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骆宏彦
释义

淮剧演员骆宏彦

骆宏彦 (1911~1982)原名骆文林,浑名“骆二灌子”。江苏建湖人。出于梨园世家,其祖父、父、伯、叔等均为徽剧演员。幼得家传,工花旦。其弟月楼(又名文松)习文武小生,兄弟俩常演《凤仪亭》与《断桥》等剧。早期骆家班在苏北演唱“香火戏”与“三可子”,颇有声誉,后改演淮戏(淮剧前身)。骆宏彦通文墨,谈吐唱戏皆有文采。

20年代开始,随长辈至沪,于义和园公演《白蛇传》等剧。扮相俊秀,唱做俱佳,每至演毕,观众拥于台前,察其是男是女。民国17年(1928年),与马麟童、刘鸿奎等在鼎新舞台公演《牛郎织女》,特请绘景师邓格非设计软景硬片图案,舞台面貌焕然一新。谢长钰新创的【拉调】问世时,骆宏彦带头演唱,又按自身条件加以改革。而后产生的【自由调】,他不仅率先演唱,而且还向各戏班推荐,使之迅速推广。

为使淮剧稳固地立足沪地,骆宏彦在武旭东、马麟童、何叫天等人协助下,于民国35年组成上海江淮戏联谊会任主任。该会组织电台播唱,以扩大淮剧影响,并热心公益事业,数次组织义演援助各灾区,实施社会救济等。民国36年夏,该会更名为上海江淮戏公会,戏剧家田汉、洪深曾题诗相赠。

1950年,骆宏彦任上海淮剧改进协会主任,组织传统剧目的整理工作;编纂《淮剧韵辙》;抗美援朝时,又动员淮剧界义演,购买飞机大炮支援前线。并与新文艺工作者合作,改编了《王清明》与《李毓昌放粮》等剧。协会多年来储存大批艺术资料,为淮剧事业作出一定贡献。

1982年病逝。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1:2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