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马氏真仙 |
释义 | 简介传说马氏为古桃源驿(即今永春)马文忠之女。15岁时,乡间瘟疫四起,马小姐偕嫂上马德山结庐修道,采药为乡民治病,药到病除,乡人以为神。17岁时,马文忠为奸臣陷害,马小姐到岩下掏蜜洞取石乳十八担,上京献蜜,为父鸣冤,皇上嘉许其忠孝,封她为和丰公主。后皇上欲替马小姐招驸马,马小姐请父亲自焚府第,遁迹他乡,自己与嫂子悄然坐化。皇帝闻讯感叹不已,下旨建马氏庙,将马氏肉身装佛奉祀,称为公主殿。现永春石鼓桃星村,尚遗存马宅府基及其母“白氏坟”。 有关传说相传很早以前,时值中秋佳节,月圆风清,天上适逢蟠桃盛会。天宫众仙,聚集瑶池,为王母娘娘祝寿。玉皇大帝的第三爱女,赴会路过南天门,忽见人间桃源地界,一道灵光,直上九霄。出于童心好奇,三公主步出天门,细细观赏,竟流连忘返,触犯天规。次日早朝,南天门守将上奏玉皇。玉皇盛怒,是时太白金星急忙出班启奏:桃源地界,将有瘟疫之灾,可令三公主下凡,以救百姓,将功补过,了此俗缘。玉皇闻奏,沉吟不语。太白金星知玉皇有怜惜之心。复奏曰:桃林场马家,累世阴功,可令三公主前往投胎,又令公主之婢,投胎杜家,为马家媳,与公主作伴。另下旨雷公电母,风伯雨师,暗中保护,则可万无一失。玉皇准奏。 却说古桃源驿西去六七里,有马文忠府第。马家世代忠良,为官清正,乐善好施。是年三月十七日吉旦,生下一女,端庄秀丽,玉质琼姿,举家大喜。其女生时,金光兆瑞,瑛花吐馥,故取名金项,字余玉。马小姐自小伶俐过人,天文地理,琴棋书画,无不通晓,尢精医术。年十三,偕嫂杜氏,上山采药。行二十里,但见马德山奇峰插天,祥云缭绕,松鹤相亲,芝兰竞秀,石烛钟灵,好一派人间仙境!是以流连忘返,遂萌修道之志。 马小姐十五岁那年,乡间瘟疫乍起,疾病蔓延,庶民遭难。小姐生性慈悲,遂恳求双亲应允,偕嫂上马德山结茅修道,采药为乡民治病,医术通灵,药到病除,犹如华佗再世,未经旬日,瘟疫敛迹。乡民皆以为神仙下凡,非常感激! 马小姐十七岁时,其父受奸臣陷害,含冤入狱。小姐得知,急到岩下掏蜜洞,取得石乳十八担,领十八壮士,星夜上京献蜜,为父鸣冤。皇上品石乳如啜甘露,嘉其忠孝,遂赦马文忠无罪,且册封小姐为“和丰公主”。时值中秋,马小姐忠孝美名,被传为佳话。 翌年,马小姐出落得婷婷玉立,她才貌双全,皇帝意欲为她招驸马。马文忠得知此事,急归家与爱女商议。公主无心富贵,又恐圣命难违,心生一计,请父亲自焚府第,带领全家遁迹他乡,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马公主嫂杜氏,在百丈岩炼成三身化境。是日屈指一算,知圣旨将下,其嫂杜氏,应得蛇形天子地,便让嫂往东去镇正穴,并告之曰:“若见向天烛火起时,又闻溪流吼三声,实时坐化。”马公主也沐浴斋戒,寂然登仙。 是日差官奉旨,来到桃林场,见马家焚烬,遂上百丈岩访马公主。但见祥云霭霭,神烛煌煌,千鹤拜舞,百里馨香,知公主已成正果,急回朝复旨。皇帝闻奏,感叹不已,遂下旨建马氏庙,命名“公主殿”;并将马氏真身,装佛奉祀。此事传开,乡民震慨,投工建庙,踊跃争先。马氏庙建成,海内外游客结队参谒,香火日盛,冠绝永邑。千百年来,虽历经沧桑,然得乡民保护,现镇殿的仙妈,仍是马氏的正身。杜氏仙妈另由乡民主庙奉祀,取庙名“水吼宫”,香火千秋不替。 “隐隐青峰画不成,烟云来去岂无情?蓬莱三岛谁曾适,醉此莺声共鹤声”。百丈仙山,人间奇境,传奇益盛,妙趣盎然。 “三显真仙”的来历 马公主得道之时,皇帝嘉其忠孝,下旨建马氏庙而显赫四方。此第一显也。 不久,皇后临盆之时,不幸难产,宫中太医束手无策,皇后母子生命垂危。皇上心急如焚,只好默祷上天,祈求母子平安。祷毕未及一刻,只听“哇”的一声,生下太子,母子安然。祷告如此灵验,皇帝心想必有缘由,遂问皇后,后曰:“当时见一白衣仙女,手捧一杯甘露,令妾饮下,片刻即产太子。妾问仙子仙山何处,但云‘马氏’二字,转眼不见。”皇帝知是公主显圣,此第二显也。 又有一回,金銮殿起火,正当危急之际,忽见一白衣仙女,手执定扇,从云头降下,连扇三下,大火即灭。众宫人急忙跪拜,抬头时见仙子飘然而去,宝扇却留在地上。宫人急将宝扇拾起,献与皇帝。皇帝开扇一观,有诗一首:“父皇收义女,三扇报君恩。百丈仙人府,何劳万乘尊。”皇帝即知又是公主显圣,龙颜大悦,再下旨用七宝铜铸“圣旨”牌,敕封公主为“三显真仙”,差官把两幅金匾送到百丈岩,马氏身后备极恩荣。此第三显也。 又称马仙、马氏真仙、马仙姑等,原名马元君,俗名马五娘,或云建瓯人,或说霞浦人,还有永安人说等。据何乔远《闽书》、冯梦龙《寿宁待志》载,马五娘出嫁前夕,未婚夫突然去世。她发誓不嫁,奉侍公婆至孝。民间传说有一次外出,遇山洪暴发,溪水暴涨,只见她将雨伞仰置于水上飞渡而过,观者以为是仙女下凡。马五娘自称非凡世女子,待公婆终其天年后,就飞升而去。当地百姓遇到旱灾,常请她祈雨,据称随祷随应。马五娘去世后,当地人奉之为神,立庙祭祀。 马五娘的生平在永安民间则另有传说,相传马五娘不愿婚嫁,在九天玄女的指导下,吃了桃源洞百丈岩的仙桃而成仙。宋代,宋真宗先后两次敕封马五娘,分别为“灵泽感应马氏真人”和“懿正广惠马氏真人”,其影响逐渐扩大,浦城、沙县、松溪、崇安、寿宁等地都建有马仙宫或马仙祠。明清以后,马仙信仰逐渐向闽中、闽南传播,古田、闽清、侯官、永春等地也建有马仙宫。冯梦龙《寿宁待志·香火》指出:“民间佞佛者,男奉三官,女奉观音,他非所知矣。惟马仙则不问男女,咸虔事焉。……今建中名山,所在有香火,而寿宁尤盛,凡水旱无不祈焉。”马仙信仰至今在闽北、闽东地区仍有较大影响,是群众祈福禳灾的主要对象之一。 俗传马仙生于元宵节,故正月十五到马氏真仙庙进香礼拜者云集。松溪南霞乡茶坪村保存一座明初的马氏真仙庙,被当地群众奉为农业神。每年正月初,当地群众要举行“游庙”活动。游庙活动由“龙头”组织(一共10人,1人为“大头”,9人为“小头”),举行祭典后,“仙奶妈”被安放在有顶蓬的竹轿里,由两名健壮青年抬着前行,全村男女老少排成长队跟随其后,唢呐队、锣鼓队间隔行进。队伍沿着村子四周的田间小路缓缓而行,沿途诸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之类的喊声此起彼伏。绕村一周后,把“仙奶妈”抬进“龙头”家,放在厅堂的香案上,献祭五牲。祭毕,“龙头”宴请众人,每桌固定12人,22碗菜肴(“龙头”出10碗,赴宴者每人出1碗)。宴会后,举行舞龙等活动,庆贺去年五谷丰登和预祝今年风调雨顺,最后择日送神回庙供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