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罗爱群 |
释义 | 医生罗爱群,女,主治医师,1979年毕业于河北新医大医学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妇科临床工作30余年。 临床擅长治疗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围产期保健,对计划生育措施指导具有丰富的经验知识。对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子宫内膜异位症、急慢性盆腔炎、阴道炎、宫颈炎、功能性子宫出血、老年性阴道炎、妊娠及产后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另外,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女性不孕疗效满意。 残疾女子罗爱群,一位重度残疾女子,没有上过一天学,却学着用左手的两个手指写字,历时7个月,在2006年出版了17万字的自传体小说《心的翅膀》。她的身体几乎承受不了任何重物,却凭借着顽强的意志,2005年成功举办了捐献眼角膜万人签名活动……虽然身体残疾,但她的行为却超越了身体的障碍,成为“2005感动河北候选人物”。演讲过程中,罗爱群谈到自己成长的经历,全体同学都为之赞叹不已。罗爱群对生活的坚强、乐观和感恩,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以前我总觉得学习太累、太难,现在想想那又算得了什么呢?在今后的生活里,我要努力拼搏,奋斗,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大二学生刘洋说。 洛洛:(原名:罗爱群)。没有上过学,喜欢文字。 爱旅行,爱幻想,爱臭美,爱写字,爱阅读,爱电影,爱音乐。 轻度表达障碍症。 因为怕黑,所以在2005年8月18日,签下捐献眼角膜的志愿书,并在2006年1月3日发起“爱心捐献眼角膜,身后光明留人间”万人签名的活动。 因为内心柔软,在2008年9月随承德电视台去探望一个从六楼摔下来的农民工,从此不能放下,并用各种方式给予帮助。 因为没上过学,所以每卖出一本书都有一元钱要捐给失学儿童。 罗爱群:残疾女子点亮心灯 本报驻承德记者 邓学军 文/图 她,是一位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高度残疾的人,轮椅成了她形影相随的伙伴。 她,没有上过一天学,却学会了用仅仅能拿住东西的左手的两个手指写字,学会了看书,还完成了14万字的自传体小说。 她,志愿捐献眼角膜、组织万人签名活动、担当学校的辅导员,用实际行动感动着一个又一个心灵迷失的人。 她说:“我是一个残疾人,不能为社会做贡献,如果我的器官能给别人,更能体现出人生价值的话,我愿意告别这个世界之后捐献给他(她)。” 寒冬里的感动 12月3日,塞外山城承德中心广场。 虽是周末,但12月2日下午下起的承德今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使得广场上失去了以往的喧嚣。9时30左右,在广场的临街处,一条上写有“爱心捐献眼角膜,身后光明留人间”的条幅挂了起来,一群大学生说说笑笑地赶来了,在街上匆匆而过的行人在此驻足了。10时许,一个万人签名的大型公益活动就此拉开帷幕。在条幅的下面,一位坐在轮椅上的残疾姑娘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当女孩激动地通过话筒介绍了她就是此次公益活动的发起人后,围观者传来了一片赞叹声,随后纷纷拿起签名笔,在条幅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这位坐在轮椅上的残疾女孩名叫罗爱群。当天,作为万人签名活动发起人的她,是特意让别人用轮椅推着赶到现场的。“真的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朋友支持这项活动。”坐在轮椅上的罗爱群显得十分激动。12月3日,对于罗爱群来说,还是个特别的日子,因为这一天也是国际残疾人日。罗爱群说,有这么多人支持这项活动,是对我们最好的节日礼物。 举办完此项活动后的几天时间里,罗爱群成为山城人关注和谈论的对象。她的行为,从这一天起,为山城人增添了一份酸涩的感动。 苦涩的童年 罗爱群于1974年3月出生在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黄土坎乡二下村。其父亲是承德一中的教师,其母亲原是围场的一位民办教师,生了罗爱群的哥哥后,就辞了工作,务了农。 罗爱群出生了,一天天地长大了。后来,能被哥哥拉着歪歪斜斜地走路了。但谁会想到,一场厄运也慢慢地向她走来了。 在她出生后一周岁多时,她却发起烧来,一连半个月也没有退烧。突然有一天,她不会动了,胳膊、腿、脖子软的一点力气都没有了。医院诊断其患的是骨髓灰质炎。住了三个来月的院,罗爱群仅仅能勉强地坐一坐,无奈之下,只好出院了。年幼的罗爱群怎会明白,她今后面临的将是什么。 从回到家时起,罗爱群再也没有自己扶着炕沿或是被哥哥领着走过路。其右手完全不会动,左手只有两个手指能拿住东西,左腿变了形,只有右腿还有点力量。 她一天天长大了,小伙伴们没有一个找她来玩。母亲平时要下地干农活,大多数时间,她都是一个人在家里,趴在窗台边看着小伙伴们在玩耍,听着她们开心的笑声,看着天空中飞过的鸟儿。 “给我最深触动的是邻居家的姐姐背着书包上学后!‘六·一’学校的活动是带着邻家姐姐他们到山上去。我从窗口能看见山坡上他们奔跑的身影,胸前飘扬着红领巾,听着他们唱着的《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我开始清楚地知道自己和他们的区别在于,我永远不能像他们那样,戴着红领巾,唱着激昂的歌,奔跑在校园和山坡上,不能像他们一样有老师带领着感受‘六·一’是怎样的一种快乐。” 女儿的情绪被细心的母亲感知到了。从那时起,罗爱群的母亲从邻居家借来小学课本,开始教罗爱群写字。罗爱群的右手不会动,只有左手的两个手指能拿住东西,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初始学习握笔写字时,都会感到费力,对于一个左手还是残疾的孩子来说,学习写字难度可想而知。但罗爱群的母亲还是狠下心来,让她学习。一笔一笔地校正,一遍遍地重写,手被磨破了皮,泪水、汗水不知流了有多少———就这样,罗爱群在母亲的苦心教育下,学会了写字,认字,学会了查字典,最后,能够自己看书、做摘抄,写日记了。 惨烈的恋爱 1986年,罗爱群随母亲搬到了承德,一家人终于团聚到了一起。母亲在一家幼儿园找了份工作。父母上班的日子,罗爱群一个人扶站在窗前,看着外面的天空,看着城市里这些用钢筋、水泥浇铸成的房子,看着楼下来去匆匆的人们。而更多的时间,她还是用爸爸的杂志、图书来打发时光。或是从爸爸送给她的小收音机感知外面的世界。 罗爱群一天天地长大了,到了情窦初开的年龄,让她迎来了一段甜蜜的恋爱经历,但却也差一点终结了她的生命。 恋爱中的罗爱群是只幸福的小鸟,对未来充满着幻想。但男孩的父母却认为罗爱群残疾程度太严重,不允许二人在一起。为了挽救爱情,罗爱群决心再治一治她的还稍能站立的左腿。在父母的支持下,到了长春的一家医院去为其左腿做手术,但结果却是,手术后经过了疼得休克过多次的磨难后,她的腿却彻底被废了。 最后,男孩提出了分手。为此事她悲痛欲绝。是父母的爱召唤着她重新在这个世界生活下去。 “自立”小屋的沉浮 她一直想开一个小店,一个跟书有关的店,赚一点钱,够自己的衣食就行。“这个店最重要的特点会是音乐和挂在墙壁上的画,要有咖啡、茶、果珍之类的饮品,这些是要收钱的。音乐最好是神秘花园乐队的,或是舒缓空灵的那种,画要抽象,纤尘不染的那种。哪怕客人仅仅是因为某一段音乐来到店里面小憩,喝上一杯咖啡,翻几页你喜欢的书,也能体验到我为客人创造的感觉。”这是她向往的小店的样子。 去年7月份,在她的朋友和父母的帮助下,她开小店的想法实现了。她为小店起了个非常空灵的名字———旷野。但经营起来,却没有她想像的那么理想。并没有几位高雅的人士光顾,却去了许多她最不愿见到的打麻将、酗酒的人,但为了小店能生存下去,她也只好开始做些菜,饭,小店成了饭馆。没过多久,她的小店就开始亏本了。当年10月21日,她的身上一分钱都没有了。面对小店的状况,厨师拿走了她的手机,称什么时候发给他工资什么时候还给她。服务员还找来一堆社会小痞子向她示威。开始时存下来的那点儿钱,也被后来的员工们以给店里买东西的方式拿走了。 到了冬季,她不得不将“旷野”标注成其心中永远的风景,转租给别人了。而这次“自立”的举动,她花掉了父母的血汗钱,也体味到了社会真实的一面。 点亮心灯 “‘白马王子’离我而去了,开店又赔了钱,为什么我最愿意做的,却最终都失败了呢?”这个问题,她想了许久。最终,她才意识到,她的立足点太有些不切实际了。“也许写作才是最适合我的路。” 1993年9月26日,罗爱群在当地媒体的副刊上以“伶仃”为笔名,发表过其处女作《相逢何必曾相识》。她说,那是年轻气盛时的她想证明一下,自己没有上过学,到底与别人有多大差距的一次尝试,没想到,却真的发表了,后来,她又陆续投了10多篇的稿件,竟然全被刊登了。 今年大年初三,罗爱群开始了她的“小说”创作。她为她的书起了个听起来有些古怪的名字:心,零下四度。她说,那时,她的心情就是这样,“也许零下四度就是这个感觉吧”,所以她就为她的书起了这么个名字。她每天除去吃饭睡眠的五六个小时之外,都是在写字。身子趴在床上,脸几乎是贴在稿纸上,挪动写字的左手时,还要用牙叼着袖子移动。那种写作姿态,像战场上一位仍要向前冲的受伤的勇士。但她坚持每天至少要写到千字。她陷入了过去时日的欢乐与悲伤中,亲情、友情、刻骨铭心的初恋,朋友间的交往,开店的经历,对人生的感悟,一一道来。7月14日,一本14万字的自传体小说写完了。朋友们看了其初稿,都认为小说文笔流畅,感情细腻,颇有三毛《撒哈拉沙漠》一书的文风,“很难想像是出自一位没有迈入过学校大门的残疾人之手”。 经历了写作的过程,她对人生也等于重新梳理了一番。 “我是一个残疾人,不能为社会做贡献,如果我的器官能给别人,更能体现出人生价值的话,我愿意捐献给他(她)。”当她得知,她的眼角膜别人还可以用后,她通过石家庄的朋友,与省红十字会取得了联系,在其朋友的帮助下,她成功进行了身后捐献眼角膜的登记。 今年10月底,她无意中听到当地电台所办的“缘分天空”的节目,听到有许多年轻人在抱怨生活,她感到这些人很不懂得珍惜生活。就产生了举办捐献眼角膜,身后光明留人间的万人签名活动的想法。“我的目的就是想通过这样一种形式,让他们去珍惜生活,让他们了解,有一群人,可能比他们生活的要痛苦。”后在承德红十字会的支持下,罗爱群非常成功地举办了这个活动,一时间成为山城关注的焦点人物。 12月6日,罗爱群还被承德市南营子小学聘为校外辅导员,用她的亲身经历向学校的学生们做了一次演讲。 说起今后的打算,罗爱群说,父母年岁都大了(母亲70岁,父亲68岁),她考虑的更多的还是能让自己自立起来。她说,如果她的小说今后能出版的话,她还想继续写下去;她还想再多读一些书,学习写作知识;还想学一学英语。甚至如果有可能的话,她还想开通一个心灵热线,帮助生活迷失或是心情不好的朋友树起生活的勇气。 摆在罗爱群面前的路还很长,也很艰难。但罗爱群说:“对于一位残疾人来说,我不希望因为残疾而去换取健康人的怜悯,应该努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一位朋友在给我的来信中写过这样一句话:‘就是流泪也要等到明天,因为今天还有许多事要去做’,希望这句话能与所有的朋友共勉。” 女孩罗爱群 我与她未曾谋面,不知她的音容笑貌;但我又熟谙于她,仿佛多年老友。 在我的写字台前放着一本她的自传体小说《心的翅膀》,那是去年在内弟家检查六年级侄女的作业在书包里看到的。因为爱书,走的时候就装包里了;到家晚上闲暇的时候背靠沙发顺手翻看,一看一发不可止,就连续看了三遍。 我知道我们承德也出了个“张海迪”,她叫罗爱群。 罗爱群的童年是苦涩的: 一岁半时患上了小儿麻痹症,造成四肢变形,脊椎弯曲,已经永远无法像健全人一样站立行走了。尽管出生在教师家里,但也不能和小伙伴一样高高兴兴去上学。母亲平时要下地干农活,大多数时间,她都一个人在家,趴在窗台边看小伙伴们玩耍,听她们开心的笑声,看天空中唧唧喳喳叫着飞过的鸟儿。 在同龄人背起花书包的时候,罗爱群选择安静地呆在家里,听民办教师的母亲抑扬顿挫的汉语拼音,翻烂了一本本汉语字典,母亲从邻居家借来小学课本,开始教罗爱群写字。右手不会动,只有左手的中指和无名指能拿住东西,对于一个残疾女孩子来说,学习写字难度可想而知。母亲的心是“狠”的:一笔笔地校正,一遍遍地重写,手磨破了又结茧,泪水拌着汗水流。乡下的窗台是她的书桌,因为每日的厮磨,水泥的棱角被磨得圆润而光滑。就这样,她学会了写字,认字,查字典,最后,能自己看书、做摘抄,记日记了。 为了得到邻家姐姐那样饰有小白兔小黑熊图案的文具盒,她等过漫长的夏天,艰难的把一个个瓜瓤洗净晾干,用一个夏天积攒的二斤半瓜子换来了一个心爱的文具盒。 快乐的“六一”儿童节对她来说也是一种奢望,她只能坐在窗台前看着邻家姐姐到山上去,在山坡上奔跑的身影儿,胸前飘着红领巾,愉快地唱着《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罗爱群的初恋是惨烈的: 一天天长大的罗爱群,到了情窦初开的芳龄,也如同众多漂亮的女孩子一样,在她十八岁的春天一个生机盎然的季节,她迎来了一段甜蜜而美好的恋爱时光。 她像只幸福的小鸟,自由快活地在人生的绿林中飞翔。但男孩的父母却因她残疾程度严重,坚决反对二人走在一起。为挽救爱情,罗爱群决心再治一治她还稍稍能站立的左腿。去了北方一家医院做手术,在术后多次疼痛休克后,她仅有一线希望的左腿却也彻底宣告与站立无缘了。 “花是美的,上面有阳光洒下来,但花的底下还是会有阴影。”经过了三年的美好恋爱时光后,在一个阴云密布的盛夏的夜晚男孩终于提出了分手。 “那种万剑穿心的感觉,汹涌的疼痛,还是在一瞬间猛烈地将我击倒了。” “也许我痛苦的并不是他离开了我,而是他离开我之后,我仍然爱他。”“许多年以后,世界上如果还有幸福,我希望那是属于他的;世上如果只有怀念,我希望那是属于我的。” ——多么善良的女孩啊! 罗爱群为了爱曾用刀片划破手腕上的皮肤,为了爱曾拌着杏仁露吃下一瓶安眠药。但每次都被亲人及时送进医院,及时抢救下来。 罗爱群的自立精神是可敬的: “我不希望靠家人生存,希望能独立,自己养活自己。”而立之年的她决定尝试自己开店做生意。 她说“这个店最重要的特点会是音乐和挂在墙壁上的画,要有咖啡、茶、果珍之类的饮品,这些是要收钱的。音乐最好是神秘花园乐队的,或是舒缓空灵的那种,画要抽象,纤尘不染的那种。哪怕客人仅仅是因为某一段音乐来到店里面小憩,喝上一杯咖啡,翻几页你喜欢的书,也能体验到我为客人创造的感觉。” 在朋友和父母的帮助下,她的“旷野”小店终于经营起来了,可没有几位高雅人士光顾,多了一些她最不愿见到的撮麻、酗酒的粗人。为了生存,她也只好学做些大众饭菜。由于自己不能亲自购货把关,仅过4个月小店开始亏本。面对小店的窘况,厨师拿走了她的手机抵顶工资;服务员纠集一堆小痞子向她示威硬是拿走了店里剩下的东西;转包小店时,又被一个“善良的人”钻了合同的空子,欺骗去了三千元。 这次“自立”的举动,她花掉了父母的血汗钱,也体味到了“世界复杂、虚伪、欺骗的本质的一面。” 罗爱群的人生是色彩斑斓的: “‘白马王子’离我而去,开店又赔钱,为什么我最愿意做的,却最终都失败呢?”这个问题,她想了许久。最终,她才意识到,她的立足点不切合实际了。“也许写作才是最适合我的路。”她苦苦思索着。 她九三年就用笔名“伶仃”,在承德晚报上发表处女作《相逢何必曾相识》,看看自己没上过学,到底与别人有多大差距。没想到,却真的发表了,从此,一发不可止,陆续多篇稿件,竟然全被刊登。 从零五年的大年初三开始,罗爱群就为她的自传体小说《心的翅膀》创作。每天除去吃饭睡眠五六个小时外,都在写。没有电脑,不能坐在写字台前,身子趴在床上,脸几乎贴在纸上,每当挪动写字的左手时,还要用牙齿叼着衣袖挪动。她每天坚持至少写一千字,陷入了对过去欢乐与悲伤的回忆中,真挚的亲情、难忘的友情、刻骨铭心的初恋,开店的经历,人生的感悟,娓娓道来。整整五个月的时间,一本14万字的自传体小说写成了。小说文笔流畅、感情细腻, 06年9月,承德市残联在市中心广场为她的小说举行了首发式。 经历了写作的过程,她对人生也有了重新梳理。“我是一个残疾人,不能为社会做贡献,如果我的器官能给别人,更能体现出人生价值的话,我愿意捐献给他(她)。”当她得知,她的眼角膜别人还可以用后,就通过石家庄的朋友,与省红十字会联系,成功进行了身后捐献眼角膜的登记。 05年10月,她无意中从市电台“缘分天空”节目中得知,许多年轻人不懂得珍惜生活,整天抱怨,就产生了“举办捐献眼角膜,身后光明留人间”的万人签名活动想法。2005年的12月3日,又是一个“国际残疾人日”,残疾女罗爱群在市中心广场举办“爱心捐献眼角膜,身后光明留人间”万人签名活动。一度成为山城的焦点人物。此后她被市南营子小学聘为校外辅导员,终于和校园结缘,圆了自己小学梦,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学生们讲述人生的真谛。 同年她被推选为“2005感动河北”候选人物,2005承德市十大杰出青年。 她先后来河北师大、河北科技大、承德油专、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演讲。与大学生零距离接触。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她在参加了市5月18日“我们在一起、地震无情人有情”大型赈灾义演后,又带头捐献了100元善款。 摆在罗爱群面前的路还很长,也很艰难。“对于一位残疾人来说,我不希望因为残疾而去换取健康人的怜悯,应该努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说起今后的打算,罗爱群说:“想再多读一些书,学习写作知识;还想学一学英语。如有可能的话,还想开通一个心灵热线,帮助生活迷失或心情不好的朋友树起生活的勇气。” 这就是女孩罗爱群。 这就是女孩罗爱群色彩斑斓的人生。 但愿她人生之路撒满阳光,铺满鲜花。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