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杨村镇
释义
1 江西省龙南县杨村镇

基本概况

杨村镇位于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西南部,距县城50公里,南与广东连平县接壤,是龙南县南部中心镇。全镇国土面积144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居委会,人口5.6万,耕地面积14772亩,山地面积21.9万亩。其中以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尤为丰富。

在巍巍九连山麓,清清太平江河畔,坐落着一个历史悠久,环境清幽,人文底蕴深厚,富有客家风情的古镇。它是赣粤边际一颗崛起中的璀璨的经济明珠,是赣粤边际第一镇。

杨村镇境内丘陵,山脉交错。沿太平江及其支流两岸为河谷平地。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山地占面积的77.5%,尤其为低丘,及河谷平地。最高处为仙人嶂,海拔1036米;最低处为车田村,海拔310米。境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8.5℃,年极端低温-5.3℃,年端极高温为37。全年无霜期282天。年降雨量1617.9毫米,雨量集中在4至6月。

杨村镇人文气息浓厚,民风淳朴,物产富庶,明正统五年杨氏之祖杨春秀从龙川瑶溪石圳(今广东和平县地)迁入龙南太平建村,故名杨村,明清朝时属太平堡。有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蕴,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其中有风格个异的客家围屋引人入胜,令人称奇,有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大雄伟,气势恢宏的燕翼围,及中央电视台《直播中国》的外圆内方,古朴幽深的乌石围。另外,建筑奇特,古朴庄重的太平桥也是探古寻幽的极好景致。地方民产杨村乌粉,太平水酒等更是远近闻名,脍炙人口,深受市场欢迎。

杨村人的语言、风俗、性格都很有特征。杨村话讲快了,本县人也听不懂。据史料载,杨村人的始祖绝大多数是在宋元代陆续从闽、粤、赣三省各地迁入。历经数百年后的今天,杨村人既具有三省的共性,又有区别之处。

基础设施

杨村镇位于龙南县的南面偏西,东邻武当镇,南与广东连平县毗邻,西与九连山林场接壤,北与夹湖乡相连,总面积 144.78 平方公里。省道横黄线贯穿镇域东西、大广高速(正修建)纵贯南北并在镇区设有出入口, 大广高速的通行,使杨村真正成为江西南大门第一镇。杨村镇区处于太平堡(包括现杨村镇、夹湖乡、九连山林杨、武当镇部分)区域的中心,距九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10公里,距夹湖乡 10公里,距武当镇14 公里,距小武当山省级风景名胜区11公里。大广高速通行后杨村镇距广州230公里,离县城50公里。

杨村镇交通基础设施完善,近年来在杨村镇党委,政府的努力下,加大了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杨村至夹湖公路以及2001年投资新建 横黄线旅游公路贯穿整个杨村镇境内,公路两旁的受惠村庄达到14个。2009年开工建设的大广高速公路龙南到杨村段在杨村设立互通出口,除杨村至紫霞,三坑公路还在筹划修建中外,整个杨村镇已经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交通便利。

统筹全镇各项产业大发展,实现发展层次的大跨越

(1)、大力发展工业产业。科学制定杨村镇工业产业发展规划,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杨村生态工业园,推进企业聚集和产业聚集。加紧完成杨村工业园选址,并尽快启动园区“三通一平”。积极推动3-5家县内规模大、实力强的企业率先入驻杨村工业园,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产业规模和聚集效应。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注重引进低碳环保型企业,做大做强生态工业产业。

(2)、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紧紧围绕打造旅游名镇的目标定位,依托燕翼围、乌石围、太平桥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突出客家文化特色,精心挖掘、整理客家文化资料和相关史料记载,收集展示客家文物、客家服饰、客家山歌、客家风情等特色资源。积极拓展杨村旅游产业发展平台,充分利用周边南武当山、九连山等丰富的旅游资源,打响横黄线(南武当山——杨村围屋——九连山自然保护区)客家山水文化旅游品牌,注重旅游产品的系列开发和生产,打造以杨村为中心的旅游集散地。加大杨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力度,特别注重横黄线及中心镇周边山体的林相保护和改造,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3)、大力发展商贸产业。依托杨村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独特的客家饮食文化,做大做强杨村客家饮食服务产业,精心包装宣传杨村米酒、杨村香菇、杨村乌粉等具有浓郁杨村特色的土特产品,高标准规划建设好星级宾馆、杨村客家饮食文化、客家土特产一条街。制定商贸物流业发展规划,高标准规划建设并培育专业市场,重点实施太平水酒专业市场、竹制品专业市场;推进城乡市场、商贸街区和物流园区基础配套建设,全力推动金融保险、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在杨村中心镇蓬勃发展。

(4)、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立足农业“高效、优质、规模、集约”的发展要求,围绕无公害蔬菜等主导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促进传统农业逐步向生态农业、观光农业、高效农业转变。大力培植高山蔬菜有机蔬菜品牌,以绿田蔬菜合作社为龙头,积极引导和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大力引导农民把土地经营权流转给种养大户或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逐步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标准化加工、企业化管理格局。

(5)、大力发展劳务产业。适应杨村工业园区的建设发展,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着力提高农民的务工技能,培养一大批具有较强就业竞争力的新型产业工人。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保障体系,做好劳动力与用工单位的对接服务,提升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服务水平,促进农村劳务经济产业化。

(6)努力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高标准编制杨村中心镇总体规划、杨村新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和杨村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努力构建经济支撑有力、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健全、人居环境优美、布局科学合理的现代城镇发展体系。着眼建设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杨村新镇区,以实现杨村经济发展新跨越、构建亮丽城镇新面貌、建设和谐文化新亮点、塑造政务建设新形象为目的,分步展开以大广高速出入口服务区、工业区、行政文化及商住区等三大板块为一体的杨村新镇区建设。

制订《杨村老镇区整治实施方案》,以老镇区整治为切入点,全力营造整治氛围,调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集中展开整治老镇区脏、乱、差行动,以整治环境卫生、违章搭建、占道经营、集贸市场为重点,加大公用设施、景观环境、园林绿化建设力度,推动圩镇环境面貌有质的改善,增强群众对加快杨村中心镇建设的信心和决心,齐心协力把杨村打造为环境整洁、设施配套、交通畅通、美化亮化的新城镇。突出强化杨村作为全县“赣粤边际第一镇”的区位意识、“杨村中心镇”的品牌意识。

(7)推进发展生态化。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构建区域生态产业体系,着力打造生态龙南。做大做强绿色产业,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促进产业发展生态化,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相统一。做大做强文化和旅游产业,打好龙南客家文化旅游特殊牌,使文化旅游互动双赢。

杨村中心镇建设

杨村镇南与广东连平县,和平县接壤,加之2009年开工建设的大广高速公路龙南到杨村段设立出口处的契机,以及拥有高大雄伟、气势磅礴的燕翼围和外圆内方、古朴幽深的乌石围、古朴庄重的太平桥等优势,将杨村镇打造成为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和谐新镇,成为撬动龙南中心城市的又一有利支点,力争迈入全省示范镇建设行列。以特色产业为依托,将中心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加强中心镇规划建设管理,明确中心镇职能,加快各类生产要素集聚,提升特色产业辐射带动能力,高标准、高起点重点建设一批经济繁荣、特色鲜明、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中心镇,提高中心镇在产业、人口方面的聚集功能。因地制宜地进行中心村建设,建设一批道路硬化、环境保护、民居美化、功能齐全、服务完善、管理有序的生态和谐文明村,创建一批具有引领示范的国家级、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和国家级生态文明村。

按照“做强县城,做优杨村,构建城镇带,崛起龙南半小时城市圈”的思路规划城镇空间布局。即以县城为中心,以杨村为副中心,重点发展杨村、武当、关西等沿线、沿边小城镇,积极推进主要交通道路沿线城镇带形成和发展,构建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点轴相连、互动并进的城镇发展体系,加快构建龙南半小时城市圈,覆盖定南、全南、寻乌、安远等周边五县。以南部杨村镇为核心的南部片区,包括杨村镇、武当镇、九连山营林林场、夹湖乡等在内的区域,形成县域旅游产业和生态工业集中发展区,以深化龙南实现工业新城、客家名城、生态绿城、和谐之城的发展目标。

按照"中心拓展,培育极点,沿线集聚,辐射全县",以县城、杨村镇为经济中心,以105国道、大广高速等交通干线为主要经济走廊,重点发展县城、杨村等重点城镇,兼顾南亨、临塘、程龙、夹湖、汶龙、关西、武当等地经济发展,形成"一心、三轴、两片区"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到2015年,形成一个城区人口20万的龙南中心城市(包括龙南街道里仁街道、东江街道、渡江街道、桃江街道);把杨村镇建设成城镇人口6万旅游工贸型集镇。

抓住杨村中心镇建设契机,加快打造“赣粤边际第一镇”发展步伐。紧紧抓住县委、县政府进行杨村中心镇建设的契机,科学做好杨村中心镇建设的编制规划,加快杨村镇工业园区、供电供水、大广高速和圩镇环境等各项设施建设,高标准规划好工业园区、物流服务区、行政文化商住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区和客家古迹旅游区等区域,并分类高标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出台政策积极吸引外地客商来镇投资兴业,扶持本镇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把杨村镇加快打造成新型的“工业兴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和谐新镇”,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从而加速“赣粤边际第一镇”的建设步伐。

风景名胜

依托深厚的客家文化,人文,历史底蕴,龙南县着力创建杨村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核心区。

太平桥

明正德十三年春,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南赣巡抚王守仁率官兵进入龙南太平堡,镇压太平农民起义后接踵镇压广东三利农民起义。回师赣州府进,王守仁在太平堡水口岭处建太平桥以示天下升平。太平桥建成,鸠工建桥的督理、族正赖懋杰在四通凉亭北向额上书写了“太平桥”三个大字,苍劲有力,堪称书法珍品。

燕翼围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燕翼围,自公元1650年始建以来,就以其高大、坚固、防御功能强之特点而名闻天下,成为海内外客家人和专家学者趋之若鹜的必到之地。燕翼围呈方形,四层高15米,长42米,宽32米,面积1368米,房间136间,一层为膳食处,二、 三层为居住,四层为战楼,有58个枪眼;围门有三层,门口有一生活用井,围内有二口暗井,一为水井,一为粮库井,平时以土埋之。因高大易守而有"高守围"别称。史上记载,蒋经国在此围住过;围名由道光二十九年赣州府台周玉衡借住燕翼围时所书,取意为围中赖氏后人安康吉祥,夫妇举案齐眉,燕侣比翼。“燕翼贻谋,妥先荣昌”,语出《山海经》。燕者安也,翼者敬也。

乌石围

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外圆内方”,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周边房屋做成圆形,围着祖厅,意即盘龙状。地理名师说,此围来龙很远,龙头在广东连平州,龙尾在此结穴。故从择地起名到建筑施工都不离“龙”字。传说,在开工时,曾凿开门前一块大石,竟“呼”的一声飞出一只金乌鸦,窝里还有一只,赶忙填石补复。又传,仙人曾在石上坐过,至今留下坐位痕。

杨村龙舟赛

起源于明朝弘治年间,龙南县杨村镇,古称太平堡,居住着客家人,他们每年端午都要举办龙舟赛盛会。杨村龙舟赛是杨村镇独有的一种端午民俗,龙舟赛是在面积15亩的池塘里举行,随着五百多年的流传,形成了祀奉龙神、请龙神、龙船会、扫邪、决赛、游船、龙神归位、送游船鸭等为一体的独特的传统龙舟民俗文化,成为赣粤两省三县五乡一场端午节期间最受欢迎的传统民间活动。杨村龙舟赛历史悠久、规模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而且仪式隆重、场面热烈、壮观。

车田石水牛

杨村太平桥建成后,桥下游十余米处突然显现出一块巨大的奇石,形同卧伏的水牛麻。一到晚上,水牛麻便去广东连平州寻食禾麦。至清道光初,一风水先生说:“神牛在桥下,必往外地爬,神牛在桥上,保得太平旺”。村民按风水先生的吩咐,即在原桥下游100米处重建了一座太平桥,即今太平桥,并将原桥拆毁;又精雕一只水牛牯与水牛麻配对,置放在 太平桥所在地车田村兰田围(老围)门口。

杨村水口庙

坐落在杨村镇车田村的水口处,古代以来,这里香火很旺,与太平桥一起构成了杨村美丽的风景。

银山庙

因其坐落在美丽的银山上,是古太平堡八景之一,在原址上建立了现在杨村中学。 银山庙,是杨村的神庙,充满了神话传说,当年王阳明也敬重的不得了,专门去朝谒。

蔡屋大榕树

在杨村镇蔡屋蒋经国先生题写的“江南第一树”的大榕树前观望赞叹。

行政区划

杨村 太平居
委会 紫
霞村 车田村 坪湖村 枧头村 凹下村 杨大村 五星村 蕉陂村 乌石村 马屋村 坪上村 新蔡村 玉坑村 员布村 桥头村 新陂村 黄坑村

魅力杨村

杨村镇,是龙南县南部中心镇,具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典型的客家民居及鲜为人知的民间故事。 这里有近5万人口,曾经是龙南最大的一个乡。

解放前,这里曾是土匪、强盗打劫的地方。因这里常发生恶性案件,人们期望过上好日子,从明朝开始就取名太平,其行政设置为太平堡。在杨村,古时候家家户户都备有一把锋利无比的“板刀”,一是用来护身,二是用来狩猎。大人教育小孩通常都习惯说:你阿莫怕阿爸的板刀?意思说,你不要这样,你怕不怕阿爸的板刀?板刀成了杨村人的口头禅。

说到杨村从前的偏僻和闭塞,可用客家人流传的一则笑话侧面证明。刚解放时,县城召开人代会,杨村的代表第一次下龙南县城,走出大山十里洞天,见一片甘蔗林,发出第一个感慨:大地方就是大地方,大洞茫茫种芒杆(茅草)。到了人民礼堂上千人吃饭,早餐有豆腐脑,杨村代表发出第二个感慨:大地方就是大地方,蒸春(蛋)用水缸。因第一次吃糖包子,热腾腾的糖包,又大又白,咬一口流出了糖水,举起手用嘴舔糖,越舔越流,手越举越高,结果热乎乎的糖水竟烫伤了脊背。

“打个阿喂,搂(吹)下风,阿哥旅游进山中,俺边(我家)没什好招待,米酒一碗热融融……”清脆嘹亮高亢的杨村“过山溜”最具山野之风,它是所有客家山歌中最独特的一种。1956年3月,在南昌举行的第二届民间艺术观摩大会上,杨村的两名演员演唱“过山溜”获最佳演出奖,后来在县、市及各种调演活动中都成为保留节目,并多次获奖。

“过山溜”把客人引入客家围屋。杨村大小围屋有几十座,最有代表性的是燕翼围(又称高水围)和乌石围。燕翼围离杨村圩东南100米。清康熙元年(1662年)建成。四方形,四角建四座炮楼,围墙每边长50米,高23米,麻石砌成,以桐油、糯米捶石灰灌缝,坚实可靠。围屋一圈有四层。每层有一圈木制的“跳楼”,俗称“走马楼”,围中有水井。围门可防火也可防水。围屋是古时客家人抵御外侵的特殊民居,被国际民居学术界定为“世界名居”。围屋内大大小小有400多个房间,可居住五六百人。

走进杨村客家做客,远远飘来的是浓浓的杨村米酒香味。杨村米酒经蒸、酿过滤后,还有一道特殊程序,每坛酒都要用谷糠烧烘,客家称为“扎酒”(用火堆烘酒坛)。杨村客家吃饭为8人一桌围餐,称“八仙桌”,按照木头的纹理,分为“横桌竖凳”,长辈坐“上横头”的大水片,依次排列。杨村人叫蛋为“春”,做客必须吃“春”。客人坐定后,首先每人一碗酒酿“春”,或者一人一个“毛芋春”,然后按“上四下五”的程序上8道菜,隆重一点外加4大盘,至24盘。这种风俗一直沿用至今,成为客家人大红喜庆的固定菜单。如今的杨村人,个个都是美食家。在龙南县城,几乎所有有点名气的餐馆都是杨村人开的。他们用杨村客家独有的加工方法,吸引了八方食客,成为龙南客家菜的代表。

到了杨村,看过客家围屋,做过客家客,听过“过山溜”后,有一个地方不可不去,那就是太平桥。

杨村太平桥,看上去似廊似桥,似亭似轿,桥面上大拱圈带两边的小拱圈。拱圈顶上像亭有飞檐3对,崎角昂首天穹。凉亭全部用青砖砌成。上盖青瓦。整座石桥宛如长虹,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据传明正德十三年春,都察院左都御史、南赣巡抚王守仁(王阳明)率兵进入龙南太平堡,镇压太平农民起义后,接踵镇压广东三俐农民起义。回师赣州府时,王守仁在太平堡水口岭处建太平桥,以示天下太平。桥建成后,桥的下游十余米处突然显现出一块巨大的奇石,形同卧伏的母水牛。一到晚上,母水牛便去广东连平州寻食禾麦。清道光年间,一风水先生说:“神牛在桥下,必往外地爬,神牛在桥上,保得太平旺。”村民按风水先生的吩咐,即在原桥下游100米处重建了一座太平桥,即今太平桥,并将原桥拆毁;又精雕了一只公牛配对,置放在车田村围门口。桥成后,施工建桥的督理、族长赖懋杰在四通凉亭北向额上书写了“太平桥”3个大字,苍劲有力,堪称书法珍品。

“日头一出黄垲垲,杨村阿妹等您来,若是阿哥有心意,二十四碗扎断台。日头一出黄垲垲,阿哥旅游太精彩,杨村客家故事多,有吃有看有阿妹……”听着杨村“过山溜”,你不妨去杨村走走看。杨村风景名胜, 明正德十三年春,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南赣巡抚王守仁率官兵进入龙南太平堡,镇压太平农民起义后接踵镇压广东三利农民起义。回师赣州府进,王守仁在太平堡水口岭处建太平桥以示天下升平。太平桥带给龙南人的,不仅仅是久乱不治之后的安宁生活,更是一场精神教化的开始,在王阳明和他的弟子们的努力下,“市民亦知冠服,朝夕歌声,达于委巷,雍雍然渐成礼让之俗矣。”

杨村特产

太平香菇

杨村产太平香菇驰名中外,杨村曾为全国最大的椴木香菇批发市场。杨村香菇又称“太平香菇”,盛产于菇木资源丰富的杨村镇,有平菇、信菇、花菇、冬菇等十几个品种。太平香菇以其菇厚柄短、色鲜味香、质纯肉脆等特点,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有“菇不到杨村不香”之说。太平香菇鼎盛时期,香菇年销售量有几千吨,销售额达到上亿元,其中80%以上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和中东。

杨村乌粉

杨村乌粉以味鲜爽口、色泽晶莹、柔韧清香受到海内外客商的青睐。

太平水酒

杨村米酒又称太平水酒,地方风味非常深厚,口感极佳,更是远近闻名,脍炙人口,深受市场欢迎。精明的太平人利用自己生产的优质糯米和清沏透明的山泉水或井水,酿造出独具太平风味的醇良水酒。太平水酒清香醇甘、扑鼻迷人,酒精度适,一般二十度左右,热喝冷饮皆宜。太平水酒与众不同,其特点主要是将生酒装入特制的酒缸中密封锻烧开沸。所以,醇香顺口,饮后不上脑,是一种具有丰富营养成份的酒饮料。据科学分析,水酒营养价值是酒中之王。适量饮用水酒能通络活血,提神醒脑,有益于健康长寿。因此,太平水酒从古流传至今,经久不衰,享誉太平内外。从过去到现在,独具一格的太平水酒,是太平人家家会做,人人会饮的大众酒。逢年过节,婚庆喜事和农时大忙季节,家家一定会酿造最喜欢饮的水酒,喜事临门还猜拳助兴,热闹非凡,饮得人人红光满面,喜在面上乐在心中。

太平水酒如在冬天酿造,放的冬至水,密封烧沸煮透放入大酒缸中,可以长期存放。称为陈年老酒。是太平人的主要饮食酒。家中自制,街上有买,圩上亲朋好友,总要喝上几杯太平水酒,以表情思。现在太平水酒已传入龙南县城和广东连平、和平等地,如能研究出防腐防变,太平水酒将以其独有的风味进入国内以至国际市场,到远地去独放芬芳。

杨村珍珠汤

杨村珍珠汤又称鱼眼汤,制作珍珠汤并非易事。首先,将薯粉用开水冲成团状;其次,把成团的薯粉放入圆底锅中摊开(不烧火),用手顺时针将薯团轻压在锅上不停地旋转,使薯团慢慢分解成为像珍珠一样的颗粒,人们称为“珍珠米”;然后,用米筛过滤出均匀的珍珠米,接下来,就要进行烹调了。先在锅中放一勺水,待水煮沸以后,将珍珠米逐步分批撒入锅中。当珍珠米全部漂浮在水面上时,用漏勺捞起,再重新烧一锅开水,放入珍珠米,加入油、盐、荸荠、葱等调料,珍珠汤便烹调而成了。煮好的珍珠汤热气腾腾,幽香袭人。吃上一口,肠胃舒适,脑清目明。

历史名人

明朝正德年间,朝廷命官王守仁统兵征剿太平堡起义军,驻军黄塘,因观黄塘八间咏诗八首以赞其美景,流传至今。

王守仁赞黄塘八景诗

岚岭回春

地处太平水口的岚岭,高耸云霄,环抱三江,盘四十余里。

峨然雄踞几春秋,锁住长江不放流,

环抱太平春拍塞,晴光岚影日悠悠。

平湖漾月

平湖,天光水色激射湛然,风静坐清,此佳景也。

江山风定景清清和,宝镜认将浸碧波,

映照文人登魏阙,飞身直右伴嫦娥。

天马饮泉

黄塘正南,有小山长而活,若马临泉之浒,号曰:天马饮泉。

可是层空驾两轮,脱俊来吸太平春,

骅骝何事施鞭策,有日凌风上五云。

金鱼斗浪

太平有山如鱼,有江而斗浪,据此景咏诗。

铁 髻体势雄文映水光溶溶,

风雷不动时惊跃,欲向大江化作龙。

西川渔火

西水多鱼,故有夜火而渔者,红光满溪,笑声上下,触景而咏。

金水星涵碧水平,渔郎带火沿江行,

渔翁虽是贪鱼利,却爱村溪夜景明。

明德书灯

黄塘东平湖西,有书院曰:明德斋,取圣明善修德意也。见家家灯火,朗朗书声。因此咏:

藜灯欲把六经看,上映清虚太乙寒,

不是焚膏堪继咎,谁将长夜破漫漫。

冷泉流玉

天下之泉皆冷,惟此泉,从石隙中流尤冷,如垂玉焉。

涓涓一线溜溪河,莹润清寒自不波。

流到夹湖同热水,春融冬冱两温和。

株岭栖云

黄塘有株岭,岭上有松株,云气蒸蒸,略露一斑,定出奇土。

莫谓好山无好处,行看勃勃毓英贤。

2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镇

基本概况

杨村镇位于武清区境东南部,京津塘高速公路与京山铁路之间,夹河成镇。聚落呈长方形,南北走向。面积25平方公里。北运河、京津公路纵贯镇中.地势中间高,东西两侧低,一般海拔6米。 1948年12月19日解放,1950年10月县治迁此。1982年10月建镇。

镇辖7个自然村,一个镇。有15876户(农业6694户,非农业9182户),54632口人(农业 22075人,非农业32557人),其中回族4485人,满族51人,苗族6人,朝鲜族6人,壮族3人,土家族2人,藏族1人,回族聚居五,六、七、八街,七街回民占居民总数的90%.镇政府设在常德大街中部西侧。

杨村现有街道22条,16个里,86个巷。主干街道有雍阳东道、雍阳西道、大桥道、建国北路、建国南路、新华路,建设北路,建设南路、泉州北路、泉州南路、机场道,团结路、育才路、光明道、振华西道、振华东道,塔园街、常德大街、胜利路、丰收道、站东道,站北路.镇内主要街道均为柏油、水泥路面,四通八达,连而成网。其中雍阳东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线间,隔以长条形街心花坛,坛内栽有各种花木.路两侧有桔红色高压水银灯,彻夜通明。京山铁路设有杨村火车站,京津公路上设有杨村长途汽车站,两侧设有临时站.镇北2公里处有京津塘高速公路收费站,可上下高速公路,由此去北京和天津新港只需40分钟。

工商业和饮食服务业发展很快。镇内主要企业有化工、机械、建材、木制品、食品、纺织、服装,制革,造纸等。有国营和集体百货商场及门市部46处,商业饮食服务摊点16个,个体摊点星罗棋布.集市主要设在招商场内和大桥东道。逢农历每旬三、五,八、十为传统集日,贸易半径逾15公里。

文教、卫生、体育事业。现有幼儿园12所,小学9所,中学4所,中专,大专各2所,图书馆、影剧院各两处,工人俱乐部1处,区文化馆、镇文化站、区广播站、电视差转台各1处,医院3所,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站各1所,镇东北隅有烈士陵园一座,安葬着98名革命烈士.七街有清同治年间建清真寺一座,为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外地驻杨村单位有中船总公司天津储运公司、水电部基础公司、邮电部天津通信设备厂杨村分厂,中农公司津农采购站杨村仓库、天津市化肥农药公司杨村仓库、市外贸土产仓库、市土产进出口公司土产加工厂杨村仓库、天津市农业生产资料公司杨村仓库,津五市政公司——市政公司法国博聂公司联合体、天津烟草肥实验厂、内蒙古阿尔山制本厂、廊坊市煤矿机械厂、廊坊地区设备修造厂、廊坊地区修试所,杨村农药库、廊坊地区棉麻库,天津师专杨村分校等。

3 广东省博罗县杨村镇

基本概况

惠州市博罗县杨村镇地处东经113°50′-114°42′,北纬23°07′-23°43′,北回归线穿越境内,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为摄氏21℃左右,土地资源(属辽阔的平缓丘陵地区)、水资源(属东江流域,东江主干流和主要支流杨村河均流过境内,全镇有水库多座)等自然资源丰富。

杨村镇位于博罗县东部,珠江三角洲北沿,属珠三角经济圈范畴,是广东省经济发达地区向次发达地区的过渡地带。全镇面积1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4.2万人,是博罗县3个中心镇(全省268个重点建设的中心镇之一)、县重点规划建设的六大工业园区所在地之一。

杨村镇是粤东主要交通枢纽之一,京九铁路、广梅汕铁路、205国道、惠河高速公路和金龙高等级公路均在镇内中转、交汇。为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全镇的规划建设实行功能分区组团式发展模式。圩镇规划建设控制面积35平方公里,划分为:行政商贸中心区、商住物流区、工业园区(其中有金杨工业园、莲湖工业园及羊和科技产业园)。

近年来,该镇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抢抓机遇,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大力拓展引资渠道,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招商引资工作,同时,加强企业管理、服务跟踪和安全监督等工作,努力实施工业强镇战略,有力推动该镇工业持续快速发展。

区位优势

杨村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距惠州,博罗40公里;广州125公里;深圳、东莞120公里。东邻河源、北接龙门。交通十分便利,有广梅铁路,惠河高速公路,杨平公路和金龙大道(即韶深公路)以及京九铁路,广梅汕铁路通过境内,镇内也村村通路,其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是粤东地区水陆交通的咽喉要道,也是内地进入沿海的重要枢纽之一。

基础设施

杨村镇水资源充足,为适应杨村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及未来发展的需要,自来水厂从宝溪水库引入优质水源,可供10万人饮用。

镇内拥有1座11万千伏的输变电站,能充分满足杨村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镇内邮政、电信、移动通信、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农村合作信用社)等服务机构齐全,能够提供便捷的服务。

经济状况

地域总面积125平方公里,下辖20个村委会、1个林场、2个社区,总人口5.115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4.0869万人(农村户籍人口3.2668万人)、外来人口1.0286万人。2008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93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4亿元;农业生产总值2.0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469亿元。

近年来,杨村镇积极实施“农业稳镇、工业强镇、商贸活镇、依法治镇”的总体发展战略,积极打造“家具五金制造专业镇”, 不断引进、扶持家具、五金生产企业,逐步壮大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扶持民营经济,博罗县东部商贸服务中心的地位得到突显。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三高”农业成效显著。

文化教育

镇政府十分重视教育和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全镇共有21所小学,3所中学,1所中心幼儿园,教学质量站在全县的前列。

杨村镇有一级甲等医院一座,下设两个分院和两个门诊,医疗设备先进,医术精湛。全镇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已全面铺开,医疗队伍素质提高较快。

工业发展

村位于珠江三角洲过渡地区,是博罗县的重点发展地区。在“工业立镇、科技兴镇、依法治镇”的发展战略带动下,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和本地资源优势,人缘优势,大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我镇先后引进了三十多家外商投资项目,实际利用外资超过十五亿元。

近年来通过大量投入,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切实抓好工业示范园区的规划建设,已规划有三个工业开发区(即莲湖工业区、羊和科技产业园、金杨工业区)布局合理科学,为招商引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34495

男 18288

女 16207

家庭户户数 8441

家庭户总人口(总) 31683

家庭户男 16236

家庭户女 15447

0-14岁(总) 9640

0-14岁男 5014

0-14岁女 4626

15-64岁(总) 21875

15-64岁男 11934

15-64岁女 9941

65岁及以上(总) 2980

65岁及以上男 1340

65岁及以上女 1640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27329

4 浙江省建德市杨村镇

杨村镇位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浙江杭州西部,是国家级旅游城市建德市中部重镇之一,素有“中国草莓”之乡,“严州白梨”之都美誉,320国道、建设中的杭千高速公路横穿全境。全镇地域面积133.2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1个居民区,人口19448人,耕地面积892公顷,山林面积11216公顷。

杨村镇自然环境优美,交通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是投资办厂、开发旅游的理想场所。全镇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开发农业成效显著。种植草莓面积267公顷,白梨种植面积334公顷,花卉苗木基地68公顷,饲养家禽百万羽,农业总产值1.62亿元。

杨村镇工业经济蓬勃发展,拥有200家各类经济性质的企业,工业结构以五金、化工、矿产、针织服装、电器、消毒产品、饲料等综合发展,工业产值9.5亿元。

杨村镇第三产业逐渐提升,第三产业实体532家,其中建筑业25家,交通运输业182家,商品流通业228家,饮食业64家,旅游业28家,其他3家。餐饮业融汇东西南北各大菜之长,富含“杨村”的独特川味,以优质的服务,合理的价格,声名远播,“观莓、品莓、咏莓”的旅游观光业文化别具一格,独有风味。

5 安徽省天长市杨村镇

基本概况

杨村镇位于天长市北郊,由原杨村、龙集、湖滨三个乡镇合并组成,距市区十公里,205省道横穿而过,东临高邮湖,西接跃进水库,水面资源丰富,全镇总面积143.72平方公里,现辖3个街道社区和9个行政村、305个村民组, 10835户,38536人,镇区人口6426人。杨村镇大力发展小城镇建设,集镇面貌焕然一新,集镇功能日趋完善。集镇内道路四通八达,有天洋路、建设路、康达路、万和路、经三路、纬四路等,总长3.5千米;绿化亮化工程逐步到位,现有路灯150多盏,新栽香樟树400多棵,集镇绿化率达30%,力争“十一五”末达50%;下水道体系建设完善,集镇内下水道总长达15千米;镇区内拥有自来水厂一座,日供水量达500吨,新建住宅楼28栋,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46平方米,电脑逐步普及,宽带网覆盖率逐年上升。

全镇耕地面积69210亩,其中水田67560亩,以生产优质稻、麦、油菜为主,水域宽阔,水产养殖面积达1.7万亩,以养殖鱼蟹为主,是远近闻名的渔米之乡。杨村属半岗半圩地区,防汛抗旱形势严峻,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镇广大干群的不懈努力下,该镇不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境内拥有中小型水库一座,抗旱排涝站223处,装机容量5128千瓦,总长84千米堤防逐年加固,143座涵闸斗门不断更新维护。在国家支持下,2000年开始对全镇农村电网进行改造,新设变压器71台座,架设高、低压线500千米,基本做到旱涝保收。2007年粮食总产量 55265吨,水产品总量4537吨,农民人均收入5110元。

杨村是华东医药名镇,全国闻名的拉丝模之乡,工业基础雄厚,连续 年荣获“天长市十强乡镇”,并跻身于滁洲市“经济强镇”和安徽省“百强乡镇”之列,2002年被滁州市授予“金融安全乡镇”和“滁州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乡镇”。全镇现有工业企业51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5个,企业从业人员4310人。2007年引进7个投资项目,到位资金8156万元,工业总产值实现7亿元,企业实交税金2000万元。为打造华东医药名镇,该镇从2001年开始着手进行工业功能区建设,功能区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目前已征地1平方公里,完成土地建设面积900多亩,建成区的各项配套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现有18家企业进住,涉及医药、医疗器械、拉丝模具箱包,包装材料等行业,其中医药、医疗器械企业近10家,初步形成药业产业集群。

全镇有九年制学校1所,初级中学2所,8所小学,新建教学楼4栋。在校学生472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民办幼儿园6所。中学和中心小学都开设了电化教学。乡级卫生院3所,村级卫生室18个,医保覆盖率达99%。

近年来,杨村大力加强“村村通”道路建设,目前已完成村级水泥路建设63公里,计划在08年底全面完成“村村通”建设,2006年还开通了滁洲市首家农村班车。

境域内有6处垂钓中心、5家上档次的渔业饭庄,2005年先后接待了10批次台湾客商。荷花荡、北荡湖芡实园、菱角区、肖家尖生态林场、高邮湖围网养殖区、耿家尖汉代墓群、东海舰队靶场、代王庙、弥陀寺等已成为观光点,渔民置办的观光旅游艇十条。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15531

男 7774

女 7757

家庭户户数 4468

家庭户总人口(总) 15471

家庭户男 7735

家庭户女 7736

0-14岁(总) 3583

0-14岁男 1880

0-14岁女 1703

15-64岁(总) 10564

15-64岁男 5298

15-64岁女 5266

65岁及以上(总) 1384

65岁及以上男 596

65岁及以上女 788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4766

6 山西省陵川县杨村镇

基本概况

杨村镇位于陵川县西北部,全镇东西长6公里,南北宽10公里,面积31平方公里。东与秦家庄乡相连,西部和南部同礼义镇相接,北部与长治县毗邻,全镇19个行政村,21个自然村,26968亩耕地。镇政府驻地杨村,距县城17.5公里,境内曲辉公路东西通过,横杨公里贯穿南北,19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该镇属丘陵地带,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多山,中部和南部开阔平坦。全镇主要土特产品有玉米、谷子、蓖麻、中药材、核桃、苹果等,矿产资源丰富,有煤炭、铁矿石、铝矾土等。

全镇经济发展较快,2003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2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2250元,完成国家税收420万元,主要企业有泉头、杨村、掌沟等9个煤矿,产品以生产原煤为主,煤炭产量年可达30万吨左右。该镇为了发挥区位和地理优势,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注重了地下向地面转移,工业向农业转移。全镇新发展干果经济林2000亩,建设有大型养殖园区2个,年产1万吨饲料加工厂1个,规模养殖户达到400余户,畜牧业将会成为未来几年的优势产业。

全镇共有小学校19所,镇办中学1所,教学条件和教学质量均达国家标准,并通过了省级验收。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全镇19个行政村开通了加密光缆电视及互联网业务,并于98年开通了程控电话,固定电话用户达3000余户。同时,修建了移动、联通通讯发射塔,使移动电话业务在全镇业蓬勃发展。主要名胜古迹有杨村真泽宫、南银山烈士纪念亭、南湖农民公园,寺润村三教堂等。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15860

男 8048

女 7812

家庭户户数 4175

家庭户总人口(总) 15842

家庭户男 8032

家庭户女 7810

0-14岁(总) 4198

0-14岁男 2099

0-14岁女 2099

15-64岁(总) 10730

15-64岁男 5556

15-64岁女 5174

65岁及以上(总) 932

65岁及以上男 393

65岁及以上女 539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5335

7 四川省剑阁县杨村镇

基本概况

杨村镇,位于剑阁县东南,距老县城普安54公里,距县城下寺镇98公里,东与樵店乡交界,南与锦屏乡接壤,西与白龙镇、店子乡毗连,北与木马镇为邻。县道鹤龄至梓潼(喻马路)公路横贯。全镇幅员面积35平方公里,现辖杨垭、石门、长湖、官店、建设、柏梓、三合7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53个村民小组,3642户,总人口1.2万,镇人民政府驻地居委会,村落多杨性,故名。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籽。

建制沿革

清雍正年间成集市,民国时建乡公所,解放后1951年建杨村乡,属白龙区。1952年划规鹤龄区,1955年将樵店乡并入杨村乡,1958年改为杨村公社,1961年分出原樵店乡建樵店公社,1984年改杨村公社为杨村乡,1992年撤鹤龄区的原杨村、樵店、锦屏3乡合并建杨村镇,1995年将樵店、锦屏2乡析出,建杨村镇。

文化旅游

杨村镇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西有青墟山,东临佛祖山,北接新庙子,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兼而有之,许多年以来她深厚的文化沉淀吸收了不少外地游客,均镇腹地的龙鞍山文昌公园更令人心驰神往,每年二月三、六月二十四香火鼎盛,游人如织,文化站综合楼内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令人流连忘返,图书阅览室、书画展览室、文化茶园游客盈门,读者落座,历经十多年的努力文昌公园已初具规模,拥有固定资产300多万元,文化阵地面积20000多平方米,远望则层峦迭翠,云影山辉,建筑巍峨,近看乃盖地名园,讶然称道、萧然起敬,惶然巨变,新世纪的文化欣逢盛世,大山区之农村起向辉煌,政通人和,羡万物之时,百废俱兴感三生之有幸,在脱贫致富文化开功之壮举中,杨村政府及广大人民群众投巨资弘扬艺术魂宝,引清流灌溉文化之绿洲。

杨村,由文不尽:一代名园饿、二圣还宫,三春杨柳、四围香稻、五湖烟火、六川晴岚、七贤并出、八珍盈山、九夏芙蓉、十大洞天、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看不完、说不尽,总之杨村的文昌会,以及文艺节目在剑南一带地方自元朝起办的最热闹,最丰盛。在弘扬传统文化,现代文化,革命文化蕴藏在民间“文化人”以民间艺人为主人的演唱队遍及全镇山村,使杨村呈现出一派盛世奇观。

自然与农业条件

杨村镇地形属低山地带,版图南北长约12公里,东西宽6公里,境内岗梁起伏,沟谷纵横,地势以中部以西往东的青墟庙达鸡公嘴一组海拔832--892来的山梁略向南北倾斜,北起店子河岸,南达鸡公背嘴高程逐渐由海拔700米左右上升到800米左右,再南达分水岭高程又稍有下降,杨村场镇海拔730,店子河由西向东流经北部边缘进入元坝区注入嘉陵江,年均气温16°C,一月均温4.8°C,七月均温26 .1 °C ,无霜期265天,年降水量1000毫米,木林以柏木为主,森林覆盖率30%以上。

有耕地9607.74亩,林地1030亩,有小型水库4座,有效灌溉面积8000余亩。2008年人均经济收入2580元。

社会事业

全镇有中学一所,小学一所,中心小学一所,卫生院一所,村级卫生站10个,共有医护人员20余人,学龄儿童100%入学,98%的村民均参加农村合作医疗,镇文化站一个,建立了以杨村文昌公园为基地的综合文化活动基地,每年农历二月初三(文昌诞辰)定期举办“杨村之春”文化艺术节,既物资文化大会,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参加人员数以万计。有广播电视站一个,建50W电视发射机房一处,电视光纤已通村到组入户,传送光纤电视节目35套,丰富了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

经济发展

场镇有常住户近500户,人口近3000人,逢单日赶集,街道上人流如织,车水马龙,热闹非常,行商座贾。均来自周边白龙、合林、锦屏、樵店、店子、木马、香沉,更有外市、县的商人来此开办物资供销。

县道喻马公路穿场而过,通过油路在加紧建修。杨村镇独特的地理位置心发挥出勃勃生机,杨村烤烟、海椒、生猪产业继续做大做强,诚邀有志从事农村产业心发展的朋友来此一显身手。

行政区划

杨村镇下辖村:

杨村镇杨垭村 杨村镇石门村 杨村镇长湖村 杨村镇官店村 杨村镇建设村 杨村镇柏梓村 杨村镇三合村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11835

男 6223

女 5612

家庭户户数 3014

家庭户总人口(总) 11747

家庭户男 6173

家庭户女 5574

0-14岁(总) 2987

0-14岁男 1590

0-14岁女 1397

15-64岁(总) 8161

15-64岁男 4293

15-64岁女 3868

65岁及以上(总) 687

65岁及以上男 340

65岁及以上女 347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1490

8 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杨村镇

基本概况

杨村镇位于玉林市容县南部,下辖14个村民委员会。全镇有农户3563户,总人口56097人。辖区总面积30.61万亩 ,耕地面积2.14万亩,有林地面积20.78万亩。农村经济总收入11847万元,全乡镇有乡镇企业276个,年地方财政收入236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06元。主要特产有松脂、三黄鸡、八角。

杨村镇总面积204平方公里,耕地21228亩,以优质水稻种植为主,属县、市水稻高产示范区。镇内自然资源丰富,松脂产量和有“广西第一黑”美称的黑色花岗岩储量居全县之首;水力发电以龙河水系为主,已建成发电和正在开发的梯级电站有5座,总装机容量16000千瓦,为全县之最,人力资源充裕,属容县劳务输出大镇。

经济发展

杨村镇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容信二级公路穿境而过,电信、移动、有线电视覆盖全镇。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现有中学两所、小学14所,在校学生8000多人。乡镇企业80多家,主要以铁锅制造、建材、毛织、制衣、松脂化工,水力发电为主。近年来,杨村镇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进一步制订了依托山、水、人资源优势,全力打造“绿色杨村”的新战略,计划用三年时间,一是全面完成万亩速丰林和10万亩松树林两个绿色基地建设;二是在龙河水系上游和下游再建两个梯级电站,加大绿色能源建设;三是主动接纳东部产业转移,壮大毛织,制衣等无烟产业,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初步形成林产化工,水力发电、毛织制衣三大产业群。与此同时,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发展最具杨村特色的八角、玉桂、指天椒、淮山、四方番茄等规模化种植;壮大传统猪花、肉猪、种鸡和山地养鸡业,发展绿色食品,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文化旅游

杨村镇山川秀丽,人杰地灵;民国时期广西省主席黄旭初以及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地下党主要领导人吴家宜烈士就出生在该镇。山清水秀、四季如春的杨村镇,既有绵延百里、雄奇壮阔的湖广山脉和刺破云天的土柱尖峰,又有曲奇通幽、云遮雾绕的平贯大峡谷以及名人故居。关垌大顶观日出,将军滩里荡舟忙,可圈可点的旅游胜景,处处蕴含无限商机。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引)

总人口 41585

男 21419

女 20166

家庭户户数 12287

家庭户总人口(总) 41453

家庭户男 21334

家庭户女 20119

0-14岁(总) 15240

0-14岁男 8139

0-14岁女 7101

15-64岁(总) 22552

15-64岁男 11439

15-64岁女 11113

65岁及以上(总) 3793

65岁及以上男 1841

65岁及以上女 1952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40842

行政区划

杨村村 高垌村 踏田村 坡亮村 横山村 当发村 界牌村 鱼产村 马良村 大军村 六福村 东华村 平贯村 峡河村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1:2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