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SKT策略性短期心理治疗
释义

《SKT策略性短期心理治疗》

晴朗天心理咨询系列,《策略性短息心理治疗》指导手册,【德】 苏兹(Sulz,S.K.D.)\\著,林璐 潘艳\\译,袁荣亲 【德】Angelika Schlegel \\审订;广东省教育出版社

推荐序一

李先生是一位28岁的会计师,他受过非常正规的专业教育,有极强的业务能力,但却在长达四年的时间里无法与同事和上司正常交往。他害怕向主管汇报工作,担心主管对其工作不满意,每当这个时候,他就出现口干、面红、心跳加快、呼吸困难、头脑发胀等症状。为逃避现实,他甚至经常假装生病,有时一个月都不上班。通过认知行为治疗,李先生的症状一度有所好转,但半年后又重新出现并且加重。

2004年春天,我参加了来自德国安琪(Angelika Schlegel)老师在广州举办的心理督导师培训。在训练中,我将李先生的案例提交督导。安琪老师利用策略性短期心理治疗(SKT)的方法对该案例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她认为,在李先生的童年时期,他的父母可能对他寄予过高的期望,从而导致过于严苛的管教。当受到父母严厉指责或惩罚时,为了避免受到更大的伤害,李先生创造了保护性恐惧情绪,用以代替原始的愤怒情绪,这引发了他的沉默和逃避行为。长大后,在人际交往中,他的愤怒情绪仍然无法表达,而同样以恐惧代替愤怒,从而导致了他目前的人际沟通的障碍。在安琪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运用策略性短期心理治疗的方法,协助李先生认识到他的情绪成长的障碍,帮助他学习正确表达他的原始情感,以获得自我成长,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在安琪老师的督导过程中,我进一步了解了SKT的相关理论和技能,从而对SKT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关注,萌发了将该治疗理论和方法介绍到国内来的想法。这个想法得到安琪老师的支持,通过安琪老师的热心联络,我们幸运地得到SKT的发明者和作者Serge K.D.Sulz博士的慷慨授权,为本书在中国的翻译出版获得了法律上的保障。同样幸运的是,在一次与广东教育出版社严奉强先生的谈话中得知,他正在筹备出版有关心理咨询方面的图书,我向他提及SKT的项目,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立即着手组织《策略性短期心理治疗》本书的出版工作。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德语系的林璐老师和潘艳老师,在繁忙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之余,也非常愉快地接受并完成了本书的翻译工作。

推荐序二

心理问题的解决,最终有赖于当事人投入有效的行动,并在解决自身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能力。心理咨询的目标应该是满足当事人的需要,而不是满足咨询师的需要。现实中完整的人既具备自我责任感和潜能,又存在巨大的惰性。因此,心理咨询不能只有无条件的关注,而缺乏挑战。必须在尽力保护当事人的自我责任的前提下,借助咨询师的积极的态度和高超技艺的影响,激励和帮助当事人投入行动,这样才能达到咨询的目标。目前国内咨询师们所缺乏的就是咨询技能的训练。许多咨询师在咨询实践中,不知道如何使来访者投入行动,不知道如何给来访者布置作业,或者如何检查和讨论作业,从而使来访者误认为就像身体疾病可以在医院治疗一样,他的问题应该在咨询室就地解决。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SKT指导手册通过结构性的访谈使咨询师在了解来访者的问题之后,就快速地做出咨询和治疗的计划。详尽的作业和训练能使来访者明白,除了咨询师的努力之外,要解决问题还需要自己的行动。这样使来访者充满了信心,使咨询按照预定的目标前进。因此,可以说,本书是心理咨询师的一本极为实用的指导手册。它将指导咨询师如何发现来访者的保护性情绪,以及这种保护性情绪背后所存在的心理创伤,从而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这本书同时对作业和训练方法有详尽的指导,因此,对自我解决问题和自我成长的个体,也是一本非常有用的自我成长指导手册。

袁荣亲

晴朗天心理咨询中心

《策略性短期心理治疗》推荐序二

什么是策略性短期心理治疗

策略性短期治疗的目的在于,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减少人的情绪问题,并帮助他从心理上实现成长。它为健康的成长确定了方向,并为大幅提高人的内部潜力提供动力。

——苏兹(Sulz,S.K.D.)

治疗理论

策略性短期治疗(SKT)的基础是心理障碍的成长理论。

认知——情绪成长理论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父母往往会犯两个根本错误。一方面,他们误以为学龄前的儿童拥有与成年人相同的情绪和认知接受过程。他们没有认识到孩子对信息的加工其实是以另一种方式进行的,因此,他们仅仅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的尝试必然以失败告终。这就导致了父母的第二个根本的错误行为,即以攻击性和敌意的态度去对待孩子,而孩子则像充电池一样逐渐被这种攻击充满。因为孩子还不具备调适矛盾心理的能力,所以他对父母的感情只能走向爱或恨这两个极端。由于现实生活中对父母的依赖,孩子为了生存就不得不保持他对父母的爱,而压抑他的攻击欲望,并最终把这种欲望从自己的意识中摒除出去。为了实现这一点,孩子就形成一种行为定势,这种行为定势在成人的世界里其实是有缺陷的,它是儿时的生存规则的一种体现,会阻碍人格的继续发展,并最终导致心理疾病的症状。这类人无法在依赖他人的需求和自主的需求间找到平衡。他们的情绪也是有缺陷的。

由于情绪对行为的决定性意义,导致我们所熟知的临床表现出来的人格类型只是少数几种固定不变的行为模式,人类有意识的认知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无足轻重。为了说明这一点,数种引入了自主心理(一切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和认识)和自动心理(在紧急状态下不受我们意识影响的心理自动调节)两个相对的概念。有一种认知理论认为,人的历史是由自主心理的有意识认知决定的,这是人们一直一来的误解,自动心理的理论将驳斥这种错误的观点。

这里所介绍的心理障碍的情绪——认知成长理论是以Piagets(1981)、Kohlbergs(1974)和Kegans(1986)的认知成长理论为基础的。根据这一理论,对于父母长期或强烈让孩子产生挫败感或造成心理创伤的行为,孩子认知的成长无法帮助他恰当地作出应对。这类行为会导致孩子形成扭曲的自我认识和世界观,而且直到成年后还无法更正。比方说,有些人坚信自己的攻击欲望是危险的,它会摧毁人类,因此必须竭尽全力去压抑这种攻击的欲望。

治疗结果

此外这种理论还表明,与认知成长相比,孩子的情绪成长发展得极为缓慢。父母给孩子带来创伤的行为让孩子不得不用恐惧来压抑自己的情绪和冲动,这导致情绪成长停滞不前。因为情绪与相应认知的联系被截断了。

情绪和冲动无法被“释放”,因此受到严重威胁。它们无法进入一个统一的情绪——认知意义结构,也就无法被运用于有意识的认知指导。

只有排除了心理成长的障碍,才有可能顺利进入下一个成长阶段。

——摘自《策略性短期心理治疗指导手册》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6: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