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柿林村
释义

中文名:柿林村

位于:河南洛阳孟津县白鹤镇西部

人口:1500人

面积:5平方公里

地理位置:北临黄河

特点:类似三峡,却又不同于三峡

河南洛阳孟津县柿林村

柿林概况

柿林村位于白鹤镇西部,北临黄河,南依邙山,西接黄河小浪底水库大坝,东连西霞院反调节水库,全村1500人,面积5平方公里。东邻王庄村以邓家沟为界,西与宁嘴村相邻,以郝家沟为界;南与赵岭、王北两村接壤,以南岭为界,北临黄河,与济源市坡头镇隔水相望。柿林村南北长2.5公里,东西长2.1公里,总面积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46亩,其中水浇地1700亩,林地面积700亩。柿林村辖柿林村、邓家沟、文明沟、南岭4个自然村,10个村民组,全村共390户,1500口人。焦枝双线从村中经过,村北是洛阳黄河铁路大桥,全长2800米。

现在的柿林村,上有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下游西霞大坝,黄河中下游的分界处现在俨然已经成了宽阔无垠的超大型水库,水面不再黄,清澈无边,山崖、小岛、野鸭、水鸟,还有无数的野生动植物,类似三峡,却又不同于三峡,令人难忘。

村庄发展

过去这里农业条件差,群众生活十分困难,很多人由于生活所迫,外出游走他乡,摸索为生之计,在外出谋生中,他们逐渐掌握了杂耍之技,一传十,十会百,杂耍在该村形成风气,形成传统。文化革命期间,该村杂耍民间活动全部歇业,群众生活也陷于困顿。十一届三中全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又唤起了该村农民的表演意识和致富信心,老艺人宁日升、程世英带领村里的年轻人进行传帮带,外出表演,使该村的杂耍队伍不断壮大,团队不断增多。

目前在全国各大城市、各大公园、各大庙会都有他们的踪迹,截止2006年该村在外常年演出的团体有30多个,有的干脆在一些大城市、大公园扎根落户,成为公园城市的一景,多数年收入都在数十万至上百万元。农闲时,外出表演的在上百人,几乎是家家有表演团体,户户有展演项目,全村文化产业收入数百万元,不少群众在郑州、洛阳、县城购买了商品房,过上了幸福生活。

村名的由来

说起这个村,确有很深的文化底蕴。村北,泱泱大河,波浪滚滚;村南,巍巍邙山,一望不尽。村东,村西,一排柿林。春日,柿花沁香;秋日,满树柿子,像挂满了灯笼……

据说,很久以前,这个村的柿树全县闻名。曾有诗云:“千树万树成柿林,万果千实尤喜人。寻常百姓家家食,还把此物当贡品。”

那一年,老天爷大旱100天,地里庄稼颗粒无收。然而,满坡满沟的柿树们,却竭尽忠诚,奉献出一棵棵的金色收获,百姓们凭借柿子填饱肚子,汲取营养,度过了历史上未有过的荒灾。人们开始把柿树当神树,敬着、供着、奉着。

为了永葆柿树的青春,村里还有一条规矩,柿树老一棵,补种一棵,谁空滥砍一棵,罚栽10棵。就这样,柿林的面积越来越大,名气越传越远。到了清朝末年,这里便成了孟津八大景之一——柿林点翠。

同时,也为了记住柿树们的大恩大德,这村人还将以前胡乱叫的“河上村”、“邙山岭”改名,定名为“柿林村”。

柿林村有一个自然村叫文明沟。

解放前这个村有四个名,它在柿林村南,所以柿林人叫它:沟南;它在滑庄村西,所以滑庄人叫它:大沟西;它在赵岭村以北,所以赵岭人叫它:北沟底;本村人叫它:韩家沟。

一个村四个名,常常给人们引来诸多麻烦。比如有人要到这个村,因山路崎岖,要一路打听。可这个村说它叫这,那个村说它叫那,牛头不对马嘴,跑一天叫人啼笑皆非。

解放后,村里来了个干部叫王三福,王三福就吃过这个苦,从上午摸到下午,才算摸进这个村,但他深知这个村虽小,却民风纯朴,于是通过一个群众大会,决定把这多名村更名为:文明沟。

柿林点翠

(清)王宏猷

点染惟应配橘奴,离离垂实几千株。

可人偏是经霜叶,绘出枫林二月图。

柿林点翠

(清)赵擢彤

缓步到柿林,丛丛翠新点。

晓烟幔四垂,晓日光闪闪。

绿荫清且幽,疑是天工染。

柿林点翠

(清)苏昉

霜落乌椑翠叶红,秋林无复辨丹枫。

断霞流水寒山外,人在吴江脱照中。

注:

“柿林点翠”为孟津八大景之一。柿林在邙山北麓之柿林村,深秋初冬之际,邙山北麓翠色深沉,满山柿叶飞丹,柿果累累如无数红灯,形成绿肥红闪,美不胜收之佳景。

浙江省余姚市柿林村

村情风貌

柿林村位于镇东南部,距镇政府驻地5公里,离余姚城区50公里,宁波市区60公里,村因盛产“吊红”柿子而得名。境域四至,东临鄞州区,南与本镇南岚村接壤,西至南岚村蜻蜓岗自然村,北连本镇新岚村、大路下村。村区域面积6.05平方公里,有耕地3054亩,山林面积6202亩,柿子林面积200多亩,集体茶园200亩。境内有著名的国家4A级“宁波丹山赤水风景区”。现有农户289户,713人,2005年全村社会总产值1753.6万元,人均收入5973元。柿林村为浙东峡谷地貌,土壤多为黄泥土和砂石土,光照和雨水充沛,四季分明,物产丰富。村中有10只山塘水库,有两条大溪流,一为北溪,源由四明山镇梨州,至柿林白鲞洞附近出境,流入鄞州区皎口水库;另一为赤水溪,贯穿整个丹山赤水风景区。柿林村庄四面环山,满坡翠竹林木,不但山水秀丽,又原始古朴,山居原貌保持完好。全村只有沈氏一姓,据族谱记载:沈氏始祖是周文王的第十子,受封于沈地,遂以封地为姓,其后裔来此隐居。又村中有一古井,井水清澈纯净,冬暖夏凉,是全村人的饮用水源。故有“一村一姓一家人,一口古井饮一村”之说。柿林村先后被评为“余姚市小康示范村”、“宁波市文明村”、“宁波市历史文化名村”、“省级农家乐特色示范村”和“中国最佳山村旅游景点”,目前正在争创“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村史沿革

柿林村居住的主要是沈氏,是单一的沈姓血缘村落,据记载周文王第十子冉季封于沈,是沈氏始祖,其45世祖于元末明初迁居峙岭,为峙岭沈氏始祖,距今已有650余年。柿林,曾因人才辈出称士林,又因两岭对峙故称峙岭,现因盛产柿子而得名柿林。历史上村名一直取峙岭,相传清末余姚县令到此,见峙岭气势雄伟,且出过几名秀才,故更名为士林,1949年为南岚乡二保,1950年为二村,1956年为大岚士林高级社,1960年为峙岭大队,1964年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时,因村里屋前屋后都是柿子树,改村名为柿林。新村于2001年4月系原柿林、小岩岭头、黄泥岭三个行政村撤并而成。

产业经济

柿子、茶叶、竹笋、花卉等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其中“吊红”柿子年产20多万斤,产值50多万元;年产干茶120余吨,产值30多万元。柿林村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山水、人文、红色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在农业和小水电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农民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2002年按照“一点启动,全面带动”的旅游发展思路,成功开发“丹山赤水”风景名胜区。近四年来,抓紧做好景区的服务管理、环境整治、村道硬化等配套工作。在景区开发的同时,积极鼓励村民开发“农家乐”基地。全村现有农家饭店25家,农家旅社10家,四年来,农家乐收入超1200万元,光旅游收入人均超700元。为不断提升丹山赤水景区知名度,与文化联姻,做精柿子文章。从2003年起每年成功举办柿子节,吸引了更多游客上山。同时注重小水电装机扩容,通过多渠道融资,先后建造2座小水电站,装机容量达800千瓦时。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2005年村实际收入超150万元,可用资金达60余万元,村固定资产达350万元。

社会事业

柿林素有崇教之风,留存至今的明清建筑墙门头上还依稀可见“耕读传家”等字样。在村口的沈氏宗祠里,悬挂着柿林人引以为傲的 “文肃世家”、“钦旌节孝”等匾额,是历代对村中人表彰。村里读书人多,仅恢复高考后就有近百年考上大专以上院校。村里有规范化卫生室,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村民年年都超过90%。柿林在2002年就在原村校投入16.3万元新建村落文化宫,新添健身器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并在村口广场上还专门成立了警务室,确保村民和游客的安全。根据村实际和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对60岁以上的老年村民每年进行500元补贴,对退职村干部每月发放60元养老金,每年重阳节由村老协对每位老年人发放50元礼品金。

村镇建设

以保护为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003年编制完成柿林古村保护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分步实施。三年来对村庄主要干道进行了硬化,2003年投入近100万元,建造柿林至白鲞洞旅游专用线;投入5万余元新建了广场、停车场,改建车站,解决了游客停车难。2005年投资25万元,改造安装了蜻蜓岗至柿林全长2500米的自来水管道,确保了居民、游客的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又在村庄环境整治的基础上,投入6万元,新建公厕3座,新建垃圾中转站1个,建立健全了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柿林古村已有600多年历史,古村已成为“丹山赤水”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年来,共投入100多万元,拆除危房、旧房20多间,计660平方米;对沈家客栈、村办公室、沈家祠堂、醉仙楼及部分四合院进行了一、二期改造,并对主干道铺设了石子路面。同时积极挖掘红色旅游资源,投入20多万元建成四明山区第一党支部陈列室。

一村一品

"吊红”柿子是柿林的传统名果,以果色艳丽、肉质柔软而闻名,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每年入秋后,开始逐渐成熟,由青转变成红色,悬吊在树上极为美观,故宁波一带称其为“吊红”。柿林村现有柿子面积200余亩,年产柿子20余万斤,2006年柿林“吊红”注册为“阳春红”柿子。惹人垂涎的吊红柿子不仅是游客争相购买的农副产品,也成了柿林村民增收致富的吉祥果。

发展特色

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山水、人文、红色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积极引导农民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依托景区打造农家乐基地,逐渐形成了“游丹山赤水、吃农家饭、住农家居、享农家乐”的山水田园旅游模式,营造经济发展良好氛围。

风景名胜

位于大岚镇柿林村内的丹山赤水风景名胜区,距余姚市区45公里。景区面积6.05平方公里,为余姚市第一个风景名胜区,2005年“丹山赤水” 景区凭着其优美的风景、规范的管理和良好的服务,顺利通过了国家4A级景区的验收。

风景区地处四明山腹地,气候宜人,是一处以峡谷景观为依托,以道教文化、浙东古山村风情为文化内涵,以绝壁、奇岩、古桥、流溪、飞瀑为特色的风景名胜区,道家尊之为第九洞天。

景区由丹山赤水、鹰岩洞天、狮王悟道、淡瀑飞水、八卦仙台、仙人指路、秋水长滩、四明道观为代表的“丹山八景”和三十多处其它景点组成。区内群峰斗妍,古树参天、竹木蔽日、溪水潺潺,是人们享受自然山水风光、沐浴历史文化、品味山乡风情、休闲娱乐度假的极佳生态旅游地。

发展目标

围绕建设生态旅游休闲胜地的发展定位,以丹山赤水景区为依托,保护柿林古村、挖掘山村文化,着力打造好“生态优美、充满活力、富有个性”的山区旅游胜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争创“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浙江省小康示范村”。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3: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