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绿黄葛树
释义

绿黄葛树为桑科植物,落叶或半落叶乔木,有板根或支柱根,幼时附生。生于海拔300-2100米的的山坡林中或河岸、溪边、村寨附近。国内外均有分布。其老树皮、根皮、叶可入药,可祛风湿、活血、接骨;治风湿、骨折、半身不遂、筋骨疼痛、皮肤瘙痒。也可供观赏、作行道树等。

中文名称:绿黄葛树

别称:笔管榕

二名法:Ficus virens Ait.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荨麻目

科:桑科

属:榕属

形态特征

叶薄革质或皮纸质,卵状披针形至椭圆状卵形,长10-15厘米,宽4-7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钝圆或楔形至浅心形,全缘,干后表面无光泽,基生叶脉短,侧脉7-10对,背面突起,网脉稍明显;叶柄长 2-5厘米;托叶披针状卵形,先端急尖,长可达10厘米。榕果单生或成对腋生或簇生于已落叶枝叶腋,球形,直径7-12毫米,成熟时紫红色,基生苞片3,细小;有总梗。雄花、瘿花、雌花生于同一榕果内;雄花,无柄,少数,生榕果内壁近口部,花被片4-5,披针形,雄蕊1枚,花药广卵形,花丝短;瘿花具柄,花被片3-4,花柱侧生,短于子房;雌花与瘿花相似,花柱长于子房。瘦果表面有皱纹。花期5-8月。

地理分布

分布于云南(墨江、巍山、瑞丽、盈江、景东、西双版纳、石屏、河口至富宁)、广东、海南、广西、福建、台湾、浙江。斯里兰卡、印度(包括安达曼群岛)、不丹、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巴布亚新几内亚至所罗门群岛和澳大利亚北部均有分布。

应用价值

药用价值

中药名:雀榕根、雀榕叶。

中药名 药用部位 性味 功效

雀榕根 以植物的根入药 甘;微苦;性平 清热解毒

雀榕叶 以植物的叶入药 味甘;微苦;性平 清热解毒;除湿止痒

其它用途

常用作行道树,为良好的荫蔽树种;木材纹理细致,美观,可供雕刻。

绿黄葛树- 概述

绿黄葛树为桑科植物,落叶或半落叶乔木,有板根或支柱根,幼时附生。生于海拔300-2100米的的山坡林中或河岸、溪边、村寨附近。国内外均有分布。其老树皮、根皮、叶可入药,可祛风湿、活血、接骨;治风湿、骨折、半身不遂、筋骨疼痛、皮肤瘙痒。也可供观赏、作行道树等。

基本信息栏

中文名称: 绿黄葛树

别称: 笔管榕

二名法: Ficus virens Ait.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目: 荨麻目

科: 桑科

属: 榕属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1:3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