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论黄河不宜改道书
释义

论黄河不宜改道书,选自《清经世文编》卷九十七。作者陈文述为清朝人,著有《碧城仙馆诗钞》、《颐道堂集》、《西冷怀古集》等著作。

原文

某之来长江也五月初,其时准黄并涨,洪泽之水一丈八尺有奇,为从来所希有。五坝启二,淮涨未减,而荷花荡已决口矣。执事者议开黄营减坝以泄河涨,议未定而坝已决,河水骤掣,由海州六塘河入海,淮涨亦减,于是群以为机势顺利,创为改道之议。大府据以入告,圣心轸念东南之民,日与鱼龙相邻处也,因机势顺利之奏,制为黄改道议,以颁示督河诸臣。而实则机势顺利,仅就决口形势言之,即分探水势之官弁亦仅至响水口而止,以下三百余里,均未目击,能改与否,未有真知确见也。近以上游郭工告溃,减坝水势少缓,数月来未暇议及。然某博采舆论,有知其必不可改者,敢为阁下陈之:夫改道非易言也,数万家之田庐坟墓系之,妇子老幼转徙流离系之,途长工臣,施筑不易,帑藏所需,多则千万,少亦数百万,不知其不可而议改道,是不知也,知其不可而议改道,是不仁也。夫所谓必不可改者何也?方今河水所经,必由海州所属之硕项湖。硕项非湖也,夏秋之交,山左蒙沂之水,经此入海,汇成巨浸,汪洋百余里,若湖者然,故曰湖也。冬春水涸,居民于中种麦,麦后水至,不及种秋粮,亦谓之一熟地。今议改道,则将使蒙沂之水避河流由他途入海耶?将使黄河合蒙沂以入海若淮水耶?将于此湖中百里尽筑堤岸耶?抑任其泛滥耶?蒙沂改道,固无他途可行,合以入海,则下游河身甚仄,泛滥必广。设立堤岸,既阻蒙沂入海之路,且地势低下,必高至数十丈而后可,方今汪洋巨浸,将于何施工也。凡此皆窒碍之显然者。且当日改道之议,以河流湍急,刷浅在深,冀得自然河形,今数月矣,减坝当湍激之冲,其浅如故,则土性坚实,不受冲刷,是其明证。硕项湖之不能改道,其理甚明,已不待知者而决也。特当事者苦于未知,否则以为谰语之非实,则曷不按之图书,访之老于河工者,并委大员亲履勘之,能改与否,可一言决矣。若以业奉御制改道之说,难于变议,则亦思皇上之为此记,特据大府所入告,亦据当日之情形,今事更数目,隔碍显然,则据实以陈,正人臣勿期之义,而皇上圣度如天,爱民若子,诚知隔碍,必不以一记之故轻议更张也。则曷不据实以陈,以俟圣天子之揆度乎?大府之前非阁下莫能言,某舍阁下亦无可与言者。则傥言之发,在此时矣。此非特一人之望,变数十万妇子老幼所望也。谨白。

出处

选自《清经世文编》卷九十七。

作者

陈文述(1771~1843),原名文杰,字退庵,清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嘉庆举人,曾任繁昌县知县,有《碧城仙馆诗钞》、《颐道堂集》、《西冷怀古集》等著作。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2:2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