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卵巢黄素囊肿 |
释义 | 系一综合性名称,包括黄体囊肿、白体囊肿及卵泡膜黄素囊肿。卵泡膜黄素囊肿多与葡萄胎及绒癌并发。 病因【病因】 黄素囊肿可由以下3种情况形成: (1) 黄体囊肿:黄体因垂体促性腺激素平衡失调,尤以妊娠黄体功能活跃,腔教大,含有教多液体。 如腔增大直径超过2厘米以上,即为黄体囊肿。 (2) 白体囊肿:多由黄体囊肿及囊性黄体演变所致。亦可能在正常黄体退化成为白体时,由于某种因素而形成囊肿。 (3) 卵泡膜黄素囊肿:多发生于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癌。葡萄胎伴有卵泡膜黄素囊肿者约占50-60%,实际发生率可能高于此数。偶在正常妊娠及双胎时发生。 病理(1)黄体囊肿:最为常见,大小不一,多数不超过2-3厘米直径,但偶亦可达10厘米。常为单侧发生。 (2)白体囊肿:多从黄体囊肿演变而来,因此均较小,囊腔壁为透明样变的白体组织。镜检:囊壁为一层致密的纤维组织。 (3) 卵泡膜黄素囊肿:常为双侧性,系多囊性囊肿,故表面呈分叶状,囊壁薄,内含清澈或琥泊色液体。大小差异极为显著,小型者仅稍大于正常卵巢,大型者可充满整个盆腔,一般为8-10厘米直径大小,最大者可达20-25厘米。 形成原因形成黄素囊肿的原因有: (1)胎盘促性腺激素的影响,大约有50%的黄素囊肿患者伴有水泡状胎块及绒毛膜癌,少数患者有双胎。这些患者的滋养细胞产生大量HCG,从而引起卵巢卵泡囊肿的高度黄素化反应。 (2)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降低,性腺的反馈作用受阻,垂体分泌过多的促黄体分泌激素,促使卵泡增大和黄素化,分泌大量液体而形成囊肿。 (3)长期或大量应用诱导排卵药物如克罗米芬引起黄素囊肿。症状:卵巢黄素化囊肿一般不产生症状,偶因急性扭转而致急性腹痛。黄素化囊肿在清除胎块后,随着HCG水平下降,于7-4月内自趋消退。黄素化囊肿常为双侧性,也可能独立存在于一侧卵巢中,大小差异悬殊,较小的囊肿直径3cm,较大的囊肿直径往往可达15~20cm。多囊性分隔,表面凹凸不平,分叶状,壁薄,内含清亮液体。由于壁薄,稍加压力就可能破裂。切面囊肿为房性,腔内常充满清色到淡黄色到褐色液体,囊内常附有一层黄色胶冻样物质。 疾病病理 疾病病理中医学认为,引起卵巢黄素瘤主要有以下诸因素。 (1)气血凝滞,期或产后受寒,寒凝血滞。或内伤情志,抑郁伤肝,气机运行不畅,气滞血也滞,气血瘀凝而致。若瘀积日久变成癌症。表现为除下腹部有肿块外,一般无明显症状或仅见舌有瘀点。如为恶性者,下腹部肿块坚硬固定,疼痛拒按,皮肤不润面色紫,舌有瘀点。恶性晚期患者可有腹水,形枯槁,神疲力等症。 (2)痰瘀凝结,忧思伤,虚生痰,痰饮停聚而阻滞气机,引起气滞血瘀、痰饮与血瘀结成块。痰瘀久积也可导致癌症。除有上述气血凝滞的症状外,患者常有胃脘满闷、心慌、气短、纳差,浮肿、呕恶、腹围增粗、月经紊乱,排尿困难,便急或大便不畅、下腹或窝部充胀,有下坠感等现象。卵巢黄素瘤多与葡萄胎及绒癌并发。 早期妊娠常可合并黄体囊肿素瘤,一般无自觉症状,多在常规妇科检时发现。不要误诊为卵巢囊腺瘤而切除。在非妊娠期,由于黄体囊肿素瘤的内分泌活动可引起月经周期延迟,继而出现持续或不规则的子宫出血。未出血前刮宫,子宫内膜有时呈蜕膜样变。有时患侧下腹部稍有隐痛。 病理 (1)黄体囊肿:最为常见,大小不一,多数不超过2-3厘米直径,但偶亦可达10厘米。常为单侧发生。 (2)白体囊肿:多从黄体囊肿演变而来,因此均较小,囊腔壁为透明样变的白体组织。镜检:囊壁为一层致密的纤维组织。 (3) 卵泡膜黄素囊肿:常为双侧性,系多囊性囊肿,故表面呈分叶状,囊壁薄,内含清澈或琥泊色液体。大小差异极为显著,小型者仅稍大于正常卵巢,大型者可充满整个盆腔,一般为8-10厘米直径大小,最大者可达20-25厘米。 滤泡囊肿和黄体囊肿素瘤均与月经周期关系密切,前者为排卵前的卵巢囊性增大,若发生破裂时,一般不伴阴道流血;后者则为月经前的卵巢囊性增大,当破裂时,除急腹症症状外,常伴阴道流血。二者之破裂与异位妊娠之破裂鉴别困难,常需根据剖腹探查发现及病理学检查始能作出最后诊断。 检查诊断【光镜检查】囊肿形成的早期,黄体细胞仍存,且富含类脂质,仅囊壁内层纤维化,可见黄素化粒层细胞和卵泡膜细胞,囊内有或无血液;后期时囊壁纤维化伴有程度不等的透明变。 【鉴别诊断及处理】滤泡囊肿和黄体囊肿均与月经周期关系密切,前者为排卵前的卵巢囊性增大,若发生破裂时,一般不伴阴道流血;后者则为月经前的卵巢囊性增大,当破裂时,除急腹症症状外,常伴阴道流血。二者之破裂与异位妊娠之破裂鉴别困难,常需根据剖腹探查发现及病理学检查始能作出最后诊断。直径<5cm的卵巢囊肿95%为非肿瘤性者,真正的肿瘤通常较大。在确定治疗前应进行短期随访,复查宜于月经干净后进行,若4~6周内囊肿缩小或无增大,则可继续随访2~4个月;若囊肿继续增大,尤其直径>5cm者,则应手术探查。对绝经后或生育期口服避孕药者之卵巢增大,特别是新近发现者,应高度疑为肿瘤,必要时,宜进行腹腔镜检查或剖腹探查,以作出明确诊断。上述两种囊肿破裂需手术时,单纯切除囊肿并修复卵巢即可。 鉴别诊断1.囊性白体及白体囊肿,系黄体退化,囊壁无衬覆细胞为透明变性的结蒂组织,囊内仍充满液体,即成囊性白体。直径大于2.5cm称白体囊肿。 2.妊娠黄体为早期妊娠卵巢内的黄体,直径小于2.5cm,主要有粒层黄素细胞组织,亦无明显的囊腔。 卵巢黄素囊肿35例目的 进一步认识正常妊娠合并卵巢黄素囊肿的诊断和处理。方法 对我院近8年来发现妊娠卵巢黄素囊肿35例及同期发现卵巢赘生性肿瘤113例从孕妇年龄、孕周、卵巢性状、处理等方面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 正常妊娠的卵巢黄素囊肿与卵巢赘生性肿瘤的不同主要在于卵巢的性状、孕期的症状、B超的影像。结论 提高对正常妊娠时卵巢黄素囊肿的鉴别能力,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妊娠;卵巢黄素囊肿;卵巢肿瘤卵巢卵泡膜黄素囊肿(theca luteinized cyst,TLC)简称卵巢黄素囊肿,常发生于滋养细胞疾病和双胎等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较高的妊娠。随着辅助生育不断增多,妊娠合并TLC的发现率亦在提高。临床有时难以与卵巢赘生性肿瘤鉴别,引起过度手术。故有必要对TLC与常见妊娠合并卵巢肿瘤进行回顾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院自1996年1月~2003年12月8年期间共有分娩19990例,其中发现TLC 35例(左侧卵巢2例、右侧卵巢3例、双侧卵巢30例),同期分娩合并卵巢赘生性肿瘤113例(以下简称卵巢肿瘤组),其中囊性成熟性畸胎瘤27例(左侧12例、右侧11例、双侧4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41例(左侧17例、右侧24例),良性浆液性卵巢囊腺瘤24例(左侧13例、右侧9例、双侧2例),良性黏液性卵巢囊腺瘤20例(左侧11例、右侧9例),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1例(左侧)。 1.2 统计学处理 两组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分析。 2 结果 2.1 孕妇年龄、孕周、产次和胎次 TLC组孕妇年龄25~38岁,平均28.6±2.8岁,平均孕周38.5±2.5周。卵巢肿瘤组孕妇年龄20~38岁,平均26.55±3.38岁,平均孕周37.9±3.6周。两组年龄、孕周经t检验无差异。TLC组有双胎7例,单胎28例。卵巢肿瘤组有双胎5例,单胎108例,经卡方检验无差异,TLC组2例经产妇,卵巢肿瘤组6例经产妇,其他为初产妇。 2.2 病史 TLC组9例孕中期B超发现,孕期无明显增大,26例剖宫产术时发现,10例有促排卵史,3例有hCG安胎史,孕期无特别症状囊肿在小5cm×4cm×4cm~11cm×10cm×9cm。 囊性成熟性畸胎瘤有9例孕前发现,13例孕早期发现,均为B超明确诊断,5例术时发现,孕期无自觉症状,且肿瘤亦无明显增大,大小3cm×2cm×2cm~9cm×8cm×8cm。子宫内膜异位囊肿3例,孕前有盆腔子宫内膜异位史,经口服药物治疗,手术时发现,无特别主诉,大小3cm×2cm×2cm~8cm×6cm×6cm。良性浆液性、黏液性卵巢囊腺瘤均术时发现,大小1cm×1cm×1cm~10cm×10cm×10cm,孕期无明显症状。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为孕中期发现,孕晚期出现腹胀、腹水,肿瘤无明显增大,无明显恶病质,大小21cm×20cm×16cm,孕38+周发生胎膜早破。 2.3 诊断方法 除10例TLC外其余均病理确诊。这10例TLC均为双侧卵巢多囊性增大,大约6cm×5cm×5cm,囊壁薄,产后B超随访囊肿8~61天消失。其中25例TLC、18例成熟性畸胎瘤、16例良性浆液性囊腺瘤、11例良性黏液性腺瘤以及交界性瘤、无性细胞瘤均于术中行快速冰冻检查。 2.4 处理方式 TLC组12例行囊液抽吸,10例未处理,余行卵巢楔形切除。卵巢肿瘤组中囊性成熟性畸胎瘤、卵巢子宫内膜囊肿、良性浆液、黏液性囊腺瘤均行肿瘤剥出术。 2.5 新生儿情况 1例浆液性囊腺瘤新生儿Apgar评为7~8分,其余新生儿Apgar评分≥8分。 3 讨论 3.1 卵巢黄素囊肿的形成常与体内hCG水平高或卵巢对hCG敏感性升高有关,也可因丘脑下部-垂体-卵巢轴功能障碍引起性腺反馈作用受阻,垂体分泌促黄体激素增加,使卵巢卵泡膜细胞黄素化引起。正常足月妊娠合并TLC的发生率国内外未有明确报道,仅个例分析[1,2]。 Schnorr等[1]认为60%TLC发生在正常单胎妊娠而与滋养叶细胞疾病无关。经本文分析TLC占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30.97%。但其从年龄、孕产次、病史等分析与卵巢合并肿瘤无明显差异。对新生儿无直接不良影响。 3.2 TLC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3.2.1 TLC多于以侧卵巢同时发生,少数仅存一侧,其为一种良性病变,多在剖宫产时发现。卵巢上有多个薄壁囊肿而使卵巢呈中到重度增大。 受累卵巢表面分叶状,各个薄壁囊肿大小不一,囊壁内为淡黄透明液体。在B超的表现为双侧或单侧卵巢囊性增大、囊壁光滑、囊内反射呈均匀无回声区,或有分隔或小网状结构。孕早期发现可于孕中期消失,亦可发现后一直保持有大小,经B超监测后一般可明确良性诊断。临床也有极少数孕期增大,出现腹水,囊内液为淡血性的严重TLC报道。 3.2.2 卵巢畸胎瘤多于孕前发生,因其不影响卵巢功能而影响受孕,孕期多见。B超诊断率较高,且视诊较易与TLC鉴别。浆液性囊腺瘤多单侧、单房的囊肿,明有乳头结节。黏液性囊腺瘤多房,但囊内液为黏液,易鉴别。卵巢巧克力囊肿囊液为特有的咖啡色液体。妊娠卵巢恶性肿瘤发生率一般较低,且孕妇往往有自觉症状,B超有助诊断。 3.3 孕早期常规的盆腔检查可早期了解卵巢肿瘤的大小、质地、活动度。孕期B超检查也不能单纯检查产科情况而忽视对子宫附件的仔细检查。提高B超检查的清晰度和分辨率,可明确肿块质地、大小、形态以及与子宫的关系,最重要可判别肿瘤内容物为囊性、实性或囊实相间的以及有无分隔,对于早期发现和恰当处理卵巢肿块有较大的意义。有报道滋养细胞肿瘤黄素囊肿B超检出率60.07%[3]。 3.4 TLC诊断率较低,且临床重视不足,术时发现再送速冰冻切片检查,延长了手术时间。或行囊肿剥离时,发生附件切除情况。如医生有丰富的诊治TLC经验,囊肿未发生扭转或破裂可不予处理,产后随访,一般妊娠结束后两月可消失。对于直径>6cm囊肿可穿刺抽去囊液,以防消失前发生扭转或破裂。对于实难鉴别性质者可行卵巢楔形切除,应尽量保留卵巢组织,并注意楔形切除处离卵巢门不要太近,以免止血困难,扩大手术。产后应继续随访卵巢变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