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绿塘乡 |
释义 | 贵州省大方县绿塘乡在毕节地区大方县西部。面积78平方公里。人口1.21万,其中彝、苗、布依、仡佬等民族占13.2%。辖8村委会。1953年置牛场、绿塘乡。1958年改公社。旋即并入坡脚公社。1961年后析建牛集、绿塘公社。1984年改设乡。1991年合并置绿塘乡。有煤、硫磺矿。乡镇企业主要为硫磺厂和小煤厂。产生漆。有小学24所。乡人民政府驻地绿塘,在大方西南18公里,龙昌坪大山东麓。人口300,有汉、彝、苗、仡佬等民族。海拔 1 770 米。有公路接大方——六仲公路。 绿塘概况绿塘乡位于大方县城西部,东邻高店,南接鼎新,西与毕节岔河镇相连,北抵文阁。属全省100个一类贫困乡镇之一。全乡土地总面积77.54平方公里,有汉、苗、彝等民族。 土地构成情况:耕地面积13650亩,林地5648.1亩。 组织情况:辖7个行政村,101个村民组,全乡4346户15321人,政府财政供养人员210人。 资源情况:境内除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外,还有硫、铁、磷等矿产资源。 经济发展概况(一)农业经济。全乡以种养业为主,农户收入来源主要是种养收入和外出务工收入。农作物主要有玉米、洋芋、荞子等,其中玉米、洋芋为主要支柱产业,占农业收入的80%以上。养殖以猪、牛、羊、鸡、鸭为主。农业结构和区域分布情况: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初步形成以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位一体的格局。 (二)劳务输出。全乡在全国各地务工人员达2785人,外出务工年均总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务工收入在全乡经济总收入中占有重要比例。 社会事业发展概况(一)教育事业。全乡有1所中学,5所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96%。初中以上文化占43.5%,高中以上文化占11.5%,小学文化占35%,文盲半文盲占20%。全乡教师124人,中级以上职称占27.4%。 (二)有卫生院1所,片区医疗点3个,村卫生室 7个,从业人员共有 7人。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1、交通:全乡村村通公路。 2、农村沼气:在建100口沼气池。 4、通讯:有7个村开通了程控电话。 5、电视:电视覆盖率达78.2%,9套远程教育设备。 6、校园:在“两基”攻坚中,已经达验收标准。 7、村级办公条件:修建了7个村的村办公楼,7个村的计生服务室。 (四)宗教事业:境内有基督教,信仰人员有36人。 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有12个党支部(其中7个为农村支部),7个村委会,7个妇代会。全乡共有党员400人,其中农村党员330人,预备党员11人。 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绿塘乡境内人民勤劳勇敢,互助团结,安居乐业,社会安定,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近年来,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各种文艺活动逐步丰富了全乡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