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掠食龙
释义

基本信息

恐龙名称: 掠食龙

拉丁文名: rapetosaurus krausei

恐龙体长: 8.5—10米

恐龙体重: 6吨

恐龙食物: 植食

生存年代: 白垩纪晚期

生存地点: 马达加斯加

恐龙种类: 蜥臀目·蜥脚类·巨龙/泰坦龙属

来 历

science journal nature (vol. 412, pg. 530-534) by kristi curry roger 美国考古学家在马达加斯加岛上,经过6年的挖掘研究,发现一具迄今发现的最完整的蜥脚类恐龙化石。这只初次和人类见面的恐龙,属于蜥臀目中的蜥脚亚目,生活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这项发现提供考古学家一个可以连接这一类超巨大草食性恐龙的重要环节。考古学家根据一位马达加斯加神话人物,和马达加斯加考古队的领导教授之名,为这只恐龙命名为「rapetosaurus krausei」。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科学家在《自然》科学杂志的报告中说:新发现的这具恐龙化石是从一个采石场的沙岩中发掘出的,包含一个头骨及绝大部分其他骨骼。这头恐龙体长8.5米左右。由于这具化石类似巨龙/泰坦龙,使得学术界关于巨龙/泰坦龙头部特征的争论有了结果。根据它可以推断出,巨龙/泰坦龙的头部形状与马的头部类似,鼻孔位于头部的前方,而不是像有些学者认为的,头部像牛头犬、鼻孔位于两侧。它有小小的头,细长的胫部和又长又细的尾巴,腿长约50英尺。巨龙/泰坦龙的头骨保存得非常完好。

补充

考古学家将蜥脚亚目恐龙中,生存在白垩纪中的巨型4足食草恐龙给予一个总称「泰坦龙」(titanosauria),意指这种恐龙在体型上是恐龙的「王中之王」。虽然这种恐龙当时分布于全球各地,但是,由于骨骼脆弱,难以留下化石记录,迄今发现的化石都非常零碎,头骨化石尤其稀少。考古学家对这个家族知之甚少,在此之前都没有发现整只的恐龙化石。这位住在马达加斯加岛的新成员,让考古学家能够一窥「泰坦龙」家族的全貌,并在互相比对家族成员的过程中,了解「泰坦龙」家族以致于蜥脚亚目恐龙的进化过程。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3: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