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螺子山灵泉寺
释义

缘启

万众一心 重建祖庭

灵泉寺始建于东晋升平元年(公元357年)江西省吉安市螺子山内。据史志载,在郡城北十里螺子山内,有灵泉寺院。山有井泉甘冽,庐山东林寺远公(即净土莲宗初祖慧远大师)挂锡于此,绝爱此泉;寺以是名,并就地设法坛说法,人集千数之上,鸟鸣众云,大地振动。并放彩虹。共建宝殿、法堂、四位菩萨殿、钟鼓楼、天王殿、药师堂、念佛堂、莲池海会、香积橱、斋堂。以上玖拾余间,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毁,康熙三年(1664年)僧海玉重建。民国十九年(1930年)毁,仅存残垣断壁,灵泉保留如初,特别是文革期间,破四旧,基本全毁,只留有三间石脚。

在党和政府的大力号召支持下,目前灵泉寺筹建已基本手续齐全,并已有僧人及居士筹备,已于2010年10左右举行开工奠基仪式,参加人士有庐山东林寺大安法师等人士出席仪式。寺庙用地由政府提供,而建设寺庙资金全部由寺庙师父释光净及居士自筹,渴望海内外各界贤人之士、高僧、大德、居士及广大信众菩萨万众一心发大菩提心兴建这净宗祖庭,功德无量啊!

欢迎发心人士前来灵泉寺或汇款捐建,您的善心善行将为传承佛教大爱的精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螺子山灵泉寺

古城江西吉安,犹如镶嵌在赣江中游的一颗耀眼的宝石,千百年来,这里孕育的庐陵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最为光辉璀璨的篇章之一。吉安旧城依赣江而建,一南一北有两座山峰,南面的神岗山扼守着禾水河与赣江交汇处,抵御赣江汹涌澎湃的洪水。北面的螺子山,则不仅保持着吉安市从南到北地形的平衡,而且阻挡着凛冽的朔风,这一南一北两座山峰,遥相呼应,拱卫着两峰间的千顷沃野。

关于螺子山的得名,有多种说法。有一种说法,它的形状似螺,因为无论从哪个方向远观螺子山,都酷像一只螺,并且遍地的沙石形状也像螺,从而就称它为螺子山。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有一渔翁,夜遇风雨,揽舟上岸,黑夜中看见数颗螺子发出五彩光芒,便拾起来置于怀中。螺子山也由此而得名。《欧阳守道记》里写道“山宛委如螺,掘地不盈尺,辄得金螺无数,大仅如珠,而形夺真。”想必这就是对螺子山名的最权威的解释吧。

在山南麓,有一眼泉,叫灵泉,泉水四季清澈甘冽,可供千人饮用,冬夏不竭。这眼神奇的泉水,令人流连忘返,连慧远大师也酷爱此泉。他老人家来到螺子山,见灵泉清澈,十分喜爱,就在井边设坛说法,并将泉旁的寺庙命名为灵泉寺,寺以泉名,可见泉之名气。《吉安府志》记载“灵泉寺,在府城北十里螺子山……山有井,泉甘冽,庐山远公挂锡于此,绝爱此泉,寺以是名。”一个“绝”字,把远公对灵泉的喜爱之情描绘得惟妙惟肖!遥想当年,慧远大师盘膝在莲花宝座上,他的容貌像佛祖一样端庄而又和蔼,数千僧众也都席地而座,慧远大师双目凝神,双唇微启,佛教智慧觉悟的理义就像他膝下的灵泉,慢慢地沁入僧众的心田,讲者娓娓而谈,如春风化雨,听者如痴如醉,似醍醐灌顶,多么神圣庄严的场面。大师光临此地,僧众有幸、灵泉有幸、灵泉寺更有幸。大师的佛法犹如灵泉的淙淙泉水,深深地渗进了螺子山的这片土地,千百年来经久不衰,据史料记载,从晋代一直到南宋时期,环绕吉安古城周围曾经有几十座寺亩,都不过昙花一现,唯独灵泉寺历经千年而香火依然鼎盛。南宋《欧阳守道记》中记载灵泉寺始建于东晋升平元年,到欧阳守道造访灵泉寺时,已经有近九百年的历史了,其后七百余年,一直延续未断,正是慧远大师的法力护佑,使得灵泉寺的香火延续了一千六百多年。

然而,佛教文化的传播,历经沧桑,灵泉寺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屡兴屡废、屡毁屡修。清朝光绪年间编纂的《吉安府志》记载,灵泉寺在顺治三年(1646年)被毁,康熙三年(1664年)重建,此后又延续了近三百年,至民国十九年(1930年)遭到严重毁坏,解放初期,当地群众自发重建,“文化大革命”时,被当作“四旧”彻底捣毁。

令人欣慰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古城吉安焕发出新的光彩,为了弘扬本地文化,当地政府在城北至螺子山一带规划建设庐陵文化园,规划中的灵泉寺是园中的主要建筑之一。这对于广大的佛教信教来说,真是莫大的福音。灵泉寺的恢复重建工作,不仅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也得到了海内外佛教信徒及各界人士的热切关注,各项筹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诚望广大信众能万众一心共建这净宗祖庭,希望在众人的发心捐建下在不久的将来,古灵泉寺的钟磐声、诵经之声绕梁,香火氤氲林间的景观将会重现,延续了一千六百多年的佛教慈悲大爱精神将代代相传,造福人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1:4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