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玛哈巴拉
释义

玛哈巴拉,阿拉善旗第四代五任旗王,大约出生于公元1760年前后,是阿拉善旗第四代旗王旺沁班巴尔的亲兄弟。他少有志向,好读书,且颇有文采。虽然性格温柔和顺,却绵中有刚,城府很深。早年追随父兄效力军前,20多岁立有战功,被清廷赐封一等台吉,命御前行走,赏双眼孔雀翎和黄马褂,受到乾隆皇帝的赏识和信赖。1804年按封建社会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惯例,承袭阿拉善和硕亲王,执掌旗政。1832年去世,享年近70岁,在位28年。清廷派宁夏副都统存华到定远营致祭吊唁,道光赏银500两,并按例赐恤。号称阿其图诺颜,意即“忠孝慈惠”的首领。

重视经济 谋求发展

玛哈巴拉亲王执掌阿拉善旗政时期,清王朝已经开始从强盛走向衰落,全国土地更加集中,民生大困;寄食阶层庞大,财政入不敷出;吏治腐败,朝臣弄权。朝政江河日下,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随着内忧外患的加深,封建王公和地主阶级中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寻求挽救危机的良方,玛哈巴拉亲王就是其中的一位。为巩固阿拉善旗王公贵族的统治基础,他效仿道光皇帝节俭革新之举,在阿拉善旗推行经济变革措施,发展畜牧生产。

生产资料

牲畜是畜牧业最主要的生产资料,是王公贵族和僧侣贵族以及牧民的收入来源,也是王公贵族把持牧地、统领族民、延续王统的主要经济基础。1821年(道光元年),玛哈巴拉推行保护牧场政策,鼓励发展畜牧业:一是驱逐外来商人寄牧畜群,保护牧草,下令将外商的畜群赶回原籍,停发寄牧证件,不准以征收草头税为代价留牧外商畜群。二是限制外商收买牲畜,禁止蒙古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屠宰牲畜;针对外商压价收购、谋取厚利、刻薄旗民的状况,在定远营设市场专管人员平抑物价,并委派专人查处不法之徒。三是鼓励打狼,减少牲畜死亡,营造安全的放牧环境,对打狼猎户给予赏赐银两和晋升爵位的奖励。四是改革税制,从1832年(道光十二年)开始,阿拉善旗改实物税为货币税,这是税收进步的表现。五是慑于形势,将吉兰泰盐池交归国办,每年入银8000两(1812年,吉岸裁废,盐池划归阿旗玛哈巴拉亲王管理)。食盐开采运销仍然是全旗的支柱产业。

在玛哈巴拉亲王与民休息政策的鼓励下,全旗社会安定,风调雨顺,牧草丰美。最好的年份,全旗各类牲畜达到200万头只左右,牧业生产已达到一定的规模。

加强行政管理 设置巴格机构

阿拉善旗建旗后实行军政一体的管理制度,1772年(乾隆三十七年)第三任旗王罗布藏多尔济将全旗分为六大区域,由参领、佐领代管行政事务。1815年(嘉庆二十年),玛哈巴拉鉴于旗域面积广大、交通不便和行政机构残缺、管理落后的状况,在全旗设立34个巴格(乡)管理行政事务。巴格是以游牧区域为单位建立的基层行政组织,除管理一般行政事务外,兼管民事、刑事诉讼。同时又将罗王时代原六大区域分划分为八大区域,设苏木建制,主要管理区域内的军事事务。定远营城为旗王府及其行政机构驻地,由札萨克王府直接管理。苏木和巴格为两个直属于旗的基层组织。1821年,增设2个巴格。至此,8个苏木、36个巴格的行政管理格局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时期。

筹备军驼战马 支援“平张”战事

嘉庆末年至道光年间,新疆南部维吾尔贵族上层大和卓木的孙子张格尔,在英国殖民势力和中亚浩罕国侵略势力支持下,利用人民对清朝南疆驻将统治的不满情绪,以“诵经祈福”传教为名,于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据那林河源发动反清叛乱。1826年借浩罕国军队,攻打并占领喀什噶尔、叶尔羌、和阗等地。西域告急,边疆不稳,清廷派遣陕甘总督杨遇春等率2万步骑大军前往镇压。

在边疆危急存亡之秋,道光皇帝在保和殿两次筵宴朝正外藩,笼络人心,阿拉善札萨克亲王玛哈巴拉至御前赐酒成礼。道光命玛哈巴拉及其子囊都布苏隆分别在御前行走和乾清门行走,极力安抚内外蒙古诸旗,稳定后方。1826年11月,玛哈巴拉筹备运输军驼1000峰、战马100匹贡纳清廷,支援平定张格尔战争。道光大喜,钦赐使用紫缰,御赠白玉翎、白玉搬指各1个,大荷包1对、小荷包4个,以示鼓励。

决战

1827年(道光七年),清军和张格尔叛军在喀什噶尔城附近浑河北岸决战,张格尔10万军队土崩瓦解,兵败被擒,后被押送京城处死。同年,玛哈巴拉因捐资支持“平张”之功,御赐锦缎以用。1829年,御准阿拉善亲王出行车轿,使用黄色缰绳,给予玛哈巴拉极高的政治待遇。

1830年(道光十年),浩罕国扶植张格尔兄摩诃末玉素率领溃逃之兵,卷土重来,包围喀什噶尔和叶尔羌等城。这时玛哈巴拉已年迈体衰,卧病在床,听说南疆战端又起,立即呈请理藩院转奏清廷:亲王本人和儿子囊都布苏隆进驼1000只,阿拉善旗国公台吉、呼图克图捐驼1000只,以备军需。道光皇帝令陕甘总督杨遇春全部收纳贡献驼只,分批护解酒泉补充军用。并加恩赏给玛哈巴拉玉搬指1个、玉鼻烟壶1个、大荷包1对、小荷包4个;晋封囊都布苏隆贝子衔爵位;对捐献驼只的国公、台吉、章京在理藩院分别议叙记功,活佛、喇嘛坦赏给锦缎。玛哈巴拉在维护祖国统一、巩固封建王朝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重视文化事业 翻译《朔漠方略》

历代阿拉善王爷十分重视和保护地区民族文化的传播发展,保存至今的清代民国历史档案内容丰富,十分珍贵,现已入编《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成为编修清史、研究地方自然社会发展不可多得的史料。据档案史料显示,早在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阿拉善旗宗教名僧阿旺伦珠达吉就著书立说,完成了一部记载六世达赖喇嘛生平及宗教活动的藏文史书——《仓央嘉措秘传》,该书在阿拉善地区历史、宗教、蒙藏关系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玛哈巴拉是历代旗王中特别注重文化事业的人,在他的关心和培养下,著名阿拉善籍学者阿旺丹德尔获得宗教阿隆巴(博士)学位,发表刊行哲学、文学、语言学著作40余部,成为享誉国际的大诗人、辞学家、翻译家和宗教哲学家,为阿拉善的历史文化增添了无尚的荣光。

1829年(道光九年),玛哈巴拉聘请并组织喀喇沁中旗笔贴式塔庆阿等人,将1708年编写的满、汉两种文字的历史著作《亲征平定朔漠方略》翻译为蒙文手抄本。《方略》记述了征准战争的进程,反映了准噶尔、喀尔喀、和硕特蒙古之间的关系。因系孤本译著,国内外独有,史料价值较高。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5 8:2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