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马振华 |
释义 | 1 戏曲表演艺术家马振华(1925一1968),戏曲表演艺术家,秦腔演员,工旦角,陕西蓝田人,祖籍蓝田,家居西安绛子巷。自幼酷爱秦腔,常常溜入邻近的剧场欣赏模仿。家父厌恶艺门,托入送其至宝鸡一澡堂学理发。高陵人曹某赴佛坪县任职,路过宝鸡,夜宿澡塘,偶然发现他的艺术才华,便带至汉中,送入正在此地演出的高陵“化民社”学戏。经短期培训,上演《拾玉镯》,惟妙惟肖,一鸣位人。他表演细腻,扮相俊美,台风严谨。 他所塑造的《打金枝》中唐君瑞、《洞房》中的卢凤英、《梅龙镇》中的李凤姐、《拾玉镯》中的孙玉姣、《苏三起解》中的苏三等舞台形象,性格迥异,表演精彩动人,使观众为之倾倒。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在西安剧坛红极一时,有“万人迷”之美称。有谚语云:马振华的身段,张镜堂的眼,李正敏的唱腔没弹嫌。马振华,后就学于秦腔导演惠济民,跟随惠在富平正风社、大荔牖民社学艺。民国二十七年(1938)起,先后在汉中化民社、渭南庄正社、高陵化民社、汉中天汉社、西安晓钟剧校,以及三原明正社当演员。建国初期进藏,曾任西藏泰剧团党支部书记。1951年进入西藏,先在西藏工委文工队工作,1954年到秦剧团,任演员、教练、队长、主任、副团长、支部书记。在“十年浩劫”中,受到错误路线的摧残,1969年,“文革”当中受迫害,在西藏含冤而死,终年四十六岁。 2 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烈士◎ 人物简介马振华(1905―1940)化名李泽民。1905年出生于河北省盐山旧县镇附近后韩沙洲村的一个佃户家庭里。1932年马振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7年,任津南特委组织委员,并任华北抗日民众救国会会长兼华北抗日救国军政治部主任。他的革命精神和出色的组织才能博得了党和人民的信任。1938年,马振华调地方工作,先后担任盐山县委书记、边区战委会主任、边区特委组织部长、地委书记等职。1940年9月12日,马振华到宁津检查工作,晚上,在柴胡店区薛庄组织开会,由于叛徒告密,被敌人包围。在和敌人的激战中不幸牺牲,时年35岁。 ◎ 人物事迹庄稼地里走出的教书匠 马振华生于农家,父亲双目失明,因家境贫寒,他12岁才上学。学校和务农的实践,让他看清了旧社会的黑暗。 21岁时,他在本村办起了农民学校,专门招收穷孩子,其后又成立了把式房、农民互助会,启发农民的团结斗争意识。 27岁时,马振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这位教书匠的心里扬起了一面红色的旗帜。 入党后,他积极带领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韩集集上,他曾打得硝磺局的税警抱头鼠窜;在县城,他曾组织 200多名初小教员组成 “教员联合会” ,举行反对减薪的游行示威。 1934年秋,因叛徒出卖,津南(今冀鲁交界各县)一带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马振华被迫在群众的掩护下离开家乡。 播撒火种的特派员 在1935年的津南各县,一提起串书馆的“李先生”,贫苦农民和进步师生人人皆知。 “李先生”就是马振华。 自1934年起,马振华任中共津南特委特派员,他有时扮作串书馆的笔墨商贩,出现在师生中;有时担上货郎担,走街串巷;有时扮作打短工的农民,出现在田间地头。这期间,他做了大量宣传工作,先后组织起读书会、互助会、老人会、儿童团等,并在农村、学校建起一个个党支部。 “七七”事变后,津南特委与鲁北特委合并为中共冀鲁边区工作委员会,马振华任组织委员。他与多位爱国志士一道创建了华北民众抗日救国总会,并创建了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其后,他率部多次沉重打击日伪军。 1938年,马振华调任地方工作。 1940年,正是抗日战争的艰苦年代。有一天,马振华的爱人为躲避敌人迫害和谋求生路,带着孩子逃荒讨饭来到宁津县东部一个村庄。恰巧,马振华在这个村庄视察工作,他抱起孩子亲了又亲,随后摸着孩子的头说:“快和你娘要饭去吧!过了饭时,就不好要了。 ”孩子跟着母亲默默地走了。同志们都埋怨他不该这样无情,马振华却说:“这样的群众太多了,只有国家富强了,大伙儿才能丰衣足食。 ”直到今天,这个故事仍在宁津广为流传。 在地方工作期间,马振华先后在津南建立起农、青、妇等群众抗日团体,掀起了津南300万群众的参军参战热潮。 英勇无畏的指挥员 1939年7月,马振华任中共津南地委书记。为了指挥抗战工作,他经常深入敌区召开各种会议。 1940年9月11日晚,马振华来宁津县柴胡店区薛庄召开秘密会议,不料被柴胡店据点的敌探侦知。敌人纠集了柴胡店、大柳、长官、杜集、黑魏家、孟集6个据点的日伪军300余人,趁夜包围了薛庄。发现被围后,马振华与数十位革命同志一道同敌人展开激战。终因寡不敌众,马振华等11名同志壮烈牺牲。 ◎ 世人纪念马振华牺牲后,为纪念这位深受边区人民爱戴的忠诚战士,当时的中共冀鲁边区党委还作出特别决定,把宁津县改为“振华”县,直至新中国成立才恢复原名。 在宁津县,当地群众至今仍缅怀这位英雄。如今,在宁津县的主城区有一条振华大街,当地上岁数的老人都知道,这条街的名字是为了纪念革命烈士马振华。该县政协文史资料组专门编辑多篇纪念文章,详细记录马振华的人生历程。每年清明时节,一批又一批宁津人就会来到位于振华大街的宁津烈士陵园,观看烈士事迹图册,聆听马振华的英雄事迹。 3 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马振华:男,安徽太和县人,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受家庭环境熏陶,耳濡目染,对书画艺术产生浓厚兴趣。参加工作后,他经常参与机关团体布置画栏,画连环画等社会宣传活动,创作内容更加广泛。同时他对国画传统技术的学习也更加刻苦,长期坚持每天写一幅大字,临一幅画的基本功训练。 步入花甲之年的马振华先生常常是废寝忘食,孜孜不倦的学习。他广收博取,承继传统,大胆探索适合自已的途径。他的小写意画作追求朴实自然,意境清新,造型美观,气韵生动。他创作的(迎春)一图,布局疏能走马,密不容针。梅花主干的下部,用赭墨写出,在墨色干时,以淡赭,侧锋画上半部,恰如其分地表现了雪中梅花的刚劲英姿以及笔墨苍润兼具之美。《朝霞》写鸡,把回首仰视霞的雄鸡置于画幅的中心位置,除头部细勾外,胸腿皆以泼墨法,铺笔重抹,很好地表现其“雄姿”。尾羽彩墨兼施,干湿互用,苍劲有力,显出作者用笔设色的功力。 2003年10月27日《中国书画报》第六版刊登了九位老年书画家的作品,其中就有马振华创作的国画《鱼》,构图疏密有致,造型生动活泼,设色明快秀丽,笔墨恰到好处,给人以美的感受。得到广大爱好者的赞许。 马振华的画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级画展,并获奖:在“中国老年书画摄影作品大赛”、“老骥伏枥老年书画展”以及“中国美术书法摄影大展”中均获金奖。 马振华现为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老年书画联谊会创作研究员、高级书画师,安徽松风竹雨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阜阳市老年书画研究会副秘书长。用他的话说:“悠悠岁月,人生苦短,青春早逝,壮年不回,当此年逾花甲之际,更悟人生之宝贵。”他决定再接再厉,进一步提高绘画技艺,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奉献社会汇报大家。 4 福建省三明市长校中学教师◎ 个人简历(清流县长校中学一级教师(已退休)) 马振华 男,1938年10月生,福建省连城县人。福建省清流县长校中学一级教师(已退休)。早在青少年时期就爱上文学艺术,大量阅读古典文艺作品和有关资料。参加工作后,长期从事语文教学。在业余时间里,较深入地研究古典诗词,并积极习作格律诗词和对联。后来,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而中断了一段时间。直到改革开放后,才又重拾旧好,还加入中华诗词学会,成为该会会员,继续诗词对联创作活动。现著有《德文轩诗联稿》几卷。作品散见于全国各地三十余种报刊和诗联选集。在全国和海内外诗联竞赛中,曾多次获奖。其诗联作品,紧跟时代,贴近生活,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人民心声,褒正气,贬邪风。格律严谨,声调和谐,语言典雅,寓意颇深,力求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 艺术业绩其艺术业绩已载入《中华诗词学会人名辞典》、《中国百科专家人物传集》、《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华英模大典》、《中国专家人名辞典》、《中国人才库·教育分卷<中国教育专家与教育人才>》《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世界名人录》等十余部权威典籍。 5 即墨武术家马振华马振华,山东即墨白庙人,自幼酷爱武术,擅长散打,闻名乡里。曾参加1933年10月20日至10月27日在南京举行的中央国术馆第二届国术国考,获拳术甲等第13名。后到青岛发展,设立拳坊,教拳授徒,弟子数十人。马振华有儿女五人,长女自幼习武,得父真传,退休后亦有演练,惜已去世;次女体弱多病,含辛茹苦,抚养子女,现已退休;长子文艺突出,车工技艺精湛,文革时蒙冤去世;次子美术兴趣浓厚,钳工技艺精熟,聘为技师,现已退休;三子体格健硕,惜未能得其父真传,现退休炒股。呜呼哀哉,一代武师,英年早逝,子孙后代,永远纪念! 6 宁波市档案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马振华,男,1962年6月出生,浙江象山人,1980年9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本科学历。曾任海军东海舰队工程船大队副观通长,东海舰队政治部干事、科长,工程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主任,2008年4月转业任宁波市档案局副局长。 分管档案法制建设、宣传教育、机关党建、纪检、组织人事、保密、老干部、扶贫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工作。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