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龙起鵾 |
释义 | 龙起鵾(1895—1963年) 又名龙均元,是我省近代书法家、武术家龙起凤的胞弟。龙起鵾出生于江西永修县的书香门第,1914—1917年在南昌省立第一中学(前身为江西大学堂)读书,毕业后考入江西省法政专科学校。 创办小学1927年龙起鵾在省法政专科学校毕业后,在大哥龙起凤的鼎力匡助下,在永修县厚岗村创办匡庐小学,担任校长十年。他的夫人程素梅深通国学,尤工诗词、学识渊博,也在该校任教师。匡庐小学除招收龙姓子弟及邻近村的儿童外,还招收外地寄宿生。南昌等地慕名送子弟前来入学者亦为数不少,最多时在校学生达到三百余人。匡庐小学聘请优秀教师,采用新教材,学生不仅要学古文、诗词、书法,还要学习植树、种花知识和参加歌咏、绘画、球类等活动。龙起鵾还聘请优秀武术教师,添置刀、矛、剑、戟、棍等器械,指导学生学武术。他重视校风校纪的培养,提倡学生穿校服,这在当时乡村学校中是一创举。他言传身教,诲人不倦,强调学生德、智、体、美、群五育的均衡发展。因而匡庐小学教学成绩,名列当时全县各校小学生毕业会考前茅。当时的永修县教育督学对匡庐小学教学特色倍加赞扬。 带领农民致富龙起鵾在致力地方教育的同时,带领学生与家人在村庄周围的荒山荒坡,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茶树,至今在厚岗村的后山坡尚留存有他亲手种植的茶树。他还在修河中的炭铺洲垦荒种棉,收获颇丰,享誉乡里。1935年,为解决农民种田困难,他筹建永修县信用合作社联合社(简称县联社),被推举担任县联社理事会主席,当时县联社向中国华洋义赈会驻赣办事处贷款五万元(月息四厘)作为基金,向涂埠、马口、艾城、白槎等地农民办理放款业务。凡所属各基层农村信用社社员,春耕时需款购买种子、肥料等生产物资,均可向县联社信用部低利贷款(月息六厘)。社员如遇特殊困难,临时需款,亦可带抵押物品,凭社员证向县联社押借。县联社并自筹稻谷2000石,在青黄不接时贷给社员。1938年因日寇入侵江西被迫疏散停办。 垦荒事业抗战时期,龙起鵾举家迁往赣南。他追随著名农垦专家唐启宇博士(抗战初期江西省垦务处首任处长),投身大后方垦荒事业。当时他离家只身前往,被派往吉水县主持白沙垦殖场从事垦务开发工作。不久调任更具规模的泰和县中村中心垦殖场场长,组织难民垦荒,为垦民解决农具、种子等困难;大力推广种植西瓜等经济作物,推销到战时省会泰和城区,深受社会好评。1945年初,他升任江西省垦务处第二科科长,随省垦务处迁往婺源。带领垦民在德兴县香屯村乐安江畔沙洲地一带垦荒。 抗战胜利后,龙起鵾回南昌,任江西省垦务处科长。1947年辞去公职,在永修县虬津乡创建私营农场,取名复兴农场,原跟随他在德兴垦荒的河南老垦民闻讯而来,与他同心协力,将虬津附近大片荒芜之地开发出来。 子女教育龙起鵾对子女教育十分严格,三个儿子均有建树。大儿龙书祁“中正大学”毕业后曾担任台湾“行政院”文教组组长;二儿曾担任过赣州伊斯兰小学校长;三儿龙书觉曾担任陕西省宝鸡国营769厂中心理化试验室主任,金相热处理工程师。 逝世前1949年初,龙起鵾返回厚岗村故宅居住,自食其力。20世纪60年代初,他迁至山下李村(今立新乡山下村)居住,从事农业生产。1963年因病去世,享年69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