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芦淞服饰城 |
释义 | 芦淞服饰城 一、芦淞服饰城(产业)发展基本概况芦淞服饰城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依托深厚的炎帝服饰文化底蕴和特殊的区位优势,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壮大,现已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服装市场群和区域性、国家级、现代化的物流中心。近年来,随着“两改一提”战略的实施,“五统一”工程的推进以及市场群管理的不断规范化,芦淞服饰逐渐实现了从量变向质变的飞跃,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的转变,达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近五年来,芦淞服饰城销售额保持年均15%的增长速度,并先后荣获“中国十大服装批发市场”、“中国品牌市场”、“中国服饰名城”、“中国十大服装专业市场”、“中国服装商贸名城”、“中国女裤名城”等权威殊荣。 截至目前,芦淞服饰城占地1.5平方公里,营业面积达105万平方米,正在改造和新建近60万平方米。并拥有各类服饰鞋帽专业市场43个,汇聚国内外知名品牌4000多家(其中省级总代理2400多个),汇集全国各地服饰经营户2.8万户,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并开通了通达全国各地150多条客货运专线,商品销售辐射到以中南部省份为主20多个省、230多个县(市、区)、约15万个销售网点,并与东南亚、非洲、西欧等地区建立了商贸往来和战略合作关系,市场年成交额超过200亿元,直接或间接地带动服饰产业从业人员过100万人,产生各类经济效益约600亿元。芦淞服饰产业已成为当前我区、乃至全省“扩内需、保增长、促就业”的重要平台。 二、芦淞服饰城(产业)发展的主要举措芦淞服饰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富民产业,在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以推进市场业态升级、构筑本土强势品牌、完善产业配套体系、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创新现代交易模式、大力发展节会经济为抓手,进一步释放芦淞服饰产业在“扩内需、保增长”中的效能。 一是坚持市场主导,全力推进业态升级。为推进芦淞服饰城的业态升级,自2001年开始,市区两级果断地对市场群实施了“两改一提”战略(改制、改造,提升品位),确立了“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统一规划、多方筹资、分步进行、整体提升”总体策略。着力优化硬环境。累计投入资金近20亿元,成功改造华丽、环洲城、黑马等32家老市场, 修整规范了市场群内外道路10多条,同时建成了中国城、智超、金帝广场、家润多等10多个现代化专业市场,基本结束了“鸟笼子”市场和马路市场的历史,市场面貌焕然一新。着力提升软实力,按照“管办分离、资产授权经营”的原则,着力理顺市场经营体制,指导市场进行资产置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先后对金都市场、芦淞市场等18家市场成功进行了改制;在市场群内部深入实施“五统一”工程(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税费、统一执法检查、统一广告宣传),整治规范早餐夜市,统一市场开门时间。“两改一提”工程是政府在权威而有效地管好市场上的一次成功的探索,通过两改一提,服饰市场群改制改造面达80%,新增摊位40万平方米,市场也由此摆脱萧条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坚持市场的核心地位,通过提升市场推动产业关联发展是我区今后一段时间仍需坚持的技术路线。两改一提”的实施实现了芦淞服饰的第一次跨越, 二是坚持品牌提升,构筑本土强势品牌。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是主导一个市场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方面。长期以来,我区市场依靠低价位和大交易量的比较优势,取得了飞速发展,曾经位列全国54个大市场的第37位,全国服饰市场的第4位,上缴税收第3位。但随着国内品牌经济的兴起及其效益的强化,我区原有的市场竞争优势不断弱化。在这一形势下,市区两级提出了“高扬‘湘派’服饰的旗帜,打造有‘根’的市场群,发展有‘脉’的加工业,营造诚信芦淞、构筑品牌芦淞、打造掘金名区”的战略目标,对芦淞服饰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品牌培育进行了科学规划、积极引导。一是创新发展会展经济。从2003年开始,我们每年举办一届中国·株洲(芦淞)炎帝服饰商务节,并将其办成国家级A类展会,在国家级商务展会连续6年的持续拉动及复合、立体宣传策略不遗余力的强势推介下,“芦淞服饰”业已成为享誉海内外的金字招牌。二是引导组建品牌推介中心,商标注册代办等服务机构,并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三是是全力做好两年一次的株洲市知名商标和知名品牌的评定工作和国家、省级名牌与驰名商标的推荐工作。四是大力扶持本土加工品牌,同时积极引进外地优质品牌入驻芦淞。截至目前,我区已注册服饰品牌382个,成功培育了“宇奴”、“都市情人”、等知名商标10多个。 三是坚持产业集群,完善产业配套体系。芦淞服饰产业在历史发展上延续的是一条以市场带动加工,逐步形成产业链的成长之路。伴随着芦淞市场群发展成熟,在强大的市场需求拉动下,市场群周边自发形成了4000家服饰加工户(含中小企业),除光奇等企业具有一定的规模外,其它基本上处在家庭作坊式加工阶段。这些加工户场地狭小,生产设备和工艺落后,管理粗放质量相对低度,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更无法经受市场竞争的强大冲击。为了把庞大的自发存在的服饰加工业引向规模和集约发展之路,我们创新思路、创建平台,积极发挥董家塅国家级科技工业园和建宁省级经济开发区两大平台的吸聚效应,推进产业集群。同时配套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由政府对入园的本土知名品牌企业提供无息贷款,并以适量土地或标准厂房作价入股、在一定期间无偿使用;政府出资建立了颇具规模的芦淞服饰技能培训基地,培训服饰加工技术人员及初级设计人员,利用再就业培训相关政策实行免费培训,并针对服饰产业基地安排专项招聘会,解决劳动用工问题;等等。 四是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创新现代交易模式。芦淞服饰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是2006年经国家发改委立项并列入湖南省“十一五”五十大重点支持的产业发展项目和株洲市“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重点打造“三园一院一平台”(“三园”即品牌园、创业园、孵化园,“一院”即服饰设计研究院,“一平台”即芦淞服饰产业信息服务平台)为核心的湘派服饰产业集群,加大产业化集群程度。围绕平台建设,我们一方面 根据芦淞服饰产业实际,依托湖南工业大学服饰设计专业教育资源与科研优势,组建湖南工业大学芦淞服饰研究院,同时,我们加强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接轨,与西班牙、意大利等服装产业发达国家的合作,并建成了意大利(中国)创意设计暨品牌运营中心,开展服饰设计开发研究与高层人才培训。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依托芦淞服饰城巨大的成交额,2006年3月我区建立了芦淞服饰电子商务平台,为满足点击流量的日益增长和商户数据库的增加,进行了多次网站升级。现拥有品牌数据库、企业数据库、产品数据库、终端零售商数据库等专业数据库,以及正在建设由管理驾驶舱、数据分析、专家财务等三大模块组成的价格信息发布中心,自主开发的DIY网上商铺,市场信息系统和短信平台,并在各大服饰市场建立了网上电子商铺,与各大专业服饰市场集群建立了网络链接等。截止2009年10月,芦淞服饰网注册用户达到20000个,收录湖南省内服饰经销商90000个,全国服饰经销商200000余个。电子商务年成交额达到了30亿元。 五是大力发展节会经济,有效拉动内需。一年一度的中国·株洲(芦淞)炎帝服饰商务节自2003年由中国服装行业协会批准举办以来,经过市、区两级政府的共同努力和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已成功举办了七届,它为推广炎帝服饰文化,宣传芦淞服饰品牌,推动芦淞服饰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今年的商务节已成功升格为省级重大经贸活动。为把商务节做成扩内需保增长的重要载体,本届商务节举办一系列的服饰促销、订货、新品发布、时尚展示等主题活动,组织了芦淞服饰旅游购物周活动、大学生芦淞服饰创业月活动及大学生时尚女装设计大赛等活动,各项活动都得到了全国各地行业界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旅游购物周期间,我们与市旅游局一起,邀请到四省十二市近千人的“采购团”来株洲,以此为带动,在整个节会期间芦淞服饰城日均接待各类进货商、旅游者上十万人,直接拉动株洲市购物、餐饮、住宿、旅游等近10亿元。同时依托商务节的节会效应,在芦淞服饰城持续不断的开展订货、招商、品牌发布等系列商贸洽谈活动。今年芦淞服饰城开展各类商贸洽谈会二千多场,实现合同成交额近80亿元。 三、芦淞服饰产业发展的外部机遇及内在优势(一)外部机遇 一是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改革带来的机遇。2007年,国家正式把长株潭城市群确定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不仅意味着长株潭融城一体化步伐进一步加速、内涵进一步深化,同时意味着长株潭在未来将以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和方式引领中部地区的崛起。作为长株潭产业构架的一极,芦淞服饰可凭借长株潭资源洼地和辐射高地的平台优势,不断发展壮大自身实力,借势拓展辐射空间和扩大影响范围。 二是巨大的市场空间带来的机遇。目前,国内市场服装消费量达到5000亿元左右,仅湖南省每年就消费服装280亿元左右。芦淞位于中南地区中心枢纽,服饰产品可向四面八方辐射,尤其是向中西部地区辐射相当便捷,以此范围人口为对象,目前年服装销售额预计达到了2000亿元左右。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用于服装消费的支出将大幅度增加,预计到2015年,芦淞服饰城辐射区内服装的年销售额可达到2500亿元。巨大的服装市场空间为芦淞服饰产业的发展壮大带来了机遇。 三是沿海服装产业梯度转移带来的机遇。作为我国主要服装生产基地的东南沿海省市,近年来劳动力成本大幅提高、电力及能源供应紧张、土地资源短缺、物流和交易成本增加,导致这些地区服装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株洲是内陆的前沿地区,是南部(广东)产业北移、东部(江浙、福建、上海)产业西进的必经之处,加之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优势和成熟的市场体系,芦淞服饰产业将面临承接沿海发达地区服饰产业转移难得的机遇。 (二)内在优势 一是优越的交通物流条件。交通是支撑一个市场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芦淞服饰市场坐落在中南地区著名的工业城市和交通枢纽--株洲,京广、浙赣、湘黔线在这里交汇,交通四通八达,具备对接沿海、承接西部、辐射海外的区位和交通优势。依托交通优势,芦淞服饰市场群已建成了5个大型物流集散中心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运输管理系统、仓储系统和1个综合性的电子商务中心,具备铁路、公路、空运等立体配送功能。 二是规模化的市场集群。芦淞服饰城始终保持自身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规模化的市场整体,以及在资源整合下的规模化的市场个体。从整体上讲,近10年来,芦淞服饰城始终保持了年均10%-15%的规模增量,而其市场辐射空间按每年约10%的比例持续拓展,超大的市场规模使芦淞服饰市场雄居中国十大服装专业市场第二位。从个体上讲,在市场竞争及资源整合的双重推动下,各单体市场逐步“从小而全”发展到“大而专”,到2008年底,芦淞服饰城各专业市场中已有80%的市场年成交额过亿元,25%的专业市场年成交额过10亿元。规模化的市场集群成为了芦淞服饰城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 三是强大的产业支撑。围绕打造“有根的市场”这一目标,通过依托董家塅高科园、建宁开发区两个工业园区和服饰孵化园、创业园、品牌园等平台优势,大力培育本土服饰加工品牌,基本形成定位各异、逐级成长的服饰加工产业培育模式。截至目前,芦淞服饰产业集群区内拥有各类服饰加工企业4000多家,各类纺织企业5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注册服饰品牌1000多个,成功培育了青藏绒、开畅、宇奴、帅欧等10多个国内知名品牌。而作为芦淞服饰支柱产业的女裤产业更是发展迅速,年销量占到全国四分之一,并且出口远销到俄罗斯、越南等地,带动从业机会过5万个,工业总产值达95亿元,完成年出口额过3亿元,实现利润约2.6亿元。芦淞已成为了中南地区最大的服饰生产基地和“湘派”服饰的大本营,具备了大规模发展服饰制造业的基础条件。 四是良好的产业配套体系。通过实施市场与产业互动,芦淞成功争取到了国家级“芦淞服饰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围绕平台建设,芦淞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服饰研发设计、布辅市场、洗水加工、物流配送、品牌运营、人才培训、电子商务等配套体系。截至目前,芦淞拥有服饰研发设计院校3个、规模化布辅市场2个、品牌运营中心2个(意大利(中国)创意设计暨品牌运营中心)、综合性的电子商务中心1个、洗水加工厂200多家。 四、芦淞服饰城(产业)的发展设想(一)发展定位 适应服饰贸易后配额时代,长株潭经济一体化,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和新型商业业态不断涌现的新形势,努力将芦淞服饰城打造成为以电子商务为载体的虚拟交易中心,以服饰品牌及文化展示为主体的展示交易中心,以全国性服饰价格发布为核心的信息集散中心,以服饰研发、品牌运营为重点的综合性配套服务中心,以生产加工和市场交易共同主导的产业集群中心。 (二)发展思路 围绕建设中国服饰名城的总体目标,抓住沿海产业转移、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等战略机遇,以“优化核心、创新业态、壮大产业、完善配套、铸造品牌”为主线,充分发挥市场的自发调节和政府的规划引导作用,继续做大做精服饰市场,辐射带动服饰加工做大做强,加快高端资源的引入和整合,进一步优化软硬环境,全面提升芦淞服饰城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三)发展目标 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现代化阶段2009—2012年)。这一阶段的总体目标是使芦淞成为我国重要的现代化服装市场和生产基地。具体目标包括:服饰城年交易额平均增长20%,到2012年达到500亿元,其中电子商务交易方式占20%以上;建成2个服饰加工园,服饰加工业总产值达到120亿元;产值超过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0家;培育出1—2家中国名牌,20家湖南名牌。 第二阶段(品牌化阶段2013—2015年)。这一阶段的总体目标是使芦淞成为国内一流的品牌服装交易中心和生产基地。具体目标包括:服饰城年交易额平均增长17%,到2015年达到800亿元,其中电子商务交易方式占50%以上;服饰加工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培育出10家中国名牌,50家湖南名牌。 第三阶段(国际化阶段2015—2020年)。这一阶段的总体目标是使芦淞成为中国服饰名城。具体目标包括:成为全球知名的服装采购中心,服饰城年交易额到2020年达到1000亿元,其中外贸出口占30%以上,电子商务交易方式占80%以上;服饰加工业总产值达到400亿元;培育出1家以上的世界名牌。 (四)发展措施 一是强化政府管理和引导能力。成立芦淞区服饰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区服饰生产、流通、交易的统一管理、规划引导、综合协调;实施精深加工和名牌战略,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倡导绿色环保和清洁生产;大力吸引服装加工上游配套产业在本地进行生产和配套销售,降低服装企业对辅料的购置成本,延长产业链;建立服饰加工企业准入制度,推进标准化管理和生产。积极促成在芦淞服饰城成立副县级的管理委员会,整合各职能部门的管理和服务资源,革除原市场群环境管理委员会职能设置单一,部门联动不足,管理与服务“两张皮”现象突出等弊端,强化政府对市场的宏观引导及政府与市场间的协调互动,形成推进市场有序、快速、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是推进资源整合和市场运作。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树立市场就是最大资源的理念,积极利用证券和债券市场等融资手段,推进资本运作;充分挖掘、整合市场公共资源,以特许经营权融资方式,拓展融资渠道,如在市场群内推行物业公司代理制,将市场保安、保洁、房屋设施维修、水电维护、消防安全、摊位设置等内务交由具有资质的物业公司管理,同时,将市场内部的线路运营、广告等公共资源实行买断经营,等等。重点是按照统一竞争主体,提高参与区域竞争能力的要求,有效整合目前市场分散的资源,尽组建芦淞服饰集团公司,实行股份制经营,争取未来上市,形成统一对外的竞争主体和优势。 三是加快服饰城业态转型。突出建设“以服饰品牌及文化展示为主体的展示交易中心”的目标。一方面,加快建设芦淞服饰步行城。对芦淞服饰核心交易区进行步行化改造,完善道路、行道、下水、通信等硬件设施,统一建筑格调和风格,补充绿化、休闲等生态元素,逐步形成现代化、生态化、人文化的商业步行街区。另一方面,加快市场内部细分市场划定及配套功能重组,在逐步推进原市场批发及物流功能拨离,集中向芦淞服饰物流中心转移,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市场的经营层级和品牌档次,发展服饰品牌展示及服饰文化交流等新型高端业态。 四是大力推行电子商务建设。以芦淞服饰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电子商务中心(芦淞服饰网)建设为基础,大力发展现代交易模式。一方面是推进服饰城信息化建设。加强与电信、移动等通信公司的沟通合作,实现市场群区域内的无线上网,在各关键点配设置公共信息查询平台和设立统一的导购系。另一方面,加快电子商铺和电子交易平台建设。以实体市场为原型,打造3D体验式网上市场;完善芦淞服饰网的功能,集三维商城、商情展示、信息发布、在线交易、电子结算、融资担保、仓储配送、生活服务及价格预测、分析等功能于一体;利用电子商务强化供应链管理,在中南服饰会展中心设立综合性电子商务信息中心,利用信息技术将服装加工、仓储配送、市场交易展示等各个环节融入电子商务业态;加强外部资源网络联系,重点是利用邮政2.83万个全国网点优势,将电子交易终端延伸到全国各地,从而实现芦淞服饰城更大区域空间的辐射。 五是打造全国性的价格信息发布中心。建成主要由管理驾驶舱、数据分析、专家财务等三大模块组成的价格信息发布中心,通过对企业财务、资金、采购、销售、库存、生产、人力企业各个方面的监控、分析、评估、预测,为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们提供一个管理监控、分析决策平台,辅助企业科学决策。加强价格分析、监测、预测及风险评估 六是加强配套体系建设,完善产业链。其一,完善公共政策体系。结合“两型”社会综合改革,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对芦淞服饰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如用地、税收、融资等方面。加快制定适宜芦淞服饰产业发展和承接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本土政策体系,努力降低经营业主的交易成本,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其二,完善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建立起与全国各主要服饰加工区、专业市场、大型服饰(企业)网站、服饰科技文献库相结合的网络联盟,实现信息共享;推进湖南工业大学芦淞服饰研究院和意大利(中国)创意设计及品牌运营中心建设,开展服饰设计开发研究与高层人才培训;实行政府主导和商业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引导成立服饰品牌推介、研发、培训、检测、信贷担保等中介机构。其三,大力引导生产加工企业集群。主要建设好董家塅高科园服饰加工园和以都市工业园为标志的龙泉服饰生产集中区,吸引30-70家大中型企业入园,形成以枫溪大道为主轴的“服饰产业长廊”和芦淞服饰完整的产业支撑体系。其四,加快芦淞服饰物流中心建设。政府以土地入股,与国内外知名的工业地产开发商合作,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引入国内外知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同时推动本地物流企业整合重组后入园发展;完善芦淞服饰物流信息平台,优化供应链管理,构建从加工到仓储到市场到客户等各个环节的物流配送网络。其五,加快建立原材料、辅料供应基地建设。规划建立服装辅料生产基地,扶持和引进50家左右企业生产加工服装辅料;在建宁经济开发区建立服装包装印刷基地,扶持和引进30家企业生产服饰产品包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