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陆家湾村 |
释义 | 1 浙江德清县下辖村陆家湾村位于德清县北部,隶属洛舍镇。与湖州市郊东林乡、锦山乡、埭溪镇毗邻,南濒洛舍漾,与洛舍镇隔漾相望。 村民以陆姓居多,故名陆家湾。地处平原,四周绿水环抱,西北部桑田阡陌,东南部鱼塘棋布。全村总面积1.45平方公里。1992年辖5个村民小组,有190户、786人。有耕地823亩(其中水田787亩),桑地160亩,鱼塘214亩,人均耕地1.056亩。工农业总产值755万元,税利42万元,人均收入1910元。 ◎ 概述陆家湾村地处平原水乡,池塘密布,地势低洼。长期以来,水灾频繁,粮食产量很低,是个出名的穷村。1968年开始,村党支部带领全村村民开展以“平整土地,开挖水渠,修筑机耕路”为内容的农田水利建设。靠人挑肩扛平整土地500多亩,挖泥挑土几十万方,使全村田成方,渠成网,树成行。在平整土地的同时,为改造低洼田,改变劣质土壤,大积河泥。在积泥中,全村男劳力坚持"六进六出"(即早上6点钟出工,晚上6点钟收工),平均每个劳动力年出工300天以上。为提高工效,村党支部书记陆呆大亲自设计和改装了吸泥船,加速积泥进程,减轻劳动强度。全村近800亩水田,亩亩铺上了一层半市尺以上的河泥,使低产田成为稳产高产的丰产方。1972年,粮食平均亩产超“双纲”(1600斤),比1968年翻了一番多。在抓紧粮食生产的同时,村党支部发动村民改造桑地和鱼塘,改老桑为新桑,改小塘为大塘,把池塘中的淤泥壅至桑地。经改造,蚕茧和淡水鱼产量大幅度提高。1975年,蚕茧总产12吨,比1968年增长23%,淡水鱼总产15吨,比1968年增长356.7%。同年,村里办起百头牧场,一年提供有基肥数千担,出现了农、林、牧、副、渔五业兴旺的景象。1979年,村团支部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新长征突击队,村党支部书记陆呆大当选为全国五届人大代表。 80年代,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村党支部仍把农业放在重要位置,重视农业服务工作,全村实行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排灌、统一机耕、统一防病治虫、统一供种等"五统一"服务,使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到1992年,全村农业总收入达到255万元,比1968年增加了20倍多,粮食亩产1122公斤,比1968年增长161.5%;淡水鱼总产195吨,亩产865公斤,比1968年增长519%;蚕茧总产31.7吨,比1968年增长192.3%。多次被省、市、县评为农业生产先进集体。 ◎ 工业1978年开始,村党支部解放思想,抓住改革开放机遇,从实际出发发展工业。是年投资1万多元,创办哺坊,当年获利4900元。继而又投资近10万元,办起了第一家工业企业--洛洋酿酒厂。厂房没有,因陋就简,就地解决;技术力量缺乏,向绍兴及附近地区聘请师傅。以大米、大麦、玉米、高粱等粮食为原料,采用传统的酿造方式,生产白酒。1979年,酒厂正式投产,年产白酒等100吨,创利近万元。此后企业依靠自身积累,逐步扩大再生产。1982年新建汽酒车间,生产汽酒、汽水及其他饮料。1983年又新建黄酒车间,生产加饭、善酿、糯米酒等产品。1985年,酒厂与中国科技大学合作,通过专家、教授精心指导,生产38°洛洋大曲、高粱曲酒、茅香特曲等新产品,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注重产品质量,有严格的质量检测手段,在全省产品质量抽查中,连续6年获浙江省标准计量局颁发的产品合格证书,其中高粱酒、洛洋泉酒在1992年10月出版的《浙江省标准计量监督》一书中刊出。全厂拥有全套过滤器自动化瓶装酒流水线,化验室、无菌室、培养室及水、电配套设备。总资产达150多万元,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职工110人。1992年生产各类酒2600吨,总产值达410万元,创税利32万元。被德清县乡镇企业局评为先进企业,并获湖州市"一级信用企业"和德清县工商局"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称号。 1984年,村投资40万元办起洛洋玻璃钢游艇厂,所产游艇达几十种型号,最高时速为每小时75公里,有"水上飞船"的美誉。游船有象形船、脚踏船、电瓶船、手划船等10多种,还有农用船等。产品广泛用于公安、渔政、工商、航运管理部门,以及旅游、体育事业单位等。远销江苏、浙江、山东、江西、湖南、湖北、广西、上海、吉林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深得用户青睐。1992年创产值100万元,税利近10万元。 1989年起洛洋纺织厂,投资20万元。1991年又新增服装车间,从织布发展到生产服装,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 1992年,工业总产值达500万元。 ◎ 经济发展随着工农业生产持续发展,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1968年,全村集体拥有总资产不到5万元,到1992年已拥有固定资产85万元,流动资金140多万元,总资产达到225万多元。1990年起农业投入40万元,新建机埠1座,改造2座,新建大闸1座,新修三面光渠道1200米、水泥路900米,引水渠砌石1000多米,改造低压线路,成为农村电气化合格村。1991年投资15万元,新建了1所学校,并办起幼儿园。村规定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学生实行学费全免,对考上中专和大学的学生,分别奖给助学金300元、500元。几十年来,村里一直实行合作医疗制度。男60岁以上、女5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年享受120元补助金;村退休老干部实行退休金制度,每人每月发给退休金30至45元。从1976年开始,村区建设实行统一规划。经过几年的建设,村容、村貌有了巨大的变化,一幢幢新楼整齐地排列着,屋前屋后树木成行。到1989年,全村家家户户住上了新楼房。190户人家有200台电视机,其中彩电100多台,电冰箱、录像机、空调机等高档电器也进入村民家中。同时,家家户户用上自来水,停电时能用上自发电。 村党支部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努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全村连续5年被德清县人民政府评为计划生育"三无"村。村风良好,已连续10年无刑事案件发生。1986、1987年先后被德清县、湖州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文明村。1991、1992年连续两年被中共德清县委、县人民政府命名为红旗村。 林果致富 陆家湾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地理位置优越。为提高农民的收入,响应区委、区政府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的号召,该村自2007年开始,大力发展林果业。 2007年一年,该村的林果种植面积就由原来的20多亩“扩张”到70多亩,预计2009年将调整为380亩。去年年底,查家湾村还成立了生态林果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200多户。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陆家湾村的绿色果园将得到有效扩充,种植葡萄、梨子、枇杷等各类品种,并以合作社为载体,发展集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生态休闲观光业。 2 云南永胜县三川镇下辖村◎ 村情概况陆家湾村隶属于三川镇西湖村委会,属于坝区。位于三川镇西南边,距离村委会2公里,距离镇政府3.2公里。国土面积有0.36平方公里,海拔1570米,年平均气温16.2℃,年降水量821毫米,适宜种植水稻、蚕豆、玉米等农作物。 ◎ 自然资源截止2006年底,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69亩(其中:水田161亩,旱地8亩),人均耕地1亩,主要种植水稻、蚕豆、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203亩,其中经济林果地6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04亩,主要种植板栗、梨、石榴等经济林果;其他面积170亩。 ◎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6年底,已实现通电、通路、通电话。有47户饮用井水,有47户还存在饮水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00%)。有47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47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4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5户(分别占总数的51%和31.9%)。 该村到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3.2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3公里。拖拉机3辆,摩托车28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23户;装有太阳能农户4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61亩,有效灌溉率为100%,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61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97亩。 该村到2006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4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2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41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 农村经济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1.43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0.1万元,占总收入的24.3%;畜牧业收入14万元,占总收入的33.7%(其中,年内出栏肉猪47头,肉牛5头,肉羊50头);渔业收入1万元,占总收入的2.4%;林业收入0.5万元,占总收入的1.2%;第二、三产业收入8.25万元,占总收入的19.9%;工资性收入5.6万元,占总收入的13.5%。农民人均纯收入1495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二三产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5.6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0人,在省内务工8人,到省外务工2人。 ◎ 人口卫生截止2006年底,该村有农户47户,共乡村人口170人,其中男性88人,女性82人。其中农业人口165人,劳动力105人。该村以汉族为主,其中汉族168人,纳西族1人,其他民族1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人,占人口总数的0.6%;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06人,参合率64.2%。 社会养老保险人员名单:罗玉新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距离村委会卫生所2公里,距离镇卫生院3.2公里。 ◎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西湖小学,中学生就读到金官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2公里,距离中学4公里。截止2006年底,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34人,其中小学生20人,中学生14人。 ◎ 村务公开全村村务公开项目主要有水费、粮食直补、农资补、退耕还林补。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方式公开。 到2006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38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21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26亩。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张贴公告、会议方式公开。 3 云南宣威市龙潭镇下辖村◎ 村情概况陆家湾村隶属于龙潭镇陆泉村委会 行政村,属于 山区。位于镇东南边,距离村委会4 公里,距离镇17公里。国土面积2.42平方公里,海拔2080米,年平均气温11 ℃,年降水量980毫米,适宜种植玉米、洋芋、烤烟等农作物。有耕地829.5亩,其中人均耕地1.61亩;有林地350亩。全村辖3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37户,有乡村人口517人,其中农业人口514人,劳动力289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59人。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25.00元。该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业为主。 ◎ 农村经济该村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11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85万元;畜牧业收入76万元(其中,年内出栏肉猪950头,肉牛40头,肉羊100头);林业收入2万元4;第二、三产业收入23万元;工资性收入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25元,农民收入以种植、养殖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4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5人(占劳动力的12.00%),在省内务工21人,到省外务工4人。 ◎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9年底,已实现通电、路、电视、电话,无路灯。全村有137户饮用井水,有71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51.82%)。有137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120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87.59%);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72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72户(分别占总数的45.26%和45.26%)。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沙石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2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7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3辆,摩托车17辆。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08亩,有效灌溉率为13.02%,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91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18 亩。该村到2009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0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27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