 长175厘米 收藏地: 陕西历史博物馆 ◎ 介绍汉墓石刻。荆轲刺秦为陕西神木汉墓画像石之一,代表了精湛的汉代画像石艺术。汉代石雕相当发达,尤其东汉时期画像石更为流行,其表现方法有阴线刻,平面剔地刻,以及平面剔地加线等。人物造型大部呈侧面姿势,罕有正面造型,它们被放置在祠堂墓室当中,成为建筑装饰画。与以往陕北画像石相比,此画像石为浅浮雕作品,并加有勾线和敷色,细节部还用墨线勾勒,雕刻与绘画相结合,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及艺术观赏价值。 荆轲刺秦主题在汉代画像石中屡有出现。这个故事见于《史记》,流传较广,画像石刻画了那个紧张激烈的瞬间:秦武阳戴进贤冠,着长袍,“奉行图跪拜”;於期其首级置于函内,戴赤帻,须发五官清晰毕现;荆轲怒发上指,跨步躬身,剑刺秦王不中而击穿铜柱;侍医夏无且拦腰抱住荆轲;秦王“负剑拨之,奋袖超屏风而走”,前袂狂起。整个场面扣人心弦,荆轲“立意较然,不欺其志”的侠义精神跃然石上。 ◎ 石像价值汉画像石具有收藏及鉴赏价值,市场估价该画像石为200,000元人民币左右。 中国汉画像石所体现的审美理想和审美形式,完全反映出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情趣。这些石刻造型厚重,给人强烈的审美感受,使人产生对悠久历史和汉代雕刻家的丰富联想。中国汉代画像石艺术在雕刻手法上与西方希腊的圆雕不同,主要运用线刻和浅浮雕两种形式:线刻是在磨平的石面上,用细线刻出物象;浅浮雕是在粗糙的石面上雕出弧形的浮起。 中国汉代画像石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成就。它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见证,它广泛的题材,精美的构图为后代绘画和雕刻艺术奠定了基础。 7 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节目《荆轲刺秦》表演者:黄宏、邵峰、沙溢等 内容:《荆轲刺秦》这个小品由黄宏和沙溢、邵峰三人主演,故事说的是“儿子”邵峰在片场当小制片,他的“父亲”黄宏是个送盒饭的老汉,这一天,由沙溢导演的电影《荆轲刺秦》开拍,黄宏骑着三轮车去给剧组人送盒饭,但是当天演秦始皇的演员却因病不能来拍了,于是紧急中,“小制片”邵峰把爸爸黄宏推上了“帝位”,于是,一幕接一幕的搞笑场面因此爆发…… 最后的结局引人深思,表达了人们对古装剧的乱改乱编的讽刺与穿越剧的不真实现象。启示人们不要乱改乱编乱拍古装剧,最真的是最好的,保持故事原有的意义。 搞笑台词: 黄:下蛋者何人? 沙:老师,没关系-------- 黄:站着下蛋者何人? (沙跪下) 黄:跪着下蛋者何人? (沙趴下) 黄:趴着下蛋者何人? 沙:老师,我很像一只鸡吗? 黄:导演,导演,你不像鸡,但是这个姿势确实像下蛋的。 黄:请把荆轲端上来。 黄:请荆轲盛好了端上来。 沙:老师,我明白了,我不是一只鸡啊,我是一卖盒饭的我,我还盛好之后给你端上来。 搞笑动作: 黄宏当太监,邵峰坐在龙椅上。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