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绿天庵记 |
释义 | 作品概况作品名称:绿天庵记 创作年代:清代 作者:刘道著 作品体裁:散文 作品原文永州出东门北行半里,上小冈,又半里,为绿天庵,即唐僧怀素之故居也。世传怀素幼学书庵中,贫无纸,乃种蕉万余以供挥洒[1],庵故以是得名,然荒废矣。岁癸卯[2],江右僧慈月访其遗迹[3],结茅居焉。洗石种蕉,饶有逸致[4]。 庵正向东,小殿三间,制甚朴拙[5]。中供毗卢佛一尊[6]。前檐有匾,八分书“古绿天庵”四字[7],乃同寅刘公慰三所题也[8]。前三间为半驾楼[9],推窗东望,一目数十里。潇水如带,远山叠翠,凭槛四眺,实可怡神。 殿之后怪石嶙峋,大小相倚。石上镌“研泉”二字,字大三寸许,美丽秀逸,不知何代题刻。土人云:旧有清泉一道,斜穿石罅,曲折下注,足资衲子瓢钵[10],今无复涓滴矣。 石隙种蕉数株,时花掩映[11]。殿右角有石,正圆,高二尺,大四周。上有铭字,磨灭不可辨识,乃怀素笔冢之塔顶也[12]。昔怀素退笔为冢[13],后人重之,为修石塔。今塔已废,惟顶存焉,制颇古茂[14],亦可怀溯流风矣[15]。 庵门正北向。出门七十余步,稍西,为墨池,相传怀素洗砚处。其池方正,周围皆石生成[16]。其南隆起,东西北三面稍卑。亘石为底[17],深二尺许,南北七八尺,东西六七尺,干涸无水,青草蒙缀[18]。虽荒秽未翦,而往日临池涤浣之踪[19],依依在目。 嗟乎!怀素,以一衲子,善草书,遂名动寰区,传声异代[20]。至今过其地者,凭吊兴怀,不能自己[21]。一墨池,一笔冢,且珍重爱护,访而修之,惟恐不及;况明德丰业[22]、积厚流光[23]、兴起顽懦[24]、利被民社者哉[25]!余故感而记之,以诏后人[26]。 作品注释[1]挥洒:挥毫洒墨,即写字。 [2]岁癸卯:1663年,即康熙二年。 [3]江右:长江以西之地,古称江西为江右。慈月:寂辉和尚,他重建绿天庵。 [4]逸致:超乎流俗的高超情趣。 [5]朴拙:古朴自然。 [6]毗(pí)卢佛:如来佛。毗卢:梵语译音。 [7]八分书:一种近于小篆而又略具隶体风格的字体。 [8]同寅:同官,同僚。刘慰三:即刘作霖,武清(今天津市武清县)举人,1667年(康熙六年)任永州同知。 [9]半驾楼:一半架楼,一半不架的楼房。 [10]足资衲子瓢钵:足以供给和尚饮用。衲子:和尚。 [11]时花:应时而开的花。 [12]笔冢:掩埋毛笔所筑成的土堆。 [13]退笔:废弃不用的笔。 [14]古茂:古雅。 [15]怀溯流风:追溯缅怀流风余韵。 [16]生成:天然构成。 [17]亘石:整块的岩石。 [18]蒙缀:覆盖缠络。 [19]涤浣:洗涮。 [20]名动寰区:名声震动天下。传声异代:名声传到后代。 [21]兴怀:引起感慨怀念之情。自已:自然停止。 [22]明德丰业:光辉的道德,伟大的功业。 [23]积厚流光:建树很大,影响深远。光,通“广”。 [24]兴起顽懦:激励起凡夫俗子。 [25]民社:百姓和国家。社,社稷;国家。 [26]诏:告,留示。 作品赏析该文选自《零陵县志》卷三。绿天庵,在永州市零陵区东山之上,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怀素和尚修行与练字的地方。遗址尚存,有笔冢、墨池等。庵内外山石上有许多后人留题诗句。文中表达了作者对怀素的功德业绩的缅怀之情。 作者简介刘道著,字灿宇,清代文学家,辽东(今辽宁辽阳一带)贡生,于1667年(康熙六年)以建昌知府调任永州。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