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绿嘴地鹃 |
释义 | 绿嘴地鹃分布于中国以南、东至印度尼西亚、西至印度、斯里兰卡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至广东以南地方、海南等地,多隐蔽于山林的灌木丛、竹丛以及休息时常停于靠近地面的树桠上。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孟加拉。 中文学名:绿嘴地鹃 拉丁学名:Phaenicophaeus tristis 别称:灰毛鸡,大绿嘴地鹃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鹃形目 科:杜鹃科 属:地鹃属 种:绿嘴地鹃 英文名:Green-billed Malkoha 命名人:Mayr, 1938 形态特征体大(55厘米)且尾极长的地鹃。头及上背灰色,下体褐灰,喉及胸具深色箭状条纹,背、翼及尾深金属绿色,尾羽端白。 虹膜-褐色;眼周裸皮-红色;嘴-绿色;脚-灰绿。 叫声:嘎嘎或呱呱的叫声,甚似蛙叫。 分布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中国、东南亚及苏门答腊。分布状况:地方性常见留鸟。亚种saliens见于云南及广西南部;hainanus见于海南岛及相邻的广东雷州半岛。 生活习性同其他地鹃。喜栖于原始林、次生林及人工林中枝叶稠密及藤条缠结处。 亦作malkoha。 亚洲南部的几种地鹃,尤指Rhopodytes属(常归入地鹃属〔Phaenicophaeus〕)的种类。尾长,嘴粗壮,基部有须。眼周皮肤裸露。林栖,像松鼠般在密林的树枝上活动。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图片欣赏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