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马蹄 |
释义 | 马蹄,即马的蹄。马蹄,又称荸荠,原产于印度。是一种生长在水田中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我们吃的是那呈扁圆形的地下茎。 马的蹄部1.即马的脚掌。 如岳飞《题池州翠微亭》:“好水好山看不足, 马蹄催趁月明归。” 植物马蹄马蹄(mǎtí),又称荸荠。原产于印度。我国是盛产马蹄的地方。它以个头大、皮薄肉嫩,水分充足,清甜无渣,爽脆可口既做蔬菜也可做水果,广西马蹄久负盛名,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维生素C,还有钙、磷、铁、质、胡萝卜素等元素;马蹄作用价值甚大,能清热润肺、生津消滞、舒肝明目、利气通化作用。岭南诸类佳果,各佳其味,但生熟可食,健疾不忌,加工成马蹄罐头口味更好。 马蹄的保健作用马蹄是荸荠的俗称。根据资料,马蹄入药,历史悠久,其中《随息居饮食谱》只用了26个字就概括了马蹄的保健作用,即:“荸荠甘寒。清热、消食、醒酒、疗膈、杀疳、化铜、辟蛊、除黄、泄胀、治痢、调崩”等。 现代科学研究还发现,马蹄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粗脂肪、钙、磷、铁、维生素A、B1.B2.C等。还含有抗癌、降低血压的有效成分--荸荠英。 中医临床上常用马蹄配成“雪羹汤”清热去痰,降血压和治疗大便干硬。中医认为,用新鲜马蹄配芦根、鲜藕汁同饮,是清热、生津止渴的理想饮料。 由于马蹄性寒,因此体弱者及小儿遗尿患者应避免食用。此外,生吃马蹄要注意卫生,食用前要洗干净,最好用开水烫过。马蹄也可入药,马蹄是一种集食用药用价值于一身的生蔬菜,曾一度成为明清时期朝廷贡品。马蹄与众不同,其肉质雪白细滑、水份含量高,清甜无渣,爽脆可口,马蹄熟食把它伴鸡、鸭、香菇、云耳一起炒成一道菜更有滋味。 马蹄具有很好的医疗保健效果,其苗秧、根、果实均可入药。据《中药大辞典》记载:荸荠味甘、微寒、无毒,有温中益气,清热开胃,消食化痰之功效。中医认为:荸荠性味甘寒,功效清热化痰、生津开胃、明目清音、消食醒酒。临床上可用于热病烦渴、痰热咳嗽、咽喉疼痛、小便不利、便血、疣等症。 荸荠在潮汕地区一带又称钱葱,原因是荸荠的叶子跟葱很相似,从荸荠正上方向下看,荸荠像个圆的铜钱,所以有“钱葱”一词。 形态特征荸荠属沙草科植物荸荠的球茎,多年生草本,原产印度,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广东等水泽地区。 荸荠冬、春季挖掘上市。荸荠是其地下匍匐茎先端膨大的球茎。球茎扁圆球形,表面平滑,老熟后呈深栗壳钯或枣红色,有环节3~5圈,并有短鸟嘴状顶芽及侧芽,肉为白色、质地脆嫩,多汁而甜。 荸荠因多年生沼泽生草本,匍甸根状茎细长,末端膨大成扁圆形球状,直径约4cm,黑褐色;地上茎圆柱形,高达75cm,丛生,不分枝,中空,具横隔,表面平滑,色绿,叶片退化,叶鞘薄膜质,鞘口斜形,易脱落。穗状花序一个,顶生,直立,先装圆柱形,淡绿色;花数多或多数;鳞片宽倒卵形,螺旋式或覆瓦状排列,背部有细密纵直条纹;花被6枚,变为刚毛,上具倒生钩;雄蕊2,花丝细长;子房上位,柱头2或3裂,深褐色。小坚果呈双凸镜形,长约2.5mm。花期6~7月。仅指其外表,说它像栗子,不仅是形状,连性味、成分、功用都与栗子相似,又因它是在泥中结果,所以有地栗之称。 荸荠皮色紫黑,肉质洁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自古有“地下雪梨”之美誉,北方人视之为“江南人参”。荸荠既可作为水果,又可算作蔬菜,是大众喜爱的时令之品。 荸荠的品质要求:以个大、洁净、新鲜、皮薄、肉细、味甜、爽脆、无渣者质佳。 生长环境荸荠属多年生草本水生植物,喜生于池沼中或栽培在水田里。它的繁殖采用球茎亦称果球进行无性繁殖。荸荠喜温爱湿怕冻,适宜生长在耕层松软,底土坚实的壤土中。在栽培上,要求有20—25厘米的耕作层,这样既利于球茎的生长发育,又不致球茎深钻 ,个体发育大小均匀整齐一致,也有利于掘收。耕层过粘,不利于球茎的膨大,腐殖质过多,球茎的含糖量降低,甜味差。它适宜在浅水中生长,在营养需求上,要求氮肥较少,磷肥较多。 在整个生长期中,要求有充足的光照。其全生育过程如下: (一)萌芽:气温达10~15℃时,80%以上球茎可萌芽,同时抽生发芽茎,并向上抽生叶状茎,当幼苗有5~6根叶状茎时,便向下萌生新根。 (二)分蘖与分株:7月底~8月初移植的荠苗,3~5天返青后,发芽茎顶端的保质茎,向上抽生叶状茎,经不断分蘖,形成母株丛。与此同时其侧芽向四周发生若干根匍匐茎,伸先3~4节10~15㎝后,其顶端肉质茎的顶芽,继而向上萌生叶状茎,连续分蘖,又形成新的分株。如此反复地分株和分蘖,株丛随之逐渐扩大,叶状茎数直线上升,一株地上茎数可扩大到300~400根。气温在25~30℃时,分蘖分株发生最快。进入9月份后,气温逐渐下降,光合产物的积累量则逐渐增多,匍匐茎的生长由水平方向转而朝土下斜向生长,俗称“下带”。10月上旬以后,不再产生叶状茎,此时所有的匍匐茎先端开始膨大,球茎开始形成。 荸荠的产量取决于球茎的数量和大小,而后者又是由分株的次数及地上茎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的,正如前述,气温在25~30℃时分蘖分株发生最快,一个分株约10~15天发一档分株。在我地一般可发生分株2~3档,多的可达5~6档,全株共有分株30~40株。9月下旬以后,气温下降明显,不再发生分蘖。因此,争取在适宜气温下,取得一定合理分株数,保证地上叶状茎的数量和质量,荸荠最好要在7月底移栽完,最晚的移植也不能迟于立秋。 (三)开花与结荠:当植株基本上停止分株分蘖,地上茎的同化物质便大量向地下贮藏器官即球茎运送,这时叶状茎顶端抽生穗状花序,进入始花期。与此同时,地下部也相应抽生结荠茎,地上开花盛期,也是地下结荠期。寒露(10月上旬)时球茎已成形,小雪(11月下旬)后,地上茎逐渐由上向下枯黄,球茎此时充分成熟。球茎皮色也由白色转变成黄棕色至红褐色。冬至(12月下旬)至小寒(元月上旬),球茎内糖分含量最高。(四)对水、肥的要求:荠苗定植后,要求较高土温以利返青分蘖,宜灌浅水稳苗。随着分蘖分株增多,蒸腾量加大,应逐渐加深水层,促进地上茎群体形成。封行后灌深不,控制分蘖分株形成,提早结荠,球茎增多、增大,但应控制氮肥用量,防止徒长。荸荠整个生长期都不能缺水,如不徒长不应搁田断水,特别是球茎膨大期,更不宜缺水。 荸荠株丛多而大,结球荠期所需各种养分及同化物质也多,因此基肥要足。在分蘖分株时段要求充足 氮肥,更不可缺肥,以保证荸荠够苗株足。进入结球期后,则不宜再施氮,否则徒长,引起倒伏,影响结球,并加重病害的发生。钾素对改善球茎的品质,促进氨基酸、蛋白质析合成和糖分、淀粉的运转积累有重要的作用,除作基肥外,还要在荸荠生长期追肥钾素,此外,充足的钾肥还能提高植株的抗病力。磷肥对荸荠也有类似的效应。所以种植荸荠一定要氮磷钾肥三要素配合,尤其在始花结荠期前后不可缺少磷钾肥。此时如能喷施叶面肥,或磷酸二氢钾等,都可收到球茎粗大、提高产量的效果。 掘收和贮藏方法荸荠的成熟期,不同地区各有差异,收获挖掘的时间也不相一致。一般在大雪前后荸荠自然死苗,球茎充分成熟时即可抢晴收获,亦可脱水留田,待到明春收获。刚收获的荸荠含水量高。皮质软且脆,应做到细心挖取,轻装、轻放、轻运,以减少损伤,便于贮藏。另外,收获时不能让太阳暴晒,避免失水过速,灼伤过重造成生理性伤害,影响贮藏质量。荸荠收获后,搞好贮藏,减少霉烂变质,是增产增收的关键,挖回的荸荠应先放在干净的室内,最好能在地上垫一层砖或木板,摊凉10—20天左右,待表面水份自然风干后,清除泥土及杂物,剔除伤果,烂果和病果等,再进行贮藏。贮藏的方法,视数量的多少,可采用缸藏或者箱藏和室藏的办法。贮藏前,应做好缸、箱、室的消毒工作,每立方米可用硫磺10—15克或者2%的福尔马林溶液进行熏蒸消毒。24小时后,再将马蹄放入缸、箱内并盖上盖子。室藏的库房要求干燥密闭,先打扫干净,堵好鼠洞后再行消毒,然后将荸荠堆入室内即可,堆的高度要求在一米左右为宜。如有条件,可在地上垫 一层木板或尼龙薄膜,再铺一层10厘米细沙,然后放一层10厘米左右的荸荠,再盖一层5厘米的沙,如此一层沙一层荸荠进行堆放,最后在上面盖上一层10厘米沙子,高度在1米致1.3米。最好在最上层喷上1:500倍多菌灵,以表面略湿润为度。视数量情况,也可用砖砌成池,把荸荠按上述堆放的方法,堆在池中。在贮藏期间,要求做到定期检查,发现霉烂或鼠咬、虫叮应及时处理。 营养价值荸荠中含的磷是根茎类蔬菜中较高的,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维持生理功能的需要,对牙齿骨骼的发育有很大好处,同时可促进体内的糖、脂肪、蛋白质三大物质的代谢,调节酸碱平衡,因此荸荠适于儿童食用。 英国在对荸荠的研究中发现一种“荸荠英”,这种物质对黄金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及绿脓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降低血压也有一定效果。这种物质还对癌肿有防治作用。荸荠质嫩多津,可治疗热病津伤口渴之症,对糖尿病尿多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荸荠水煎汤汁能利尿排淋,对于小便淋沥涩通者有一定治疗作用,可作为尿路感染患者的食疗佳品。近年研究发现荸荠含有一种抗病毒物质可抑制流脑,流感病毒,能用于预防流脑及流感的传播。 营养信息 营养素每100.0克 热量(大卡)59.0 碳水化合物(克)14.2 脂肪(克)0.2 蛋白质(克)1.2 纤维素(克)1.1 相关菜品扬州狮子头上好的五花肉剁碎后不加水不搅拌,在容器里像农村摔土坯一样来回地摔,或者用板子拍打,待其上劲后加鸡蛋清和切碎的马蹄(即荸荠),放入调料再摔打,最后做成坯子,在滚油里稍炸至表面团结,入锅炖约一小时左右。放酱油少放水就是红烧,多放些水不放酱油就是清炖。红烧选用冬菇或冬笋做菜底显档次,用大白菜也可以。清炖不放菜底,而在沙锅里炖烂后放青菜心,看上去清清爽爽味道也佳。 山楂马蹄汁[原料] 山 楂 10个 白 糖 适量鲜马蹄 10个 [制法] 1. 山楂去核洗净,鲜马蹄(即荸荠)去皮洗净,一起榨成汁,倒入杯中。 2. 将白糖加入山楂、马蹄汁中,搅拌均匀,即可饮用。注:山楂又称红果,有促进胃肠消化、瘦身的作用。 炒素四宝材料:胡萝卜、荸荠、水发黑木耳、荷兰豆 做法:四种材料都洗净切成片,先下胡萝卜小火翻炒出香味后,放入其它原料,最后撒入适量的盐和味精起锅。 饮食注意关于荸荠的吃法: 1.生吃,虽然荸荠是生长在泥土中可能会有一些不知名的霉菌,但是经过太阳的照射后那些霉菌几乎是被杀死光了,且甘脆汁多; 2.熟食,春季是流行感冒的高发季节可以用洗净的荸荠和板蓝根颗粒一起煮着吃是预防流行感冒的很好的方法,而且尝起来口感有一点点糯、味道较甜,那甜味跟生吃的甜完全不一样其中夹杂着板蓝根的甜和香; 3.做肉丸,在准备做肉丸的材料中加入切碎的荸荠末,肉丸的外皮较脆,口感好。 栽培技术一、 栽培季节马蹄适宜无霜期生长,全生长期刊10~240天。马蹄的栽植时期较机动,在长江流域自4月上旬至7月上旬均可以播种育苗,但以早栽为宜,使植株能在5月上旬至7月下旬期间发生分蘖和分株,入秋以后结荠。一般小满至芒种栽植的称“早水马蹄”,立冬前后采收;小暑到大暑栽植的称“伏水马蹄”,冬至前后采收;立秋前后栽植的称“晚水马蹄”,采收期可延至翌年清明。华南地区无霜期长,可以适当迟栽,但最迟应在处暑栽植。 马蹄不宜连作,连作则球茎不易膨大,病害较多,产量低。一般需实行2~3年的轮作。其茬口搭配举例如下: 1.马蹄与水稻 前茬为早稻,采用早、中熟品种,立秋之前收割,栽植晚水马蹄,10月中下旬收获后,再种油菜。 2.马蹄与莲藕或茭白 前茬如果是种植莲藕,采用早熟藕种,立秋前采收青荷藕后,栽植马蹄;前茬若为茭白,宜采用早熟两熟茭品种,可以边采收夏茭,边套栽马蹄。也可以待夏茭采收后再栽马蹄。 3.马蹄与席草 一般小暑以后,将马蹄苗套栽入席草行间,大暑前后收去草席后,留马蹄生长,并对马蹄及时加强培育管理。 二、 整地与施基肥5月中下旬,大田进行耕耙,一般2~3次,使田土成泥糊状。最后一次耕地时,施入基肥,一般每亩施腐熟猪厩肥或草塘泥1250~2000千克和腐熟人粪尿1000~2000千克。早水马蹄因生长期长,以施有机肥为主,如以人粪尿作基肥时,施肥量不宜太多,以免植株徒长,引起病害。晚水马蹄生长期短,要争取在短期内分株发棵,施肥量宜酌量增加,应以速效肥为主,具体施肥量则与前茬作物种类、气温高低和土壤肥瘠不同而有差异。 三、 品种选择生产者可根据用途和栽培目的选择适合的品种栽培。生食鲜销宜选用桂林马蹄、孝感马蹄等球茎个大,味甜的品种;加工制淀粉宜选用高邮马蹄、水马蹄等球茎含淀粉量高的品种;制罐头品种要求球形整齐,平脐,出肉率高,削皮无黄衣,又耐贮藏的余杭马蹄、苏荠。 四、 培育壮苗马蹄无论采用分株繁殖,还是球茎繁殖都采用先育苗后移栽,因此,培育壮苗是获得高产的基础。为培育壮苗,首先应严格做好选种工作,一般在上一年马蹄生长后期,选择群体生长整齐、无倒伏、无病虫危害的丰产田块作为留种田,这称为初选;马蹄收获时,选外形圆整,具有该品种特性,顶芽粗壮,无破损,无裂缝,充分成熟,个体中等的球茎冬贮,这称为复选;育苗前功尽弃剔除带病的马蹄,选出球茎饱满,表皮光滑,皮色一致,球茎较大,顶芽和侧芽键全,芽头粗壮、无伤口和腐烂的球茎催芽,这称为决选。为了防止种苗带病,在催芽前用25%多菌灵500倍液浸种8~12小时,取出沥干后进行催芽。催芽方法是:早水马蹄在4月上旬开始育苗,因当时外界气温较低,应在室内或塑料薄膜棚内进行,用窝席围成一圈,内铺湿稻草,将荠朝上,排列在稻草上,叠放3~4层,上盖水草一层。每天浇水保持湿度,10~15天后,开始冒青,芽长到1。5厘米时,除去覆盖草,继续浇水保持湿润。20天以后,叶状茎开始生长,并有3~4个侧芽同时萌发时,即为催芽结束。早水马蹄用分株繁殖时,为了促进马蹄栽后早发棵,早分蘖,早封行,达到早熟高产,通常采用催芽后田间假植促苗的办法,促进根系粗状发达。其方法是将催芽后的球茎移植于马蹄秧田内,按行距20~25厘米,株距15~20厘米,栽入种球一个,以将短缩茎上发根处连同种荠一并插入土为宜。栽后保持浅水。如果此外界气温较低,可在秧田设置塑料拱棚内假植。假植后约40天左右,单株分蘖数增加,根系发达,具有分株3~4丛,即可起苗定植到大田。起苗时将全株挖出,并将母株与分株苗分开,选用株高15~20厘米,带有3~5个根叶状茎的分株苗或分蘖苗栽植,注意剔除病菌、瘦弱苗。 种植伏水马蹄的秧苗,可在早水马蹄栽植时,分苗移栽扩大繁殖,或延到5月上旬后排种育苗,这时气温比较高,可不必催芽。 晚水马蹄常在早稻收割后栽植,一般都用球茎繁殖,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育苗,这时育苗应掌握的关键:一是作好种荠处理。由于种球贮藏时间长,特别是在5~6月份较高温下贮藏,球茎容易干瘪或萌芽,在育苗前应预先进行种荠处理。其方法是除去顶芽,促其侧芽萌发,并将种荠置水中浸种1~2天,让其吸收,再放在25%我菌灵500倍液中浸种8小时,取出、沥干后进行催芽。二是遮阴育苗。由于气温较高,日照强烈,需搭设阴棚或用小拱棚遮阴网覆盖育苗。其作法是:先在排种田块上浇1厘米厚的河泥,露出芽尖,上面覆盖稻草或遮阴网,保持土壤湿润。因为晚水马蹄都采用球茎繁殖,无需假植。种荠排列的球茎距约3厘米。白天遮阴,晚上揭去覆盖物,当苗高10~15厘米时,应逐渐增加光照时间,以利秧苗稳健生长。三是选好苗。当苗高20~25厘米,具有5~6根叶茎时,便可以起苗栽植。在起苗时应选好苗,秧苗不宜过大。否则栽植后不易成活;如果球茎已腐烂,为带菌秧苗应弃去;叶状茎细小,簇生的秧苗,俗称“雄马蹄”,也应该剔除。 马蹄的用种量,种植早水马蹄每亩需种荠15~20千克,而晚水马蹄由于生长期短,栽植密度大,又是直接用球茎繁殖的,种荠又经过长期贮藏后有部分损失,故每亩留种量应较大,需种荠70~90千克。 五、 栽植栽植日期,长江流域早水马蹄在6月下旬以前栽植,伏水马蹄在7月栽植,晚水马蹄在7月下旬至8月初栽植,华南地区气候暖和,栽植时期可以略为推迟,但最迟不能过处暑即8月下旬,原则上越早越好。 栽植前,要选拔秧苗。早水马蹄在苗床育苗时间长,秧苗已有许多分蘖和分株,这种秧苗将母株连同分株一并挖出,再将母株上的分蘖和分株一一分开,将根系理齐,然后栽插,栽入泥中12~15厘米为宜;田肥,淤泥层厚,生长期长的可适当栽深,反之可浅栽。栽植时如苗过高,应割去梢头,留叶茎状高30~40厘米,以免栽后被风吹折。晚水马蹄拔秧时,将秧苗连球茎一起小心挖出,洗去泥水即右栽植。带球茎的秧苗,栽植深度以球茎入土10厘米左右为宜。栽植过浅,则分株发生多,结球茎少;过深则发棵慢,结球茎深,不易挖取。 栽植密度,应根据栽植时期、土壤肥力而定。地方肥,植株棵大,如早水马蹄可以稀植些,一般行距63~66厘米,株距30~33厘米,每亩栽3000穴左右,每穴1株;伏水马蹄一般行距46厘米,株距33厘米,每亩栽4000穴左右;晚水马蹄,因栽植较晚,需加大密度,每亩栽5000~6000穴。 六、田间管理马蹄的田间管理,主要是中耕除草,追肥和灌水等。马蹄从栽植到球茎形成,可发生3~4次分株,田间管理的重点是第1~2次分株期间进行。做到前期促早发,中期保稳长,后期不早衰,这是马蹄高产的重要措施。 1.中耕除草 马蹄从栽植到植株封行,中耕除草2~3次。早栽的,分株次数多,一般可发生4~5次,迟栽的亦3~4次,而中耕除草应在第一二次分株期间进行。 马蹄栽植后8~10天开始发棵,即可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并同时查苗、补苗。中耕的方法应以马蹄苗为中心,向四周推泥,疏松土层,使其平整,并将杂草埋入土中。在中耕时,发现非虫伤的叶状茎发黄,表明下面种荠已腐烂,应及时挖去种球茎,以利生长新根。为了促进马蹄苗的均衡生长,发现种荠外露时,幼苗呈现盆状生长,表明栽种过浅,应用手将种荠稍压一下;而对种荠下沉,栽种过深的马蹄苗,必须用手伸入土中,轻轻地将幼苗向上挑一挑,使分蘖节不到淹没过深。 尔后,间隔10天左右再进行一次中耕除草,弄碎泥块,拔除杂草。但这时植株生长旺盛,不能平脚踏入泥地,而应用脚尖穿入土中,以免踩断匍匐茎和根系而损伤球茎。到马蹄分蘖、分株的后期,如植株生长过密,影响通风透光,可结合除草,拔去一部分弱苗。到马蹄苗封行后,不再下田,以免折断叶茎状和踩断地下匍匐茎。 2.追肥 据王槐英等人研究。苏荠叶茎状中氮、磷、钾的含量变化,地上株各生育期有明显差异,并呈现一定的规律。苏荠在生长发育前期即母株丛形成时植株体内含氮量较高,7~8月份分蘖分株盛期含量较低,其中以7月上旬分蘖盛期与8月下旬球茎型匍匐茎抽生盛期含量最低,9月上旬以后又逐步上升。说明叶状茎的分蘖分株及抽生匍匐茎需要大量的氮元素营养,球茎形成期需氮元素营养较少。磷元素在马蹄植株生育期表现低—高—低的过程,7月上旬最低,然后上升,到7月下旬到8月上旬最高,往后又逐渐降低。这说明分蘖,抽生匍匐茎及结荠需较多的磷元素营养。钾元素在植物体内各个生长时期均明显高于氮、磷变化过程与磷相似,7月下旬出现高峰,然后逐步下降,一直到成熟期。这说明马蹄的生长中后期需要大量的钾元素营养。此外,钾对球茎内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和运转,对淀粉积累及球茎形成层的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马蹄的施肥应根据马蹄生育特性及对氮、磷、钾的吸收特性,生产上多采用重基肥,轻追肥,施好结荠肥,氮、磷、钾并重,前氮后钾的原则。其具体方法是:早水马蹄以施有机肥为主,并每亩配施20~30千克磷酸钙,追肥宜少。在生长前期如果追施过多化肥,会引起茎叶生长过旺,群体密度过大,容易感染病害。一般6月下旬至7月上旬,每亩施尿素5~7.5千克。9月中、下旬气温下降,进入结球期,每亩施尿素8~10千克,并施入硫酸钾10千克,以促进后期生长稳健,防止植株生长因脱肥而早衰。如果再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对促进球茎膨大,充实,增加产量效果更明显。 种植晚水马蹄,因生长期短,应以速效肥为主,一般结合中耕除草追肥2~3次。第一次在分蘖分株初期,追施粪肥150~500千克或尿素5~8千克。第二次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每亩撒施尿素8~10千克促使植株早封行。第三次在10月上旬,植株开始结芽时,每亩追施尿素8~10千克,并喷0.2%磷酸二氢钾作为结荠的接力肥。另外,据湖南益阳地区农科所王小波的试验报道,马蹄对肥料的种类要求比较严格,有机肥料以施用牛粪最好,化学肥料中氮素肥以施用尿素最好,钾肥以施用硫酸钾最好,而含氮的肥料,尤其是含氮的钾肥(氯化钾)对马蹄产量和品质具有不良影响,单位面积上的球茎产量比施用硫酸钾的下降8.9%,还原糖则下降9.9%,在施用钾素肥时,以不施或少施氯化钾为宜。 3.灌水 据马蹄高产所总结的灌水经验,一般是马蹄生长的前期浅水勤灌,中期干湿交替,后期脱水晒田。具体管理方法:早水马蹄、伏水马蹄一般在栽植时,田间灌薄层浅水,以1.5~3厘米为宜,在一月内做到干干湿湿,以利扎根、还苗。随着外界气温的升高,植株的成长,植株蒸腾量的加大,逐渐加深灌水。到马蹄的分蘖分株期,可保持3~5厘米的水层,入秋后,进入结球期,应再适当加深水位至6厘米左右,以减少无效分蘖分株,减少养分的消耗,利于提早结球,促进养分向球茎转运。此后,田间水层逐渐下落,保持干干湿湿抑制过旺生长。 晚水马蹄,在早稻收割后栽植,生长期短,要促进早分蘖分株,整个生长期间不能缺水,但8~9月份不宜灌深水,保持水深3~5厘米。以免影响分蘖分株数目,而造成减产。 在马蹄水分管理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在马蹄生长期间,如遇高温干旱,水位还应适当加深;遇到刮西北干风天气,要做到深水满灌。但在生长期间长期灌水太深,叶状茎浸水多而见光少,容易倒伏。通常水湿高达30℃以上时,灌水应早晚进行,防止热伤。 (2)马蹄田如施用有机肥过多,泥土上浮或过于糊状时,要适当排水漏田,或每亩施4~5千克明矾粉,以利泥土沉实,促进根的生长。 (3)在田间越冬的球茎,冬季仍需保持田土湿润,以免土壤发生裂缝,漏入雪水,使球茎遭受冻害 七、主要病虫害 1、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马蹄的主要病虫害有秆枯病、枯萎病、茎腐病、小菌核病、菌核病、灰霉病、球茎褐腐病和球茎干腐病菌等。 (1)秆枯病 俗称马蹄温,秆枯病主要危害马蹄植株的叶鞘、茎秆和花器。发病初期在叶鞘基部产生暗绿色水渍状不规则形病斑,逐渐扩展至整个叶鞘。最后,病斑干燥呈灰白色,上生黑色小点或短条点,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基部叶鞘上的病斑进一步扩展,致使茎秆发病。初呈水浸状,棱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暗绿色斑。病部组织变软,凹陷易倒伏,其上生黑色小点,有时呈圈状排列。天气干燥时,初为淡褐色小斑点,病斑易失水干燥,中间灰白色,外围暗褐色。病斑密集时,可使全秆枯死倒伏,呈暗稻草色。湿度大或早晨露水未干,病斑表面可见大量浅灰色霉层,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团。为害花器鳞片和穗颈部,引起花序枯死,其症状与茎秆部相似。 秆枯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体里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成为马蹄老产区的初侵染病源,新产区则以带菌球茎为初侵染源。孢子借风雨和灌溉水传播,从叶片气孔或穿透表皮直接侵入。在气温24~26时,潜育期为6~9天。病部不断产生分生孢子引起再次侵染。一般在田间6月份开始发病,8~9月份发病较重。马蹄从出苗到茎秆停止生长均可感染。影响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是气候条件,发病适宜温度20~29,当气温适宜时,湿度决定病害流行程度,在阴雨连绵、浓雾或重雾天气,病害发展迅速。在田间马蹄植株封行前,病情发展缓慢。封行后,多雨或雾露多的天气,相对湿度高,病株率上升最快。连作田块或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偏施氮肥,特别是早期氮肥施用过多,生长旺盛,荠秆柔嫩,容易感染病害。马蹄生长后期植株脱肥或经常缺水,使植株茎秆抽生慢,抗病力弱,更加重发病。 秆枯病的防治方法:实行三年以上水旱轮作换茬,特别是老产区,是防治此病的一项重要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冬季清洁好田园,定植时剔除病弱苗,及时拔除田间病株。加强肥水管理,重施,施足基肥,多施农家肥。营养生长前期少施化肥,在分蘖分株初期施追肥2~3次,结荠时期适当追施氮、磷、钾速效肥。灌水应避免串灌,漫灌,防止病菌蔓延。移栽时浅水,分灌期1.5~3厘米水层,球茎膨大期的水层4.5~6厘米。药剂防治可用50%多菌灵或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苯来特800倍液浸种球茎1昼夜。定植前将马蹄苗在上述药液中浸18~24小时。发病初期及早喷上述药液,或45%代森铵可湿性粉剂或20%粉锈乳油1000倍液,每次间隔7~10天,连喷5~8次。 (2)枯萎病 马蹄从种荠到收获,整个生育期均可以发病。种球出土前芽变褐腐烂。苗期到成株期发病,初茎基部变褐色,植株生长弱,矮小变黄。田间一般出现两类症状即青枯和枯斑。当发病急而比较重的时候,地上部呈青枯症状,从叶状茎上半部开始失水青枯,渐向下扩展,基部腐烂并枯死,长满粉红色粘状物,为病原菌。病株容易拔起或到伏,根系发育不良,多呈黑褐软腐,一般不结球茎或结成发育不良的白色球茎。发病轻时则表现枯斑,发病比较迟,一般损失较轻。球茎发病,荠肉变褐色,病株茎秆基部维管束有不同程度变褐,但无臭味。秋栽马蹄一般在9月中下旬开始发病。 枯萎病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等潜伏在种球茎内或附于外表越冬。新病区随带菌种球调运而远距离传播。带菌的种球为初侵染源,种下后就会发病,病菌借雨水传播进行再次侵染。病菌从伤口或直接穿过主表皮侵入。病田的球茎和匍匐茎带菌率高达20~80%。田间的发病中心,则逐渐向四周蔓延扩大。 枯萎病的防治方法:实行二年以上的水旱轮作。在无病田留种,选无病种球栽种,严防带病球茎外运作种球用。药剂防治可用50%多菌灵600倍液浸种球或栽前浸种苗24小时;田间发病初期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3次,每次间隔7~10天。 (3)茎腐病 其症状与枯萎病相似,但本病不引起马蹄茎基部维管束变褐。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株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病菌。刮风暴雨易造成茎秆伤口,有利孢子产生传播萌发和侵染。在土质瘠薄,土层浅,缺肥,地势低,灌水过深的田块容易发病。防治方法可以参见秆枯病。 (4)菌核病类 本类病害包括菌核病和小菌核病两种。菌核病在茎秆基部变褐,最后枯死,病部生黑色小颗粒状菌核。在贮藏期间也可以侵染球茎,引起腐烂。小菌核病在茎秆基部初生水浸状腐烂。之后干枯倒伏,在叶鞘外产生许多黑色小菌核。这两种菌核病,一般发生较轻,危害损失也较小。其防治方法:马蹄收获后,清洁田园,将病残体集中处理。药剂防治应在发病初期及时喷50%多菌灵或70%甲基硫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20%立枯灵乳油10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每隔5~7天1次,连喷2~3次。 (5)灰霉病 此病大多在采后贮藏期间发生,但田间也有发病的。一般在球茎伤口处生灰色霉层,即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球茎内部呈深褐色软腐。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马蹄的球茎及病残体上越冬,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从伤口侵入致病。在贮藏期间湿度大,则发病更重。其防治方法是选用无病种球,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种18~24小时后种植。在田间发病初期喷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加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贮藏期球茎用45%特克多悬浮剂3000倍液喷淋,并结合冷藏,也有一定的防效。 (6)褐腐病 马蹄球茎褐腐病为贮藏期病害,主要发生在采收后的球茎,在球茎破伤处长出茂密的白色菌丝体,逐渐现粉红色,荠肉变黄褐色至红褐色干腐。病菌从伤口侵入引起腐烂。防治方法要选用无病球留种。采收要细心,不要使球茎造成伤口。采收后的球茎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用这些药液浸球种。 (7)干腐病 马蹄球茎干腐病一般为采收后的病害,病菌从伤口侵入,在球茎伤口处长满稠密的白色菌丝体,荠肉呈水渍状,青褐色或灰褐色,初期一般不发生腐烂。其防治方法:采收要小心挖掘球茎,在运输过程中尽量避免球茎受伤。球茎贮藏或远输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浸泡,待药液干后再贮藏。 2、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马蹄的主要虫害有白禾螟,又称纹(野)白螟、白螟。它是马蹄的一种主要害虫。 马蹄白禾螟和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1.5~12.6毫米,翅展23~26毫米,雄蛾较小。卵由数十至数百粒积成卵块,呈长椭圆形如半黄豆状,上面盖有棕褐色绒毛。刚孵化的幼虫体嫩白色,至蜕皮前呈深灰色。蛹体长13~15.5毫米,粗2.8~3.4毫米,圆筒形,初期乳白色,逐渐变成黄色。 马蹄白禾螟在长江流域一年可发生4代,部分5代,以幼虫在马蹄茎秆内结薄茧越冬。入春后,随气温的回升,虫体离茧转移到附近的莎草科、禾木科、豆科等杂草和作物上,以取食发育、化蛹、羽化。越冬代幼虫于5月上旬进入蛹期,5月下旬羽化,成虫飞向上年的马蹄田,在遗留球茎抽生的植株上产卵,6月上旬第一代幼虫出现危害。第二三代在马蹄栽培田或留种田块产卵,这两代幼虫危害最重。第四代成虫产卵后,幼虫不再化蛹,进入越冬期。各代虫态历期与气候有关,气温高,发育快,历期短。成虫产卵有趋绿茂密性,羽化、交配在夜间进行。交配后第一天晚上产卵90%以上。幼虫食性较杂,低龄幼虫有群集性。 马蹄白禾螟危害症状:幼虫蛀食茎秆,蛀空叶状茎内横隔膜,先使茎顶端褪绿枯萎,由上而下渐变红转黄,茎秆变褐腐烂,养分和水分输送受阻,最后全株枯死。分蘖分株期受害,分株减少,苗数不足;结球受害,茎秆枯死,影响球茎膨大,球茎变小而轻,品质变劣,产量锐减。 马蹄白禾螟的防治,可采取以下措施。 马蹄收获后到翌年3月上旬,即越冬幼虫活动前,及时清除田间遗留的马蹄残株枯茎,集中烧毁或深埋,消灭越冬虫源。5月上旬越冬蛹羽化以前,铲除田间遗留的马蹄自生苗,杜绝一代虫子源。为避开第二代白禾螟危害和减轻第三代危害,可以适当推迟到7月栽植,以减少损失。化螟期可以灌深水以淹没方法杀灭虫蛹。 药剂防治可用40%稻虫净乳剂或80%敌敌畏乳剂,每亩每次150毫升加水400千克泼浇。采用药剂防治应根据白禾螟的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防治重点是第二三代,各用药两次,第一次在孵化高峰后1~2天,隔7~10天再施用第二次,对早栽生长嫩绿、虫口较多的田块,还应该重点用药。第四代则应在孵化高峰前2~3天施一次。在发生严重的地区,种苗在移栽前2~3天用药液浸或喷淋处理。 此外,还有尖翅小卷蛾、蚜虫、蛴螬、蝼蛄等也应及时进行防治。 食用效果荸荠甘、寒 能清肺热,又富含黏液质,有生津润肺、化痰利肠、通淋利尿、消痈解毒、凉血化湿、消食除胀 主治热病消渴、黄疸、目赤、咽喉肿痛、小便赤热短少、外感风热、痞积等病症。 荸荠具有清热泻火的良好功效 应用于肺热咳嗽,痰浓难咳:荸荠汁1杯,川贝1.5克(研成粉),拌匀服,每天2~3次。既可清热生津,又可补充营养,最宜用于发烧病人。 适用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儿童和发烧病人最宜食用,咳嗽多痰、咽干喉痛、消化不良、大小便不利、癌症患者也可多食;对于高血压、便秘、糖尿病尿多者、小便淋沥涩通者、尿路感染患者均有一定功效,而且还可预防流脑及流感的传播。 2. 不适宜小儿消化力弱、脾胃虚寒、有血淤者。 药用价值荸荠不但营养丰富而且尚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据化学测定,荸荠含有蛋白质1.5%,脂肪0.1%,糖类18%,淀粉26%,粗纤维3.5%左右。据清代医学专著《本草求真》记载,它“味甘性寒”,具有“破积攻坚、止血、止痢、解毒、发痘、清色醒酒”之功效。《本草纲目》认为,荸荠能“消渴、温中益气,下丹石,消风毒,除胸中实热。”作粉食能“明耳目,消黄疸,开胃下食,能解毒。疗膈气,消食化铜。治血崩,消蛊毒。”它淀粉含量高,可制淀粉,做粉丝,其残渣还是养猪的优质饲料。 [临床应用] 治癌症放疗中或放疗后引起的津液亏损,大便秘结:生荸荠20枚(洗干净,并用温水烫)榨汁,然后加入半杯甘蔗汁和匀饮用,每日1-2杯。 治阴虚肺燥、痰热咳嗽:鲜荸荠150克,打碎绞汁,加入藕汁100毫升,梨汁60毫升,芦根汁60毫升同服。每日1-2次。 用荸荠250克,打碎煎汤代茶饮,连食数日,对黄疸小便不利有效。 将荸荠洗净去皮,绞汁冷服,每次150克,可治疗咽喉肿痛。 用荸荠7-10只、鲜竹叶30g、鲜白茅根30g煎服。对胃火上炎所致的口臭、口舌生疮、尿赤、便秘之症有良效,一般3-5剂即可见效。 荸荠洗净去皮,用水煮熟,将水澄清后喝下,再吃荸荠。每日上下午各1次,每次吃5-6个即可,对阴津虚损的便秘有效。 取荸荠250克,生藕150克,白萝卜100克,洗净切片,煎水代茶饮服,可防治鼻出血。 取荸荠500克,洗净打碎,地榆30克,加红糖150克,水煎约1小时,每日分两次服,治疗痔疮出血效果佳。 鲜荸荠还可用来治疗酒齄鼻,取鲜荸荠数个,洗净去皮后拦“腰”切开,将切面紧贴鼻患处轻轻涂抹,使白粉堆积在患处。每次擦过后,切莫立即洗脸,以免影响疗效,每日早晚涂抹1次。 荸荠汁、鲜藕汁、梨汁各等量,随意饮服,可辅助治疗发热烦渴、痰热咳嗽、津液不足等症。 [用法用量]生食,绞汁,水煎,炒熟均可。每次100-150克。 [宜忌] 脾胃虚寒者不宜食。 [功效] 荸荠中含有磷是根茎蔬菜中最高的,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维持生理功能,对牙齿骨骼的发育有很大好处,同时可促进体内的糖、脂肪、蛋白质三大物质的代谢,调节酸碱平衡。因此荸荠适于儿童食用。英国在对荸荠的研究中发现了一种不耐烦的抗菌成分——荸荠英。这种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产抽杆菌及绿脓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降低血压也有一定效果。这种物质还对肺部、食道和乳腺的癌肿有防治作用。荸荠还有预防急性传染病的功能,在麻疹、流行性脑膜炎较易发生的春季,荸荠是很好的防病食品。荸荠是寒性食物,有清热泻火的良好功效。既可清热生津,又可补充营养,最宜用于发烧病人。它具有凉血解毒、利尿通便、化湿祛痰、消食除胀等功效。 适合人群:是大众食品。儿童和发烧病人最宜食用。 适用量:每次10个左右。 荸荠不宜生吃,因为荸荠生长在泥中,外皮和内部都有可能附着着较多的细菌和寄生虫,所以一定要洗净煮透后方可食用,而且煮熟的荸荠更甜。荸荠属于生冷食物,对脾肾虚寒和有血淤的人来说不太适合。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