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绿豆白粉病
释义

绿豆白粉病主要危害绿豆,为害部位叶片、茎秆和英。发病初期在病部表面产生一层白色粉状物,开始点片发生,后扩展到全叶,后期密生很多黑色小点,即病原菌的闭囊壳。发生严重时,叶片变黄,提早脱落。

中文学名:蓼白粉菌

拉丁学名:Erysipe polygoni DC.

界:真菌界

门:子囊菌亚门真菌

传播因子:病残体、病株、气流

为害症状

发病初期在病部表面产生一层白色粉状物,开始点片发生,后扩展到全叶,后期密生很多黑色小点,即病原菌的闭囊壳。发生严重时,叶片变黄,提早脱落。

形态特征

菌丝体生于叶两面,少数生在叶背。分生孢子柱形,大小 30.5~43.2×15.2~17.8(urn)。子囊果扁球形,暗褐色,直径95~122um,壁细胞形状不规则。附属丝13~37根,不分枝或不规则分枝,少数呈1~2次双叉状分枝,弯曲或呈曲折状,长75~158um,为子囊果直径的0.5~1倍,上下近等粗或局部粗细不均。子囊4~8个,短卵形至长卵形或不规则卵形,个别近球形,柄明显或无,大小53.3~71.1×33~45.7(um)。子囊内含2~4个子囊孢子,卵椭圆形,个别矩卵圆形,带黄色,大小20.3~30×12.7~15.2(um)。

传播途径

闭囊壳在土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散出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发病后,病部产生分生孢子,靠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经多次重复侵染,扩大为害。

发病条件

在潮湿、多雨或田间积水、植株生长茂密的情况下易发病;干旱少雨条件下植株往往生长不良,抗病力弱,但病菌分生孢子仍可萌发侵入,尤其是干、湿交替利于该病扩展,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白粉病品种。

(2)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

(3)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加强管理,提高抗病力。

(4)发病初期喷洒2%武夷菌素200倍液或10%施宝灵胶悬剂1000倍液、60%防霉宝2号水溶性粉剂1000倍液、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300~4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5%乐必耕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4000倍液、40%福星乳油9000倍液。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20: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