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龙泉井 |
释义 | 1、福建省福州市-龙泉井龙泉井,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中山路,建于唐末,历代都有修葺。水井圆形,外径0.52米,内径0.32米,深7~8米。井的背面墙上,嵌有石碑一块,长1.15米,宽0.45米,刻有“龙泉井”三字,字径25×23公分。上款为“道光乙酉夏”,下款为:“重修董事立。”字径为5公分。 2、江西省婺源县-龙泉井龙泉井,位于江西省婺源县西南中云村后门塘,距县城20公里。唐广明间,王云避战乱由歙县篁墩徙此,望并气上腾为云,凝成彩色,谓然曰:"此祥云所钟也"。饮之,泉水味甘,有香意。因卜居此地,以昭卿云献瑞之兆。 3、江西赣县-龙泉井龙泉井 是江西省赣县田村镇宝华村宝华寺十宝之一,位于宝华寺大门前的右侧,井泉清冽,用此井水沏茶,色清味淳尽发茶香。即使遭遇大早,井泉也是清溢不息,当地人称它为“龙泉”。四方香客来寺进香,总是携瓶带罐取水回家,饮之以求吉祥。 4、江西省安福县-龙泉井龙泉井 坐落在江西省安福县山庄乡高丘村的东面,紧贴着冷冬虎形山脚下的田岸边,一条泥泞土路蜿蜒而过。龙泉井分上、中、下三井,上井井面方大、清丽,供全村1000多人饮用,中井平易、渠形开朗,则是村民的洗菜场所,中井流入下井之水,则是专门洗涮的地方,水最后从下井坎缺口溢出,顺着水渠,灌溉村旁千余亩稻田。分工如此精巧的水井,在吉安也不多见。 龙泉井的来历,据说非人工所为。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八仙中的铁拐李巡视凡间时,化装成耄耋老者,遇一提篮送饭的农妇,遂乞求道:“可怜可怜我这个老叫花子吧,让这碗饭给我吃,我已几天没有吃饭了!”农妇抬头望望衣衫褴褛、形容枯槁、跌坐在地的老者,垂首想想炎炎烈日下劳作的丈夫,迟疑片刻,默默地将篮中的半罐稀粥递给了老者,叹了一声:“这年成呀,唉……”铁拐李感慨此地民风淳朴,民情可嘉,顺手将拐杖在地上轻轻一击,对农妇说:“我将这块宝地送给你浇灌良田千顷,哺育子孙万代!”于是一股清泉水喷涌而出,连绵不绝,从古至今。对龙泉井的文字记载,始见清朝初期的茨溪葛洲高丘派刘氏族谱,据载明朝景泰年间刑部员外郎刘萆之父刘照,闲时喜郊游,尤钟情离县城16里的高丘龙泉井胜景,在明朝末期刘萆被奸臣谋害后举家迁徙,定居于此,繁衍生息,成为高丘刘氏鼻祖。 龙泉井又称独龙泉、福禄井,其水质清澈透亮,甘甜醇美,冬温夏凉,长流不断,没有雨旱季之分,常年日流量达2200多立方,据省地矿部门检测,富含人体所需的20多种微量元素。泉水视之似琼浆,饮之如甘露,为泉中的珍品。龙泉井的周边景色,则四季变幻不同。阳春三月的清晨,龙泉井边已是垂柳依依,飞燕声声,蝶舞翩翩,早起挑水的村民一个接一个,川流不息却井然有序。炎炎夏日,孩子们在井边戏水,村妇们则边洗衣边笑谈村里的新闻旧事,一片欢声笑语。金秋十月的黄昏,秋虫在欢快呢哝,湛蓝的天空中,最后的一抹晚霞还没消失,一轮圆月带着数颗繁星,映照得水光潋滟,一阵凉风掠过,树梢上飘下几片枯叶,正是落叶无声,倒影如画。寒冬腊月的午夜,龙泉井井面上蒸腾着水汽,如袅袅炊烟,似柔柔薄雾,井旁千年古樟若隐若现,远远望去,好一副如诗如画的龙泉胜景!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变化日新月异,古老的龙泉井焕发了青春。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村里对龙泉井进行了修建,建起了井台,在井边砌了台阶,更加方便了村民们。今年该村被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后,村理事会决定在龙泉井边建一座自来水机房,将龙泉水引入农民家,为家家户户安装自来水,让全村的群众告别吃水、用水靠人挑肩担的历史。 5、江苏省沭阳县-龙泉井龙泉井 位于江苏省沭阳县万匹乡蔡庄村清凉寺内,寺院北首有一古井,名曰“龙泉井”,此井又名“饮马井”。该泉清澈甘美,建于明朝末年,远近闻名。该井井口直径约2尺,呈现梯形,逾往下逾宽,井壁为古砖垒叠而成,底部直径约5米,为四眼泉井。井眼为两块长条形花岗石拼合而成。 该泉清澈甘美,远近闻名。相传龙泉井极为神奇,长期饮用能治百病,并有保健益智、延年益筹神奇功效。传说时任皇帝乾隆听说后,每次南下江南,都要来蔡庄龙泉井驻足一日,让自己的白龙马在此畅饮一番,故此井也称“饮马井”。以往井台上刻有“阿弥陀佛”四个大字,井边有一八角亭,乾隆手书楹联一幅:“一井有泉通东海,四时无雨露天浆”。据村民记忆,该井水质甘醇,入口清爽,村人极喜饮之,数百年间,每年都有外乡人以车来此取水,作酿酒之用。此井文革被填。文革过后,村民重修龙泉井时,民工在井底发现两条蟒蛇,两蛇盘曲时,直径两米有余,头伸井口,村人大骇,不敢施工,四乡闻之,纷纷观奇。次日,方丈于井前立一香案,大作法事,倾刻间,蟒蛇遁去,自此不见踪影,由此龙泉井声名大震。 另人称奇的是,该泉井口至今仍有一条两米多长的蛇一直盘曲于井口下边,终日不肯离去,为该寺添增无限灵气。 龙泉井为百年古井,具有深远的历史文化渊源,是难得的人文景观之一,是清凉寺历史文化的见证。 6、四川泸州-龙泉井龙泉井 位于四川省泸州市中营沟末尾段二中北山坡龙泉寺旁,它是一口优质水井,很早就有,至今犹存。营沟里所有糟房烤酒都用过龙泉井水,附近居民生活饮用也在此挑水。关于龙泉井陈鑫明讲述过一则动人故事,刻在国窖广场的龙泉井旁,配以精美图解,登载于《泸州老窖》一书的历史篇中。 很久以前,泸州城南凤凰山下,住着一户以砍柴卖维生的舒姓父女。有一年夏天,父亲舒老大从山中挑柴路过山谷时,发现有一眼清泉涌出,泉水清澈见底,舒老大见此便放下担子,用手捧几口水一喝,顿觉如甘露使人精神大振,不渴也不饿,接着舒老大面堂发热便有了几分醉意。这时,他突见泉中露出一条红色大道来,他就踉踉跄跄一直顺路走去,不知所归。天色已晚,女儿不见父归,心中十分着急,于是举着松明子火把,沿盘山小道寻父,后来,她终于在一个山坡上找着了似醉非醉的父亲,一手还按在一个酒坛上。 原来前几天父亲砍柴时,见一大鸟去吞噬一条小青蛇,父亲用斧头砍死了大鸟,救了小青蛇性命。那小青蛇恰好是龙王的儿子,龙王得知后重谢舒老大一坛仙酒,并说:“恩人请带上这酒,你们父女一辈子也不愁吃穿了。”父亲被女儿喊醒后,那知一不小心仙酒打倒在龙泉井里。舒老大舀出泉水一喝如仙酒一般,父女俩就把这口井称为龙泉井。父女俩挑此泉水酿成的酒醇香浓郁,清冽甘爽,饮后留香,回味悠长。父女俩酿出好酒的消息一下子轰动了全泸州,人们排长队争相购买,从此龙泉井酿出的酒就名扬九州。 重修龙泉井记: 井以龙名,州属之胜境也,稽其建井之由,去之远也,而不可考也,饮者俱言其美,斯不愧为龙井, 第井损?如过天?,不甚,余等目击,相商,随其力量,各捐分金,请匠勒石,重修龙泉井,亦不负前人创修之功,但此即世道人颓,担水者甚多,闻得?,而王,担来井边打轮,强者得水,弱者得水,弱者空桶,回家以致吵闹,峻,勒石竖碑以定规例,一人只许一担,轮流挑运,倘有仍?从前先,切勿后悔,依次为例,庶不至于生非也,是序。 凡遇各衙署来此打官水,俱要让轮均无异说。 舒聚源捐、悦来店一千文、戴四宜八百文。 张清、康泰 大清嘉庆十二年仲夏仲浣 吉旦 注: 此碑位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泸州大曲老窖池”左近,于1991年被四川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碑文反映出:一、此碑为泸州老窖之重要传承者“舒聚源”作坊为首所立之碑,表明在清嘉庆时期,舒聚源在泸州城区已是较为著名之酒业作坊;二、泸州老窖酿酒之水正是采用此井之水;三、此井之水,水质优良,时人多用之,特别是官府也于此采水,尤能说明其水质鲜美;四、碑文中尚有为担水而吵闹之事,也从另一侧面说明龙泉井之水由于酒业作坊及其他饮者甚多,已是供不应求。 7、浙江象山-龙泉井龙泉井 位于浙江省海滨城市象山县城,系西门路边的一口小井。因原丹城汽车站建于西门外,这里一度人流不息,路边的龙泉井也因此为不少人所熟知。随着车站搬迁,此路现已冷寂,少人问津。由于近年徐福热在中日韩多处升温,龙泉井一带系秦徐福在象的登陆地之说得到重视,龙泉井畔的古地名也被多次提及。有拢船境、拢船径、龙船径、龙船津、垄船径等多种说法。 相传古时丹城尚为一片汪洋,彭姆村前有里港外港直通东海。是古代泊船之处无可置疑,而象山话就叫“拢船的地方”。原有水潭只供洗濯不能饮用,邑民饮水靠丹山井和“方井”(今外国语学校前)。因潭底有泉眼涌水,古时也极可能是水井,只是未识其名,今深掘井置石栏,谐“拢船”为“龙泉”,是相袭添趣。愿井泉如龙泉,实属祈永不干枯之意。挖井置栏时,请冯永寿先生当场题名,字迹端庄大方,众人拍手叫好。署“重建”者,以明此处原有水井,非原有“龙泉井”也。 8、北京八大处-龙泉井龙泉井 位于北京市八大处公园五处的龙泉庵,清顺治二年(1645年)在这里发现了一眼清泉。上世纪70年代初,西山风景区管理处依托这口泉水建了一个龙泉井。为保护龙泉水, 40年来井一直被一把大锁紧锁,今年是第一次进行开井活动。龙泉井的水经化验是天然高锶矿泉水,是泡茶的上等水。 9、湖北武汉丰太-龙泉井龙泉井 又称双龙井,位于湖北武汉丰太木兰天池,此井为木兰的师傅铁冠道人李顺天所挖。相传在千百年前,朱冯山突遇大旱,水塘龟裂,禾苗干枯,龙池堰一带的村民叩拜龙王打樵祈雨都无济于事。有一天,李顺天道长云游到此,察觉到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观天象,日后他还要在这里打坐收徒,于是他运用神力打了这口井,开始时,井水涛涛,流向田畈,待田畈禾苗转青,塘满堰满之后,井水就不再向外溢了,变成了清澈见底、香甜可口的冬暖夏凉之水,据说常饮此水,有益身体健康,并能治疗肠胃、消化肠道疾病,大家不防一试,保证奏效。乡民赞道:一眼龙泉情意深,道士神手挖掘成。浇灭旱魔万民谢,打坐收徒又传名。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