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伦敦千禧桥 |
释义 | 千禧桥(Millennium Bridge):一方面是对建筑师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的仰慕,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之前曾在电视上看过关於这座桥的纪录片,觉得非常有趣,因此列入伦敦的必去景点。 据说为了迎接千禧年,英国政府特别做了两个设计,一是伦敦眼(以後再分享),另一个就是千禧桥。这座桥在2000年6月10日正式落成启用,却在三天之後就关闭,禁止通行。 对於一位得过普立兹克大奖,世界知名且在英国封爵的建筑师而言,简直是奇耻大辱;但Foster接受现实,在电视上向全英国民众道歉,并开始寻找失败原因。 究竟千禧桥为何被关闭呢?Foster在构思这座桥时,请了一位艺术家设计造型。艺术家美感当然没话说,但建筑可不是画画图就好。从设计图到实际建筑,必须通过营造的结构、力学…等,一堆我想也想不到的问题。 Foster尊重艺术家的创意,没有更改设计,只好在力学上费心。这桥虽然是座吊桥,却没有一般由上而下拉出一堆钢筋支撑的悬梁系统,仅以两座桥墩为支点,支撑的钢筋和桥身平行。少了蛛网般的悬吊钢筋,千禧桥外型看起来俐落简洁,加上材质的色泽,更显其代表未来的科技感。 纪录片里说,造型取胜的千禧桥,是伦敦第一座为行人设计的桥梁,也是1894年伦敦塔桥(Tower Bridge)开桥後,百年来第一座横跨泰晤士河(River Thames)的新桥,从设计到建造,吸引全英国民众的目光。建设过程,媒体不断追逐Foster询问相关细节,Foster也以能参与这项具有跨世纪历史意义的工程为傲,因此常在萤幕上侃侃而谈。 在媒体的大肆报导下,英国民众对千禧桥简直是虎视眈眈。 就因为这样,种下千禧桥一开桥就遭封闭的命运。 开桥那天,这座总长仅320公尺的桥一下子涌进约二万多人(想像那画面),出乎意料的人潮让千禧桥设计上的缺失原形毕露。 原来,过多的人潮在行进间会造成一种重力的共振效果,导致桥面晃动。根据分析,当时桥上的人为保持身体平衡,会下意识朝反方向摆动身体,这个动作与摇晃同步,因此更扩大晃动的效应。所以,当成千上万的民众同时挤上期待已久的千禧桥时,剧烈摇晃的惊恐取代了原本的惊喜。 舆论掀起批判声浪,当局决定封桥,Foster也上电视致歉,并承诺找出原因改进。 这一封桥,就封了一年多。 在2002年2月21日重新开桥前,Foster与工程团队旷日费时研究如何在不改设计的情况下,解决防震问题。 纪录片里,Foster说,他研究过许多材料,最後找上NASA(美国国家航太局)用於太空梭的避震材料(基於机密,Foster没说是什麼材料),才解决了千禧桥的问题。 重返民众怀抱於是乎,这座造价1820万英镑的桥,在追加约500万镑的整修费和装置了90个避震器之後,重返民众怀抱。 我初次上桥那天,是伦敦典型的阴沉日,天空灰灰的,桥上行人稀稀落落,很难想像几万人挤在上面摇晃的感觉。 後来听两位在英国念书的朋友对话,他们都觉得现在的桥似乎还是会摇晃,大概是我神经太大,或是忙著照相,所以没特别感觉。 朋友们说,英国人对这座桥的评价,「也还好」。至於我呢,因为之前看过纪录片完整介绍桥的建造过程,对它的感觉倒是佩服多於欣赏,或者应该说,是对於已贵为英爵的Foster那份勇於道歉、专注找出问题并解决的诚意,打心底赞赏吧。 勇於面对,并诚心改善,这才是大师风范呵~ 有机会去伦敦,别忘了拜访一下这座连结传统(北岸的圣保罗大教堂)与现代(南岸的泰德美术馆)的脐带──千禧桥呗!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