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马佳
释义

1.马佳,女,北京市中关村医院主任医师,妇科主任2.马佳 (1953~)笔名冯淮、端阳,北京人,中国作协会员。3.马佳,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副总指挥和副总设计师 ,有火箭“老总”的称号。4.马佳,女,黑龙江省京剧院优秀青年旦角演员,国家二级演员。5.满族姓氏。

中文名:马佳

国籍:中国

职业: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毕业院校:西北工业大学

主要成就:火箭总设计师和总指挥

代表作品: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

1.北京市中关村医院主任医师 妇科主任 马佳

马佳,女,从事妇产科临床、科研近30年。专业特长妇科肿瘤,宫颈病变。1992年6月-1993年1月在协和医院进修学习妇科肿瘤,2001年5月-2002年5月在新加坡中央医院修研妇科肿瘤。自2003年以来,侧重宫颈癌防治专业,对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经验,发表医学论文二十余篇,现为北京市中关村医院主任医师,妇科主任,每日均可出诊。

2.火箭“老总”马佳

人物简介

马佳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斯斯文文、白白净净,内秀且沉静。他含而不露,蓄而不扬,连说话也是轻声慢语,不急不躁,感觉与风风火火的火箭“老总”的称呼大相径庭。然而,就是他——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最年轻的火箭“老总”,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丰富经验,以及对航天事业的满腔忠诚,将总设计师和总指挥两副担子稳稳地挑在肩上,扛起了统率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大军的重任,并屡创佳绩。

早年经历

马佳1991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宇航系统工程专业,获得硕士学位。参加工作以来,他先后在研究所担任研究室主任、科技委主任、副所长等职务。2000年,马佳担任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总设计师,2002年2月又被任命为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院长助理,成为航天战线上一位优秀的年轻技术专家、学科带头人和领导干部。

年轻老总潜心铸箭

少年时 ,马佳曾因加加林的飞天创举而激动过,也曾被阿姆斯特朗勇敢登月的“一小步”激励过,他决心长大后要做一名航天人,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增光添彩。于是,在高中毕业填写大学志愿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西北工业大学。大学期间他放弃了多个与家人团聚的假期,留在学校潜心钻研,从那时起他就要求自己为了理想要比常人付出更多。

1991年,马佳带着优异的成绩迈出了大学校门,踌躇满志地来到了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当时,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处于关键的论证阶段,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马佳怀着报效祖国航天事业的强烈责任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飞船总体方案的论证工作中。他在消化大量国外资料的基础上,向上海地区联合论证组系统介绍了苏联“联盟号”飞船的方案,并先后参加了逃逸救生、留轨舱利用等技术方案的论证工作和上海航天载人飞船总体方案报告的编制工作。这期间,马佳在工作中的开拓性和对问题的独到见解,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1年11月,马佳因工作需要,转岗从事火箭总体性能的设计工作。马佳一到岗位就一门心思扑在了新的工作上。他虚心求教、潜心钻研,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第一次进发射场的时候,马佳随身携带笔和纸,遇到不懂的问题就随时向老同志请教,并认真做好笔记,画好示意图,他这种勤学好问的作风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次孙敬良院士带队去法国考察,在专业研讨会结束后,其他同志都兴致勃勃地到外面去观光游览、消费购物了,只有马佳甘于寂寞,一个人悄悄留在宾馆房间里,整理会议资料和消化学到的新知识。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工作的认真执著,为他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4年7月,马佳担任了研究所第一研究室主任,同时任长征四号乙和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总体主任设计师。在人员新老交替、技术人员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一室要同时开展“长征二号丁”、“长征四号乙”、“长征三号”一、二级共三种型号、五种技术状态的设计工作,另外还要承担相关发射任务和“863”高科技预先研究,工作量之大和工作难度之高不言而喻。马佳面对挑战,勇挑重担,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他合理配置科研人员,充分调动新、老同志的积极性,带领全室同志按计划完成了各专题的总体设计工作,确保了各型号的研制进度,展示出扎实的专业基础和顾全大局、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这期间,马佳还主持了大量技术协调工作,包括与发射场、卫星等大系统间的多次技术接口协调;组织力量配合专业研究室完成了旋转分离整流罩和星罩垂直运输车的研制和试验。

20世纪90年代末,在那个“造导弹不如卖茶叶蛋”的年代里,航天科研队伍很不稳定,许多曾经和马佳并肩作战的同事离开了航天。当时马佳已经是研究所副所长了,凭他的能力在外面找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并不难,但马佳没有为外界的物质利益所诱惑,丝毫没有动摇献身航天的决心,仍然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鞭策自己,以十倍、百倍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不断攀登航天技术新高峰。在他人格魅力的影响下,研究所一批科研人员紧紧团结在一起,为共同的事业无私奉献。特别是1999年5月10日,在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北约组织轰炸两天后,长征四号乙火箭第一次发射风云一号C星就获得圆满成功,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作为长征四号乙火箭副总设计师,马佳为此做出了重要贡献。2000年,马佳担任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总设计师,成为当时国内最年轻的火箭总设计师,之后又兼任了该型号的总指挥。

果敢决策勇担责任

马佳外表虽然腼腆内向,但内心性格刚毅,沉着冷静,具备一名航天工程指挥人员所必需的临危不惧、敢于承受巨大压力的良好素质。火箭在加注推进剂后到发射前的十多个小时始终伴随着巨大的危险,每次到这个关键时刻,马佳总是盯在现场,和参与加注的试验队员一起时刻关注推进剂的最新情况。

一次在火箭发射前夜,有人在操作时不小心踩到了推进剂管路,造成推进剂轻微泄漏,顿时推进剂气味开始在空气中蔓延开来。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马佳不顾有毒气体,迅速登上塔架,指挥现场人员采取补救措施,局面很快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火箭能否继续发射,在场的人心里都没有底。关键时刻,马佳再次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果敢的胆识,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了继续发射的决断,并在塔架上守了一夜。第二天,当火箭终于不负众望把卫星准确送入轨道时,他和试验队员们蹦跳着,欢呼着,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还有一次在发射场时,火箭控制系统第一次加电,结果平台倒台了。平台相当于火箭的大脑,平台的倒台对发射影响很大。由于事前没有任何征兆,大家顿时陷入一筹莫展的境地。没有线索地排除故障是最没有头绪的,而且时间也非常紧迫,当时压力之大是无法想象的。就在大家都没有了主意的时候,马佳却非常冷静,他组织各分系统的研制人员充分沟通,仔细核对每一个数据,认真检查每一个环节,真正做到不留一个死角、不放过一个隐患。大家在马佳有条不紊的指挥下,通力协作,仅用两天时间就查出了故障所在,并且迅速拿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保证了发射任务的圆满完成。

创新不止赶超一流

马佳特别注重技术创新,他在领衔组织长征二号丁火箭技术方案制订和工程设计、试制工作时,一开始就瞄准了国内外先进水平,在设计中大胆采用新技术,着力提升火箭的运载能力和发射精度,并搭载了当今国际领先的激光陀螺捷联和GPS全球定位系统应用试验。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他带领长征二号丁火箭研制队伍,历经两年的时间,经过充分高效地沟通协调,在国内首次实现了火箭发射地面测试系统的标准化、组合化和系列化。

马佳除了领导大家完成各项任务外,还经常自己推导公式,在学习前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在推进剂利用系统研制初期,为了解决控制中晃动的难点问题,曾采用很复杂的方法。马佳通过自己推导公式,提出了采用变系数的方法,分步介入进行控制,避免了控制量大起大落的情况。类似这种在设计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事例,在应用别人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的事例,在马佳的工作中还可以举出很多。

2003年10月1日,由100多人组成的长征二号丁火箭发射队来到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丁火箭此次承担着发射我国新一代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的重任,该星是用于国家经济建设的重点型号,对提升综合国力意义重大。同时这也是马佳担任总师后发射的第一发火箭,他备感责任重大。由于各种具体原因,当时留给他们的有效工作时间已临近极限。在确保火箭发射可靠性的前提下,抢时间、争速度已经成为影响发射成功的瓶颈和关键。为确保任务按时完成,马佳带领发射队积极与发射场的同志协调、沟通,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在他的严密组织、精心指挥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最终确保了火箭转场、单元测试、分系统测试、匹配测试、总检查、星箭对接、加注及发射等工作的顺利完成。11月3日,火箭腾空而起,卫星准确入轨。这次发射以28个实际工作日的进度创造了我国测试发射流程的新纪录。

2004年,马佳率领长征二号丁火箭试验队再次奔赴酒泉,承担发射返回式卫星的光荣使命。尽管发射之前由于特殊原因给发射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马佳再次表现出大将风范,镇定自若、一丝不苟地指挥着各项准备工作。9月27日,伴随着一阵巨大的轰鸣,火箭再次不负众望将卫星成功送入太空,为建国55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同时,这次任务还作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80次发射而被载入史册。

技术上日趋成熟的马佳还担任了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副总指挥和副总设计师,参与主持了我国运载火箭的战略研究工作。同时,马佳还参加了国家“863”空间运输系统专家组工作,瞄准世界航天最前沿技术,积极开展中长期航天发展研究工作。

人物评价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马佳投身航天事业十余载,作为中国航天领域突出的火箭领军人物,他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刻苦钻研,积极投身到航天事业的发展和建设中,在我国运载火箭工程研制领域做出了突出的业绩,充分展示了年轻一代航天科技工作者的风采。

3.黑龙江省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

人物概述

马佳,知名京剧演员。女,1983年生,工青衣、花衫。黑龙江省京剧院主要演员。佳木斯生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刘秀荣的入室弟子。第六届CCTV全国青京赛银奖得主。上海白玉兰奖新人提名得主。中国戏曲学院第五届京剧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学员。新编京剧《赵一曼》中饰女主角。

艺术经历

1993年考入黑龙江省艺术学校

2001年进入黑龙江省京剧院工作至今

2002年参加上海剧协举办的京昆艺术研修班的深造学习

2003年考入黑龙江省艺术职业学院京剧表演专业

2007年考入中国戏曲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本科京剧表演班

2008年参加中央电视台第六届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获银奖

2009年参加由文化部组织举办的京剧艺术学习班

2009年考入中国戏曲学院第五届青年京剧演员研究生班

擅演剧目

《白蛇传》《霸王别姬》《贵妃醉酒》《杨门女将》《穆桂英挂帅》《凤还巢》《四郎探母》《红鬃烈马》《天女散花》等。

先后师从:李玉芙、梁谷音、张晶等著名京昆名家;2009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本科班;同年考入中国戏曲学院第五届青年演员研究生班。马佳扮相清逸柔媚,嗓音宽亮甜润,具有超凡的乐感与感染力。凭借着扎实的各项基本功,在行云流水一般的表演当中,将各个人物一一塑造得清新亮丽、生动传神,具有极强的戏剧表现力和张力。

马佳十岁问艺,1993年考入黑龙江省艺术学校,至今已有十几年的艺龄。除了优异的天赋和对京剧艺术痴迷的探索,更多的是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与不懈的努力。怀着对艺术精益求精的追求,马佳每天风雨无阻地坚持苦练基本功,为成功地塑造每个剧中人物形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校期间,学习排演了《天女散花》、《坐宫》、《秋江》、《苏三起解》等剧目,成绩优秀。毕业后分配在黑龙江省京剧院就职期间,曾分别受教于邢美珠和林桂兰老师。在《白蛇传》、《杨门女将》、《红鬃烈马》、《四郎探母》、《天女散花》、《凤还巢》、《二进宫》等经典剧目演出中担纲主演,并参加省内外各项大型演出活动,获得各界一致认可与好评。工作之余,还不间断地向更多的前辈老艺术家们潜心求艺,刻苦钻研人物心理,注重“待到情来意自生”的表演内涵,在表演上力求声情并茂;演唱中,惯用以情带声,信奉老师教诲的“情、美、真是所有艺术的真谛”。为了广泛汲取艺术精华,马佳2002年报名参加了上海剧协举办的京昆艺术研修班的深造学习,跟上海著名昆曲名家梁谷音老师认真学习了《痴梦》、《说亲》、《思凡》三出剧目。在感受京昆艺术博大精深的同时,认识到了自身不足,并努力及时弥补,受益颇深。2003年马佳考入黑龙江省艺术职业学院京剧表演专业进行深造,两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2007年又考入中国戏曲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本科京剧表演班再度进修,学制两年。2008年,中央电视台举办了第六届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马佳在600多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冲入决赛,最终以一折《彩楼配》赢得满堂喝彩,荣获青衣组银奖。2009年又参加了由文化部组织举办的京剧艺术学习班,再度提升艺术素养。同年被吸收为中国戏曲学院京剧青年演员研究生班,成为第五届研究生班的一员。精湛的表演和文武不挡的基功,分外引人注目,除了经年参加黑龙江省内及各外省市文化厅主办的春节文艺晚会,并多次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空中剧院》、《名段欣赏》、《点播时间》、《戏曲采风》等栏目组的录制。节目播出后,好评如潮的同时,马佳依然不断地默默进取。

活跃在当今京剧舞台的同学有:张建峰、窦晓璇、张佳春、张帅、蓝天、傅希如、刘宏建、王岳凌、丁晓君等。

获奖情况

2001年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黑龙江赛区荣获表演二等奖;

2003年黑龙江省首届“宏达杯”小戏小品比赛荣获表演一等奖;

2004年黑龙江省文联举办的黑龙江省首届“戏剧丁香奖”荣获表演一等奖;

2004年第二届“中国戏曲演唱红梅大赛”荣获金奖;

2006年黑龙江省第二届“宏达杯”小戏小品比赛荣获表演一等奖;

2006年荣获首届黑龙江省青年文化新星称号;

2008年黑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六个一”文艺青年人才奖;

2008年荣获CCTV第六届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青衣组银奖。

2010年荣获二十届上海白玉兰戏剧奖表演艺术新人主角奖提名奖

2011年主演的赵一曼参加中国京剧节

满族姓氏:马佳

拼音:Majia

郡望:东北

名人:马佳图海, 马佳升寅

文献:马佳氏族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后改汉姓为马氏。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1: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