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麻塘乡 |
释义 | 麻塘乡位于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西北方47公里处,东与枫木团苗族乡接壤,西与怀化市会同县交界,南与河口苗族乡相连,北与联民苗族瑶族乡为邻,东西宽约18公里,南北长约16公里,总面积19.6万余亩,占全县总面积4.5%,其中耕地面积1.2万亩,占6%,林地面积16.9万亩,占86.3%,其他用地1.5万亩,占7.5%。共辖13个行政村,110个村民小组,2460户,9869人,占全县人口的2.9%,是一个汉、苗、侗、瑶四个民族于一体的典型少数苗族乡,全乡境内政通人和,自2001年至今连续6年被评为市县综治先进乡镇。 气候条件全乡境内均为山区地带,属中亚热带山型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468.1毫米,多数集中在3—7月,平均日照1080.6小时,无霜期306天,平均气温15.8℃,地势东北高,西北低,有两条溪水较大的麻塘溪,发源于东北角狗窝界,流经莫锄等七个村,在溪口入巫水,总长24公里,中上游多礁石跌坎,下游较平缓,平均流量2.66平方米/每秒。境内森林资源丰富,尤以楠竹最多,楠竹蓄积量达1200万根,楠竹已成为该乡支柱产业,楠竹生产培育和砍伐加工,名扬省内外,楠竹产业有了头,腾飞的龙头正带领麻塘人民奔上全面小康之路。 农林生产建国前由于水利设施差,农业技术落后,农作物产量低,1950年粮食产量每亩仅148公斤,二、三产业落后,仅有一些手工作坊与手工业者和零散商业店面;新中国建立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历经艰辛,团结奋斗,经过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农村经济逐渐向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转化;2006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达10260万元,农业生产总值达608万元,工业生产总值1200万元,第三产业生产总值达674万元,农民人均可用收入2660元。 交通运输在建国前主要靠肩挑背负,建很后党委政府十分重视交通建设,代理全乡人民苦干50多年,一改过去闭塞状况共修机耕道56条,总长169公里,架设石拱桥36座,特别是2001年大莫公路(自大坝塘至莫锄村)因受山洪地质灾害全部冲毁后,全乡人民集资集劳,仅半年时间就恢复14.1公里乡道通车,2006年水泥硬化完成了河口至麻塘15公里县道,使交通外貌焕然一新,目前全乡共有中巴车8辆,汽车8台,盘式拖拉机46台。 水电建设90年前有小型水电站1座,装机容量仅300千瓦,总发电量40万度;至2006年,通过招商引资等渠道,新修水电站6座,装机容量达3100千瓦,总发电量460万度;全乡100%的村民组100%的农户用上了照明电,工业用电也得到了满足。 社会事业麻塘文化源远流长,地方特色鲜明,有对山歌、耍龙灯、唱小调、剪纸、绣花、吹打乐、贴对联等多种文化活动,平时群众都自编自演,村民业余时间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教育事业发展迅速,解放初期麻塘仅有完小1所,村小12所,学生296名,到2006年有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所,分中学部和小学部,共有学生846人,教职工67人,其中大专学历以上教师43人,自2001年以来,学校质量逐年提高,2006年初三毕业会考和小学六年级抽考在全县综合排名前列,每年的巩固率、合格率、毕业率均达100%;1977年恢复高考至2006年,境内升入大中专院校学生达269名。卫生体育长足发展,现有卫生机构1个,卫技人员10人,床位16张,13个村都有医疗点。历史上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天花、霍乱早已绝迹,人口生育无政府主义的思想早已不存在了,人均寿命从58.1岁提高到63.6岁,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深入开展,体育比赛记录不断刷新,在全县比赛中均取得较好的成绩,农村科技、新闻报道等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绩,麻塘苗族乡已成为神奇绿洲上镶嵌的一颗璀璨明珠。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