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释义 | 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始建于1941年,前身是河南省洛阳农林场,1987年国家行政区划调整时,将洛阳市农科所与洛阳地区农科所合并,成立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006年7月经市政府批准,更名为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是市政府直属正县级事业单位。 洛阳市农科院·简介主要承担农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和各项农业新技术的研究、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现已成为一个以旱地农业为中心,以小麦、玉米、甘薯、蔬菜等新品种选育为重点的综和性农业科研单位,是国家旱地小麦区试的主持单位和小麦、旱稻抗旱性鉴定的定点单位。 全院现有职工376人,其中在职职工165人,正副研究员43名,助理研究员67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4名,省、市优秀专家和学术技术带头人12名。内设办公室、人事科(挂党委办公室牌子)、计划财务科、科研管理科、科技开发科、档案资料室6个行政科室;下设小麦研究室、玉米研究室、植保研究室、中心实验室、旱地农业研究中心、蔬菜研究中心、畜禽研究中心、花卉研究中心、良种繁育中心9个科研中心(室);院党委下设4个支部,共有党员103名。拥有土地800余亩,固定资产总值2000余万元。 近几年来,国家和省有关部门投资1000多万元,相继在我院建成了国家节水信息监测基准站,国家农作物区域试验站,国家小麦核心种质试验基地,中国农科院旱作农业试验基地,中国农科院野外试验观测站,模拟降雨试验场,自动气象站及网络信息中心。配备有大型自动折叠式干旱棚、脱毒网室、种子挂藏室、气象参数采集系统、能量平衡监测系统等仪器设备。建有标准化试验田600亩 ,购置有成套种子加工设备及大型农业机械20余台(套)。 先后获得科技成果200余项,先后有30多个品种通过国家、省、市审定,推广后创社会效益100多亿元。 2007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河南省文明单位”,并连续10年被评为“全省农业科研先进单位”和“综合先进单位”,多次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知识分子工作先进单位”、“科技下乡先进单位”、“科技帮带先进单位”、“洛阳市文明单位”、“洛阳市先进单位”和“洛阳市五好院所党委”。 机构设置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内部设置行政科室和科室中心。 行政科室:办公室、人事科、财务科、科研科。 科室中心主管对各种有关农业作物和畜禽的研究育种,分小麦研究开发中心、玉米研究开发中心、玉米改良中心、蔬菜中心、花卉中心、新技术中心、经作中心、畜禽中心、植物脱毒中心、旱作农业研究开发中心、国家区试站、良种繁育研究开发中心。 现任院长姓名:张灿军 性别:男 民族:汉 简介: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人,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河南百泉农专农学专业,2001年6月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学历。1982年至1985年4月在商水县农业局工作,1985年5月至今在洛阳市农科院工作,现任农科院院长、研究员,兼任河南省小麦研究会、河南省农学会、河南省农业信息协会常务理事,洛阳市农学会、洛阳市蔬菜协会副会长。多年来,共获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1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这些成果累计推广面积1.6亿亩,创社会经济效益达12亿元。先后荣获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专家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被评为国家小麦区试先进个人,当选市第八、九届党代会和省第七届、第八届党代会代表。 业绩:近年来主持和参加国家“863”、国家“948”、 中—比国际合作二期、国际水和粮食挑战计划、国家粮食丰产工程、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河南省成果转化、河南省科技攻关及洛阳市重大攻关项目十余项。在国家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在小麦抗旱育种的理论研究方面,率先提出“水旱协调选择混合育种法”,并得到了全国10余家抗旱小麦育种单位借鉴应用。在小麦抗旱性鉴定方面提出了系统的鉴定分析方法和指标,参与制定的“小麦抗旱性鉴定评价技术规范”已被农业部批准为部颁标准,并已在国家小麦区试中应用多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