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马克思技术思想纲要 |
释义 | 《马克思技术思想纲要》认为,尽管技术思想不属于马克思思想体系的主流,马克思也没有留下技术思想方面的专门著作,但他确实探讨过许多技术问题,并留下了大量的技术思想材料。《马克思技术思想纲要》在选题上挑战马克思技术思想研究现状,从对马克思技术思想的广义理解出发,梳理和研读马克思的有关著述,力图给出一个较为系统、完整的马克思技术思想轮廓,再现马克思技术思想的基本原理、体系结构及发展脉络。 版权信息书 名: 马克思技术思想纲要作 者:王伯鲁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 ISBN: 9787030232434 开本: 16 定价: 48.00 元 内容简介《马克思技术思想纲要》有助于推进马克思技术思想研究的深化,促进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进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全书通俗易懂,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适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技术哲学、社会学及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党政干部阅读。 作者简介王伯鲁,男,汉族,1962年9月生,陕西韩城人,民盟盟员。1980~1984年在西北大学理论物理专业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1984~1987年在陕西省渭南地区环境保护监测站工作;1987~1990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然辩证法专业学习,获哲学硕士学位,师从孙显元教授;1990~1994年在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科研处工作;1994~2001年在兰州铁道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工作,主要从事“自然辩证法概论”、“科学技术史”等课程的教学工作;2001年至2004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学习,获哲学博士学位,师从刘大椿教授。2003年8月至今在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工作,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王伯鲁现为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四川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曾任甘肃省高校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哲学学科组成员,甘肃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曾获铁道部优秀教师、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甘肃省“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优秀指导者等荣誉称号。近年来,主要从事技术哲学与公共管理学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 二、出版的著作与教材: 《企业技术进步导论》(专著) 兰州大学出版社1996年4月 (第一作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甘肃人民出版社1996年3月 (参编)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3月(参编) 《理想信念对话60题》 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11月(合著)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报告》(2002)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合著)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报告》(2003/2004)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参编) 《自然辩证法研究述评》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 (参编) 《自然辩证法概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 (参编) 《创新:方法与技能实务》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参编) 《科学技术学教程——自然辩证法概论新编》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主编) 《技术究竟是什么?——广义技术世界的理论阐释》 (专著) 科学出版社2006年2月 三、主持在研项目: 新技术革命背景下的技术困境与人类解放问题研究(06BZX00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6.6~2008.12) 主持人 社会技术属性、结构与创新模式问题研究 西南交通大学科研基金(2005.7~2007.12) 主持人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博士生)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2006.1~2007.12) 主持人 编辑推荐《马克思技术思想纲要》是王伯鲁教授近年来研究马克思技术思想的一部力作。作者在选题上挑战当前马克思技术思想的研究现状,从对马克思技术思想的广义理解出发,试图给出一个较为完整、系统的马克思技术思想体系,开辟了马克思技术思想研究的新途径。王伯鲁从广义技术观念出发,见微知著,透过马克思对众多具体技术现象的针对性论述,还原和提炼出蕴涵于其背后的技术思想,进而揭示出这些分立技术观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把这些分散的技术观念条理化,纳入一个统一的逻辑体系,从而再现马克思技术思想的发展脉络、结构及基本原理。 目录序 绪论 一、马克思的技术思想遗产 1.千年伟人 2.马克思文稿的整理与出版 3.马克思的技术思想文献 4.马克思技术思想的叙事方式 二、马克思技术思想研究概述 1.技术思想的历史形态 2.国外马克思技术思想研究 3.国内马克思技术思想研究 三、探究马克思技术思想的原则与视角 1.探究马克思技术思想的原则 2.梳理马克思技术思想的新视角 第一章技术与人性 一、人的技术属性 1.人的本质问题 2.人性溯源 3.技术性的历史发生 二、人性的内在技术构成 1.人性的两个基本层次 2.人性的技术基础 3.潜在的元技术观念 三、人的技术化 1.人的需要 2.技术的创造与传播 3.人的技术化机制 第二章劳动技术 一、劳动技术演进的逻辑 二、劳动技术形态 1.劳动技术范畴 2.工艺流程技术形态 3.劳动资料技术 三、技术与分工 1.分工及其演变 2.协作技术 3.分工技术 第三章机器技术 一、机器技术的发展历程 1.通用型工具阶段 2.专门化工具阶段 3.机器的出现 二、机器技术结构 1.机器的一般结构 2.工业革命的起点 3.机器体系 4.机器的制造 5.机器技术形态 6.机器与自然力 三、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 1.机器与分工 2.机器对工人的排斥 3.机器异化为资本统治的帮凶 4.机器与工人阶级处境的恶化 第四章产业技术 一、产业技术形态 1.农业技术形态 2.手工业技术形态 3.工业技术形态 二、产业技术进步机制 1.产业技术进步的动力机制 2.产业技术创新机制 3.产业技术体系结构 三、产业技术进步的经济收益 1.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生产费用的节约 3.物质产品的丰富 4.生产排泄物的利用 第五章技术与科学 一、科学与技术的互动 1.科学与技术的合流 2.科学—技术—生产主导作用模式的确立 3.工艺学的产生 二、科学的技术基础 1.追溯技术发展史 2.科学发展的技术动力 3.科学研究的技术转向 三、科学应用的技术中介 1.科学的多重价值 2.科学应用的技术枢纽 3.技术开发的科学取向 四、科学、技术与生产力 1.生产力范畴 2.科学的生产力属性 3.技术的生产力属性 第六章技术与资本 一、科学与技术的资本化 二、资本的技术化 1.资本的本性 2.资本的技术构成 3.资本积聚与集中技术 三、资本剥削技术 1.剥削剩余价值技术 2.加快资本周转速度技术 3.不变资本节约技术 第七章技术与社会 一、技术与社会的互动 1.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2.技术的社会塑造 3.技术决定论问题 二、社会技术形态 1.社会技术样式 2.社会技术特点 3.社会的技术化 4.社会技术系统的建构 5.社会技术的地位与作用 三、资本主义社会技术体系 1.技术与权力 2.生产管理技术体系 3.资本主义的政治技术体系 第八章技术异化与人类解放 一、技术中立性的两种解读 1.技术自主性 2.技术价值中立论 二、技术异化思想 1.异化劳动 2.技术异化 3.技术异化的后果 三、技术困境及其超越 1.人类解放的技术途径 2.人类解放的技术困境 3.技术困境的超越与人类解放 后记 ……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