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罗选民 |
释义 | 罗选民,清华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翻译与跨学科研究中心主任硕士(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香港岭南大学),还担任过其他众多职务。主持参加了众多学术会议及科研工作。还拥有众多著述,获过多项奖项。 组织和主持学术会议:(1992 1993 1994 1998 1999 2000 2002 2004 2006) 参加国内主要学术会议:(1992 1994 1997 1998 2002 2003 2004 2005) 1990以来发表的论文((一)、SSCI 和A&HCI 收入论文 (二)MLA 收入论文 (三)CSSCI 源刊/外语类核心刊物收入论文 (四)、其他) 个人简介罗选民 / Luo Xuanmin 清华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外语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翻译与跨学科研究中心主任 硕士(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香港岭南大学) 担任过的行政及技术职务: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2000-,博士生导师2003/9 ---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外语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2003/7--- 长沙铁道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破格)1993.5--1999.12 (1993/8- 教学副院长、1996/3- 科研副院长、1997/3-2000/8 院长) 长沙铁道学院外语系副教授1991.11-1993.5 长沙铁道学院外语系讲师、科研秘书1990.8-1991.10 衡阳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1987.7-1990.7 衡阳师范学院外语系助教1982.7-1987.6 学会与社会兼职:国际翻译与跨文化研究学会理事(2003--) 加拿大McGill大学学刊TTR (《翻译 术语 写作》)国际顾问(1998-) 伦敦大学(SOAS & UCL)亚非文学研究中心学术顾问 (2001- )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Perspectives: Studies in Translatology 副主编(2002- ) 《中国翻译》、《英语世界》、《中国外语》编委 (1998/2000/2004-- ) 《外语与翻译》执行主编(1994---2001)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特邀编委(2006-),《英语研究》特邀编委(2003-) 《外语与外语教学》顾问(2006-) 《中华翻译文摘》主编 (2000--)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2002--)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1993- ) 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 (2003- ) 中国翻译协会副秘书长,翻译理论与教学委员会副主任(2004--) 南开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1-,2002/5—2006/7) 耶鲁大学访问研究员(1995-1996,2001) 台湾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 2003.2-7 ) 加州大学洛杉玑分校富布赖特研究学者(2006-2007) 湖南省第一届学位委员会成员,文学/历史/教育学科组副组长 (1996 - 1999 ) 湖南省第二届学位委员会委员,文学/历史学科组组长 (2000 - 2003 ) 湖南省第一届学位委员会成员,文学/历史/教育学科组副组长 (1996 - 1999 )湖南省第二届学位委员会委员,文学/历史学科组组长 (2000 - 2003 ) 荣誉及奖励:享受国务院政府专家特殊津贴(1993/10 -- ) 铁道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4/1) 湖南省普通高校优秀留学归国人员(1998/12) 湖南省普通高校科技工作先进工作者(1999/1) 组织和主持学术会议:19921.二十世纪西方文学中的批判意识及荒诞问题学术研讨会(1992/11 长沙铁道学院) 19932.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四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1993/8 湖南,张家界) 19943.中国比较文学翻译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研讨会(1994/11 长沙铁道学院) 19984.中国比较文学翻译研究会第二次年会暨“翻译与文化”学术研讨会(1998/5 安徽,黄山) 19995.中国英汉语对比研究会“英汉文化对比及跨文化交际学术研讨会”(1999/6 湖南,湘潭) 20006.第九次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2000/5,湖南,长沙) 20027. 首届清华-岭南“翻译与跨学科研究” 国际学术研讨会,(2002/4, 北京清华大学) 8. 清华翻译高层论坛, (2002/12, 北京:清华大学) 20049. 国际译联第四届亚洲翻译家论坛,主题:“翻译,认知与跨学科研究”(2004/10,北京:清华大学) 200610. 社会科学翻译研讨会,美国学术团体联合委员会(American Council of Learned Societies)/清华大学翻译与跨学科研究中心,福特基金会资助,(2006/5,北京清华大学) 参加国内主要学术会议:19921.二十世纪西方文学中的批判意识及荒诞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荒诞的理性与理性的荒诞:评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心爱的"的批判意识>)长沙1992.11 19942.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翻译研究第一届学术研讨会(论文:文学翻译与翻译文学)长沙,1994.11 19973.“批评理论:中国与西方”国际学术研讨会(大会宣读论文:Aesthetics or Hermeneutics: On translation theory in the West and China>)长沙,1997.5 4.“翻译研究与文化传播”国际研讨会(大会主题论文: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Deconstructed from a New Perspective)北京语言文化大学,1997.9 5. 翻译国际研讨会(大会主题发言:On linguistic contribution to translation studies in China)北京外国语大学,1997.11 19986.“全球化与人文科学的未来”国际学术研讨会(大会宣读论文:Post colonialism in Multi-Cultural Contexts and Translation Theory in China )北京,1998.4 7. 中国英汉语对比研究会第三次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大会宣读论文:关于翻译的语言学派)南昌:1998.10 8.‘98 上海翻译国际学术研讨会(大会宣读论文:论小句作为机器翻译的基本转换单位的可行性研究)上海外国语大学:1998.12 20028. 语篇与翻译国际学术研讨会,(大会主题报告:A Textual-cognitive Model and Translation.) 中山大学, 2002.7 10 中国英汉语对比研究会第四次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大会专题演讲:Elegance in Translation: A Post- colonial Mark ) 华东师范大学,2002.8 200311 中国第五届跨文化交际国际学术研讨会(大会主题报告:Text-Cognitive Model applied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湘潭大学,2003.10 200412 教育部/国家学位办“2004 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语言学分坛(专家学术报告:译道:衍译即延异),华东师范大学,2004/5/11 200513 中国第五届跨文化交际学术研讨会(大会主题发言:Metaphrase and Adaptation Reconsidered from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s ),南京师范大学,2005.5 14 清华大学国学院建立80 周年纪念大会,(大会发言:清华国学导师的译学情缘),清华大学主楼二楼学术报告厅,2005/9/14 国(海)外学术演讲:1.“文学翻译的话语分析方法”,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13 届大会,日本东京:青山女子大学学院,1991/8 2. “《红楼梦》与《石头记》:翻译的互文性分析”,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14 届大会,加拿大Edmenton 大学,1994/8 3. “当代中国的翻译及其存在的问题“,在芝加哥Loyola University Chicago 演讲,1995/9/28 4. “语言学在中国:理论与实践“,在纽约市立大学皇后学院演讲,1995/11/15 5. “形式与功能:西方语言学在中国的接受“,纽黑汶:耶鲁大学东亚系,1996/2/7 6.A recorded material listening model: How does it really work? 芝加哥:96 国际TESOL 大会,1996/3/29 7. “高级英语教学中的话语-认知教学法“,台北:第五届国际外语教学研讨会,1996/11 8. “雅:中国翻译接受西方文明的殖民标志“, 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15 届大会,荷兰莱登大学,1997/8 9. “关于翻译教材和教法得几点思考”,香港翻译教学研讨会特邀发言,香港中文大学,1997/12 10.“话语模式及其翻译分析”,翻译/同传国际学术研讨会,特邀发言,澳门理工学院,1999/5 11.“论翻译语境中的互文性”,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16 届大会,南非Pretoria:南非大学,2000、8 12.“互文指涉与翻译”,香港岭南大学,特邀学术讲座,2001/2 13.“翻译单位的语篇分析”,加拿大魁北克:那瓦(Lava)大学:加拿大人文社会科学大会,2001/5 14.“圣经翻译的文化思考“,北美华人基督教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芝加哥:鹿场(Deerfield)三一学院,2001/6 15.“话语研究及其在中国翻译中的实践“,加州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翻译学院,特邀演讲,2001/9 16.“中国翻译教学:问题与前景“,国际译联第三届亚洲翻译家论坛,大会发言,香港:香港大学,2001/12/2 17.“话语认知模式与话语文本建构“,台湾翻译学会第5 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大会发言, 2003/4/13 18. “异化抑或归化:中西翻译的策略“,东方与西方:翻译与翻译理论研讨会,特邀发言,伦敦:伦敦大学亚非学院,2003/6/19 19.“梁启超的翻译与文化传播”,文学与文化传播学术研讨会,特邀发言,台湾中正大学,2003/11 20.“陌生化:何去何存?”,翻译陌生化与本土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特邀发言,东京大学,2003/12 21.“作为阐释与演绎的翻译”,第二届清华-岭南翻译国际学术研讨会,主题发言,2004/6 22.术语:社会科学的翻译,社会科学翻译研讨会(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莫斯科:2004/7 23.“意识形态与梁启超的翻译实践”,国际翻译与跨文化学会第一届研讨会;大会发言主持人,汉城:2004/8 24.社会科学著作翻译案例研究,社会科学翻译研讨会(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纽约:2004/10 25.通过翻译来塑造中国现代性:梁启超的案例研究,国际译联2005 国际大会,芬兰坦佩雷,2005/8 26.“归化还是异化:文学翻译中的案例研究”,翻译理论研究的新视野学术研讨会,特邀发言,香港中文大学,2006/1 27.“作为文化记忆的翻译:重新思考鲁迅的翻译”,翻译:中国近代与西方国际学术研讨会,特邀发言,国立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2006/12/8 28.“作为文化的记忆:重新认识鲁迅的翻译”,加州洛杉玑分校,2007/1/18 29.“翻译、权利、经典:论鲁迅的‘丰姿’”,麻州大学阿姆斯特分校演讲,2007/3/1 30.“论全球化语境中的翻译”,南伊利若大学爱得华兹分校“07 全球村文化学术周”演讲,2007/3/12 31.“翻译与中国现代文学”,波特兰:路易斯-克拉克学院演讲,2007/4/23 32.“谈文学翻译的困境”,波特兰州立大学演讲,2007/4/23 33.“作为暴力的翻译:论鲁迅的‘易解’”,耶鲁大学06-07 东亚学术系列讲座,2007/4/25 1990以来发表的论文(一)、SSCI 和A&HCI 收入论文1 Linguistic Contribution to Translation Studies in China, META,Vol.44, mars 1999,Canada.pp.101-109 2 Elegance: a Post-colonial Mark in Chinese Translation, Perspectives: Studies in Translatology ,Volume 10:3 (2002),Copenhagen, Denmark,pp.207-214. 3 A Textual-cognitive Model and the Text Construction in Translation, Perspectives, Studies in Translatology,Vol.1,2003, Copenhagen, Denmark, pp.73-79. 4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in China, Perspectives, Studies in Translatology Vol.1,2004, Copenhagen, Denmark,pp.20-31 5 Ideology and Translation, Perspectives:Studies in Translatology Vol.3, 2005, Copenhagen, Denmark,pp.178-187 (二)MLA 收入论文1 Psychoanalysis and Narratology: an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Peter Brooks, Tamkang Review,1996, summer issue ( TKR 26.4) ,Taiwan, pp127-134 2 Literary Translation and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an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Andre Lefevere,Tamkan Review, 1996, autumn issue (TKR 27.1),Taiwan,pp103-109 3 Words and Images in Literature and Art, Taibei: Tamkang Review , Vol. XXXIII Nos 3-4,2003,pp.313-320 (三)CSSCI 源刊/外语类核心刊物收入论文1 话语层翻译标准初探, 北京:《中国翻译》1990 第2 期,第2-8 页 2 论翻译的转换单位,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 第4 期,第34-40 页 3 荒诞的理性与理性的荒诞:评托尼.莫里森小说"心爱的"的批判意识,北京:《外国文学评论》,1993 第1期,第60-65 页 4 陶渊明与弗罗斯特,《湘潭大学学报》(外国语言文学专刊),第1-6 页 5 文学批评与文化:彼得.布鲁克斯教授访谈录,上海:《中国比较文学》1996 第1 期,第101-111 页 6 文学艺术中的词和意象,上海:《中国比较文学》,1996 第4 期,第106-112 页 7 多元文化语境中的文学翻译:现状与前景,上海:《中国比较文学》1997 第1 期,第91-104 页。 8 文学翻译与导读,北京:《中国翻译》1997 第1 期,第8-11 页 9 超越批评之批评(上),上海:《中国比较文学》1997 第3 期,第97-106 页 10 西方翻译研究综述,北京:《中国翻译》1997 年第4 期,第35-40 页 11 超越批评之批评(下),上海:《中国比较文学》1998 年第1 期,第105-117 页 12 ‘97 香港翻译教学研讨会综述,北京:《中国翻译》1998 第2 期,第8-12 页 13 一部够水准的通俗小说――读约翰。南什的新作《最一个人质》,南京:《译林》1999 年第3 期,第214-216 页 14 对Matrix 英汉翻译系统的分析与建议,北京:《中国科技翻译》1999 第4 期,第17-21 页 15 文学翻译中的含混与消解,北京:《中国翻译》1999 第5 期,第9-13 页 16 大学英语专业阅读阶段教材教法研究,上海:《外语界》2001 年第2 期,第36-42 页 17 谈翻译单位的研究及其存在的问题,南京:《外语研究》2001 第2 期,第68-70 页 18 互动与创新:语言教学的核心,西安:《外语教学》2002 年第1 期,第87-91 页 19 解构“信达雅”,翻译理论后起的生命,北京:《清华大学学报》2002(外国语言文学专辑),第90-93 页 20 评《英汉翻译例句辞典》,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 年第2 期,第157-158 页 21 话语认知模式与翻译文本的建构,大连:《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 年第7 期,第11-14 页 22 中国的翻译教学:问题与前景,香港:《翻译季刊》2002 年第3 期// 北京:《中国翻译》2002 第4 期,第207-214 页 23 词汇衔接及其在小说语篇中的连贯,西安:《外语教学》2003 年第3 期,第17-20 页 24 新世纪翻译观念的嬗变与理论研究,北京:《中国翻译》2003 年第3 期,第45-47 页 25 视角:翻译的窗口,北京:《中国翻译》2003 年第6 期,第38-40 页 26 关联与翻译,大连:《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 第1 期,第40-42 页 27 论文化/语言层面的异化/归化翻译,哈尔滨:《外语学刊》2004 年第1 期,第102-106 页 28 互动:语篇存在的方式,西安:《外语教学》2005 年第5 期,第90-93 页 29 语料库与翻译研究,大连:《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 年第12 期,第页 30 意识形态与文学翻译,北京:《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年第1 期,第42-48 页 31 关于公示语翻译的几点思考,北京:《中国翻译》2006 年第4 期,66-69 32 从语义知觉看翻译教学与教学翻译,北京:《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 年第6 期 (四)、其他1《构建话语语言学的翻译理论》,《1981-1993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硕士文库》(文学卷/下册),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 ,第1640-1676。 2A Textual Approach to the Analysis of Literary Translation,in The Proceedings of ICLA, Vol.6, The Force of Vision, Tokyo, Tokyo University Press, 1994,pp.205-212 3 词.句.话语:论当代文学翻译中的语言学走向,《多元文化环境中的文学》(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四届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第322-328 页。 4 A Preliminary Study of Discourse Constructions in Translation,《长沙铁道学院学报》(增刊),pp.34-40. 5 传统与革新:语言学家罗曼·雅各布森,《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7 第1 期,第1-5 页。 6 A Cognitive-textual approach to the teaching of Advanced English, 《台湾第五届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台北:文鹤出版公司,1997 年,pp.61-64。 7 An intercultural Probe into the archetypal number three,《跨文化交际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 年5 月,pp.85-92. 8 比较文学与语言学文论,《新编比较文学教程》,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 年8 月,第368-379 页。 9“雅”之争、“雅”与“信”、“雅”的功能, 福州:《福建外语》1998 第3 期,第14-18 页。 10 文学批评与心理分析,长沙:《湖南文学》1998 第5 期,第70-73 页。 11 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素质教育,《迈向新世纪:湖南青年优秀社科论文集》,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年11 月。 12 神学翻译:在愉悦与无奈之间,《翻译再思:可译与不可译之间》,台湾:台北书林出版社,1999,第143-160 页。 13 从语言变化看英汉语言的变异,长沙:《外语与翻译》2000 第3 期,第77-78 页。 14 话语分析导读,《话语分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年9 月,第. F13- F24 页。 15 从互文性看《红楼梦》书名的两种英译,《翻译的理论建构与文化透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年12 月,第174-179 页。 16 学会做人与学会生存:谈learn to be 的翻译,《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 年6 月4 日第5 版。 17 试论大学英语专业阅读阶段师资的培训,西安:《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 第1 期,第94-97 页。 18 论小句作为机器翻译的基本转换单位的可行性研究,《新世纪译学研究》,许钧主编,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年8 月,第666-675 页。 19 跨文化视野中的异化翻译策略,《翻译新视野》刘靖之主编,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3 年3 月,第57-72 页。 20 马利坦的文艺思想,《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第二版)(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年2 月,第289-304 页。 21 论英汉文化对比与跨文化研究,《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王菊泉郑立信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第476-481。 22 Alienation or Assimilation: Translation in China and the West, in Translation and Contrastive Studies,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Education Press, 2005, pp.172-189 编著的文章与书籍1.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2007 2.《视角:翻译学研究》第3 卷,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年11 月 3.《文学翻译与文学批评》,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年11 月 4.《文化批评与翻译研究》,(ISBN7-119-04215-7)北京:外文出版社,2005 年10 月 5.《语言认知与翻译研究》,(ISBN7-119-04216-8)北京:外文出版社,2005 年10 月 6.《外国文学翻译在中国》(ISBN 7-5396-2381-0),安徽文艺出版社,2003 年12 月。 7.《阐释与解构:翻译研究文集》(ISBN 7-5396-2113-3),安徽文艺出版社,2003 年12 月。 8.《结构与功能:语言研究文集》(ISBN 7-5396-2118-4),安徽文艺出版社,2003 年12 月。 9.《沈宝基诗选》,(ISBN 7-5396-2109-5),安徽文艺出版社,2003 年12 月。 10.《英美文学赏析教程-诗歌散文卷》(ISBN 7-302-05404-5),2002 年7 月 11.《英美文学赏析教程-小说戏剧卷》,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年3 月 12.《话语分析的英汉语对比研究》(ISBN 7-5438-2547-3),(国家95 社科基金项目,湖南省学术出版基金赞助),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 年5 月 13.《英汉文化对比与跨文化交际研究》(ISBN 7-5438-2547-3),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年5 月。 14.《新编比较文学教程》(ISBN 7-5438-1539-7)(副主编),湖南省普通高校九五重点教材,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 年9 月 15.《中华翻译文摘》[2000 卷]、[2001 卷] [2002-2003 卷],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年11 月/2004 年5 月/2006 年10 月。 16.《中国书法文化大观》(ISBN 7-301-02404-5)(国家“八五”重点图书),常务编委/作者,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年1 月。 17.《外语·翻译·文化》(ISBN 7-5357-2195-8)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7 年3 月 18.《英美社会与文化》(ISBN 7-5609-1575-2)(上下册)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7 年7 月。 19.《互文性与翻译》(香港岭南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待出版 译著的文章与书籍1.《耶稣基督的上帝》,约翰·卡斯培著,(基督教思想学术文库),香港:道风书社,2005 年12月 2.《牛仔弗雷迪》沃尔特·布鲁克斯著,南宁:接力出版社,2004 年5 月 3.《最后的人质》约翰·南斯著,(当代外国流行小说名篇丛书)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年11月 4.《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马克·吐温著,海口:海南新闻出版中心,1997。 5. 《发现自由意志与个人责任》(当代社会与人名著译丛),乔·里奇拉克著,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年4 月。 6.《艺术与诗中的创造性直觉》(当代西方学术文库), 雅克·马利坦著,北京:三联书店,1992 年10 月。 7.《后现代主义面面观》,《后现代主义中的文化与审美》(王岳川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年2 月,第213-252 页。 主持国家、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大学翻译教学:理念与实践》(05BYY015),2005 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话语分析的英汉语比较研究》(96BWW023),1996 3. 湖南省高等教育”九五”省级重点教材《英美文学赏析教程》,1996 4. 铁道部专家资助项目:《作为文化记忆的文学》,1997 5.湖南省教委立项课题:《外国文学翻译在中国》,1998 6.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面向二十一世纪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1999 7.湖南省教委教改委托(重点)项目:《大学英语专业阅读阶段教材教法研究》1999/10 8. 清华大学基础研究基金项目:《跨文化交流能力与21世纪的人才培养》,2002/5 9. 清华大学研究生精品课建设项目:《翻译研究:理论与实践》2002/11 10 教育部国际学术会议资助项目:“翻译-认知与跨学科研究”,2004/10 11 美国学术联合委员会研究基金:社会科学著作翻译,2004/7(莫斯科),2004/10(纽约),2005/3(加州蒙特雷) 12 韩国集团亚洲研究出版基金项目:Translation, Cognition and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2006/2 13 美国学术联合委员会研究项目:社会科学翻译:国际比较语境下的翻译实践(福特基金会赞助,中方主持人),2006/6 (省部级以上)获奖情况1.《中国大学翻译教学:问题与前景》,第三届全国优秀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2006/10 2.《话语分析的英汉语对比研究》,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2/1 3.《新编比较文学教程》,湖南省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省级一等奖(3/7),2001/11 4 《西方翻译理论系列论文》,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湖南省首届外国语言与翻译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一等奖缺),1999/6 5.《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下)教育部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参编)1992/5 6.《外语听说教学改革》,湖南省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省级二等奖,1990/2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