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马屿镇
释义

马屿镇位于飞云下游中段南岸,市区西南17公里。因镇西有龟、蛇二山,合称马屿山,故名。东北靠荆谷乡、东接江溪镇,南邻篁社镇,西接顺泰乡、平阳坑镇,北濒飞云江,并界梅屿乡。全镇面积40.9平方公里,人口4.53万人,辖3个居民区,45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双屿南路。

简介

马屿镇地处瑞安市中西部飞云江中上游,因境西的江边有龟山、蛇山两山,形如马鞍而得名。马屿镇于1984年建镇,后经1992、2000年两次乡镇撤扩并,由原马屿、清祥、江浦、篁社四个乡镇合并而成,现辖61个村(居),人口7.5万,面积60.2平方公里。地处瑞安市中西部中心,东接瑞安市区,西连文成泰顺,南通平阳苍南,北临飞云江, 56省道穿境而过,飞云江沿镇而上,素有“浙南五县通衢”之称。2006年,实现社会总产值16.02亿元,财政总收入534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7881元,社会存款8.9亿元。是全中国小城镇综合试点镇、全中国重点镇,浙江省级文明镇、生态镇、体育强镇。被瑞安市人民政府确定为瑞安市域次中心。

地理

马屿镇地处瑞安市西南部的中心,西连文成泰顺,南通平阳福建,北临飞云江,素有“浙南五县通衢”之称是104国道复线和56省道线的交汇点,东接瑞安市区,西通文成县和泰顺县,南联平阳县和福建福鼎县,北临飞云江。距温州机场仅40公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水陆交通十分便捷,因而被称为“浙南五县通衢”,乡镇区划调整后,马屿镇区域面积58.3平方公里,下辖58个行政村,3个居民区,共6.8万人。2001年,马屿镇工农业总产值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28.4%。被瑞安市人民政府确定为瑞安市域次中心。 作为瑞安市中西部的联结带,在地理位置上起着交通枢纽的作用,在经济发展上起着承接东部经济辐射和带动中西部协调发展作用,因此被瑞安市政府定位为瑞安市域次中心和中西部经济中心、重要的工业、商贸、交通、旅游小城市。

马屿镇域地形东西狭长,山脉属南雁荡山系东部余脉,西部上安山(永丰山)海拔264.8米,伏脉向东北倾斜至马屿山;上洞山海拔274.1米,南界高吞山,伏脉北经五甲为团屿山;中部为河谷平原,地势平坦,河流交织。交通方便,56省道东西穿境而过,马、曹公路南通平阳县境,马(屿)、陶(山)公路北通温州市区,为104国道分流线;境北飞云江上溯高楼、措口、珊溪谙埠,下达瑞安港,在马屿渡口设客货码头,为瑞安市中西部水陆交通枢纽。

历史沿革

明嘉靖时属安仁乡四十二都和四十三都。民国19年(1930)属来安区,20年称马屿乡,24年分属来安和沿厚两乡,35年为马屿镇及锦浦乡。1949年称马屿镇,1952年分置马屿镇及马屿乡,1956年凤鸣、篁社、马屿三乡并入马屿镇,同年10月,凤鸣、望社两乡又析出;1958年为马屿管理区,1961年为马屿人民公社,1984年复置马屿乡,1985年撤乡设镇,1992年原江浦乡,清垟乡并入马屿镇。1949年至1992年镇建成区为马屿区公所驻地。2011年,撤销曹村镇、梅屿乡、大南乡、顺泰乡,并入马屿镇。调整后,马屿镇辖5个居民区、132个行政村。镇政府驻马北村。

原马屿镇

位于瑞安市南部,飞云江中游。东北靠荆谷乡、东接江溪镇,南邻篁社镇,西接顺泰乡、平阳坑镇,北濒飞云江,并界梅屿乡。面积60.2平方千米,人口7.09万人(2008年末)。辖文昌、东司桥、莲子河3个居民区,马北、马南、马岩、五甲、团社、树排头、上安、垟下、焦坑、九甲、永丰、石牌、净水、水坑、山后、上洞、湖头、村前、一甲、格利、东山头、藤岙、潘山、朱岙底、外垟、底山、大垄头、五仁山、江浦、后姜、上郑、黄甲、江东、江西、吴堡、上京、姜家汇、冯桥、黄桥、会东、三株松、龟山下、吉南、玉岙、蜇丰、 鹤一、鹤二、江桥、高岙、篁屿、石垟、山河、村口、河岙底、青石桥、增光垟、马岙、协山58个行政村。镇政府驻马北村,距城区20千米。 【沿革】因镇西有龟、蛇二山,合称马屿山,故名。明嘉靖时属安仁乡四十二都和四十三都。1930年属来安区,1931年称马屿乡,1935年属来安、沿厚两乡,1946年为马屿镇及锦浦乡。1949年称马屿镇,1952年分置马屿镇及马屿乡。1956年凤鸣、篁社、马屿三乡并入马屿镇,同年10月凤鸣、望社两乡又析出。1958年为马屿管理区,1961年为马屿公社,1984年复置马屿乡,1985年撤乡设镇,1992年原江浦乡,清垟乡并入马屿镇。1949年至1992年镇建成区为马屿区公所驻地。1997年,面积40.9平方千米,人口5.5万,辖东司桥、文昌、莲子湖3个居委会和玉岙、蛰丰、吉南、会东、龟山下、三株松、冯桥、江浦、姜家汇、江东、江西、后姜、上郑、黄甲、五堡、上京、黄桥、山后、树排头、团社、五甲、马南、马北、马岩、九甲、石牌、垟下、永丰、水坑、焦坑、上安、净水、上洞、藤岙、湖头、东山头、村前、朱岙底、格利、乙甲、潘山、外垟、大龙头、五层山、底山45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双屿南路。2000年8月,撤销马屿镇、篁社镇建制,合并设立新的马屿镇。调整后的马屿镇辖58个行政村、3个居民区,镇政府驻马北村。

原篁社镇

位于瑞安市区西南18千米,东靠江溪镇,南邻曹村镇,本接大南乡,西北界马屿镇。地处马曹三角河谷平原中心地带天井垟腹地,地势低洼,河道纵横。面积17.4平方千米,人口1.75万人,辖篁社、高岙、山河、增洋、鹤一、鹤二、协山、马岙、河岙、村口、石桥、江桥、石垟13个行政村,镇政府驻鹤一村。明嘉靖时属来暮乡四十都。1931年属风翔、河山、民生三乡;1935年合并为凤鸣乡;1946年属仙降区马屿镇。1949年6月并入马屿区曹许乡,同年9月复置凤鸣乡;1950年析为凤鸣、篁社2乡;1956年2月并入马屿镇,同年9月析置望社乡;1958年称篁社管理区;1961年称篁社公社,1984年复称篁社乡。1990年撤乡建镇。2000年撤镇并入马屿镇。

原曹村镇

位于瑞安市中部南端,南邻平阳县。镇域三面环山。面积36.2平方千米,人口2.73万人(2008年末)。辖太平桥、曹川2个居民区,曹东、曹南、曹西、曹北、姜山、女岙、许南、许北、大板桥、宋岙、丁凤、曹平、东岙、西前、上都、南岙、南堡、碗窑18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曹东村,距市城区28千米。 【沿革】1946年建乡,1949年改为公社,1984年建乡,几经变更,1987年改为建制镇。1996年,面积39.7平方千米,人口2.6万,辖太平桥、曹川2个居委会和曹南、曹东、曹西、曹北、西前、上都、南堡、碗窑、东岙、南岙、丁岙、宋岙、大板桥、女岙、许北、许南、姜山、曹平18个行政村。

原梅屿乡

位于瑞安市飞云江中游北岸,南有马屿飞云江大桥与马屿镇相接。面积37.4平方千米,人口2.42万人(2008年末)。辖屿头、五云、梅岭头、上平坑、金竹湾、大田平、大岙底、洞桥、外山头、河溪、底三甲、外三甲、梅底、先岙、马岭斡、马下、马中、马上、宫后、杨巷、霞岙、柴上、柴下、冯渡24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屿头村。 【沿革】l949年设梅屿乡,以乡内梅底、屿头2村名各取首字命名。1951年环山乡并入。1958年称梅屿管理区,属马屿(大)公社。1961年改称梅屿公社,1984年建乡。1997年,面积41.5平方千米,人口2.3万,辖柴上、柴下、场巷、马屿斡、霞岙、桐桥、宫后、冯渡、马上、马中、金竹湾、梅岭头、马下、外三甲、底三甲、河溪、上平坑、大田坪、屿头、梅底、先岙、外山头、大岙底、五云24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屿头村。

原顺泰乡

位于瑞安市西南、飞云江中游北岸。面积29.9平方千米,人口1.01万人(2008年末)。辖村头、金竹坑、田垄、龙船河、姜地、白石坳、三大厂、大坟脚、山田上、汤岙、清河、焦浦、泛浦、建新14个行政村。乡政府驻村头村。 【沿革】1958年设顺泰公社,1984年改乡。1997年,面积27.1平方千米,人口1万,辖建新、泛浦、清河、汤岙、堂上、村头、焦浦、大坟脚、白石坳、三大厂、姜地、龙船河、田隆、金竹坑14个行政村,乡政府驻村头村。

原大南乡

位于瑞安市南部。面积25.7平方千米,人口1.26万人(2008年末)。辖许峰、呈佛、杨思田、岭坪、后坪、杨角井、押头、圣井、西安、陈新、新华、中垟、下徐、中坦、蛟池、南阳、林白坑、南新18个行政村。乡政府驻许峰村。全境群山绵亘、峰峦起伏、主峰为圣井山。古迹有建于南宋年间的圣井石殿。 【沿革】1949年建大南乡,1956年南阳乡并入大南乡,1961年建公社,1984年改乡。1997年,面积28.2平方千米,人口1.3万,辖许峰、呈佛、杨角井、上思田、岭坪、后坪、押头、圣井、西安、陈新、新华、中洋、下徐、中坦、蛟池、林白坑、南阳、南新18个行政村,乡政府驻许峰村。

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马屿镇经济快速发展,成为瑞安市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商贸综合发展重镇,1996年,马屿镇工农业产值5.9亿元;镇、村企业440家,主要生产皮鞋、眼镜、食品机械、床上用品等轻工产品;马屿眼镜行销遍布全中国各地,马屿镇赴外地经销人员超过2万人,马屿人控制了中国大多数眼镜销售渠道。马屿商人在全国各地创办了上千家眼镜加工厂和公司,并创立了大光明眼镜、王鹏眼镜、洋洋眼镜、开明眼镜、美福达眼镜、千叶眼镜、茂昌眼镜、亚西亚眼镜、绿丹妮眼镜等众多国内知名眼镜品牌,建立连锁经营的眼镜品牌企业达3000多家,年销售额逾100亿元。马屿集市贸易历来较为活跃,20世纪90年代后设农贸、工业品、木材、水产品、水果、粮油加工批发等专业市场11个,年成交额逾7亿元。古历十月甘三日为传统“会市”日,商贸更为活跃。积极完善和培育市场体系,形成商贸、农贸、钢材、木材、水果、水产、服装、小商品等八大专业市场和镇前街、文昌街、三马路、双屿路等四大商业街等,2000年市场交易额达到7.8亿元。

2006年,马屿镇实现经济总收入16.02亿元,与去年同比增长30.6%。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1.19亿元,同比增长34%;第三产业总产值4.83亿元,同比增长23.2%。实现财政收入5349万元,同比33.6%;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8亿元,同比增长46.9%;农民人均收入7881元,同比增长13%。马屿镇经济总量显著增长,综合实力快速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农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马屿镇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大胆改革,勇于拼搏,各行各业迅速发展。遵循“扶强促优育新”的原则,加快1500亩工业园区建设,加强工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马屿镇已形成眼镜、皮鞋、食品机械、床上用品、机电等五大优势产业。农业生产稳中有升。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建设高质量的“米袋子”、“菜篮子”基地、美国甜玉米基地、优质米检测中心。优质豌豆、橄榄、柑橘、草莓等市场上成为畅销货,大量优质的花菜、蚕豆、包心菜销往全中国20多个省市,逐步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和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农科教相结合的农业产业化格局,农业生产方式开始由粗放型向效益型转变,第三产业异军突起。2006年开展农村 “三位一体”建设,作为瑞安市的亮点引起全浙江省的高度关注,成立了以篁社中心合作社、上郑花椰菜合作社为代表的2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发展了万亩杨梅基地、3000亩毛芋基地、3000亩甘蔗基地、500亩花菜育种基地等10大特色产品基地和篁社索面、朱岙底扫帚、五仁山药村等5大专业特色村。

基础设施

镇区内通讯设施完善,配备了6000门自动化程控电话,开通了移动通讯、无线传呼及邮政特快专递等业务。占地35亩的马屿镇中心小学,硬软件设施配套齐全,是省级示范性小学,占地50亩的马屿镇中学与之相去无几。占地350亩的瑞安市第一座农民公园——龟山公园屹立在飞云江畔。水电供应充足,拥有11万伏变电所,输电网络遍及马屿镇每个角落,淡水供应充足,水质优良,由江北水厂引水工程直接供水;宾馆、酒店、医院、银行、娱乐中心设施齐全。获得浙江省中心镇、教育强镇、温州市文明镇、卫生镇,并被确定为全中国首批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和省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 马屿镇战略目标是:把马屿镇建设成为二十一世纪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滨海小城镇。

80年代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较快,新建大小街道25条,均为混凝土路面;其中文昌街、镇前街、三马街、教育路、双屿路等主要街道两侧高楼鳞次栉比,一改旧貌;全镇道路总长45.8公里,其中高级道路32.1公里;排水管道8公里,桥梁6座,辟垃圾堆放场2处,专业环卫清理人员48人,公厕10座,蹲位155个;自来水厂1座,日供水能力5000吨,供水管道60公里。自来水普及率55%;液化石油气普及率54%。

文教卫生方面有中小学15所,在校学生5954人,教师352入;幼儿园1所,镇医院、电影院、剧院各l座。新建的龟山公园,占地334亩。

眼镜之乡

马屿镇素有“中国眼镜之乡”的美誉,拥有超过2万人的眼镜销售大军遍布全中国各地,年销售额逾100亿元,拥有80多家眼镜生产企业的篁社眼镜工业基地,已具规模,年产值将近10亿元,拥有马屿人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地生产服装、箱包、制鞋、眼镜等行业的上千家企业,年产值数百亿元。马屿眼镜行销遍布全中国各地,马屿镇赴外地经销人员超过2万人,马屿人控制了中国大多数眼镜销售渠道。马屿商人在全国各地创办了上千家眼镜加工厂和公司,并创立了大光明眼镜、王鹏眼镜、洋洋眼镜、开明眼镜、美福达眼镜、千叶眼镜、茂昌眼镜、亚西亚眼镜、绿丹妮眼镜等众多国内知名眼镜品牌,建立连锁经营的眼镜品牌企业达3000多家。

马屿镇位于温州市产业布局规划中金色产业带与绿色产业带的交汇处,是温州市域西部人口向东部沿海转移的截流点和接纳站,马屿镇充分利用这一优越的区位优势,以马屿片区经济发展促进会的成立为契机,利用在外经商能人众多、资金雄厚、销售网络健全的优势,积极吸引在外马屿人回乡投资,发展好“回归经济”;以正在组建的马屿眼镜集团为平台,致力建设集企业总部、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展示中心为一体的眼镜商贸城,打造“眼镜总部经济”。未来的马屿将成为大温州外环的一颗璀璨明珠。

社会事业

马屿镇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科教兴镇深入人心,群众文化、体育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安居乐业。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全镇文明程度不断提高,被评为省级文明镇。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2006年组织成立了马屿镇红十字会,首期筹资115多万元,切实解决了广大贫困群众救济救助问题,在全镇上下大力弘扬 “人道、博爱”的国际红十字会精神,积极营造了扶贫济困、乐于助人、捐资奉献的浓厚氛围。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落实企业安全生产措施,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大力实施“科教兴镇”、“人才强镇”战略,深化科技宣传和普及,提高科技贡献率。巩固省级教育强镇创建成果,加大教育投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镇一中顺利通过温州市级示范初中验收,积极改善镇二中办学条件,协助市六中成功举行了五十周年校庆活动。

以 “东海文化明珠”工程创建为契机,切实加强文化阵地建设,着力完善文化设施,建成面积达1700平方米的镇文体活动中心。积极开展省级体育强镇创建工作,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顺利通过了省级体育强镇验收。重视卫生事业,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应急预案,落实村级卫生联络员,做好灾后防疫、流行性传染病防治等工作,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老龄工作成绩显著,顺利举办了温州市老年人地掷球运动会,列为省养老社会化服务试点单位,镇亦被评为省级老年小康型体育强镇。

文物古迹

浙南石棚墓群

浙南石棚墓群在棋盘山上,棋盘山位于马屿镇篁社办事处石桥村、江桥村,距市区约18公里,最高处海拔111.2米。石棚墓分布在棋盘山西部东西相对两山岗上,东山岗称东背蓬岗颠,西山岗称西背蓬岗颠。两岗间有山凹,水平距离约300米。

东山岗上存墓一座,墓门朝南,盖石残缺,呈长方形,长宽约3.9×2.7米。

西山岗上存墓二座,甲已严重损坏,乙尚完好,长宽约4.5×3米。两墓相距为4.5米。

两墓都不用规则石条作墓口支石,后壁用块石拌泥堆砌,高度低于墓口支石,故盖石侧面从前向后倾斜。此外,两岗石棚都建在土方台基上面,台基均略呈圆形,高2—3米,面积约250平方米。根据从墓地土方台基上和盖石下空间内所采集的原始青瓷、印纹硬陶等器皿与残片,棋盘山石墓属于晚商至春秋时代墓葬。

石棚墓普遍出现于新石器晚期至铁器时代早期,在欧、亚、非及南美洲等许多国家沿海地带都有发现,我国过去集中分布在辽东半岛地区,浙江瑞安发现石棚墓,不仅改变了传统认识,对探讨我国东南沿海特别是东瓯地区商周时代社会情况也有特殊重要意义。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图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5: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